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揭开2000亿美元芯片进口的本质:进口替代是一个伪命题?

责任编辑:zsheng 作者:邢予青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5-15 21:11:16 本文摘自:华尔街见闻

看似天文数字的芯片进口,实际上大多仅是先到中国“一日游”,与国内需求没有一毛钱关系。如果把中兴事件看成美国全面禁运的开始,并大搞进口替代,那么在芯片产业投下巨额资金的结果将是一地鸡毛。

最近中兴通讯停摆事件,把中国半导体行业“缺芯”的现实推向了高潮。许多专家学者为此痛心疾首,在媒体上不断呼吁政府要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产业,希望中国政府拿出上世纪六十年代勒紧裤腰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举措,支持芯片产业的发展,突破中国半导体产业缺芯的瓶颈。

瞬间芯片的研发和制造成为可以把猪吹上天的新风口。芯片业在中国成为各级政府和私人投资者的新宠儿。过去几个星期,中国股市里只要和芯片沾亲带故的股票,都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一路飘红。

“中国每年进口2千多亿美元的芯片,芯片的进口已经超过石油,白白浪费了国家宝贵的外汇资源”。这是除了“不让美国卡脖子”论点外,最具有蛊惑力的支持中国政府重金打造芯片产业的“警世恒言”。根据联合国贸易统计,中国在2016年进口了2276亿美元的电子集成线路板(Electronic Integrated Circuits)。不考虑走私的话,中国所有进口的各类芯片都应该包含在这里。这个进口数额的确超过了中国的原油进口。

然而,这看似天文数字的2276亿美元芯片进口,大部分与中国本土市场需求无关。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一大芯片进口国,是由其在全球信息技术产品价值链的地位决定的。中国过去40年出口带动发展战略和鼓励出口导向外商投资政策,已经把中国变成了信息技术产品全球价值链的组装中心。所有在中国组装最终远销美国,日本,欧盟等市场的信息技术产品所必须的芯片,都要先运往中国,然后再随最终组装好的制成品一起被出口到第三国市场。

尽管这些产品中使用的芯片要先被进口到中国,但是,它们与中国国内市场对芯片的需求,没有一毛钱关系。例如,在中国组装然后出口到美国的惠普电脑里使用的因特尔CPU,在中国由富士康组装然后出口到美国的苹果手机里的芯片,代表的是美国消费者的需求,不是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这种先到中国“一日游”,然后转往第三国市场的芯片进口,在中国整体芯片进口中占有的份额是巨大的。2016年中国出口了13亿部手机,是国内手机消费量的2倍之多。因此,用于出口手机上的进口芯片,要远远大于国内消费者使用的手机内的进口芯片。

电脑是另一个大量使用进口芯片的产品。个人电脑中的CPU完全由美国公司Intel和AMD垄断。中国组装出口的个人电脑已经占到全世界个人电脑出口量的90%以上,2016年中国出口的笔记本电脑达到2.7亿台,远远大于国内市场笔记本电脑的销售。同年中国还出口了5.7亿台数码相机和摄像机。因此,中国从海外进口的芯片,更多代表的是海外市场的需求, 而不是本土市场的需求。

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和贸易早已经进入价值链时代。分析中国本土市场对进口芯片的需求,要透过全球价值链来了解最终需求来自哪里,不要被表面的进口数据迷惑。这同要求把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中来源于第三国的附加值剔除掉,是一个道理。

在信息技术产品全球价值链上,中国的许多企业仅仅是处于价值链顶端的外国跨国公司的代工厂。因此,为芯片买单的是这些把组装工序外包给中国的跨国公司。国内做代工的企业并没有“浪费”中国“宝贵”的外汇。例如,富士康是中国境内苹果公司最大的代工企业。直接为苹果产品需要的芯片买单的是苹果公司,而不是富士康。

