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铜仁高新区:大数据产业风生水起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王天勇 刘泽进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0-12 17:15:28 本文摘自:多彩贵州网

大数据产业风生水起

大数据,这个充满科技感的词汇近来越发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事实上,我们生活当中的一举一动都在产生着新的数据,大数据也正引发新一轮的科技浪潮。如何抓住科技新浪潮的机遇加快发展?在众多人思考怎样破局之时,铜仁高新区已经给出了答案———筑巢引凤,建设铜仁国际大数据创新园。规划伊始便已着眼未来。

铜仁国际大数据创新园遵循“基础构建、集群聚集、创新突破”原则,通过引入一批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加快产业聚集;强化数据资源优势,完善优惠政策,健全配套产业体系和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形成以数据分析、挖掘、组织管理、应用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依托“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着力点,进一步整合多领域数据资源,引领社会化信息化服务模式的全面提升。

铜仁扶贫云

铜仁高新区与中国网大数据产业创新网、全球创新中心、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等单位着力打造国际大数据创新园。通过与中国农科院、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大数据中心、全球创新中心等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合作,拥有了一流的科研团队。铜仁市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大数据创新应用展示中心、铜仁市精准扶贫云临时作战指挥展示中心、铜仁大数据呼叫中心、“铜仁红云”智慧党建平台、国家农技云平台贵州示范基地、中国西南教育大数据应用中心、杭州星辰控股电商产业园、幸福里跨境电商产业园、贵州宅尚电商产业园、中宇智能终端产业园等项目,以及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实现了大数据及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

大数据开启智慧党建

“党员、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登陆‘铜仁红云’系统平台,利用网络处理党务工作、学习相关党课……”铜仁高新区从2016年就全面启动了“铜仁红云”平台建设应用,进一步扎紧党建工作“数据铁笼”,提升党建工作精准化、痕迹化、便捷化和科学化水平,增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激发了基层党建新活力。铜仁高新区大数据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曾明告诉笔者,“铜仁红云”是通过电脑网络和电脑软件组织的一个工作平台,以前高新区的党务工作,是通过手工来完成的,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在此平台上实现。

铜仁高新区人才大厦

“目前,我们正在把党费的缴纳、党员的发展、‘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放在‘铜仁红云’上来进行操作。这样,我们的党务工作,将会实现网络化、规范化和便捷化。”截至目前,高新区党工委、大兴街道党工委、非公党工委、村党支部、机关事业党支部及非公党支部600余名党员干部已全部实现大数据系统平台管理,实现了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操作、痕迹化管理、精准化预警、网络化教育、便捷化办理、无障化互动、科学化评价的目的。铜仁高新区还将“铜仁红云”建设作为村(居)第一书记的“一把手”工程,纳入目标考核重要内容。

结合驻村、选派第一书记、党员领导干部蹲点包干工作的开展和“民情大数据”的推广运用,按照“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图销号”的要求,对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并提供扶贫项目推进、扶贫工作开展的全程跟踪和决策支持。

大数据打造扶贫新力量

今年初,铜仁高新区大数据服务中心成立。该中心主要负责全区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协调、管理和监督;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大数据国际合作基地、大数据国际科技创新园、智能终端智能制造及电子商务产业规划建设与集约利用;统筹协调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高新区大数据统一“云平台”建设管理;监督管理高新区网络和信息服务市场等方面,为推动大数据产业向纵深提供了有力保障。铜仁高新区以党建信息化作为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依托“互联网+”,创新运用大数据手段,推动党建工作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更好地服务民生,助力脱贫攻坚。

铜仁高新区农业大数据应用与创新中心

“铜仁精准扶贫云”是市委、市政府以精准识别为重点,建设的基础数据支撑平台,对全市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乡镇、贫困县实行动态监控。该平台严格按照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要求,让精准扶贫走上“云端”。“通过精准扶贫云摸清全市农业农村底细,将产业项目合理布局,扶贫方式由‘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达到了‘输血’向‘造血’华丽转变。”

有关人员介绍道。目前,入驻园区的大数据关联企业近200家。铜仁市精准扶贫云临时作战指挥展示中心、“铜仁红云”智慧党建平台、国家农技云平台贵州示范基地、中国西南教育大数据应用中心等项目构筑了铜仁高新区“智慧扶贫”体系,有效地将大数据产业与党建扶贫深度融合,用大数据产业助推“三农”发展,进一步推动和促进铜仁高新区农业转型,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关键字:数据服务产业集群

