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IO新闻中心 → 正文

互联网+驱动工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1-16 11:01:51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2016年1月16日,由企业网D1Net和中国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创新联盟联合举办的2016年北京部委央企及大型企业CIO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咖云集,干货爆棚,围绕新IT架构和信息安全,CIO们碰撞思想火花,最前沿的技术厂商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创新产品。技术与实战在这里融合。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请出中国航天科技总工杨海成和我们分享“互联网+”驱动工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大家掌声欢迎!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总工 杨海成
 

杨海成:在座的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同事们,朋友们,很高兴来到北京CIO年会进行交流,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参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以及相关的和工业领域创新发展的一些国家重大的行动纲领计划和计划的推进情况,也和大家分享一些观点。

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互联网+”如何驱动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讲:第一、给大家介绍一下当下我们如何更加深刻地认识“互联网+”对我们工业所带来的各种深刻的变化和影响。在座的CIO们对信息技术都有比较透彻的理解,但是也有万花筒般的理解,怎么把握“互联网+”对工业发展的实质,这需要我们在新时代,新起点共同去认识。第二、我们一起总结,回顾一下当前“互联网+”在推动工业创新发展的几种典型模式,特别是六种发展模式。最后简单介绍一下2016年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推动的“中国制造2025”所确定的五大行动工程中的一些主要内容,有助于大家更加自觉地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促进企业把握住当前“互联网+”发展的趋势,跟上时代的浪潮,推动企业不断地转型升级。

从工业谈起,工业的确创造了人类璀璨的文明,但是当下工业的发展已经遇到不可持续发展的瓶颈。200多年来工业的发展从来没像今天这么繁荣和强大,但是我们也感到工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脆弱,我们所面临的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经济危机,无一不在告诫我们,现在的工业体系结构没有办法再持续下去了。我们历经30多年变革的体系迫切需要新的变革,大家都在思考工业的变革。美国人在考虑金融危机以后建立新的工业制度,提出再工业化,奥巴马提出美国创造,美国制造,德国人也在深刻地思考,作为工业强国提出4.0彻底地更新和提升工业体系结构。中国经过短短30年的发展,也深刻地认识到现在的中国迫切需要工业的转型升级。实际上不同的地区,恰恰在同样的时间段,在同样的大背景下都在思考工业的变革,而这个工业的变革聚焦在一个点上,互联网时代的工业变革。

美国率先提出工业互联网,把互联网庞大的优势和工业设施进行融合。德国也把整个互联网和工业高度地融合,形成虚拟工厂、数字工厂、智能工厂这些崭新的概念,向“工业4.0”进军。中国也不例外,我们国家30多年的开放发展有了基础,但是我们庞大的基础已经不能适应中国未来的发展。所以,这几年中国工业一直思考在新时代的转型之路,也把焦点聚焦在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转型,提出“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中国制造2025”一条最根本的主线就是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来改造中国,进而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大数据发展计划,智能制造发展计划等预示着中国工业必然朝着和互联网高度融合的工业体系趋势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工业变革的的确确正在到来,实质就在于新一代技术的迅速发展,像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引发的科技变革促进了产业的变革,而把产业的变革和工业密切地结合融合来看,正在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如何去凝练共识,如何探索实践互联网时代的工业化之路,我觉得是我们每个CIO,每一个我们在企业工作,甚至每个有志于战略发展的人士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话题。所以,我们看到整个国家都在行动起来,企业也在行动起来,全面朝着围绕着“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制造”的方向行进,推动“中国制造2025”健康发展,这是目前全社会已经形成的一个巨大共识,也为未来中国制造业展现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景。

当然,以新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不仅仅是在工业,我们也看到在医疗、社会、政治、经济方方面面无一不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角度认识“互联网+”对我们带来的一些深刻的影响和变化,到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什么?我想从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谈起。在计算机发明之前,人类很长时间,甚至从文明的开始,我们一直在利用信息,通过信息进行交流,通过信息来积淀知识。通过信息的传播和碰撞来产生智慧。所以,几千年来人类和信息是相伴而行,但是人类处理信息的速度,人类加工信息的方式主要还是靠人的自然本身,靠我们人和人之间的交流,靠资料和书本的传递。近代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发明了机器,人们用机器代替人的体力,代替人的腿,代替人的脚。进而人类又发明了通信技术,用机器来代替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到计算机的发明,人类开始用机器来存储信息,来处理信息,来代替大脑。所以,人类开始进入到一个用机器,用技术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智慧处理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发展非常迅速,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作为信息处理最核心的技术芯片已经发展了千万亿次,万万亿次,远比人的大脑处理信息快得多。从开始的工具,发展到平台,发展到现在能够处理各行各业的业务、知识、流程、智慧的一个服务型的平台和工具。

