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IO新闻中心 → 正文

东方电机邓忠生:制造业数字化模型实践

责任编辑:lijing 作者:赵立京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4-01-18 15:21:17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数字化模型是利用各种符号和数据库,分层、分类、分支、结构化地呈现现实企业中的业务、数据、功能、标准、组织等管理元素,定义各类元素间关系,形成的“孪生世界”,是企业物理世界的数学表达。数字化模型是企业数字化能力、创新能力、知识管理能力等核心竞争力,从建设到持续提升的底层支撑工具;是助推企业从学习型企业转型到创新型企业,再转型到研究型企业的核心基础;是企业战略落地的第一抓手。

在由企业网D1Net主办的“2023四川CIO沙龙”上,东方电机专家邓忠生针对制造业数字化模型做了深入的实践分享。

东方电机专家邓忠生

首先,邓忠生将企业管理模型的发展分为6个阶段。

纯文本:企业的管理逻辑,全部用文字描述,可读性差,管理要素间的关联性差,管理在较大程度上依靠个人的能力。

表格化:使用表格对文字进行分类展示,增加可读性,信息分散、联动性差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

图形化:使用图形化工具,表达管理逻辑,易读、易理解,但信息分散、联动性差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半结构化:使用平台型信息系统,将文字、图形、表格,纳入一个统一的平台进行集中管理,信息分散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联动性有关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完全结构化:企业管理全要素图形化,结构化,表格化,易读性、系统性都得到很好地解决。

智能化:可基于基础结构化模型,结合AI算法,实现仿真、预测等高级智能化功能。

东方电机的数字化模型结构

接下来,邓忠生详细介绍了东方电机研发业务域的9段5层模型:在L1业务层,通过业务流程,分解为业务域、业务主流程、业务分支流程,实现企业战略;在L2数据层,通过定义流程节点输入输出数据格式与规范,形成数据层表达;在L3功能层,通过定义业务节点数据加工规则,约束定义并实现IT功能点,并组合成系统,甚至平台,以及整个信息化数转架构环境;L4标准层通过详细定义业务活动过程节点数据加工规则形成作业标准,通过数据流转过程协同要求形成数据表达标准;L5组织层通过业务数据加工职责形成岗位定义,进而形成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战略落地、以及技术研发阶段规划的动态管理模式。

该9段5层模型能够全面覆盖企业技术准备及其数据应用的各个方面。它不仅集成了所有员工的工作、关系、贡献,还关注他们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此外,模型还涉及技术准备、生产实践和服务实践之间的沟通方式,以及如何有效管理工程变更和构建新的研发团队。

邓忠生强调,数字化转型服务于企业本身的业务,它与订单服务和研发紧密相连。业务流程的梳理是实现这一转型的关键,需要清晰地区分业务域、主流程和分支流程,从而确保企业战略能够落地并有效执行。

当然,仅仅梳理流程是不够的。虽然许多公司在业务流程管理(BPM)方面投入巨大,但如果缺乏对数据层面的深入理解,就无法实现高效的整体运营。数据被视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数据流图成为第一要务,它基于系统论的基本理念,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和流程节点思维在数据格式和规范中的作用。

在功能层面,多数IT公司主要关注特定功能的支撑,而忽略更广泛的业务流程和节点。东方电机的这一模型则试图突破这一局限,更全面地理解和改进业务节点数据加工规则,即使这可能挑战现有的利益格局。

邓忠生表示,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障碍并非来自IT部门,而是源于业务部门中的既得利益者,这涉及到重新分配工作和权力。通过业务流程到数据流图的转变,并依据数据重新定义相关的业务流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这种方法将信息化能力根本上重新定位为对业务的支持,以有效性和对业务数据加工规则的响应为核心。

其中,“数据加工规则”是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根本性概念,它涉及到业务、数据、功能和标准的各个方面。这种方法强调,所有标准归根结底只有两类:数据定义的标准和作业过程标准。通过将企业管理制度整合到业务系统中,可以实现更有效的企业管理。

