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成都去年建成绿道633公里 大数据云计算发展居全国前列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6-02 19:26:18 本文摘自:四川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也明确指示,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2017年,成都获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加入“中国达峰先锋城市联盟”,提出了“2025年达到碳排放峰值”的目标。一年来,成都在低碳城市建设上进展如何?昨日成都举行的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现场会上,发布了《成都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这既是全国首个城市绿色发展蓝皮书,也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成都绿色低碳循环最新进展和亮点。

绿色经济

新登记市场主体数去年增长近六成

成都商报记者从《报告》中获悉,成都自去年获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以来,围绕“绿色促发展,低碳惠天府”,全面实施构建绿色低碳制度、产业、城市、能源、消费、碳汇体系和提升低碳发展基础能力等“六体系一能力”的重点任务,积极探索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

其中,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尤其被重视。《报告》显示,2017年,全市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工业总收入比重达59%,形成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旅游、金融、物流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高新区、经开区2个千亿园区,大数据、云计算、数字金融等绿色低碳特质的新兴行业在全国城市位居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在2017年聚焦新经济,瞄准国内绿色经济发展领先城市,依托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构建“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绿色金融、森林康养”五大产业重点发展区,以及“绿色建筑、绿色低碳第三方服务、城市静脉”三大产业聚集区,促进成都绿色经济发展全面提速。

一组数据可以反映成都绿色经济发展势头――在2017年,全市新登记绿色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增长59.96%,高出市场主体平均增速16.66个百分点,新增注册资本523.88亿元,居“六大新经济形态”第二位。

此外,加快推广高质高效的绿色生产方式也是成都努力的方向。根据《报告》,2017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同比分别下降3.21%和5.5%,清洁能源消费占比55.4%,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强力实施清洁能源改造与电能替代,加快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建设清洁能源生活区,推进“煤改电”“气改电”,确定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崇州市、彭州市为成都市“以电代煤先行试点”,分类有序推进工商业企业清洁能源改造工作。

绿色生活

骑行减排量居全球12大城市第3位

低碳城市的改变,不仅在城,更在人――对于成都市民来说,过去一年最深刻的改变,不仅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还在于公共交通更加完善、慢行交通系统更加便捷。

《报告》显示,2017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达235天,与2013年相比增加103天,为近五年最好水平。同时,成都还充分发挥园林绿地、河湖湿地“吸碳”功能,加快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绿道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于2017年建成绿道633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3%。同时,成都还制定实施了“成都增绿十条”,加快构建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绿化体系。

此外,根据《报告》,成都正在从需求端刺激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推动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绿色化,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推广绿色建筑、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培育活力时尚的绿色生活方式。

在绿色交通体系方面,成都将交通治堵与鼓励绿色低碳出行相结合,积极鼓励支持共享单车等新业态发展。在2017年,成都率先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出台了全国首个《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创新机制持续破解监管难题,不断规范共享单车发展,创新“3+7+N”制度,及时有效解决需要多个部门或市区两级协同解决的问题。

一组数据可以交出成都低碳出行的成绩单――在2017年,全市累计投放共享单车约123万辆,年减排二氧化碳约6.8万吨,骑行减排量居全球12个大城市第3位。

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方面,2017年,新增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居民63万户,新增覆盖居民小区1500余个,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23%,全市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累计达126万户。

绿色展望

发展模式从“产-城-人”到“人-城-产”

低碳城市的建设绝非一蹴而就。接下来,成都将如何继续推进这项工作?《报告》为成都描绘了建设低碳城市的规划图。

根据《报告》,接下来成都将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66个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产业功能区建设,将推动产业发展模式从“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

同时,还将扩展绿色经济应用场景,围绕国家低碳城市建设,实施清洁能源提升工程、产业绿色升级工程、资源循环利用工程、绿色供应链构建工程、污染防治攻坚工程、绿色交通畅享工程、“碳惠天府”工程等12项重点工程。

对于成都市民来说,低碳理念还将继续深入生活。随着深入推进“三治一增”,持续不断做污染的“减法”、绿色的“加法”,将为居民提供更加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安全的食品与绿色舒适的环境。

此外,为加强市民的绿色发展参与感,成都还在创新模式开展绿色回收,鼓励居民建立绿色账户,通过绿色账户积累绿色贡献值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再生产品、公交免乘次数、共享单车免骑次数等,居民对绿色发展成果的参与感、共鸣感与获得感将得到提升。

