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大数据时代该如何保障个人隐私安全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郑惠文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7-27 12:02:20 本文摘自:长江网

网站公然叫卖个人信息 还推出"会员制"包年服务。近日,南京秦淮警方破获一起出售公民信息案,嫌疑人竟将公民信息在网站上公然出售,警方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成功抓获涉案嫌疑人3名,在作案电脑里发现海量公民信息。(7月27日 扬子晚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被数字化。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和分析,可以刻画出人们日常生活中在线上线下的各种互动,从而为人们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然而提供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安全风险也不容小视。近年来,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公民个人信息资料屡屡被窃,不法分子通过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牟取暴利,致使公民的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据统计,仅去年个人信息数据泄露就超过10亿,几乎每个月都会有重大的数据泄漏事件发生,据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国内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

在一些地方,以非法获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为手段牟取暴利,甚至滋生暴力犯罪行为的“商务调查咨询公司”和“私家侦探所”屡见不鲜。公安部相关负责人归纳了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特点:一是形成犯罪网络和利益链条。一些犯罪分子大肆向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部门内部人员购买信息,并通过网络相互买卖,形成了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络交易平台。二是与诈骗等下游犯罪相互交织,危害巨大。一些犯罪团伙和非法调查公司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电信诈骗、敲诈勒索和绑架、暴力讨债等违法犯罪活动,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三是作案隐蔽性很强,极易销毁证据。犯罪分子主要是利用网络进行倒卖信息活动,用的都是虚拟身份,为了逃避打击,经常变换身份,交易成功后立即销毁作案证据。

通过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将个人用户画像刻画得越清晰,服务得越精准,那么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风险就会越巨大。骗子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越精准,行骗的成功率就越高,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因此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治理形势日益严峻。笔者认为,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必须零容忍,依法从重处罚,以儆效尤。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建立网络信息保护机制,从制度上堵塞漏洞,强化网络监管。

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许多积极的工作,如开展网络安全周的宣传,主流媒体在案例报道加大宣传力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等。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第一条就明确,国家保护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

然而,若一些政府部门在源头管理上存在漏洞,也会为不法分子从事公民个人信息买卖提供滋生土壤。因此首先要完善问责制,对发生信息泄漏的机关单位追究其管理者责任,切实承担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义务和责任。其次,严格限制政府部门对公民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打造一个尊重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环境。

从个人来说,在信息安全保护的意识上和防范能力上,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和加强。学习全社会普及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对网络安全威胁的敏感性,并有能力应对处理比较普遍的网络安全事件。如我们在使用某一种系统和服务时,要考虑对方所要提供的信息是否与服务相关;在被要求提供身份证、电话号码等相关敏感信息时,对方是否是正规机构;在一些社交媒体如微信朋友圈中晒自己的相关信息,是否会涉及敏感信息等,这些都是需要用户自己来注意和防范。

作为企业方需积极推广好的安全技术和安全产品,让安全产品切实服务于广大网民的日常生活。

网络安全是一个生态圈,这就需要法律法规、标准联盟、企业市场、个人用户一起携手去创造完备的安全产品服务体系。希望通过各方不懈努力,最终建立起网络安全生态链,使公民个人隐私的得到有力保障。

关键字:个人信息安全产品

本文摘自:长江网

x 大数据时代该如何保障个人隐私安全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大数据时代该如何保障个人隐私安全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郑惠文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7-27 12:02:20 本文摘自:长江网

网站公然叫卖个人信息 还推出"会员制"包年服务。近日,南京秦淮警方破获一起出售公民信息案,嫌疑人竟将公民信息在网站上公然出售,警方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成功抓获涉案嫌疑人3名,在作案电脑里发现海量公民信息。(7月27日 扬子晚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被数字化。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和分析,可以刻画出人们日常生活中在线上线下的各种互动,从而为人们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然而提供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安全风险也不容小视。近年来,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公民个人信息资料屡屡被窃,不法分子通过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牟取暴利,致使公民的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据统计,仅去年个人信息数据泄露就超过10亿,几乎每个月都会有重大的数据泄漏事件发生,据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国内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

在一些地方,以非法获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为手段牟取暴利,甚至滋生暴力犯罪行为的“商务调查咨询公司”和“私家侦探所”屡见不鲜。公安部相关负责人归纳了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特点:一是形成犯罪网络和利益链条。一些犯罪分子大肆向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部门内部人员购买信息,并通过网络相互买卖,形成了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络交易平台。二是与诈骗等下游犯罪相互交织,危害巨大。一些犯罪团伙和非法调查公司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电信诈骗、敲诈勒索和绑架、暴力讨债等违法犯罪活动,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三是作案隐蔽性很强,极易销毁证据。犯罪分子主要是利用网络进行倒卖信息活动,用的都是虚拟身份,为了逃避打击,经常变换身份,交易成功后立即销毁作案证据。

通过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将个人用户画像刻画得越清晰,服务得越精准,那么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风险就会越巨大。骗子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越精准,行骗的成功率就越高,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因此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治理形势日益严峻。笔者认为,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必须零容忍,依法从重处罚,以儆效尤。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建立网络信息保护机制,从制度上堵塞漏洞,强化网络监管。

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许多积极的工作,如开展网络安全周的宣传,主流媒体在案例报道加大宣传力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等。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第一条就明确,国家保护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

然而,若一些政府部门在源头管理上存在漏洞,也会为不法分子从事公民个人信息买卖提供滋生土壤。因此首先要完善问责制,对发生信息泄漏的机关单位追究其管理者责任,切实承担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义务和责任。其次,严格限制政府部门对公民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打造一个尊重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环境。

从个人来说,在信息安全保护的意识上和防范能力上,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和加强。学习全社会普及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对网络安全威胁的敏感性,并有能力应对处理比较普遍的网络安全事件。如我们在使用某一种系统和服务时,要考虑对方所要提供的信息是否与服务相关;在被要求提供身份证、电话号码等相关敏感信息时,对方是否是正规机构;在一些社交媒体如微信朋友圈中晒自己的相关信息,是否会涉及敏感信息等,这些都是需要用户自己来注意和防范。

作为企业方需积极推广好的安全技术和安全产品,让安全产品切实服务于广大网民的日常生活。

网络安全是一个生态圈,这就需要法律法规、标准联盟、企业市场、个人用户一起携手去创造完备的安全产品服务体系。希望通过各方不懈努力,最终建立起网络安全生态链,使公民个人隐私的得到有力保障。

关键字:个人信息安全产品

本文摘自:长江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