通过该9段5层模型,东方电机已经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实现了研究实验与开发结构设计的合并、项目管理与生产组织部门的合并,以及信息化部门与转型团队的合并,从而使组织架构运行更加顺畅。业务层面、数字化层面和组织层面的主要驱动力是IT语言的高度统一,以及对知识沉淀问题的认识。这表明,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其他行业,知识管理和技术整合都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

数字化模型的价值

邓忠生将数字化模型的价值总结为四个方面:

首先是战略优化。在国际形势、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时代,企业必须敏于感知,智于分析,果于决策,捷于行动。这一切不能仅靠人的经验,还需要借助“可分析、可预测”的模型系统,帮助企业所有者优化企业战略。

第二是提高管理基准。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多元,人员越来越多,效率越来越低,协同越来越差。企业管理层需要借助一套数字化模型,理清业务上下游、数据上下游、人员上下级的关系,系统化地优化各个管理体系,优化组织架构。

第三是全局把控。如何避免重复建设,降低IT 建设成本?企业CIO 需要借助一套数字化模型,看清企业业务架构,规划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基于IT 顶层规划,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撑数字化战略落地。

第四是规范作业。制度文件、体系文件越来越多,企业员工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写在哪些制度文件、体系文件里,需要借助一套数字化模型,精准推送。

虽然不同属性和行业的企业的需求有所不同,但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是一致的。其中,战略优化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邓忠生建议CEO应将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架构设计定位于战略优化层面,而不仅是战略支撑。转型推进部门的重要性应超过所有的业务分管领导,甚至在企业的组织架构中排名应仅次于董事长和总经理,这种定位反映了数字化转型在现代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中国企业的管理更多依赖于人际管理,而数字化转型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事情管理人,从而实现管理的自动化。这种转变意味着减少人际管理的需求,依靠系统来跟踪和管理工作流程。因此,CEO需要全面了解其服务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以便在与业务部门和分管领导的交流中更具指导和控制力。这种理解和掌控能力对于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

企业应利用数字化模型来清晰地规划企业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以支持数字化战略。同时,邓忠生指出,企业领导在进行顶层规划时需要具备相应的工具和判断力,以避免被外部公司误导,决策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数字化模型建设的总体路径及运维

邓忠生表示,数字化模型建设的总体路径可以分为写实、优化、运用、智能化四个阶段。企业首先应根据现状,将模型对象化、结构化、系统化,形成V 1 . 0版的模型,然后结合标杆企业最佳实践与创新能力,对现有模型进行优化。之后,将模型纳入知识库,成为企业级资产,并基于模型开展运营,包括管理改进、研发创新、生产制造。最后,基于固化的模型,调用AI能力,开展整体仿真和业务运行。

之后,邓忠生详细介绍了数字化模型的运维。他表示,管理模型构建方式的变化,倒逼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都要作出相应的调整,要把数据字化模型当成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产,要设置专门的模型运维团队,建立专门的运维流程,制定专门的运维制度,及时维护变更信息,否则模型的作用就逐步减弱。

对于运维团队来说,运维不同模型,要确保各专业知识的沉淀,当模型库有变更需求时,需要有固定的流程执行变更,确保模型数据及时维护与更新。企业应该严肃对待模型的运维工作,通过制度强化先模型后执行的刚性机制,否则设计与执行很快就形成“两张皮”。

对于集团型企业或寻求扩张的企业来说,拥有一个明确的企业数字化模型至关重要。例如,当企业新建或收编一个团队或实体时,就可以依照这个模型进行整理、整顿和重构,这是快速增长的关键法宝。这不仅属于企业管理层面的内容,也是实际应用场景的一部分。此外,基于知识库的管理,对于新员工的培训也非常关键。在数据和标准层面,知识已经完全融入其中,这也是数字化共同追求的目标。

最后,邓忠生表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对抗传统人性的过程,因为它意味着通过后台化和自动化减少对人工的依赖。这种转型往往会引起一些不适的反应,但实际上,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使工作流程更加高效和透明。数字化模型是一个框架或系统,通过一系列原则、流程、技术和策略,帮助企业有效地利用数字技术来改进和创新其业务操作和管理实践。

