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IO新闻中心 → 正文

从IT到业务,从技术到管理,CIO的向上发展之道

责任编辑:lijing 作者:赵立京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4-05-13 16:44:17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李立南,现任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简称威海化机)副总裁,负责人力资源与干部管理、信息化、法务、审计及行政工作。

李立南的职业生涯始于原兵器工业部国营第5206厂,作为IT工程师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经验。1989年,李立南进入建设银行甘肃天水支行进一步拓宽职业领域,随后在1992年作为引进人才来到了山东威海,开启了在荣成的职业生涯,担任微机室主任,负责计算机编程与硬件维护。多年的磨砺使他不仅在技术上炉火纯青,更在管理领域表现出色。

山东双轮集团,一家拥有70多年工业水泵生产历史的国内知名企业,成为李立南职业生涯的又一璀璨舞台。他从信息中心主任起步,逐步晋升为总经理助理和管理副总,见证了公司的成长与蜕变。2016年,进入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一家拥有38年压力容器行业经验的知名企业,成为李立南职业生涯的又一巅峰时刻。他从信息化建设入手,逐步拓展到技术、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等企业各领域,推动了公司的高速发展。

从西北到山东,从技术到管理,李立南职业生涯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收获。

近日,李立南接受了企业网D1Net记者的采访,讲述了从技术专家到CIO,再到业务高管的成长历程,并对IT与业务的关系、IT价值如何量化、CIO发展规划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IT与业务两部门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在企业初创阶段,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IT部门通常更多地关注日常运营而非战略决策。IT部门负责人虽然可能担任信息部长等职务,但并未真正融入公司高层,而只有当他们跻身公司核心管理层,才能全面参与公司战略发展,为技术、销售和生产等环节提供独到的见解。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型企业,特别是北、上、广等地的外资企业中,CEO等高层管理者已深刻认识到IT在战略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一趋势预示着,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IT部门在战略决策中的地位将日益凸显。

然而,尽管IT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互助关系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中,二者却常常出现脱节现象。这主要是因为IT部门负责人往往具备深厚的技术背景,因此更倾向于依赖技术手段解决问题,而忽视了业务部门的需求落地。

在早期信息化项目组中,企业领导常从业务部门选派负责人,IT部门则扮演辅助角色。然而,这种模式存在诸多问题。虽然IT部门对新软件的接纳度较高,但业务部门人员对新软件的接受速度却相对迟缓,他们往往从业务视角去理解和阐述问题,却缺乏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就造成了一种困境:IT部门被期望去解决管理层面的问题,而这并非他们的专长。实际上,IT部门的强项在于,根据管理部门构建的管理模型,运用自身的IT技术来提供解决方案。

因此,如何实现企业内部两大核心部门间的协同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宏观角度来看,业务部门负责提出实际需求,而IT部门则专注于技术实现,这种良性互动不仅推动了IT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促进了业务的蓬勃发展。要想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关键在于妥善处理好IT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双方必须深化沟通与合作,携手并进,共同为企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IT价值如何量化

在早期的ERP等大型信息化项目中,IT价值的量化一直是一个挑战性的议题。企业在投入巨额资金后,期望能看到明显的效益,然而如何精确衡量这些效益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以往,企业会设定一系列指标,如供货期的缩短、成本的降低和库存的减少等,希望通过对比实施前后的数据来量化成果。但这种方法仅在项目周期短、变数较小的情况下较为有效。一旦项目周期延长,企业内部环境的频繁变动使得量化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

此外,部分企业高管对信息化效果的怀疑态度也增加了量化工作的难度。他们认为信息化带来的效益更多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自然优化,而非信息化的直接贡献。这种观念导致IT部门负责人在推进项目时,更多关注技术层面的实施,而忽视了如何有效抓取和展示量化指标。

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如采用MES系统的企业,由于生产流程的高度标准化和数据化,IT价值的量化相对容易。然而,对于离散型制造业等行业,由于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低或企业投资意愿有限,IT价值的量化变得尤为困难。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效果,需要深入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核心需求。以ERP为例,它不仅是一套软件工具,更是对企业从进、销、存到生产全过程的优化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但生产始终是核心,而财务数据则是衡量业务成果的关键指标。因此,成功的信息化项目不仅要求技术实施到位,还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只有当数据能够顺畅地流向财务部门,形成清晰、准确的财务报表时,才能通过报表中的数据揭示生产中的问题、成果以及成本效益的变化。这样,公司高层才能直观地看到信息系统的价值,并给予充分的认可和支持。