关键字:发展云计算数据

本文摘自:四川新闻网

x  成都去年建成绿道633公里 大数据云计算发展居全国前列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成都去年建成绿道633公里 大数据云计算发展居全国前列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6-02 19:26:18 本文摘自:四川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也明确指示,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2017年,成都获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加入“中国达峰先锋城市联盟”,提出了“2025年达到碳排放峰值”的目标。一年来,成都在低碳城市建设上进展如何?昨日成都举行的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现场会上,发布了《成都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这既是全国首个城市绿色发展蓝皮书,也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成都绿色低碳循环最新进展和亮点。

绿色经济

新登记市场主体数去年增长近六成

成都商报记者从《报告》中获悉,成都自去年获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以来,围绕“绿色促发展,低碳惠天府”,全面实施构建绿色低碳制度、产业、城市、能源、消费、碳汇体系和提升低碳发展基础能力等“六体系一能力”的重点任务,积极探索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

其中,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尤其被重视。《报告》显示,2017年,全市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工业总收入比重达59%,形成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旅游、金融、物流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高新区、经开区2个千亿园区,大数据、云计算、数字金融等绿色低碳特质的新兴行业在全国城市位居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在2017年聚焦新经济,瞄准国内绿色经济发展领先城市,依托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构建“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绿色金融、森林康养”五大产业重点发展区,以及“绿色建筑、绿色低碳第三方服务、城市静脉”三大产业聚集区,促进成都绿色经济发展全面提速。

一组数据可以反映成都绿色经济发展势头――在2017年,全市新登记绿色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增长59.96%,高出市场主体平均增速16.66个百分点,新增注册资本523.88亿元,居“六大新经济形态”第二位。

此外,加快推广高质高效的绿色生产方式也是成都努力的方向。根据《报告》,2017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同比分别下降3.21%和5.5%,清洁能源消费占比55.4%,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强力实施清洁能源改造与电能替代,加快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建设清洁能源生活区,推进“煤改电”“气改电”,确定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崇州市、彭州市为成都市“以电代煤先行试点”,分类有序推进工商业企业清洁能源改造工作。

绿色生活

骑行减排量居全球12大城市第3位

低碳城市的改变,不仅在城,更在人――对于成都市民来说,过去一年最深刻的改变,不仅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还在于公共交通更加完善、慢行交通系统更加便捷。

《报告》显示,2017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达235天,与2013年相比增加103天,为近五年最好水平。同时,成都还充分发挥园林绿地、河湖湿地“吸碳”功能,加快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绿道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于2017年建成绿道633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3%。同时,成都还制定实施了“成都增绿十条”,加快构建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绿化体系。

此外,根据《报告》,成都正在从需求端刺激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推动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绿色化,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推广绿色建筑、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培育活力时尚的绿色生活方式。

在绿色交通体系方面,成都将交通治堵与鼓励绿色低碳出行相结合,积极鼓励支持共享单车等新业态发展。在2017年,成都率先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出台了全国首个《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创新机制持续破解监管难题,不断规范共享单车发展,创新“3+7+N”制度,及时有效解决需要多个部门或市区两级协同解决的问题。

一组数据可以交出成都低碳出行的成绩单――在2017年,全市累计投放共享单车约123万辆,年减排二氧化碳约6.8万吨,骑行减排量居全球12个大城市第3位。

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方面,2017年,新增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居民63万户,新增覆盖居民小区1500余个,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23%,全市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累计达126万户。

绿色展望

发展模式从“产-城-人”到“人-城-产”

低碳城市的建设绝非一蹴而就。接下来,成都将如何继续推进这项工作?《报告》为成都描绘了建设低碳城市的规划图。

根据《报告》,接下来成都将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66个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产业功能区建设,将推动产业发展模式从“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

同时,还将扩展绿色经济应用场景,围绕国家低碳城市建设,实施清洁能源提升工程、产业绿色升级工程、资源循环利用工程、绿色供应链构建工程、污染防治攻坚工程、绿色交通畅享工程、“碳惠天府”工程等12项重点工程。

对于成都市民来说,低碳理念还将继续深入生活。随着深入推进“三治一增”,持续不断做污染的“减法”、绿色的“加法”,将为居民提供更加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安全的食品与绿色舒适的环境。

此外,为加强市民的绿色发展参与感,成都还在创新模式开展绿色回收,鼓励居民建立绿色账户,通过绿色账户积累绿色贡献值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再生产品、公交免乘次数、共享单车免骑次数等,居民对绿色发展成果的参与感、共鸣感与获得感将得到提升。

关键字:发展云计算数据

本文摘自:四川新闻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