本文摘自:多彩贵州网

x 铜仁高新区:大数据产业风生水起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铜仁高新区:大数据产业风生水起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王天勇 刘泽进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0-12 17:15:28 本文摘自:多彩贵州网

大数据产业风生水起

大数据,这个充满科技感的词汇近来越发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事实上,我们生活当中的一举一动都在产生着新的数据,大数据也正引发新一轮的科技浪潮。如何抓住科技新浪潮的机遇加快发展?在众多人思考怎样破局之时,铜仁高新区已经给出了答案———筑巢引凤,建设铜仁国际大数据创新园。规划伊始便已着眼未来。

铜仁国际大数据创新园遵循“基础构建、集群聚集、创新突破”原则,通过引入一批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加快产业聚集;强化数据资源优势,完善优惠政策,健全配套产业体系和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形成以数据分析、挖掘、组织管理、应用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依托“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着力点,进一步整合多领域数据资源,引领社会化信息化服务模式的全面提升。

铜仁扶贫云

铜仁高新区与中国网大数据产业创新网、全球创新中心、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等单位着力打造国际大数据创新园。通过与中国农科院、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大数据中心、全球创新中心等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合作,拥有了一流的科研团队。铜仁市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大数据创新应用展示中心、铜仁市精准扶贫云临时作战指挥展示中心、铜仁大数据呼叫中心、“铜仁红云”智慧党建平台、国家农技云平台贵州示范基地、中国西南教育大数据应用中心、杭州星辰控股电商产业园、幸福里跨境电商产业园、贵州宅尚电商产业园、中宇智能终端产业园等项目,以及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实现了大数据及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

大数据开启智慧党建

“党员、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登陆‘铜仁红云’系统平台,利用网络处理党务工作、学习相关党课……”铜仁高新区从2016年就全面启动了“铜仁红云”平台建设应用,进一步扎紧党建工作“数据铁笼”,提升党建工作精准化、痕迹化、便捷化和科学化水平,增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激发了基层党建新活力。铜仁高新区大数据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曾明告诉笔者,“铜仁红云”是通过电脑网络和电脑软件组织的一个工作平台,以前高新区的党务工作,是通过手工来完成的,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在此平台上实现。

铜仁高新区人才大厦

“目前,我们正在把党费的缴纳、党员的发展、‘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放在‘铜仁红云’上来进行操作。这样,我们的党务工作,将会实现网络化、规范化和便捷化。”截至目前,高新区党工委、大兴街道党工委、非公党工委、村党支部、机关事业党支部及非公党支部600余名党员干部已全部实现大数据系统平台管理,实现了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操作、痕迹化管理、精准化预警、网络化教育、便捷化办理、无障化互动、科学化评价的目的。铜仁高新区还将“铜仁红云”建设作为村(居)第一书记的“一把手”工程,纳入目标考核重要内容。

结合驻村、选派第一书记、党员领导干部蹲点包干工作的开展和“民情大数据”的推广运用,按照“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图销号”的要求,对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并提供扶贫项目推进、扶贫工作开展的全程跟踪和决策支持。

大数据打造扶贫新力量

今年初,铜仁高新区大数据服务中心成立。该中心主要负责全区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协调、管理和监督;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大数据国际合作基地、大数据国际科技创新园、智能终端智能制造及电子商务产业规划建设与集约利用;统筹协调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高新区大数据统一“云平台”建设管理;监督管理高新区网络和信息服务市场等方面,为推动大数据产业向纵深提供了有力保障。铜仁高新区以党建信息化作为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依托“互联网+”,创新运用大数据手段,推动党建工作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更好地服务民生,助力脱贫攻坚。

铜仁高新区农业大数据应用与创新中心

“铜仁精准扶贫云”是市委、市政府以精准识别为重点,建设的基础数据支撑平台,对全市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乡镇、贫困县实行动态监控。该平台严格按照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要求,让精准扶贫走上“云端”。“通过精准扶贫云摸清全市农业农村底细,将产业项目合理布局,扶贫方式由‘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达到了‘输血’向‘造血’华丽转变。”

有关人员介绍道。目前,入驻园区的大数据关联企业近200家。铜仁市精准扶贫云临时作战指挥展示中心、“铜仁红云”智慧党建平台、国家农技云平台贵州示范基地、中国西南教育大数据应用中心等项目构筑了铜仁高新区“智慧扶贫”体系,有效地将大数据产业与党建扶贫深度融合,用大数据产业助推“三农”发展,进一步推动和促进铜仁高新区农业转型,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关键字:数据服务产业集群

本文摘自:多彩贵州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