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芯片获国家支持发展空间大

责任编辑:editor03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9-04 13:44:34 本文摘自:中国安防展览网

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周三宣布,对飞利浦、三星电子和英飞凌公司处以总计1.38亿欧元的罚款,因为他们串谋操纵移动SIM卡芯片价格。芯片在目前物联网、智慧城市等的影响发展迅速。作为电子产品的核心对于各行业的都有重大的影响。上半年,国内智能交通企业北斗星公司上半年导航芯片销量突破100万片。

芯片获国家支持,发展空间大

集成电路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芯片国产化亟待加快。近几年,随着国内市场需求增长以及全球半导体产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集成电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2013年度,我国芯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508.51亿元,同比增长16.2%,而全球IC产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仅为4.8%。然而,在高速增长背后却是更为庞大的进口数据,国内IC产业严重依赖进口,去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2313.4亿美元,同比增长20.4%,已经超过石油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芯片产业对外依存度长期维持在高位需求国内产业调整产品结构,在核心技术和高端芯片设计、制造方面实现国产化,改变目前毛利率、技术要求低端的封测行业占据IC 产业半壁江山的局面。

芯片产业直接与国家安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挂钩,战略高度不容忽视。2013年“棱镜门”事件、英国离岸金融邮件泄密等一系列信息安全威胁频频发生,我国正不断加速信息产业国产化进程,对于信息安全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空前强劲。根据十八大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提上了国家战略高度。另外,因国产芯片安全可靠性标准的缺失,之前两年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国内金融IC卡EMV迁移的步伐,所以未来在芯片生产和标准建立方面需要全方位的国产化定制,有助于移动支付、银行IC卡、社保IC卡等各方面健康推进。中央已经明确表示,基于金融安全和使用进口金融IC卡芯片成本较高等原因,中央明确表示未来国内发行的银行IC卡统一采用国内厂商的芯片。

从地方产业基金到国家政策扶持,上下贯彻共塑“中国芯”。我国政府高层对集成电路产业十分重视,近年连番出台了多项政策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其中包括《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地方层面配套积极布局,通过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支持重点企业的兼并重组及海外收购,培育具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如前期公告即将成立的总规模为300亿元的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针对北京及全国集成电路行业龙头企业、重大专案和创新实体或平台进行投资。无论是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扶持政策的长效协调机制抑或利用政府创业引导基金解决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瓶颈,政府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举措持续加码,通过市场化方式撬动民间资金聚焦投向未来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投资不足是直接制约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产能和技术能力提升。集成电路行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工艺提升、产能扩充以及技术研发的突破,都需要长期连续的、大规模的资金支持。据工信部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3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仅400亿美元左右,而英特尔2013年投资额就达130亿美元,没有资金的持续投资,根本无法适应半导体产业高速的生产线建设和技术更替,行业内在的摩尔定律决定着产业投资周期,投资金额的扩大是本体企业在严峻竞争形势中拉近与国际企业差距、提升市场份额的前提。

三大障碍阻碍发展,应该引起重视

芯片成第一大进口商品信息产业发展缓慢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3200亿美元,全球54%的芯片都出口到中国,但国产芯片的市场份额只占10%。全球77%的手机是中国制造,但其中不到3%的手机芯片是国产的。我国芯片产业长期被国外厂商控制,不仅每年进口需要消耗2000多亿美元外汇,超过了石油和大宗商品,是第一大进口商品。而且,受制于人的技术设备直接制约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芯片被喻为国家的“工业粮食”,是所有整机设备的“心脏”,普遍应用于计算机、消费类电子、网络通信、汽车电子等几大领域,几乎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但我国芯片产业长期被国外厂商控制,不仅每年进口需要消耗2000多亿美元外汇,超过了石油和大宗商品,是第一大进口商品。而且,受制于人的技术设备直接制约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研究数据表明,芯片产业一美元的产值,可以带动信息产业10美元的产值和1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GDP)。世界各国纷纷将芯片作为国家重点战略产业来抓,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通过大量的研发投入确保技术领先,韩国、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取得飞速发展。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争夺中国芯片市场,或将使中国芯片面临“灭顶之灾”。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平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3200亿美元,全球 54%的芯片都出口到中国,但国产芯片的市场份额只占10%。全球77%的手机是中国制造,但其中不到3%的手机芯片是国产的。