移动互联使得人类处理信息、知识更智慧,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自由。云计算使得我们存储数据,获取计算应用数据,应用知识达到了空前的自由,我们不需要知道我们要获取的知识从哪里计算,存储在哪里,我们只需要在网上通过终端接入。我们也看到信息技术使得万事万物开始有了智慧处理的机制,我们把芯片装到产品中,装到装备上,装到万事万物上,从而使得每一个事物像人一样可以进行信息的感知,信息的处理,可以进行智慧的产生,可以进行不断地自制和增长。所以,物联网本身给我们人类生产的万事万物装上了一个智慧的大脑和物与物之间相连的平台。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大数据正在朝我们蜂拥而来,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数据就是在图书馆的档案中,现在人类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积累数据,产生知识,积淀的知识财富都沉淀在网络,包括人体的医疗大数据,可以把人生命的每个阶段,每个时刻的生命状态全部记录下来,比现实的一个物理的人要存储的数据多的多,所以对医疗来讲可能面临更大的,处理整个生命过程的整个架构。

所以,所有这一切实际上标志着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使得我们人类社会开始走入到一个智慧化的发展时刻。人类社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游牧走到农业,我们开始用工具,人类用自然的工具进行耕作,农业文明诞生。第二、从农业时代走到工业时代,开始用机器代替人的体力,人的自然的工具,畜力、牛马,我们开始用庞大的机器生产物质财富。我们看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带给我们人类开始用知识处理的机器代替人的大脑,我们开始用智能的机器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所有的行业都在往智慧化方面迈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开辟了智慧的时代,智慧技术本身开始进入大生产的时代。云计算恰恰为这种智慧资源提供了无所不在的分发,移动互联使得我们的智慧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空前的共享,物联网使得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智慧可以自由地流动,智慧可以说无所不在,现在网络、软件、平台构成了一个智慧的空间。数据空间、智慧空间和工业相融合,一定会对工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的,第二次是能源革命,这次将是一场智慧的革命,这个革命应该会引起全方位的产业变革。在这个变革中,我们会从技术的理念理解,实际上是把网络空间、工业空间创造的物理空间的产品和所有的设施相互的融合形成系统,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信息物理融合器。它实际上是把信息空间、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融合形成一个智慧的空间。在这个智慧的空间里头,我们看到万事万物都可以感知数据,包括我们的工厂,医院,我们可以处理信息,加工信息,决策信息,进行优化运行,我们可以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拓展不断地提升。所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在工业体系实际上是一个现代的智慧体系的概念,当然也包括各行各业。我们讲各行各业都有物理的现实,也有数字的网络空间。当我们设想把这两个空间融在一起的时候,人类开始进入到一个智慧社会的状态。当然,这种概念实际上并不复杂,人就心智、灵魂、神经网络和人的肉体的骨骼紧密融在一体的智慧体,只不过人现在按照过去上帝造人的方式正在把现实世界、物理世界的各种物理空间和我们人类创造的智慧机器高度融合。所以这场工业的变革是以智能技术、智慧的机器和“互联网+”所创造的智慧空间带来的一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工业4.0”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案例。我们看到“工业4.0”就是信息空间、智慧空间和整个生产空间的高度融合,这个高度融合使工业生产的一些主要环节,像产品,生产,物流和服务实现智能化。这种智能化的实现方式通过高度的集成和融合实现,纵向的集成,横向的集成,端到端的集成,实际上是把各种信息智慧和我们的物理实践过程全方位的集成。当然,这个集成不光是技术的集成,涉及到产业,工程,标准,所以它是一个工业的集成。我们不要以为紧紧把技术集成在一起就能达到相应的目标,技术是一个手段,达到和整个工业体系,产业体系融合,才是我们发展的框架。

