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IO新闻中心 → 正文

云2.0时代的企业混合云架构

责任编辑:jackye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6-04 10:30:54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5月26日,企业网D1net携手上海CIO联盟组织“上海CIO沙龙”活动,共同探讨了各行业新技术驱动新业务的信息化实践。

主持人:企业业务上云已是一个不争的趋势,前几年大家还在谈论是不是要上云,可是现在大家要谈论的是哪些业务要上云,上什么云,接下来我们请南凌科技产品总监殷格先生为我们带来云2.0时代的企业混合云架构的分享。

南凌科技产品总监 殷格

殷格: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我们主办方,感谢范总给我们这个机会能够跟大家在这么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下产生一个全方位的链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云2.0时代,企业混合云的架构。这个题目起的时候我们市场部的同事跟我说好直接,之前我起了一个名字叫新能源的承载者,这可能刚刚抛出来的时候大家有些不知所云到底什么意思,新能源又是什么东西去承载,后来就干脆起了一个比较直接的名字混合云,相信大家已经听的比较多了。 为什么分享这么个议题,有些同事如果了解南凌科技的话,我们在去年以前更多推的是我们做VTN的,我们做广域网解决方案的,做专网通信的,这样的关键词,今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键词出来?这边也是经过了一些心路历程,公司在整个的战略的发展的定位上,在这一年经历了很多的调整,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我们调整的过程,我们为什么会往这个方向去做,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要是几块,我会从传统能源一起去看一看,它到底有些什么特点、特征。我们的新能源又是有一些什么特征,又为我们现在的新的IT的架构带来什么挑战。第三个就是在我们的云2.0时代,我们的混合云到底如何去结构,我们定位在上面我们做什么事情,最后我们有两个案例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则新闻,这是4月份,在5月份也习主席也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在4月份其实前来都在部署,包括亚投行,这是在中缅的天然气的一个管道,他打通了中缅的管道,打通了从中国从西部到西南到孟加拉湾这样一个通道,打通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整个中东的石油不需要再绕过马六甲海峡,直接在孟加拉湾可以上岸,直接输送到中国的西南部地区。这带来的实际上也是“一带一路”上面能够为国家的战略,国家的能源战略能够往前迈一大步。昨天大家又听到一个新闻,国家发改委发油价涨价通知,每升涨了1毛多。发改委这个通知是有一个窗口期的,10个工作日,相信中缅的通道的打通,便宜的油在海上运的时候,不要那么快的涨价,欧派克在国际上一宣布涨价,我们老百姓用的油就直接涨价了,其实便宜的油还在路上运这样,这样的能源的打通相信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的实惠。

刚刚谈到石油,这个石油的分布在中东地区非常的聚集,这是我们的能源,非常传统的能源,在东南亚其实也一些,受限于一些工业的发展水平,东南亚也开发得比较缓慢,还有整个俄罗斯地区都是非常丰富的石油资源,中国已经打通了中俄、中哈、中东始终是没有打通,这次整个的格局是去打通这个通道。为什么要去打通?我们可以看一下因为有供给,因为在经济学上有供给有需求,刚才显示的是石油能源的分布,这里显示的是人口的分布,因为人口和工业在一起要消耗传统的能源。我们看一下这个分布到底,黑色代表石油,做了一个涂层,可以看到石油的分布和人口的分布非常的不均衡,在中东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但是人口较密集的在东亚、南亚、欧洲比较密集,所以大家就争夺中东的旧能源。首先它会引发一系列的战乱,因为需求与供给非常不平衡,怎样去让平衡度更加好呢?刚刚可以看到,可以打通一些管道,让路径更加短,成本更加低廉的方式去运输我们这种固态的能源,它的特点是不可再生,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供应链的形式,从生产、运输、存储、销售是一步一步的发生的。最后,它的物理的交割到现在社会是非常的简便了,去打表计价。