“一个长期无‘芯’的国家,只能被动地选择全球产业链的下层位置。”李平说,国内企业制造的芯片普遍是“傻大黑粗”,而且成本也无法降下来。正是由于芯片生产、设计能力的缺失,导致遍布国内的芯片设备普遍长着一颗“外国芯”。未来中国公司如果不建立自己的产业核心技术体系,失去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产业安全也将没有保障。

我国芯片产业一直发展缓慢,尤其在CPU方面几乎一片空白,这意味着我国电子产品,包括计算机、家电、手机等在内的制造处于国外的控制之下,很难再打破业已形成的垄断,国内工业一旦用上“外国芯”将会形成长期依赖,在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方面继续落后。

基础设施可被植入病毒公众信息安全备受威胁

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我国广泛使用外国芯片。专家指出,国外芯片制造厂商有可能通过在芯片面板某一程序上植入木马来窃取商业数据或机密,也可以通过病毒、恶意软件来操控控制系统,引发安全事故。

在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力、污水处理、制药、化工、矿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基础设施领域,芯片也无处不在。但在这方面,我国使用的芯片也大多被国外芯片垄断,再加上国内缺少相关技术对设备进行监控、管理,容易引发诸多安全隐患。

“关键控制数据有可能被篡改或丧失,造成环境灾难,人员伤亡,甚至危及公众生活及国家安全。”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教授缪向水说,国外芯片制造厂商有可能通过在芯片面板某一程序上植入木马来窃取商业数据或机密,也可以通过病毒、恶意软件来操控工厂控制系统,导致工厂停工,发生安全事故等。

最让公众印象深刻的是,全国大部分软件使用微软系统,随时可能遭受微软的系统漏洞危害或控制。半导体教父倪光南院士表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我们用国外的核心技术架构起来的信息化平台,相当于沙漠上建房子,人家一撤走,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中国的很多系统都要垮掉,都要重来。“在整个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上,看起来大家都是平等的,但掌握核心系统的公司,能够掌握用户所有数据;当他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调用你的数据。”

进口芯片或留有“后门”国防安全不容忽视

我国的芯片进口往往“不设防”,不设置任何门槛,甚至允许国外公司直销,给国防安全留下重大隐患。外国可以对销往全球的信息产品进行监控,甚至在大规模芯片等关键部件内安装“插件”留“后门”,通过特殊手段启动,发回芯片所处理的各种数据,以控制芯片执行特定任务。

由于芯片与国家利益联系紧密,许多国家很早就有意识地采取措施来垄断芯片产业,对出口进行严格控制,阻止外国国防事业发展。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告诉笔者,对于中国从外国进口芯片,需要层层审批,有数额限制和附加额外条款,比如不准芯片用于制造军品,只能制造民品等。一些国家甚至更苛刻,只卖设备整机,不卖芯片。

相比之下,我国的芯片进口则是“不设防”,不设置任何门槛,甚至允许国外公司直销,直接掌握每台机器的信息,给国防安全留下重大隐患。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武汉)主任邹雪城介绍说,美国主要通过NSA(国家安全局)对信息产业实行严格的控制,其任务就是对销往全球的信息产品进行监控,甚至在大规模芯片等关键部件内安装“插件”,通过特殊手段启动,发回芯片所处理的各种数据,以控制芯片执行特定任务。

2003年,美国俄亥俄州核电厂控制网络的一台计算机芯片被“SQLServer蠕虫”感染,其安全监控系统停机近5个小时;2008年,在美国国家安全局一台发电机控制系统芯片受到攻击后被物理损坏。2010年7月,德国专家发现世界上首个专门针对工业控制系统芯片的破坏性病毒,伊朗、印度尼西亚、印度和美国等国均遭到攻击。

类似的国防安全威胁在我国也同样存在。中科院“百人计划”、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吴南健说,从军用角度来说,最担心的就是国防安全问题。如果芯片被植入“后门”,任何国家一旦与供货商美国打起来,美国可以通过芯片系统破坏该国国防安全。