关键字:数字化制造业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东方电机邓忠生:制造业数字化模型实践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CIO新闻中心 → 正文

东方电机邓忠生:制造业数字化模型实践

责任编辑:lijing 作者:赵立京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4-01-18 15:21:17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数字化模型是利用各种符号和数据库,分层、分类、分支、结构化地呈现现实企业中的业务、数据、功能、标准、组织等管理元素,定义各类元素间关系,形成的“孪生世界”,是企业物理世界的数学表达。数字化模型是企业数字化能力、创新能力、知识管理能力等核心竞争力,从建设到持续提升的底层支撑工具;是助推企业从学习型企业转型到创新型企业,再转型到研究型企业的核心基础;是企业战略落地的第一抓手。

在由企业网D1Net主办的“2023四川CIO沙龙”上,东方电机专家邓忠生针对制造业数字化模型做了深入的实践分享。

东方电机专家邓忠生

首先,邓忠生将企业管理模型的发展分为6个阶段。

纯文本:企业的管理逻辑,全部用文字描述,可读性差,管理要素间的关联性差,管理在较大程度上依靠个人的能力。

表格化:使用表格对文字进行分类展示,增加可读性,信息分散、联动性差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

图形化:使用图形化工具,表达管理逻辑,易读、易理解,但信息分散、联动性差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半结构化:使用平台型信息系统,将文字、图形、表格,纳入一个统一的平台进行集中管理,信息分散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联动性有关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完全结构化:企业管理全要素图形化,结构化,表格化,易读性、系统性都得到很好地解决。

智能化:可基于基础结构化模型,结合AI算法,实现仿真、预测等高级智能化功能。

东方电机的数字化模型结构

接下来,邓忠生详细介绍了东方电机研发业务域的9段5层模型:在L1业务层,通过业务流程,分解为业务域、业务主流程、业务分支流程,实现企业战略;在L2数据层,通过定义流程节点输入输出数据格式与规范,形成数据层表达;在L3功能层,通过定义业务节点数据加工规则,约束定义并实现IT功能点,并组合成系统,甚至平台,以及整个信息化数转架构环境;L4标准层通过详细定义业务活动过程节点数据加工规则形成作业标准,通过数据流转过程协同要求形成数据表达标准;L5组织层通过业务数据加工职责形成岗位定义,进而形成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战略落地、以及技术研发阶段规划的动态管理模式。

该9段5层模型能够全面覆盖企业技术准备及其数据应用的各个方面。它不仅集成了所有员工的工作、关系、贡献,还关注他们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此外,模型还涉及技术准备、生产实践和服务实践之间的沟通方式,以及如何有效管理工程变更和构建新的研发团队。

邓忠生强调,数字化转型服务于企业本身的业务,它与订单服务和研发紧密相连。业务流程的梳理是实现这一转型的关键,需要清晰地区分业务域、主流程和分支流程,从而确保企业战略能够落地并有效执行。

当然,仅仅梳理流程是不够的。虽然许多公司在业务流程管理(BPM)方面投入巨大,但如果缺乏对数据层面的深入理解,就无法实现高效的整体运营。数据被视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数据流图成为第一要务,它基于系统论的基本理念,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和流程节点思维在数据格式和规范中的作用。

在功能层面,多数IT公司主要关注特定功能的支撑,而忽略更广泛的业务流程和节点。东方电机的这一模型则试图突破这一局限,更全面地理解和改进业务节点数据加工规则,即使这可能挑战现有的利益格局。

邓忠生表示,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障碍并非来自IT部门,而是源于业务部门中的既得利益者,这涉及到重新分配工作和权力。通过业务流程到数据流图的转变,并依据数据重新定义相关的业务流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这种方法将信息化能力根本上重新定位为对业务的支持,以有效性和对业务数据加工规则的响应为核心。

其中,“数据加工规则”是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根本性概念,它涉及到业务、数据、功能和标准的各个方面。这种方法强调,所有标准归根结底只有两类:数据定义的标准和作业过程标准。通过将企业管理制度整合到业务系统中,可以实现更有效的企业管理。

