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大数据时代下 “暗礁”潜藏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6-02 19:08:59 本文摘自:哈尔滨日报

当下,中国7亿网民正以极大的热情构建自己的网上生活,并成为数据中国的贡献者。大数据时代,我们身边有哪些数据“暗礁”,如何防止数据“惹祸”?在日前召开的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众多专家学者及企业人士展开了积极讨论。

风险: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

家用摄像头遭泄密,家中卧室客厅布置一览无遗,甚至被直播洗澡……当前,公众身边潜藏的不少数据“暗礁”影响着个人信息安全。

——无度的数据收集。今年3月,北京市消协发布手机APP个人信息安全调查报告,报告显示,89.62%的被调查者认为手机APP存在过度采集个人信息问题,而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已成为网络诈骗的源头之一。“除了手机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也在个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大规模采集信息。”中国保密协会隐私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孟小峰说。

——不时发生的“数据泄露”。“IDC一项研究指出,到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163ZB,其中20%的数据将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10%的数据将成为人们的极端必需品。现实中数据如此重要,但数据泄露事件却频繁发生。例如Facebook信息泄露、欧洲铁路系统遭黑客攻击致大量旅客数据泄露等,数据安全已成为网络安全的新焦点。”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主任魏昊说,一些网络技术漏洞也加剧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数据非法交易及不透明的数据分析。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海波认为:“个人隐私数据应用的效果立竿见影,比如我拿到了你的个人医疗信息,可以直接向你推荐各种药品,拿到了你孩子的信息就可以推荐各种教育资源,利益驱动助推了数据非法交易的泛滥。”

“另外,一些机构或企业利用不透明的数据分析,对民众的政治倾向、消费能力、兴趣爱好等情况进行‘精准画像’,用广告影响选举,用大数据‘杀熟’牟取暴利,这些都是大数据运用不当的表现。”杭州美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沈武林说。

危害:去年举报网络诈骗24260例

数据化时代,每个人每天都产生着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被机构组织收集之后,如使用不当或大规模泄露,极有可能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危害。

——网络诈骗增多。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马忠玉认为,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泄露已成网络消费的痛点,不法分子利用网民的兴趣爱好、网上交易记录、联系方式等实施网络诈骗的行为在增多。他举例说,2017年猎网平台共收到全国用户提交的有效网络诈骗举报24260例,举报总金额超过3.5亿元,人均损失达14413.4元。与2016年相比,网络诈骗举报数量增长了17.6%,人均损失增长了52.2%。“网络诈骗事件的频繁发生对数字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企业数据泄露成本较高。在个人数据与互联网企业价值互为捆绑的时代,企业对个人数据的尊重程度和保护程度,决定了企业的未来生存。“很多互联网公司为什么市值这么高,靠的就是数据,尤其是消费者的个人数据。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的发展与个人数据的安全紧密相关。”

方案:建立数据共治共享共防体系

在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众多与会专家认为,建立多方参与的数据共治共享共防安全体系迫在眉睫。

——加强数据收集监管和数据泄露的溯源追责。孟小峰等专家认为,政府应加强对企业及其他组织机构数据收集的监管,建立健全数据收集、数据使用、数据交易风险评估机制,规范组织机构收集、分析、使用、交易个人数据的边界,建立数据泄露溯源追责体系,提高企业或个人数据泄露及数据非法交易使用的成本。

——加强企业数据安全防范责任和能力。作为大数据红利的重要享受主体,企业对用户数据的使用应透明合理,对个人数据的尊重和保护也应不遗余力。小米首席架构师、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副总裁崔宝秋表示,企业应将数据安全和数据保护嵌入到各条业务链上,着力在核心技术、底层架构、技术产品关键流程上做到自主自知,实现数据的可管可控。

——提升公民数据安全素养。数据安全是由人、设备、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杨义先认为,保障数据安全,相较于技术的巨大投入,最省钱、最有效的是提升公民的数据安全素养。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2017年发布的《中国网民网络安全意识调研报告》显示,82.6%的网民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网络安全培训,72.6%的网民遭遇过网络诈骗,以数据安全为核心的网络安全教育已迫在眉睫。