关键字:国家芯片

本文摘自:中国安防展览网

x 芯片获国家支持发展空间大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芯片获国家支持发展空间大

责任编辑:editor03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9-04 13:44:34 本文摘自:中国安防展览网

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周三宣布,对飞利浦、三星电子和英飞凌公司处以总计1.38亿欧元的罚款,因为他们串谋操纵移动SIM卡芯片价格。芯片在目前物联网、智慧城市等的影响发展迅速。作为电子产品的核心对于各行业的都有重大的影响。上半年,国内智能交通企业北斗星公司上半年导航芯片销量突破100万片。

芯片获国家支持,发展空间大

集成电路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芯片国产化亟待加快。近几年,随着国内市场需求增长以及全球半导体产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集成电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2013年度,我国芯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508.51亿元,同比增长16.2%,而全球IC产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仅为4.8%。然而,在高速增长背后却是更为庞大的进口数据,国内IC产业严重依赖进口,去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2313.4亿美元,同比增长20.4%,已经超过石油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芯片产业对外依存度长期维持在高位需求国内产业调整产品结构,在核心技术和高端芯片设计、制造方面实现国产化,改变目前毛利率、技术要求低端的封测行业占据IC 产业半壁江山的局面。

芯片产业直接与国家安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挂钩,战略高度不容忽视。2013年“棱镜门”事件、英国离岸金融邮件泄密等一系列信息安全威胁频频发生,我国正不断加速信息产业国产化进程,对于信息安全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空前强劲。根据十八大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提上了国家战略高度。另外,因国产芯片安全可靠性标准的缺失,之前两年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国内金融IC卡EMV迁移的步伐,所以未来在芯片生产和标准建立方面需要全方位的国产化定制,有助于移动支付、银行IC卡、社保IC卡等各方面健康推进。中央已经明确表示,基于金融安全和使用进口金融IC卡芯片成本较高等原因,中央明确表示未来国内发行的银行IC卡统一采用国内厂商的芯片。

从地方产业基金到国家政策扶持,上下贯彻共塑“中国芯”。我国政府高层对集成电路产业十分重视,近年连番出台了多项政策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其中包括《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地方层面配套积极布局,通过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支持重点企业的兼并重组及海外收购,培育具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如前期公告即将成立的总规模为300亿元的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针对北京及全国集成电路行业龙头企业、重大专案和创新实体或平台进行投资。无论是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扶持政策的长效协调机制抑或利用政府创业引导基金解决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瓶颈,政府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举措持续加码,通过市场化方式撬动民间资金聚焦投向未来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投资不足是直接制约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产能和技术能力提升。集成电路行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工艺提升、产能扩充以及技术研发的突破,都需要长期连续的、大规模的资金支持。据工信部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3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仅400亿美元左右,而英特尔2013年投资额就达130亿美元,没有资金的持续投资,根本无法适应半导体产业高速的生产线建设和技术更替,行业内在的摩尔定律决定着产业投资周期,投资金额的扩大是本体企业在严峻竞争形势中拉近与国际企业差距、提升市场份额的前提。

三大障碍阻碍发展,应该引起重视

芯片成第一大进口商品信息产业发展缓慢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3200亿美元,全球54%的芯片都出口到中国,但国产芯片的市场份额只占10%。全球77%的手机是中国制造,但其中不到3%的手机芯片是国产的。我国芯片产业长期被国外厂商控制,不仅每年进口需要消耗2000多亿美元外汇,超过了石油和大宗商品,是第一大进口商品。而且,受制于人的技术设备直接制约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芯片被喻为国家的“工业粮食”,是所有整机设备的“心脏”,普遍应用于计算机、消费类电子、网络通信、汽车电子等几大领域,几乎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但我国芯片产业长期被国外厂商控制,不仅每年进口需要消耗2000多亿美元外汇,超过了石油和大宗商品,是第一大进口商品。而且,受制于人的技术设备直接制约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研究数据表明,芯片产业一美元的产值,可以带动信息产业10美元的产值和1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GDP)。世界各国纷纷将芯片作为国家重点战略产业来抓,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通过大量的研发投入确保技术领先,韩国、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取得飞速发展。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争夺中国芯片市场,或将使中国芯片面临“灭顶之灾”。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平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3200亿美元,全球 54%的芯片都出口到中国,但国产芯片的市场份额只占10%。全球77%的手机是中国制造,但其中不到3%的手机芯片是国产的。