互联网带给制造业的变革正在一步一步朝我们走来,我们刚开始把信息技术当成工具手段,进而我们把工具手段像搞生产线一样集成起来搞自动化,形成集成信息共享。下一步是什么?高度的融合,融为一体,这种融合已经在我们工业界全方位展开。我们看到马云把产品的营销和互联网融合诞生了当今的淘宝。现在互联网的车辆运营服务把产品和运营服务结合在一起诞生了当今的Uber,诞生了当今的滴滴。现在互联网正在和我们的研发设计的环节相融合,使得网上接入的成千上万个个体变成创客,他们可以享受网上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相互的交流和协作,从而催生了我们现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在互联网正在和制造高度融合,和物流供应,零部件制造,产品的装配,以及产品的生产、服务相融合,诞生了当今的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几乎我们在走向一个智能化的工业体系。这种工业体系是一种产业的生态,不再是传统工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它是一个平台,是分享经济。

互联网企业正在往制造业进军,制造企业也在拥抱互联网,这是一个双向趋势,将来不在“互联网+”的企业很难有生存的机会。所以,我们看到“互联网+”本质上是给我们带来一个智慧的空间,知识的空间,正在和制造业高度融合。融合以后将会对工业产生哪些创新的变化呢?我们看到,第一、促进工业产品全方位走向智能化,网络化,系统化。像特斯拉的车,你可以说它是机械车,也可以说它是一个移动终端,也可以说它是互联网上的一个移动平台。所以,各行各业的产品都会和互联网高度融合,因为要给每一个物体都要灌入智慧的基因进行数据的控制。所以,未来的产品将是物联网化的,智能化的。未来的制造业不光是设计产品、生产产品,更要在产品卖出去以后做产品的运营和服务,甚至将来不卖产品了,只卖产品的服务。像海尔,将来把所有的家电装置给你送到家里,免费装上,他收流量费,收冰箱里头物流的供应费,收对所有家电提供的服务费,这样企业开始由生产型制造走向服务型制造。第三、制造的最高境界是个性化,过去没有办法做到个性化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无法去应对成千上万个个性的需求,也无法在生产环境处理千差万别的个性制造。现在有了网络,我们可以把用户的几万个,几十万的订单接收下来,在网络进行智能的计算,智慧的分解,分解成标准件、系列件、柔性件,我们生产环节通过柔性生产,系统自动装配,可以把千差万别的生产系统分给各个专业的生产厂商,生产车间,从而实现了大规模,个性的低成本的定制,而且通过这个过程实现了去中间化,使得中间商直接消失,用户直接进行数据的生产模式,从而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而不是过去的生产多少卖多少,现在是用户要多少我们就生产多少,这是现在顾客要求的个性化生产方式,实际上也是最智慧的生产方式。

制造业开始走向分散化。过去工厂都是集中化,把装备集成起来形成车间,把车间集成起来形成工厂,把工厂集成起来形成园区,实际上这是最不经济的。美国全新的飞机没有盖一个新厂房,也没有买很多新设备,完全通过网络把全球最佳的资源汇集起来为一个巨大的产品提供全球优化的生产。分散化、分布式,网络化,甚至智能调度。所以,我们看到,制造业也在走向资源的云化,我们知道计算资源已经通过云计算实现了广泛的共享,制造资源也可以通过云化把所有的机床设施接入网络,在网上可以提供按需使用的服务,这是将庞大的、巨大的社会资源调度起来,按照这样,未来德国总理默克尔就提出,全世界不需要再建任何汽车制造厂,德国只要把所有的汽车制造厂连入网络就足以生产全球所需要的车辆,中国也不需要生产。制造资源的云化、工业云、云计算将会使得制造资源得到更广泛和有效地利用。第六、朝智能工厂转化,智能工厂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所有用人生产的环节都将以机器来代替,因为机器可以做到自动化、智能化和稳定化,机器成本也能大大降低。我们知道钢铁价格在降低,芯片的价格在降低,软件的价格在降低,甚至是免费的。没有理由怀疑智能工厂不是降低成本的,只是这个时代正在朝我们走来,我们会走到人少的工厂,无人的空间,甚至智慧的工厂。