“在实施信息化项目时,IT部门需深入理解公司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例如,如果公司希望降低库存成本,IT部门可以通过优化仓库管理流程、提高信息流通效率等方式来协助实现这一目标。同时,IT部门还需与其他部门紧密合作,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仓库布局不合理等。”李立南表示,“IT部门需要保持耐心和毅力,持续推动项目的实施和优化,确保信息化工作能够真正为公司创造价值。”

企业数字化战略是否需要一把手挂帅

企业的数字化战略核心在于要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企业要根据自身的长远规划,明确数字化战略在其中的定位与角色。这涉及企业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如产品市场占有率、市场拓展计划等,数字化战略应与之相匹配,共同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

李立南认为,在实施数字化战略的过程中,是否需要企业高层亲自领衔,主要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战略的核心地位、员工对数字化的理解程度以及项目的错综复杂性。在大型企业里,由于员工普遍对信息化有较为深入的认识,高层的直接参与并非不可或缺。但在中小型企业,或是在项目启动初期,员工对信息化的接纳程度有限,或者项目本身包含重大转型,此时高层的领导和推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介入能有力保障项目的平稳进行。“一把手挂帅的主要作用在于解决员工思想转变问题,推动项目顺利进行。当员工对信息化持抵触态度或项目遭遇重大阻碍时,一把手的参与能迅速打破僵局,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李立南表示。同时,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与一把手的背景密切相关。如果一把手对信息化有深刻的理解或给予高度重视,那么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往往会更加顺利。

CIO向上发展之道

作为企业CIO,职责不仅限于技术层面,更应肩负起推广新技术、提升高层领导信息化意识的重任。为实现此目标,CIO应积极融入各业务部门,通过深入学习与亲身参与,增进对业务领域的了解,同时还应参与公司管理决策及横向项目团队,直面生产、销售等实际问题。这一过程中,CIO不仅能够积累宝贵经验与启示,还能在跨部门合作中拓宽人脉、增进理解,为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需特别注意的是,相较于其他部门,IT部门有时可能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CIO需加倍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各项业务,以增强自身影响力。通过持续提出创新思路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协助CEO排解难题,进而促进公司战略目标与信息化建设的深度融合。“根据个人经历,跨界学习和涉猎不同岗位对于拓宽视野、提升个人能力具有显著效果。通过参与涉及多个领域的会议和项目,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业务需求,从而为信息化工作提供更加精准、有针对性的支持。”李立楠认为。

在项目实施和结算过程中,CIO需与IT部门和供应商建立起畅通的沟通机制。这样不仅能确保项目严格按照计划推进,还能在遇到问题时迅速响应并解决。这种紧密的协作方式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能为公司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数据是企业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数据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过分注重管理流程和数据记录有可能拖累企业的运营效率,这一问题在大型企业中尤为突出,繁琐的管理流程会减慢企业的反应速度。因此,我们在追求数据价值的同时,也必须关注管理效率。

为解决此问题,信息部门需将数据的重要性渗透到整个管理流程中,确保各部门都能将相关数据录入系统。同时,还需深入探索如何有效挖掘和利用这些数据,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通过数据挖掘,企业可分析出如供应商供货合格率、生产效率等关键指标,为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此外,数据挖掘还能帮助企业发现潜在问题和机会,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

数据的挖掘与存储,不仅关乎效率提升,更着眼于未来的评估与利用。以人力资源软件的绩效管理模块为例,若缺乏足够的数据积累,系统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全面利用来自生产、设计、技术、销售等部门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与评估,从而为决策提供支持并制定出更具洞察力的分析报告。“数据是企业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我们需要善于积累和利用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评估来优化流程和提升效率。同时,也需要关注企业的管理问题,确保在推进信息化项目时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功。”李立南表示。

拥抱大模型落地

尽管目前,尤其对于中小企业和制造业而言,大数据与AI技术的全面应用还存在难度,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从中受益。企业可以通过数据的持续积累,并尝试将其融入办公等环节中,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无法自主生成大量数据的企业,亦可利用开放接口连接外部数据源,借助这些数据优化业务流程并激发创新。

综上所述,企业应培养积累与运用数据、积极尝试AI技术应用的意识,通过不断的数据应用探索与实践,推动企业持续成长。在当前阶段,体验并应用现有的技术成果,也是企业发展的明智之选。

关于企业网D1net(www.d1net.com):

国内主流的to B IT门户,同时在运营国内最大的甲方CIO专家库和智力输出及社交平台-信众智(www.cioall.com)。同时运营18个IT行业公众号(微信搜索D1net即可关注)。