“一个长期无‘芯’的国家,只能被动地选择全球产业链的下层位置。”李平说,国内企业制造的芯片普遍是“傻大黑粗”,而且成本也无法降下来。正是由于芯片生产、设计能力的缺失,导致遍布国内的芯片设备普遍长着一颗“外国芯”。未来中国公司如果不建立自己的产业核心技术体系,失去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产业安全也将没有保障。

我国芯片产业一直发展缓慢,尤其在CPU方面几乎一片空白,这意味着我国电子产品,包括计算机、家电、手机等在内的制造处于国外的控制之下,很难再打破业已形成的垄断,国内工业一旦用上“外国芯”将会形成长期依赖,在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方面继续落后。

基础设施可被植入病毒公众信息安全备受威胁

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我国广泛使用外国芯片。专家指出,国外芯片制造厂商有可能通过在芯片面板某一程序上植入木马来窃取商业数据或机密,也可以通过病毒、恶意软件来操控控制系统,引发安全事故。

在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力、污水处理、制药、化工、矿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基础设施领域,芯片也无处不在。但在这方面,我国使用的芯片也大多被国外芯片垄断,再加上国内缺少相关技术对设备进行监控、管理,容易引发诸多安全隐患。

“关键控制数据有可能被篡改或丧失,造成环境灾难,人员伤亡,甚至危及公众生活及国家安全。”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教授缪向水说,国外芯片制造厂商有可能通过在芯片面板某一程序上植入木马来窃取商业数据或机密,也可以通过病毒、恶意软件来操控工厂控制系统,导致工厂停工,发生安全事故等。

最让公众印象深刻的是,全国大部分软件使用微软系统,随时可能遭受微软的系统漏洞危害或控制。半导体教父倪光南院士表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我们用国外的核心技术架构起来的信息化平台,相当于沙漠上建房子,人家一撤走,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中国的很多系统都要垮掉,都要重来。“在整个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上,看起来大家都是平等的,但掌握核心系统的公司,能够掌握用户所有数据;当他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调用你的数据。”

进口芯片或留有“后门”国防安全不容忽视

我国的芯片进口往往“不设防”,不设置任何门槛,甚至允许国外公司直销,给国防安全留下重大隐患。外国可以对销往全球的信息产品进行监控,甚至在大规模芯片等关键部件内安装“插件”留“后门”,通过特殊手段启动,发回芯片所处理的各种数据,以控制芯片执行特定任务。

由于芯片与国家利益联系紧密,许多国家很早就有意识地采取措施来垄断芯片产业,对出口进行严格控制,阻止外国国防事业发展。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告诉笔者,对于中国从外国进口芯片,需要层层审批,有数额限制和附加额外条款,比如不准芯片用于制造军品,只能制造民品等。一些国家甚至更苛刻,只卖设备整机,不卖芯片。

相比之下,我国的芯片进口则是“不设防”,不设置任何门槛,甚至允许国外公司直销,直接掌握每台机器的信息,给国防安全留下重大隐患。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武汉)主任邹雪城介绍说,美国主要通过NSA(国家安全局)对信息产业实行严格的控制,其任务就是对销往全球的信息产品进行监控,甚至在大规模芯片等关键部件内安装“插件”,通过特殊手段启动,发回芯片所处理的各种数据,以控制芯片执行特定任务。

2003年,美国俄亥俄州核电厂控制网络的一台计算机芯片被“SQLServer蠕虫”感染,其安全监控系统停机近5个小时;2008年,在美国国家安全局一台发电机控制系统芯片受到攻击后被物理损坏。2010年7月,德国专家发现世界上首个专门针对工业控制系统芯片的破坏性病毒,伊朗、印度尼西亚、印度和美国等国均遭到攻击。

类似的国防安全威胁在我国也同样存在。中科院“百人计划”、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吴南健说,从军用角度来说,最担心的就是国防安全问题。如果芯片被植入“后门”,任何国家一旦与供货商美国打起来,美国可以通过芯片系统破坏该国国防安全。

关键字:国家芯片

本文摘自:中国安防展览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