再看另外一个能源电源,中国是用电大国,所有的电能的能源来自火力发电,尤其是在北方雾霾特别的严重,由于我们中国的电能75%是来自电能,是靠烧煤烧出来的电,20%是来自水力发电,相对比较清洁的能源,这些能源还来自哪里?主要是华北地区最密集,因为华北地区煤的产量特别高,所以决定了火力的电能主要密集在华北。再看一下水力,水力发电,这其实都是上帝给的禀赋,这是一种自然禀赋。这边水的落差比较大,水资源的势能落差比较大,所以他的电能在这边输出就非常的密集,同样带来一个问题是能源的供给和人口的分布也是非常不均衡的。我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这种平衡我们如何把能源和最终的消费者,供给方和消费方平衡起来?我们需要网络。这是一个巨大的电网,这是在国家经营的,国家电网,国家电网把我们能源的供给和最终的消费方融合在一起,总结一下特点。电能是虚拟的,大家看不见,摸不着,是可再生的,有很多自然的能量可以转换成电能,它的生产、传输和消费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这边的特点大家留意一下,后面我会谈到新能源, 哪个地方是一样的,他需要什么样的属性最后去支持他,他是时时在线的,电能是时时再现的,什么时候要就能什么时候攻击,它是瞬时交割的,最后也是用比较简单的方式电表去做最终的交互。

新能源这其实也是去年王老师在去年的10月份的云栖大会上面提出来其中的一个新,提了5新一平,其中的一个新就是数据,大数据。看到前面两个比较典型的能源,大家看到更多的是来自于大自然,更多的是来自于自然的禀赋,由水的落差,由碳的燃烧,由石油的生成,几百万年前石油的沉淀和生成最后产生的能源,数据它是人类能够沉淀下来的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它的地理位置,它的各种属性,这种自然能源的物理属性非常的弱。我们就看一看数据这种能源,到底是一个什么长向,未来的推断是什么趋势?

这是IDC的一组数据,我们在2016年的时候,现在他的量是20个ZB,到了2025年它会到163个ZB,这个数是什么概念?没有上直观的理解。先讲一下这个概念,全世界数据创建捕获与复制,实际上指的是增量,是全球的人类捕获的数据的增量或者是痕迹,原来过去的就不算了,它会成一个几何式的增长,20个ZB相当于谷歌的Google photos一年差不多有150个万个Google photos的产生,这是2016年的一个数据链,可想而知到了2025点的时候,163个ZB是什么概念。同时它有什么特点呢?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级的服务器与存储,这个比例会持续的上升。什么会下降?个人电脑,存储的个人PC端的会越来越小。娱乐设备,包括DVD现在都已经特别少了,这种数据存储的会越来越小,手机个人移动终端的存储也会逐步的增大。

简单总结一下新能源的特征,都有什么特征?还是基本上刚刚那个特征总结框架的结构,它的形态是虚拟的,数据大家也是看不见摸不着,容量是成几何式的增长,业务多样化,交割瞬时交割,刚才前面毛总也提到,每个企业需要看它的BI,这种BI是要大家尽可能的时时看到,而不是看到一个月之后的数据,尽可能做得时时的传输,这个数据的这种生的数据最后到需要使用者的对方需要尽可能的时时。高容错性,数据的有效性一定非常的高,不要出现非常不可靠数据的传输。它的负载越来越趋于弹性,因为用户的使用可能取决于人的随机性会比较大,或者是人群大家的习惯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一些弹性来支持。越来越不确定的外国人群,这也是前天过来上海的时候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体会,在路上我接到领导的通知需要临时改签机票,但是航务怎么也打不开,事后我才知道5月24号下午3点发生了大规模的第6次攻击,但是我没有办法把我的座位退掉,我没有办法改签,最后想了一个办法,到了机场,到了柜台一秒钟就退掉了,因为航空公司的内非常通常,对于这种外延性可能已经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们这些外国人群对企业内部的数据越来越依赖,非常的依赖,当你离开他几分钟你会觉得非常不适应,所以这种数据的外延性也会是一个非常强的特征。

这个数据到底能干什么,它的传输能干什么,这是非常典型的应用场景,春运,这是人类每年最大的迁徙的运动,有了大数据以后,决策者不是靠拍脑袋说今天我们的大巴,我们的高铁,我们的普通铁路运输,我们的航线应该这边多一点,那边少一点,而是完全靠数据说明。爱德华曾经说过,除了上帝其他的人都需要用大数据说话,这起来就是大数据最有魅力的地方。基于数据去运营企业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常规的认识了,我们看到亚马逊和沃尔玛这两个非常知名的企业,从2008年到2016年运行的增长,亚马逊天生就是一个电子商务的企业,它的数据都沉淀在他的服务器里面,沃尔玛作为一个传统的零售商,它的成长,它的数字化转型非常的缓慢。可以看到这6年来,这是利润的增长,大家看到这个差距,黄色这个是亚马逊,长到350,这是沃尔玛,沃尔玛几乎8年的利润水平没有什么变化,这也看到了数据化转型的标杆性的两个企业的对比。