第三、国家正在推动的“中国制造2025”的一些主要工程的情况。“中国制造2025”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通过制造业的智能化使得我们迈入大“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制造”一个全新的智能制造的时代。“中国制造2025”三个标志,未来的十年走到世界制造强国的第二方阵的前列,再用十年走到第一方阵的中间,再用十年走到第一方阵的前列。未来中国制造一定会使得中国制造必然会创生出中国制造一个黄金的未来。同时我们看到五大工程,从2016年全面实施。第一、制造业的创新中心建成,建立若干协同创新的平台来带动中国新一代工业技术的协同发展和创新发展。第二、要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工程,这个是整个2025的主攻方向和落脚点。全面推动从网络层面到工厂层面到装备层面到基础层面全方位工业基础的支撑的变革。工业强基工程,将把工业涉及的标准、规范、安全、基础、工业材料全方位地进行提高,这一块的专项也将会达到数百亿,乃至上千亿。绿色制造过程,使得我们的产品可回收,可再设计,可再制造,达到绿色和美丽的制造过程。智能制造工程将会按照体系发展,作为一个工程性的发展模式来推动。要发展两大平台,网络协同制造,智能车间和工厂,大力推动三大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3D打印。

最后,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十三五”,我们国家的科技体制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把原来分布在各个行业的科技计划全部汇集到科技部,作为一个综合型的重点科研计划来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这个综合性的制造技术发展将会形成重点的科研计划,这个科研计划将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那么,这里头也结合目标,结合需求,问题导向,凝练了九项重点任务,这九项重点任务包括制造资源数字化管控,智能工厂,全生命周期制造服务、智能机器人、3D打印、激光制造等,和“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重点目标和方向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引领前沿技术和高端技术,在这个领域也部署了数百亿的科研重点计划。

所以,未来中国的制造业从产业领域通过“中国制造2025”,在工程领域,通过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在研发领域通过先进制造领域的研发正在构建一个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先进工业体系,朝着制造强国的目标迈进。“互联网+工业”,智能制造为未来的中国工业和制造带来巨大的创新发展空间,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不管CIO还是企业界的代表都会感受到这个巨大的热潮的推动,我也衷心地希望我们的CIO们,所有的从事IT的人士积极投身于工业的发展,把自己融入到大工业中去,变成工业中的核心,工业的神经,工业的大脑,工业的灵魂,尽管你看不见,摸不着,跟人的大脑和灵魂你看不见,摸不着一样,但是深刻地引领和指挥着整个工业发展的脉搏,这就是我们从事信息化人的一个最终的目标使命。我衷心地希望大家能够走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谢谢大家!

关键字:互联网+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互联网+驱动工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CIO新闻中心 → 正文

互联网+驱动工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1-16 11:01:51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2016年1月16日,由企业网D1Net和中国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创新联盟联合举办的2016年北京部委央企及大型企业CIO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咖云集,干货爆棚,围绕新IT架构和信息安全,CIO们碰撞思想火花,最前沿的技术厂商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创新产品。技术与实战在这里融合。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请出中国航天科技总工杨海成和我们分享“互联网+”驱动工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大家掌声欢迎!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总工 杨海成
 

杨海成:在座的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同事们,朋友们,很高兴来到北京CIO年会进行交流,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参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以及相关的和工业领域创新发展的一些国家重大的行动纲领计划和计划的推进情况,也和大家分享一些观点。

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互联网+”如何驱动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讲:第一、给大家介绍一下当下我们如何更加深刻地认识“互联网+”对我们工业所带来的各种深刻的变化和影响。在座的CIO们对信息技术都有比较透彻的理解,但是也有万花筒般的理解,怎么把握“互联网+”对工业发展的实质,这需要我们在新时代,新起点共同去认识。第二、我们一起总结,回顾一下当前“互联网+”在推动工业创新发展的几种典型模式,特别是六种发展模式。最后简单介绍一下2016年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推动的“中国制造2025”所确定的五大行动工程中的一些主要内容,有助于大家更加自觉地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促进企业把握住当前“互联网+”发展的趋势,跟上时代的浪潮,推动企业不断地转型升级。

从工业谈起,工业的确创造了人类璀璨的文明,但是当下工业的发展已经遇到不可持续发展的瓶颈。200多年来工业的发展从来没像今天这么繁荣和强大,但是我们也感到工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脆弱,我们所面临的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经济危机,无一不在告诫我们,现在的工业体系结构没有办法再持续下去了。我们历经30多年变革的体系迫切需要新的变革,大家都在思考工业的变革。美国人在考虑金融危机以后建立新的工业制度,提出再工业化,奥巴马提出美国创造,美国制造,德国人也在深刻地思考,作为工业强国提出4.0彻底地更新和提升工业体系结构。中国经过短短30年的发展,也深刻地认识到现在的中国迫切需要工业的转型升级。实际上不同的地区,恰恰在同样的时间段,在同样的大背景下都在思考工业的变革,而这个工业的变革聚焦在一个点上,互联网时代的工业变革。