关键字: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从IT到业务,从技术到管理,CIO的向上发展之道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CIO新闻中心 → 正文

从IT到业务,从技术到管理,CIO的向上发展之道

责任编辑:lijing 作者:赵立京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4-05-13 16:44:17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李立南,现任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简称威海化机)副总裁,负责人力资源与干部管理、信息化、法务、审计及行政工作。

李立南的职业生涯始于原兵器工业部国营第5206厂,作为IT工程师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经验。1989年,李立南进入建设银行甘肃天水支行进一步拓宽职业领域,随后在1992年作为引进人才来到了山东威海,开启了在荣成的职业生涯,担任微机室主任,负责计算机编程与硬件维护。多年的磨砺使他不仅在技术上炉火纯青,更在管理领域表现出色。

山东双轮集团,一家拥有70多年工业水泵生产历史的国内知名企业,成为李立南职业生涯的又一璀璨舞台。他从信息中心主任起步,逐步晋升为总经理助理和管理副总,见证了公司的成长与蜕变。2016年,进入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一家拥有38年压力容器行业经验的知名企业,成为李立南职业生涯的又一巅峰时刻。他从信息化建设入手,逐步拓展到技术、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等企业各领域,推动了公司的高速发展。

从西北到山东,从技术到管理,李立南职业生涯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收获。

近日,李立南接受了企业网D1Net记者的采访,讲述了从技术专家到CIO,再到业务高管的成长历程,并对IT与业务的关系、IT价值如何量化、CIO发展规划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IT与业务两部门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在企业初创阶段,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IT部门通常更多地关注日常运营而非战略决策。IT部门负责人虽然可能担任信息部长等职务,但并未真正融入公司高层,而只有当他们跻身公司核心管理层,才能全面参与公司战略发展,为技术、销售和生产等环节提供独到的见解。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型企业,特别是北、上、广等地的外资企业中,CEO等高层管理者已深刻认识到IT在战略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一趋势预示着,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IT部门在战略决策中的地位将日益凸显。

然而,尽管IT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互助关系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中,二者却常常出现脱节现象。这主要是因为IT部门负责人往往具备深厚的技术背景,因此更倾向于依赖技术手段解决问题,而忽视了业务部门的需求落地。

在早期信息化项目组中,企业领导常从业务部门选派负责人,IT部门则扮演辅助角色。然而,这种模式存在诸多问题。虽然IT部门对新软件的接纳度较高,但业务部门人员对新软件的接受速度却相对迟缓,他们往往从业务视角去理解和阐述问题,却缺乏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就造成了一种困境:IT部门被期望去解决管理层面的问题,而这并非他们的专长。实际上,IT部门的强项在于,根据管理部门构建的管理模型,运用自身的IT技术来提供解决方案。

因此,如何实现企业内部两大核心部门间的协同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宏观角度来看,业务部门负责提出实际需求,而IT部门则专注于技术实现,这种良性互动不仅推动了IT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促进了业务的蓬勃发展。要想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关键在于妥善处理好IT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双方必须深化沟通与合作,携手并进,共同为企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IT价值如何量化

在早期的ERP等大型信息化项目中,IT价值的量化一直是一个挑战性的议题。企业在投入巨额资金后,期望能看到明显的效益,然而如何精确衡量这些效益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以往,企业会设定一系列指标,如供货期的缩短、成本的降低和库存的减少等,希望通过对比实施前后的数据来量化成果。但这种方法仅在项目周期短、变数较小的情况下较为有效。一旦项目周期延长,企业内部环境的频繁变动使得量化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

此外,部分企业高管对信息化效果的怀疑态度也增加了量化工作的难度。他们认为信息化带来的效益更多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自然优化,而非信息化的直接贡献。这种观念导致IT部门负责人在推进项目时,更多关注技术层面的实施,而忽视了如何有效抓取和展示量化指标。

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如采用MES系统的企业,由于生产流程的高度标准化和数据化,IT价值的量化相对容易。然而,对于离散型制造业等行业,由于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低或企业投资意愿有限,IT价值的量化变得尤为困难。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效果,需要深入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核心需求。以ERP为例,它不仅是一套软件工具,更是对企业从进、销、存到生产全过程的优化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但生产始终是核心,而财务数据则是衡量业务成果的关键指标。因此,成功的信息化项目不仅要求技术实施到位,还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只有当数据能够顺畅地流向财务部门,形成清晰、准确的财务报表时,才能通过报表中的数据揭示生产中的问题、成果以及成本效益的变化。这样,公司高层才能直观地看到信息系统的价值,并给予充分的认可和支持。