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到底遇到什么,会遇到什么障碍去影响它的数据化转型,这里面有很多的因素,第一个是内部组织结构,对于IT数字化的深层次的理解,和业务之间的关系统计结构是排在第一的。重点看一下蓝色这个部分,基础设施。排在第三、第五、八、九、十、十一全跟基础架构相关,在日常企业的业务部署过程中,可能往往吐槽最多的是我的资源怎么还没有出来,我的虚拟机怎么来没有出来,为什么?其实带来的都是在基础设施的支撑上出现了流程上的问题,出现了资源调配上的问题。

这个数据是来自一个美国做后端运营咨询的公司,他调查了2000多家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了我们在混合云的使用,私有云的使用达到了72%,公有云的使用达到了89%,综合的使用达到了67%,大概是这么个水平。这个也是说明了企业对混合云使用的大的趋势,也是越来越高。我们在企业中运行的实际的业务系统的云的承载,用到公有云的数据我们会用到1.8个公有云,我们在用到私有云上会用到2.3类私有云,我们在测试的环境中用到1.8类公有云,用到2.1类私有云。总共来看平均起来每个企业都用了非常多种类的云的基础设施。

最后我们来看看,我们的混合云定位到底是怎么样的定位,在1.0的时代,我们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去推动了云基础设施的发展,在2.0的时代,云计算产生了一个大集中的效应,比如说原来大家以IOE最为标杆的基础设施等等,还有一系列的硬件生产厂商,大家处于一个多方分割的格局,现在云时代来了,所有的计算、存储这种趋势都集中在几家大的互联网企业,海外是是AWS,在国内阿里几乎统治了半壁江山,所以这种大的云企业让我们的计算集聚的汇聚和集中。还有像HCI这样的超融合平台,也是有大量的这种超融合的平台在生长。未来的传统的基础设施可能慢慢的都会淡出企业的视野。

集中了之后,整个的大家通讯刚刚讲了,承载数据的基础设施在变化,他们在聚集,我们的网络,我们的通道其实也必须跟随这个时代去产生相应的变化。在2.0时代准则二是连接性会变成一个主要的战场,如果没有连接性,或者是连接性失效或者是低效就会让我们的云时代的体验会非常差,最终没有给用户带来一个非常好的业务的效益。

新能源的承载者,到底大家为什么要什么样的结构才能承载新能源呢?现在整个的格局大家可以看到,在公有云、私有云非常多的品牌,但是头部客户就这几家,这些品牌对于我们企业的管理者而言,我们的IT的管理者而言会带来很大的挑战,当然不可避免的是其实有一个好处,是易购会带来不需要被这种云服务的提供商绑架,用你也行,用他也行,问题在于易购之后我们的管理者需要多方技能,你要会阿里,你要会AWS,还要会腾讯,还要会华为,私有云的话会OpenStack、要会VMmare,我们要会XStack,一堆的Stack,企业是否愿意支付这样的成本去让这个易购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去支撑好公司的业务,最终它需要一个平衡。

最后我们看到混合云,其实它不是一朵云,它不是一个产品,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服务,它是一个综合的决策,它是对于我们业务的安全,基础设施的成本,性能的表现、合规性,以及弹性的特性的最后最终决策。这是南临对于现在整个趋势的发展我们做了一个产品发展的构架,在S的层面,我们的网络的产品,丰富网络的接入产品,保证我们在网络上优质的对业务的支撑。还有我们云的基础设施的产品,我们有多家的云基础设施可以与南临一同整合私有云的产品。对于相关的服务来说,对于混合云和咨询迁移上云这种架构的服务。

管理服务我们有CMP,有混合云管理平台,它可以实现多种云包括SDN,申请部署、管理、回收、计费以及最后的BI,可以在统一平台上让企业的资源充分的释放出来。这是一个架构,也是门口我们整个的幕墙上面的这幅图。这个架构是比如说阿里云加上南临科技的广域网的平台加上(02:54:06),实现一个混合云的架构,公有云、私有云,再加上丰富的接入能力,保证我们整个通道是最优质最简洁的架构。