美国率先提出工业互联网,把互联网庞大的优势和工业设施进行融合。德国也把整个互联网和工业高度地融合,形成虚拟工厂、数字工厂、智能工厂这些崭新的概念,向“工业4.0”进军。中国也不例外,我们国家30多年的开放发展有了基础,但是我们庞大的基础已经不能适应中国未来的发展。所以,这几年中国工业一直思考在新时代的转型之路,也把焦点聚焦在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转型,提出“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中国制造2025”一条最根本的主线就是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来改造中国,进而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大数据发展计划,智能制造发展计划等预示着中国工业必然朝着和互联网高度融合的工业体系趋势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工业变革的的确确正在到来,实质就在于新一代技术的迅速发展,像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引发的科技变革促进了产业的变革,而把产业的变革和工业密切地结合融合来看,正在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如何去凝练共识,如何探索实践互联网时代的工业化之路,我觉得是我们每个CIO,每一个我们在企业工作,甚至每个有志于战略发展的人士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话题。所以,我们看到整个国家都在行动起来,企业也在行动起来,全面朝着围绕着“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制造”的方向行进,推动“中国制造2025”健康发展,这是目前全社会已经形成的一个巨大共识,也为未来中国制造业展现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景。

当然,以新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不仅仅是在工业,我们也看到在医疗、社会、政治、经济方方面面无一不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角度认识“互联网+”对我们带来的一些深刻的影响和变化,到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什么?我想从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谈起。在计算机发明之前,人类很长时间,甚至从文明的开始,我们一直在利用信息,通过信息进行交流,通过信息来积淀知识。通过信息的传播和碰撞来产生智慧。所以,几千年来人类和信息是相伴而行,但是人类处理信息的速度,人类加工信息的方式主要还是靠人的自然本身,靠我们人和人之间的交流,靠资料和书本的传递。近代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发明了机器,人们用机器代替人的体力,代替人的腿,代替人的脚。进而人类又发明了通信技术,用机器来代替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到计算机的发明,人类开始用机器来存储信息,来处理信息,来代替大脑。所以,人类开始进入到一个用机器,用技术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智慧处理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发展非常迅速,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作为信息处理最核心的技术芯片已经发展了千万亿次,万万亿次,远比人的大脑处理信息快得多。从开始的工具,发展到平台,发展到现在能够处理各行各业的业务、知识、流程、智慧的一个服务型的平台和工具。

移动互联使得人类处理信息、知识更智慧,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自由。云计算使得我们存储数据,获取计算应用数据,应用知识达到了空前的自由,我们不需要知道我们要获取的知识从哪里计算,存储在哪里,我们只需要在网上通过终端接入。我们也看到信息技术使得万事万物开始有了智慧处理的机制,我们把芯片装到产品中,装到装备上,装到万事万物上,从而使得每一个事物像人一样可以进行信息的感知,信息的处理,可以进行智慧的产生,可以进行不断地自制和增长。所以,物联网本身给我们人类生产的万事万物装上了一个智慧的大脑和物与物之间相连的平台。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大数据正在朝我们蜂拥而来,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数据就是在图书馆的档案中,现在人类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积累数据,产生知识,积淀的知识财富都沉淀在网络,包括人体的医疗大数据,可以把人生命的每个阶段,每个时刻的生命状态全部记录下来,比现实的一个物理的人要存储的数据多的多,所以对医疗来讲可能面临更大的,处理整个生命过程的整个架构。