“在实施信息化项目时,IT部门需深入理解公司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例如,如果公司希望降低库存成本,IT部门可以通过优化仓库管理流程、提高信息流通效率等方式来协助实现这一目标。同时,IT部门还需与其他部门紧密合作,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仓库布局不合理等。”李立南表示,“IT部门需要保持耐心和毅力,持续推动项目的实施和优化,确保信息化工作能够真正为公司创造价值。”

企业数字化战略是否需要一把手挂帅

企业的数字化战略核心在于要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企业要根据自身的长远规划,明确数字化战略在其中的定位与角色。这涉及企业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如产品市场占有率、市场拓展计划等,数字化战略应与之相匹配,共同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

李立南认为,在实施数字化战略的过程中,是否需要企业高层亲自领衔,主要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战略的核心地位、员工对数字化的理解程度以及项目的错综复杂性。在大型企业里,由于员工普遍对信息化有较为深入的认识,高层的直接参与并非不可或缺。但在中小型企业,或是在项目启动初期,员工对信息化的接纳程度有限,或者项目本身包含重大转型,此时高层的领导和推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介入能有力保障项目的平稳进行。“一把手挂帅的主要作用在于解决员工思想转变问题,推动项目顺利进行。当员工对信息化持抵触态度或项目遭遇重大阻碍时,一把手的参与能迅速打破僵局,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李立南表示。同时,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与一把手的背景密切相关。如果一把手对信息化有深刻的理解或给予高度重视,那么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往往会更加顺利。

CIO向上发展之道

作为企业CIO,职责不仅限于技术层面,更应肩负起推广新技术、提升高层领导信息化意识的重任。为实现此目标,CIO应积极融入各业务部门,通过深入学习与亲身参与,增进对业务领域的了解,同时还应参与公司管理决策及横向项目团队,直面生产、销售等实际问题。这一过程中,CIO不仅能够积累宝贵经验与启示,还能在跨部门合作中拓宽人脉、增进理解,为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需特别注意的是,相较于其他部门,IT部门有时可能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CIO需加倍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各项业务,以增强自身影响力。通过持续提出创新思路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协助CEO排解难题,进而促进公司战略目标与信息化建设的深度融合。“根据个人经历,跨界学习和涉猎不同岗位对于拓宽视野、提升个人能力具有显著效果。通过参与涉及多个领域的会议和项目,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业务需求,从而为信息化工作提供更加精准、有针对性的支持。”李立楠认为。

在项目实施和结算过程中,CIO需与IT部门和供应商建立起畅通的沟通机制。这样不仅能确保项目严格按照计划推进,还能在遇到问题时迅速响应并解决。这种紧密的协作方式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能为公司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数据是企业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数据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过分注重管理流程和数据记录有可能拖累企业的运营效率,这一问题在大型企业中尤为突出,繁琐的管理流程会减慢企业的反应速度。因此,我们在追求数据价值的同时,也必须关注管理效率。

为解决此问题,信息部门需将数据的重要性渗透到整个管理流程中,确保各部门都能将相关数据录入系统。同时,还需深入探索如何有效挖掘和利用这些数据,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通过数据挖掘,企业可分析出如供应商供货合格率、生产效率等关键指标,为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此外,数据挖掘还能帮助企业发现潜在问题和机会,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

数据的挖掘与存储,不仅关乎效率提升,更着眼于未来的评估与利用。以人力资源软件的绩效管理模块为例,若缺乏足够的数据积累,系统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全面利用来自生产、设计、技术、销售等部门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与评估,从而为决策提供支持并制定出更具洞察力的分析报告。“数据是企业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我们需要善于积累和利用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评估来优化流程和提升效率。同时,也需要关注企业的管理问题,确保在推进信息化项目时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功。”李立南表示。

拥抱大模型落地

尽管目前,尤其对于中小企业和制造业而言,大数据与AI技术的全面应用还存在难度,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从中受益。企业可以通过数据的持续积累,并尝试将其融入办公等环节中,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无法自主生成大量数据的企业,亦可利用开放接口连接外部数据源,借助这些数据优化业务流程并激发创新。

综上所述,企业应培养积累与运用数据、积极尝试AI技术应用的意识,通过不断的数据应用探索与实践,推动企业持续成长。在当前阶段,体验并应用现有的技术成果,也是企业发展的明智之选。

关于企业网D1net(www.d1net.com):

国内主流的to B IT门户,同时在运营国内最大的甲方CIO专家库和智力输出及社交平台-信众智(www.cioall.com)。同时运营18个IT行业公众号(微信搜索D1net即可关注)。

关键字: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