这是公司的一些接入能力在全国有48个接入城市,可以完成企业的丰富的接入选择。VPCPiont,这是我们与公有云之间打通的通道,这个通道企业可以非常方便的部署,1到2个工作日就能在专网平台上部署阿里云的虚拟数据中心,是非常快捷的。这是我们对于服务平台这块,混合云管理平台的整个的分层架构,从最底层的资源,物理资源,到软件定义层,物理资源进行虚拟化,到管理层,这个资源的开通、释放、变更等等。场景这边我们的客户可以在做一些弹性的场景去部署,是公有云多一点还是私有云多一点,网络如何设计的最佳合适,主要是面对弹性。我们的灾备,客户可以通过灾备的形成去做云上云下的导入和迁移。满足合规性,这边有大量的合规性,一些等保安全,我们有这样的一些认证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保护ID资产,逐步上云,让原来的老的架构,包括X86的架构都可以得以续存,当他的折损,当他的核算接近于0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把他的资产保护好。

这边是我们新金融案例,这个客户成立于2015年,非常的新,它主要是从事地产交易的金融的业务,是立志于想把地产的交易的金融服务做到最轻量最简便,它刚刚启动就采用了我们的南岭的广域网平台,以及阿里云的云上数据中心,以及传统的数据中心的这样的架构。在广域网平台上可以达到4个9的可容域让它可以安枕无忧,当然在阿里上面的规划,以及私有云的规划实现了非常高的冗余性,以及它对外联企业,包括银行的这种交易机构,南临可以提供一站式的接入,保证整个数据通道的安全,以及等保审核的通过。

这是我们的一个案例,是一个制造业的,他的总部在华东,上海、深圳都新建了阿里云的灾备中心,在上海的IDC同样也是接在我们整个的平台上实现统一的管理,所以整个的灾备的第三中心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架构,最终客户我们也做了大量的测试和中段的这种切换,能够非常平缓的满足客户的制造业的ERP的切换的需求。

希望整个今年这一年的转换的过程,南临科技产品发展的一个思路的转换过程,能够对大家有一点点的帮助。谢谢,我的分享到这里。

关键字:云架构企业时代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云2.0时代的企业混合云架构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CIO新闻中心 → 正文

云2.0时代的企业混合云架构

责任编辑:jackye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6-04 10:30:54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5月26日,企业网D1net携手上海CIO联盟组织“上海CIO沙龙”活动,共同探讨了各行业新技术驱动新业务的信息化实践。

主持人:企业业务上云已是一个不争的趋势,前几年大家还在谈论是不是要上云,可是现在大家要谈论的是哪些业务要上云,上什么云,接下来我们请南凌科技产品总监殷格先生为我们带来云2.0时代的企业混合云架构的分享。

南凌科技产品总监 殷格

殷格: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我们主办方,感谢范总给我们这个机会能够跟大家在这么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下产生一个全方位的链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云2.0时代,企业混合云的架构。这个题目起的时候我们市场部的同事跟我说好直接,之前我起了一个名字叫新能源的承载者,这可能刚刚抛出来的时候大家有些不知所云到底什么意思,新能源又是什么东西去承载,后来就干脆起了一个比较直接的名字混合云,相信大家已经听的比较多了。 为什么分享这么个议题,有些同事如果了解南凌科技的话,我们在去年以前更多推的是我们做VTN的,我们做广域网解决方案的,做专网通信的,这样的关键词,今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键词出来?这边也是经过了一些心路历程,公司在整个的战略的发展的定位上,在这一年经历了很多的调整,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我们调整的过程,我们为什么会往这个方向去做,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要是几块,我会从传统能源一起去看一看,它到底有些什么特点、特征。我们的新能源又是有一些什么特征,又为我们现在的新的IT的架构带来什么挑战。第三个就是在我们的云2.0时代,我们的混合云到底如何去结构,我们定位在上面我们做什么事情,最后我们有两个案例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则新闻,这是4月份,在5月份也习主席也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在4月份其实前来都在部署,包括亚投行,这是在中缅的天然气的一个管道,他打通了中缅的管道,打通了从中国从西部到西南到孟加拉湾这样一个通道,打通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整个中东的石油不需要再绕过马六甲海峡,直接在孟加拉湾可以上岸,直接输送到中国的西南部地区。这带来的实际上也是“一带一路”上面能够为国家的战略,国家的能源战略能够往前迈一大步。昨天大家又听到一个新闻,国家发改委发油价涨价通知,每升涨了1毛多。发改委这个通知是有一个窗口期的,10个工作日,相信中缅的通道的打通,便宜的油在海上运的时候,不要那么快的涨价,欧派克在国际上一宣布涨价,我们老百姓用的油就直接涨价了,其实便宜的油还在路上运这样,这样的能源的打通相信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的实惠。