所以,所有这一切实际上标志着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使得我们人类社会开始走入到一个智慧化的发展时刻。人类社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游牧走到农业,我们开始用工具,人类用自然的工具进行耕作,农业文明诞生。第二、从农业时代走到工业时代,开始用机器代替人的体力,人的自然的工具,畜力、牛马,我们开始用庞大的机器生产物质财富。我们看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带给我们人类开始用知识处理的机器代替人的大脑,我们开始用智能的机器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所有的行业都在往智慧化方面迈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开辟了智慧的时代,智慧技术本身开始进入大生产的时代。云计算恰恰为这种智慧资源提供了无所不在的分发,移动互联使得我们的智慧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空前的共享,物联网使得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智慧可以自由地流动,智慧可以说无所不在,现在网络、软件、平台构成了一个智慧的空间。数据空间、智慧空间和工业相融合,一定会对工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的,第二次是能源革命,这次将是一场智慧的革命,这个革命应该会引起全方位的产业变革。在这个变革中,我们会从技术的理念理解,实际上是把网络空间、工业空间创造的物理空间的产品和所有的设施相互的融合形成系统,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信息物理融合器。它实际上是把信息空间、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融合形成一个智慧的空间。在这个智慧的空间里头,我们看到万事万物都可以感知数据,包括我们的工厂,医院,我们可以处理信息,加工信息,决策信息,进行优化运行,我们可以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拓展不断地提升。所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在工业体系实际上是一个现代的智慧体系的概念,当然也包括各行各业。我们讲各行各业都有物理的现实,也有数字的网络空间。当我们设想把这两个空间融在一起的时候,人类开始进入到一个智慧社会的状态。当然,这种概念实际上并不复杂,人就心智、灵魂、神经网络和人的肉体的骨骼紧密融在一体的智慧体,只不过人现在按照过去上帝造人的方式正在把现实世界、物理世界的各种物理空间和我们人类创造的智慧机器高度融合。所以这场工业的变革是以智能技术、智慧的机器和“互联网+”所创造的智慧空间带来的一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工业4.0”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案例。我们看到“工业4.0”就是信息空间、智慧空间和整个生产空间的高度融合,这个高度融合使工业生产的一些主要环节,像产品,生产,物流和服务实现智能化。这种智能化的实现方式通过高度的集成和融合实现,纵向的集成,横向的集成,端到端的集成,实际上是把各种信息智慧和我们的物理实践过程全方位的集成。当然,这个集成不光是技术的集成,涉及到产业,工程,标准,所以它是一个工业的集成。我们不要以为紧紧把技术集成在一起就能达到相应的目标,技术是一个手段,达到和整个工业体系,产业体系融合,才是我们发展的框架。

互联网带给制造业的变革正在一步一步朝我们走来,我们刚开始把信息技术当成工具手段,进而我们把工具手段像搞生产线一样集成起来搞自动化,形成集成信息共享。下一步是什么?高度的融合,融为一体,这种融合已经在我们工业界全方位展开。我们看到马云把产品的营销和互联网融合诞生了当今的淘宝。现在互联网的车辆运营服务把产品和运营服务结合在一起诞生了当今的Uber,诞生了当今的滴滴。现在互联网正在和我们的研发设计的环节相融合,使得网上接入的成千上万个个体变成创客,他们可以享受网上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相互的交流和协作,从而催生了我们现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在互联网正在和制造高度融合,和物流供应,零部件制造,产品的装配,以及产品的生产、服务相融合,诞生了当今的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几乎我们在走向一个智能化的工业体系。这种工业体系是一种产业的生态,不再是传统工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它是一个平台,是分享经济。

互联网企业正在往制造业进军,制造企业也在拥抱互联网,这是一个双向趋势,将来不在“互联网+”的企业很难有生存的机会。所以,我们看到“互联网+”本质上是给我们带来一个智慧的空间,知识的空间,正在和制造业高度融合。融合以后将会对工业产生哪些创新的变化呢?我们看到,第一、促进工业产品全方位走向智能化,网络化,系统化。像特斯拉的车,你可以说它是机械车,也可以说它是一个移动终端,也可以说它是互联网上的一个移动平台。所以,各行各业的产品都会和互联网高度融合,因为要给每一个物体都要灌入智慧的基因进行数据的控制。所以,未来的产品将是物联网化的,智能化的。未来的制造业不光是设计产品、生产产品,更要在产品卖出去以后做产品的运营和服务,甚至将来不卖产品了,只卖产品的服务。像海尔,将来把所有的家电装置给你送到家里,免费装上,他收流量费,收冰箱里头物流的供应费,收对所有家电提供的服务费,这样企业开始由生产型制造走向服务型制造。第三、制造的最高境界是个性化,过去没有办法做到个性化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无法去应对成千上万个个性的需求,也无法在生产环境处理千差万别的个性制造。现在有了网络,我们可以把用户的几万个,几十万的订单接收下来,在网络进行智能的计算,智慧的分解,分解成标准件、系列件、柔性件,我们生产环节通过柔性生产,系统自动装配,可以把千差万别的生产系统分给各个专业的生产厂商,生产车间,从而实现了大规模,个性的低成本的定制,而且通过这个过程实现了去中间化,使得中间商直接消失,用户直接进行数据的生产模式,从而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而不是过去的生产多少卖多少,现在是用户要多少我们就生产多少,这是现在顾客要求的个性化生产方式,实际上也是最智慧的生产方式。