以“进口2000亿美元”芯片为中国未来芯片产业画一个大饼,呼吁国家不惜一切代价大力投资芯片产业的一个潜台词是“进口替代”,期望未来国产芯片替代进口芯片。二战后曾经流行的“进口替代”已被证明是一个错误的发展战略。拉丁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亚洲的印度,以及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都为实施“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融入了全球经济体。中国制造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品制造行业,已经嵌入了全球价值链,与外国的企业实现了在同一行业上更为细致的具体任务分工。这个现实状况是不可逆的。

最近几年中国本土手机品牌华为,小米,OPPO等在国内外市场的成功,得益于这些企业按照全球价值链的逻辑来生产,销售和打造自己的品牌。位列全球5大手机品牌之一的OPPO,仿照苹果公司的做法在其手机的背后印着“Designed by OPPO, Assembled in China”。这些企业不是花费重金打造芯片,而是扬长避短发挥自身在制造成本上的比较优势,利用低价格和在国内市场上覆盖面极广的销售网络与跨国公司竞争。

在手机研发上则侧重于外观设计和应用功能,例如照相和听音乐,以突出个性化和与外国品牌的不同来吸引消费者。中国本土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目前已经超过85%,几乎把全球手机第一大品牌三星手机赶出中国市场。这一事实说明,按照全球价值链逻辑发展中国手机产业的战略是成功的。

中兴通讯受到美国制裁,是因为中兴通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出了错的事。中兴公司为何要冒如此大的风险,给应该受惩罚的39员工发奖金?这是中兴管理层应该反思的,并且给股民解释的。目前使用美国公司芯片的其它中国通讯公司,例如华为, 小米,OPPO等依然运作正常,安然无恙。

如果把中兴停摆事件看成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全面禁运的开始,并以此作为依据,推断未来中国本土市场对芯片需求完全要由中国本土企业制造的芯片来替代,那么在芯片产业投下的巨额资金的结果将是一地鸡毛。

关键字:一个本质芯片美元

本文摘自:华尔街见闻

x 揭开2000亿美元芯片进口的本质:进口替代是一个伪命题?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揭开2000亿美元芯片进口的本质:进口替代是一个伪命题?

责任编辑:zsheng 作者:邢予青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5-15 21:11:16 本文摘自:华尔街见闻

看似天文数字的芯片进口,实际上大多仅是先到中国“一日游”,与国内需求没有一毛钱关系。如果把中兴事件看成美国全面禁运的开始,并大搞进口替代,那么在芯片产业投下巨额资金的结果将是一地鸡毛。

最近中兴通讯停摆事件,把中国半导体行业“缺芯”的现实推向了高潮。许多专家学者为此痛心疾首,在媒体上不断呼吁政府要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产业,希望中国政府拿出上世纪六十年代勒紧裤腰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举措,支持芯片产业的发展,突破中国半导体产业缺芯的瓶颈。

瞬间芯片的研发和制造成为可以把猪吹上天的新风口。芯片业在中国成为各级政府和私人投资者的新宠儿。过去几个星期,中国股市里只要和芯片沾亲带故的股票,都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一路飘红。

“中国每年进口2千多亿美元的芯片,芯片的进口已经超过石油,白白浪费了国家宝贵的外汇资源”。这是除了“不让美国卡脖子”论点外,最具有蛊惑力的支持中国政府重金打造芯片产业的“警世恒言”。根据联合国贸易统计,中国在2016年进口了2276亿美元的电子集成线路板(Electronic Integrated Circuits)。不考虑走私的话,中国所有进口的各类芯片都应该包含在这里。这个进口数额的确超过了中国的原油进口。

然而,这看似天文数字的2276亿美元芯片进口,大部分与中国本土市场需求无关。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一大芯片进口国,是由其在全球信息技术产品价值链的地位决定的。中国过去40年出口带动发展战略和鼓励出口导向外商投资政策,已经把中国变成了信息技术产品全球价值链的组装中心。所有在中国组装最终远销美国,日本,欧盟等市场的信息技术产品所必须的芯片,都要先运往中国,然后再随最终组装好的制成品一起被出口到第三国市场。