刚刚谈到石油,这个石油的分布在中东地区非常的聚集,这是我们的能源,非常传统的能源,在东南亚其实也一些,受限于一些工业的发展水平,东南亚也开发得比较缓慢,还有整个俄罗斯地区都是非常丰富的石油资源,中国已经打通了中俄、中哈、中东始终是没有打通,这次整个的格局是去打通这个通道。为什么要去打通?我们可以看一下因为有供给,因为在经济学上有供给有需求,刚才显示的是石油能源的分布,这里显示的是人口的分布,因为人口和工业在一起要消耗传统的能源。我们看一下这个分布到底,黑色代表石油,做了一个涂层,可以看到石油的分布和人口的分布非常的不均衡,在中东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但是人口较密集的在东亚、南亚、欧洲比较密集,所以大家就争夺中东的旧能源。首先它会引发一系列的战乱,因为需求与供给非常不平衡,怎样去让平衡度更加好呢?刚刚可以看到,可以打通一些管道,让路径更加短,成本更加低廉的方式去运输我们这种固态的能源,它的特点是不可再生,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供应链的形式,从生产、运输、存储、销售是一步一步的发生的。最后,它的物理的交割到现在社会是非常的简便了,去打表计价。

再看另外一个能源电源,中国是用电大国,所有的电能的能源来自火力发电,尤其是在北方雾霾特别的严重,由于我们中国的电能75%是来自电能,是靠烧煤烧出来的电,20%是来自水力发电,相对比较清洁的能源,这些能源还来自哪里?主要是华北地区最密集,因为华北地区煤的产量特别高,所以决定了火力的电能主要密集在华北。再看一下水力,水力发电,这其实都是上帝给的禀赋,这是一种自然禀赋。这边水的落差比较大,水资源的势能落差比较大,所以他的电能在这边输出就非常的密集,同样带来一个问题是能源的供给和人口的分布也是非常不均衡的。我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这种平衡我们如何把能源和最终的消费者,供给方和消费方平衡起来?我们需要网络。这是一个巨大的电网,这是在国家经营的,国家电网,国家电网把我们能源的供给和最终的消费方融合在一起,总结一下特点。电能是虚拟的,大家看不见,摸不着,是可再生的,有很多自然的能量可以转换成电能,它的生产、传输和消费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这边的特点大家留意一下,后面我会谈到新能源, 哪个地方是一样的,他需要什么样的属性最后去支持他,他是时时在线的,电能是时时再现的,什么时候要就能什么时候攻击,它是瞬时交割的,最后也是用比较简单的方式电表去做最终的交互。

新能源这其实也是去年王老师在去年的10月份的云栖大会上面提出来其中的一个新,提了5新一平,其中的一个新就是数据,大数据。看到前面两个比较典型的能源,大家看到更多的是来自于大自然,更多的是来自于自然的禀赋,由水的落差,由碳的燃烧,由石油的生成,几百万年前石油的沉淀和生成最后产生的能源,数据它是人类能够沉淀下来的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它的地理位置,它的各种属性,这种自然能源的物理属性非常的弱。我们就看一看数据这种能源,到底是一个什么长向,未来的推断是什么趋势?

这是IDC的一组数据,我们在2016年的时候,现在他的量是20个ZB,到了2025年它会到163个ZB,这个数是什么概念?没有上直观的理解。先讲一下这个概念,全世界数据创建捕获与复制,实际上指的是增量,是全球的人类捕获的数据的增量或者是痕迹,原来过去的就不算了,它会成一个几何式的增长,20个ZB相当于谷歌的Google photos一年差不多有150个万个Google photos的产生,这是2016年的一个数据链,可想而知到了2025点的时候,163个ZB是什么概念。同时它有什么特点呢?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级的服务器与存储,这个比例会持续的上升。什么会下降?个人电脑,存储的个人PC端的会越来越小。娱乐设备,包括DVD现在都已经特别少了,这种数据存储的会越来越小,手机个人移动终端的存储也会逐步的增大。