关键字:时代数据

本文摘自:哈尔滨日报

x 大数据时代下 “暗礁”潜藏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大数据时代下 “暗礁”潜藏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6-02 19:08:59 本文摘自:哈尔滨日报

当下,中国7亿网民正以极大的热情构建自己的网上生活,并成为数据中国的贡献者。大数据时代,我们身边有哪些数据“暗礁”,如何防止数据“惹祸”?在日前召开的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众多专家学者及企业人士展开了积极讨论。

风险: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

家用摄像头遭泄密,家中卧室客厅布置一览无遗,甚至被直播洗澡……当前,公众身边潜藏的不少数据“暗礁”影响着个人信息安全。

——无度的数据收集。今年3月,北京市消协发布手机APP个人信息安全调查报告,报告显示,89.62%的被调查者认为手机APP存在过度采集个人信息问题,而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已成为网络诈骗的源头之一。“除了手机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也在个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大规模采集信息。”中国保密协会隐私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孟小峰说。

——不时发生的“数据泄露”。“IDC一项研究指出,到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163ZB,其中20%的数据将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10%的数据将成为人们的极端必需品。现实中数据如此重要,但数据泄露事件却频繁发生。例如Facebook信息泄露、欧洲铁路系统遭黑客攻击致大量旅客数据泄露等,数据安全已成为网络安全的新焦点。”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主任魏昊说,一些网络技术漏洞也加剧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数据非法交易及不透明的数据分析。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海波认为:“个人隐私数据应用的效果立竿见影,比如我拿到了你的个人医疗信息,可以直接向你推荐各种药品,拿到了你孩子的信息就可以推荐各种教育资源,利益驱动助推了数据非法交易的泛滥。”

“另外,一些机构或企业利用不透明的数据分析,对民众的政治倾向、消费能力、兴趣爱好等情况进行‘精准画像’,用广告影响选举,用大数据‘杀熟’牟取暴利,这些都是大数据运用不当的表现。”杭州美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沈武林说。

危害:去年举报网络诈骗24260例

数据化时代,每个人每天都产生着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被机构组织收集之后,如使用不当或大规模泄露,极有可能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危害。

——网络诈骗增多。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马忠玉认为,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泄露已成网络消费的痛点,不法分子利用网民的兴趣爱好、网上交易记录、联系方式等实施网络诈骗的行为在增多。他举例说,2017年猎网平台共收到全国用户提交的有效网络诈骗举报24260例,举报总金额超过3.5亿元,人均损失达14413.4元。与2016年相比,网络诈骗举报数量增长了17.6%,人均损失增长了52.2%。“网络诈骗事件的频繁发生对数字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企业数据泄露成本较高。在个人数据与互联网企业价值互为捆绑的时代,企业对个人数据的尊重程度和保护程度,决定了企业的未来生存。“很多互联网公司为什么市值这么高,靠的就是数据,尤其是消费者的个人数据。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的发展与个人数据的安全紧密相关。”

方案:建立数据共治共享共防体系

在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众多与会专家认为,建立多方参与的数据共治共享共防安全体系迫在眉睫。

——加强数据收集监管和数据泄露的溯源追责。孟小峰等专家认为,政府应加强对企业及其他组织机构数据收集的监管,建立健全数据收集、数据使用、数据交易风险评估机制,规范组织机构收集、分析、使用、交易个人数据的边界,建立数据泄露溯源追责体系,提高企业或个人数据泄露及数据非法交易使用的成本。

——加强企业数据安全防范责任和能力。作为大数据红利的重要享受主体,企业对用户数据的使用应透明合理,对个人数据的尊重和保护也应不遗余力。小米首席架构师、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副总裁崔宝秋表示,企业应将数据安全和数据保护嵌入到各条业务链上,着力在核心技术、底层架构、技术产品关键流程上做到自主自知,实现数据的可管可控。

——提升公民数据安全素养。数据安全是由人、设备、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杨义先认为,保障数据安全,相较于技术的巨大投入,最省钱、最有效的是提升公民的数据安全素养。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2017年发布的《中国网民网络安全意识调研报告》显示,82.6%的网民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网络安全培训,72.6%的网民遭遇过网络诈骗,以数据安全为核心的网络安全教育已迫在眉睫。

关键字:时代数据

本文摘自:哈尔滨日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