尽管这些产品中使用的芯片要先被进口到中国,但是,它们与中国国内市场对芯片的需求,没有一毛钱关系。例如,在中国组装然后出口到美国的惠普电脑里使用的因特尔CPU,在中国由富士康组装然后出口到美国的苹果手机里的芯片,代表的是美国消费者的需求,不是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这种先到中国“一日游”,然后转往第三国市场的芯片进口,在中国整体芯片进口中占有的份额是巨大的。2016年中国出口了13亿部手机,是国内手机消费量的2倍之多。因此,用于出口手机上的进口芯片,要远远大于国内消费者使用的手机内的进口芯片。

电脑是另一个大量使用进口芯片的产品。个人电脑中的CPU完全由美国公司Intel和AMD垄断。中国组装出口的个人电脑已经占到全世界个人电脑出口量的90%以上,2016年中国出口的笔记本电脑达到2.7亿台,远远大于国内市场笔记本电脑的销售。同年中国还出口了5.7亿台数码相机和摄像机。因此,中国从海外进口的芯片,更多代表的是海外市场的需求, 而不是本土市场的需求。

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和贸易早已经进入价值链时代。分析中国本土市场对进口芯片的需求,要透过全球价值链来了解最终需求来自哪里,不要被表面的进口数据迷惑。这同要求把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中来源于第三国的附加值剔除掉,是一个道理。

在信息技术产品全球价值链上,中国的许多企业仅仅是处于价值链顶端的外国跨国公司的代工厂。因此,为芯片买单的是这些把组装工序外包给中国的跨国公司。国内做代工的企业并没有“浪费”中国“宝贵”的外汇。例如,富士康是中国境内苹果公司最大的代工企业。直接为苹果产品需要的芯片买单的是苹果公司,而不是富士康。

以“进口2000亿美元”芯片为中国未来芯片产业画一个大饼,呼吁国家不惜一切代价大力投资芯片产业的一个潜台词是“进口替代”,期望未来国产芯片替代进口芯片。二战后曾经流行的“进口替代”已被证明是一个错误的发展战略。拉丁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亚洲的印度,以及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都为实施“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融入了全球经济体。中国制造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品制造行业,已经嵌入了全球价值链,与外国的企业实现了在同一行业上更为细致的具体任务分工。这个现实状况是不可逆的。

最近几年中国本土手机品牌华为,小米,OPPO等在国内外市场的成功,得益于这些企业按照全球价值链的逻辑来生产,销售和打造自己的品牌。位列全球5大手机品牌之一的OPPO,仿照苹果公司的做法在其手机的背后印着“Designed by OPPO, Assembled in China”。这些企业不是花费重金打造芯片,而是扬长避短发挥自身在制造成本上的比较优势,利用低价格和在国内市场上覆盖面极广的销售网络与跨国公司竞争。

在手机研发上则侧重于外观设计和应用功能,例如照相和听音乐,以突出个性化和与外国品牌的不同来吸引消费者。中国本土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目前已经超过85%,几乎把全球手机第一大品牌三星手机赶出中国市场。这一事实说明,按照全球价值链逻辑发展中国手机产业的战略是成功的。

中兴通讯受到美国制裁,是因为中兴通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出了错的事。中兴公司为何要冒如此大的风险,给应该受惩罚的39员工发奖金?这是中兴管理层应该反思的,并且给股民解释的。目前使用美国公司芯片的其它中国通讯公司,例如华为, 小米,OPPO等依然运作正常,安然无恙。

如果把中兴停摆事件看成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全面禁运的开始,并以此作为依据,推断未来中国本土市场对芯片需求完全要由中国本土企业制造的芯片来替代,那么在芯片产业投下的巨额资金的结果将是一地鸡毛。

关键字:一个本质芯片美元

本文摘自:华尔街见闻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