简单总结一下新能源的特征,都有什么特征?还是基本上刚刚那个特征总结框架的结构,它的形态是虚拟的,数据大家也是看不见摸不着,容量是成几何式的增长,业务多样化,交割瞬时交割,刚才前面毛总也提到,每个企业需要看它的BI,这种BI是要大家尽可能的时时看到,而不是看到一个月之后的数据,尽可能做得时时的传输,这个数据的这种生的数据最后到需要使用者的对方需要尽可能的时时。高容错性,数据的有效性一定非常的高,不要出现非常不可靠数据的传输。它的负载越来越趋于弹性,因为用户的使用可能取决于人的随机性会比较大,或者是人群大家的习惯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一些弹性来支持。越来越不确定的外国人群,这也是前天过来上海的时候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体会,在路上我接到领导的通知需要临时改签机票,但是航务怎么也打不开,事后我才知道5月24号下午3点发生了大规模的第6次攻击,但是我没有办法把我的座位退掉,我没有办法改签,最后想了一个办法,到了机场,到了柜台一秒钟就退掉了,因为航空公司的内非常通常,对于这种外延性可能已经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们这些外国人群对企业内部的数据越来越依赖,非常的依赖,当你离开他几分钟你会觉得非常不适应,所以这种数据的外延性也会是一个非常强的特征。

这个数据到底能干什么,它的传输能干什么,这是非常典型的应用场景,春运,这是人类每年最大的迁徙的运动,有了大数据以后,决策者不是靠拍脑袋说今天我们的大巴,我们的高铁,我们的普通铁路运输,我们的航线应该这边多一点,那边少一点,而是完全靠数据说明。爱德华曾经说过,除了上帝其他的人都需要用大数据说话,这起来就是大数据最有魅力的地方。基于数据去运营企业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常规的认识了,我们看到亚马逊和沃尔玛这两个非常知名的企业,从2008年到2016年运行的增长,亚马逊天生就是一个电子商务的企业,它的数据都沉淀在他的服务器里面,沃尔玛作为一个传统的零售商,它的成长,它的数字化转型非常的缓慢。可以看到这6年来,这是利润的增长,大家看到这个差距,黄色这个是亚马逊,长到350,这是沃尔玛,沃尔玛几乎8年的利润水平没有什么变化,这也看到了数据化转型的标杆性的两个企业的对比。

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到底遇到什么,会遇到什么障碍去影响它的数据化转型,这里面有很多的因素,第一个是内部组织结构,对于IT数字化的深层次的理解,和业务之间的关系统计结构是排在第一的。重点看一下蓝色这个部分,基础设施。排在第三、第五、八、九、十、十一全跟基础架构相关,在日常企业的业务部署过程中,可能往往吐槽最多的是我的资源怎么还没有出来,我的虚拟机怎么来没有出来,为什么?其实带来的都是在基础设施的支撑上出现了流程上的问题,出现了资源调配上的问题。

这个数据是来自一个美国做后端运营咨询的公司,他调查了2000多家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了我们在混合云的使用,私有云的使用达到了72%,公有云的使用达到了89%,综合的使用达到了67%,大概是这么个水平。这个也是说明了企业对混合云使用的大的趋势,也是越来越高。我们在企业中运行的实际的业务系统的云的承载,用到公有云的数据我们会用到1.8个公有云,我们在用到私有云上会用到2.3类私有云,我们在测试的环境中用到1.8类公有云,用到2.1类私有云。总共来看平均起来每个企业都用了非常多种类的云的基础设施。

最后我们来看看,我们的混合云定位到底是怎么样的定位,在1.0的时代,我们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去推动了云基础设施的发展,在2.0的时代,云计算产生了一个大集中的效应,比如说原来大家以IOE最为标杆的基础设施等等,还有一系列的硬件生产厂商,大家处于一个多方分割的格局,现在云时代来了,所有的计算、存储这种趋势都集中在几家大的互联网企业,海外是是AWS,在国内阿里几乎统治了半壁江山,所以这种大的云企业让我们的计算集聚的汇聚和集中。还有像HCI这样的超融合平台,也是有大量的这种超融合的平台在生长。未来的传统的基础设施可能慢慢的都会淡出企业的视野。