制造业开始走向分散化。过去工厂都是集中化,把装备集成起来形成车间,把车间集成起来形成工厂,把工厂集成起来形成园区,实际上这是最不经济的。美国全新的飞机没有盖一个新厂房,也没有买很多新设备,完全通过网络把全球最佳的资源汇集起来为一个巨大的产品提供全球优化的生产。分散化、分布式,网络化,甚至智能调度。所以,我们看到,制造业也在走向资源的云化,我们知道计算资源已经通过云计算实现了广泛的共享,制造资源也可以通过云化把所有的机床设施接入网络,在网上可以提供按需使用的服务,这是将庞大的、巨大的社会资源调度起来,按照这样,未来德国总理默克尔就提出,全世界不需要再建任何汽车制造厂,德国只要把所有的汽车制造厂连入网络就足以生产全球所需要的车辆,中国也不需要生产。制造资源的云化、工业云、云计算将会使得制造资源得到更广泛和有效地利用。第六、朝智能工厂转化,智能工厂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所有用人生产的环节都将以机器来代替,因为机器可以做到自动化、智能化和稳定化,机器成本也能大大降低。我们知道钢铁价格在降低,芯片的价格在降低,软件的价格在降低,甚至是免费的。没有理由怀疑智能工厂不是降低成本的,只是这个时代正在朝我们走来,我们会走到人少的工厂,无人的空间,甚至智慧的工厂。

第三、国家正在推动的“中国制造2025”的一些主要工程的情况。“中国制造2025”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通过制造业的智能化使得我们迈入大“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制造”一个全新的智能制造的时代。“中国制造2025”三个标志,未来的十年走到世界制造强国的第二方阵的前列,再用十年走到第一方阵的中间,再用十年走到第一方阵的前列。未来中国制造一定会使得中国制造必然会创生出中国制造一个黄金的未来。同时我们看到五大工程,从2016年全面实施。第一、制造业的创新中心建成,建立若干协同创新的平台来带动中国新一代工业技术的协同发展和创新发展。第二、要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工程,这个是整个2025的主攻方向和落脚点。全面推动从网络层面到工厂层面到装备层面到基础层面全方位工业基础的支撑的变革。工业强基工程,将把工业涉及的标准、规范、安全、基础、工业材料全方位地进行提高,这一块的专项也将会达到数百亿,乃至上千亿。绿色制造过程,使得我们的产品可回收,可再设计,可再制造,达到绿色和美丽的制造过程。智能制造工程将会按照体系发展,作为一个工程性的发展模式来推动。要发展两大平台,网络协同制造,智能车间和工厂,大力推动三大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3D打印。

最后,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十三五”,我们国家的科技体制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把原来分布在各个行业的科技计划全部汇集到科技部,作为一个综合型的重点科研计划来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这个综合性的制造技术发展将会形成重点的科研计划,这个科研计划将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那么,这里头也结合目标,结合需求,问题导向,凝练了九项重点任务,这九项重点任务包括制造资源数字化管控,智能工厂,全生命周期制造服务、智能机器人、3D打印、激光制造等,和“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重点目标和方向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引领前沿技术和高端技术,在这个领域也部署了数百亿的科研重点计划。

所以,未来中国的制造业从产业领域通过“中国制造2025”,在工程领域,通过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在研发领域通过先进制造领域的研发正在构建一个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先进工业体系,朝着制造强国的目标迈进。“互联网+工业”,智能制造为未来的中国工业和制造带来巨大的创新发展空间,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不管CIO还是企业界的代表都会感受到这个巨大的热潮的推动,我也衷心地希望我们的CIO们,所有的从事IT的人士积极投身于工业的发展,把自己融入到大工业中去,变成工业中的核心,工业的神经,工业的大脑,工业的灵魂,尽管你看不见,摸不着,跟人的大脑和灵魂你看不见,摸不着一样,但是深刻地引领和指挥着整个工业发展的脉搏,这就是我们从事信息化人的一个最终的目标使命。我衷心地希望大家能够走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谢谢大家!

关键字:互联网+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