通过该9段5层模型,东方电机已经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实现了研究实验与开发结构设计的合并、项目管理与生产组织部门的合并,以及信息化部门与转型团队的合并,从而使组织架构运行更加顺畅。业务层面、数字化层面和组织层面的主要驱动力是IT语言的高度统一,以及对知识沉淀问题的认识。这表明,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其他行业,知识管理和技术整合都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

数字化模型的价值

邓忠生将数字化模型的价值总结为四个方面:

首先是战略优化。在国际形势、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时代,企业必须敏于感知,智于分析,果于决策,捷于行动。这一切不能仅靠人的经验,还需要借助“可分析、可预测”的模型系统,帮助企业所有者优化企业战略。

第二是提高管理基准。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多元,人员越来越多,效率越来越低,协同越来越差。企业管理层需要借助一套数字化模型,理清业务上下游、数据上下游、人员上下级的关系,系统化地优化各个管理体系,优化组织架构。

第三是全局把控。如何避免重复建设,降低IT 建设成本?企业CIO 需要借助一套数字化模型,看清企业业务架构,规划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基于IT 顶层规划,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撑数字化战略落地。

第四是规范作业。制度文件、体系文件越来越多,企业员工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写在哪些制度文件、体系文件里,需要借助一套数字化模型,精准推送。

虽然不同属性和行业的企业的需求有所不同,但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是一致的。其中,战略优化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邓忠生建议CEO应将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架构设计定位于战略优化层面,而不仅是战略支撑。转型推进部门的重要性应超过所有的业务分管领导,甚至在企业的组织架构中排名应仅次于董事长和总经理,这种定位反映了数字化转型在现代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中国企业的管理更多依赖于人际管理,而数字化转型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事情管理人,从而实现管理的自动化。这种转变意味着减少人际管理的需求,依靠系统来跟踪和管理工作流程。因此,CEO需要全面了解其服务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以便在与业务部门和分管领导的交流中更具指导和控制力。这种理解和掌控能力对于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

企业应利用数字化模型来清晰地规划企业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以支持数字化战略。同时,邓忠生指出,企业领导在进行顶层规划时需要具备相应的工具和判断力,以避免被外部公司误导,决策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数字化模型建设的总体路径及运维

邓忠生表示,数字化模型建设的总体路径可以分为写实、优化、运用、智能化四个阶段。企业首先应根据现状,将模型对象化、结构化、系统化,形成V 1 . 0版的模型,然后结合标杆企业最佳实践与创新能力,对现有模型进行优化。之后,将模型纳入知识库,成为企业级资产,并基于模型开展运营,包括管理改进、研发创新、生产制造。最后,基于固化的模型,调用AI能力,开展整体仿真和业务运行。

之后,邓忠生详细介绍了数字化模型的运维。他表示,管理模型构建方式的变化,倒逼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都要作出相应的调整,要把数据字化模型当成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产,要设置专门的模型运维团队,建立专门的运维流程,制定专门的运维制度,及时维护变更信息,否则模型的作用就逐步减弱。

对于运维团队来说,运维不同模型,要确保各专业知识的沉淀,当模型库有变更需求时,需要有固定的流程执行变更,确保模型数据及时维护与更新。企业应该严肃对待模型的运维工作,通过制度强化先模型后执行的刚性机制,否则设计与执行很快就形成“两张皮”。

对于集团型企业或寻求扩张的企业来说,拥有一个明确的企业数字化模型至关重要。例如,当企业新建或收编一个团队或实体时,就可以依照这个模型进行整理、整顿和重构,这是快速增长的关键法宝。这不仅属于企业管理层面的内容,也是实际应用场景的一部分。此外,基于知识库的管理,对于新员工的培训也非常关键。在数据和标准层面,知识已经完全融入其中,这也是数字化共同追求的目标。

最后,邓忠生表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对抗传统人性的过程,因为它意味着通过后台化和自动化减少对人工的依赖。这种转型往往会引起一些不适的反应,但实际上,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使工作流程更加高效和透明。数字化模型是一个框架或系统,通过一系列原则、流程、技术和策略,帮助企业有效地利用数字技术来改进和创新其业务操作和管理实践。

关键字:数字化制造业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