集中了之后,整个的大家通讯刚刚讲了,承载数据的基础设施在变化,他们在聚集,我们的网络,我们的通道其实也必须跟随这个时代去产生相应的变化。在2.0时代准则二是连接性会变成一个主要的战场,如果没有连接性,或者是连接性失效或者是低效就会让我们的云时代的体验会非常差,最终没有给用户带来一个非常好的业务的效益。

新能源的承载者,到底大家为什么要什么样的结构才能承载新能源呢?现在整个的格局大家可以看到,在公有云、私有云非常多的品牌,但是头部客户就这几家,这些品牌对于我们企业的管理者而言,我们的IT的管理者而言会带来很大的挑战,当然不可避免的是其实有一个好处,是易购会带来不需要被这种云服务的提供商绑架,用你也行,用他也行,问题在于易购之后我们的管理者需要多方技能,你要会阿里,你要会AWS,还要会腾讯,还要会华为,私有云的话会OpenStack、要会VMmare,我们要会XStack,一堆的Stack,企业是否愿意支付这样的成本去让这个易购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去支撑好公司的业务,最终它需要一个平衡。

最后我们看到混合云,其实它不是一朵云,它不是一个产品,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服务,它是一个综合的决策,它是对于我们业务的安全,基础设施的成本,性能的表现、合规性,以及弹性的特性的最后最终决策。这是南临对于现在整个趋势的发展我们做了一个产品发展的构架,在S的层面,我们的网络的产品,丰富网络的接入产品,保证我们在网络上优质的对业务的支撑。还有我们云的基础设施的产品,我们有多家的云基础设施可以与南临一同整合私有云的产品。对于相关的服务来说,对于混合云和咨询迁移上云这种架构的服务。

管理服务我们有CMP,有混合云管理平台,它可以实现多种云包括SDN,申请部署、管理、回收、计费以及最后的BI,可以在统一平台上让企业的资源充分的释放出来。这是一个架构,也是门口我们整个的幕墙上面的这幅图。这个架构是比如说阿里云加上南临科技的广域网的平台加上(02:54:06),实现一个混合云的架构,公有云、私有云,再加上丰富的接入能力,保证我们整个通道是最优质最简洁的架构。

这是公司的一些接入能力在全国有48个接入城市,可以完成企业的丰富的接入选择。VPCPiont,这是我们与公有云之间打通的通道,这个通道企业可以非常方便的部署,1到2个工作日就能在专网平台上部署阿里云的虚拟数据中心,是非常快捷的。这是我们对于服务平台这块,混合云管理平台的整个的分层架构,从最底层的资源,物理资源,到软件定义层,物理资源进行虚拟化,到管理层,这个资源的开通、释放、变更等等。场景这边我们的客户可以在做一些弹性的场景去部署,是公有云多一点还是私有云多一点,网络如何设计的最佳合适,主要是面对弹性。我们的灾备,客户可以通过灾备的形成去做云上云下的导入和迁移。满足合规性,这边有大量的合规性,一些等保安全,我们有这样的一些认证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保护ID资产,逐步上云,让原来的老的架构,包括X86的架构都可以得以续存,当他的折损,当他的核算接近于0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把他的资产保护好。

这边是我们新金融案例,这个客户成立于2015年,非常的新,它主要是从事地产交易的金融的业务,是立志于想把地产的交易的金融服务做到最轻量最简便,它刚刚启动就采用了我们的南岭的广域网平台,以及阿里云的云上数据中心,以及传统的数据中心的这样的架构。在广域网平台上可以达到4个9的可容域让它可以安枕无忧,当然在阿里上面的规划,以及私有云的规划实现了非常高的冗余性,以及它对外联企业,包括银行的这种交易机构,南临可以提供一站式的接入,保证整个数据通道的安全,以及等保审核的通过。

这是我们的一个案例,是一个制造业的,他的总部在华东,上海、深圳都新建了阿里云的灾备中心,在上海的IDC同样也是接在我们整个的平台上实现统一的管理,所以整个的灾备的第三中心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架构,最终客户我们也做了大量的测试和中段的这种切换,能够非常平缓的满足客户的制造业的ERP的切换的需求。

希望整个今年这一年的转换的过程,南临科技产品发展的一个思路的转换过程,能够对大家有一点点的帮助。谢谢,我的分享到这里。

关键字:云架构企业时代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