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IO技术探讨 → 正文

金融服务业的混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路线图

责任编辑:cres 作者:Sam Wilson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2-11-02 15:09:46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由于发生新冠疫情,很多企业员工的工作方式在2020年之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且不只是在疫情封锁期间,如今在家工作已经成为许多员工的“新常态”。事实上,在可预见的未来,混合工作有望成为企业的主要工作模式,尤其是远程工作成为企业的生命线和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推动因素。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的12个月内,英国新建办公楼的平均使用成本上升了1.2%,接近每平方英尺80英镑。由于企业没有电力价格上限,这一数字预计将会显著增加。因此,很多企业要求员工在家远程工作。
 
在新冠疫情得以缓解之后,许多企业的员工都希望继续在家工作。事实上,根据Riverbed公司发布的“2021年混合工作全球调查”报告,42%的IT决策者和38%的金融服务行业组织的决策者认为,在疫情发生之后,他们的一半(50%)员工将保持混合工作状态。众所周知,很多员工已经习惯了远程工作的便利和灵活性,但混合工作方式也给许多商业领袖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甚至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金融服务行业就面临着来自客户的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他们通过拥抱数字创新来提供更快、更方便和更个性化的服务。
 
行业中许多以前依赖遗留系统的企业不得不完全重组其服务,以满足现有和快速发展的客户需求。金融服务行业以前严重依赖面对面的互动来建立有意义的客户关系,但现在看到这些预约是通过虚拟方式进行的。然而,许多在疫情封锁期间接受远程工作的主要商业银行和零售银行现在承诺采用永久性混合工作模式。在英国劳埃德银行集团的一项调查中,77%的员工表示他们希望每周在家工作三天或三天以上,因此决定采用混合工作制。去年,该银行宣布将在未来几年内减少20%的办公空间。
 
同样,德意志银行正在实施一种混合工作模式,如果员工愿意,就可以开展远程工作。德意志银行首席财务官兼管理委员会成员James Von Moltke评论说,“创新是我们工作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未来金融职能的过程中,我们正在培养一种创新精神,以更灵活的方式推动效率和实现变革。”
 
IT必须如何适应混合工作的未来
 
向远程工作的转变表明,现有的IT系统不再适合许多现代企业的需求,特别是金融和银行业的企业。在过去的两年里,企业和IT领导者不得不迅速加速他们的数字化转型努力,同时重新评估他们的工作场所投资、资源和优先级,以确保他们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的混合工作需求。随着混合工作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发展,首席信息官必须进行适应,以帮助他们的IT团队保持全面和高效运营。实现平衡的核心是将正确的技术解决方案落实到位。首席信息官应该花时间审查他们的临时解决方案,并评估他们的业务需求。
 
当金融机构已经在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和财务会计等业务流程中使用基于云计算的软件进行创新时,云计算可能是金融部门最受欢迎的解决方案之一。事实上,迁移到云平台有很多好处,例如降低内部成本、快速扩展的能力以及无需更多孤立系统的数据管理。随着客户期望的快速变化,企业对云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预计这一趋势将在未来几年继续下去。根据《云计算在银行业的未来》报告,大多数零售和商业银行的目标是到2025年将云服务的使用量增加三倍,并向云平台迁移更多面向客户的应用程序和数据。
 
对于首席信息官来说,要推动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必须了解所有技术投资的价值(传统技术、新技术和直接购买的技术),以确定它们在数字优先世界中的角色。财务管理工具对于帮助企业和领导者了解IT成本的真相,并为新的工作方式做出明智的财务决策至关重要。它们不仅能够让企业根据知情的场景进行规划,围绕IT支出做出基于事实的决策,而且还释放了可投资于新的数字计划的流动性。
 
数字创新必须从核心开始
 
混合工作方式正在彻底改变工作的世界,而现实是,它将继续存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是,可靠的IT基础设施和释放技术创新的价值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由于业务运营所需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部署速度,云服务的使用大幅增加。通过利用新技术,金融服务企业能够将人际关系和客户体验置于数字战略的中心。
 
关于企业网D1net(www.d1net.com):
 
国内主流的to B IT门户,同时在运营国内最大的甲方CIO专家库和智力输出及社交平台-信众智(www.cioall.com)。同时运营18个IT行业公众号(微信搜索D1net即可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转载需注明出处为:企业网D1Net,如果不注明出处,企业网D1Net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关键字:数字化转型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金融服务业的混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路线图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CIO技术探讨 → 正文

金融服务业的混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路线图

责任编辑:cres 作者:Sam Wilson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2-11-02 15:09:46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由于发生新冠疫情,很多企业员工的工作方式在2020年之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且不只是在疫情封锁期间,如今在家工作已经成为许多员工的“新常态”。事实上,在可预见的未来,混合工作有望成为企业的主要工作模式,尤其是远程工作成为企业的生命线和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推动因素。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的12个月内,英国新建办公楼的平均使用成本上升了1.2%,接近每平方英尺80英镑。由于企业没有电力价格上限,这一数字预计将会显著增加。因此,很多企业要求员工在家远程工作。
 
在新冠疫情得以缓解之后,许多企业的员工都希望继续在家工作。事实上,根据Riverbed公司发布的“2021年混合工作全球调查”报告,42%的IT决策者和38%的金融服务行业组织的决策者认为,在疫情发生之后,他们的一半(50%)员工将保持混合工作状态。众所周知,很多员工已经习惯了远程工作的便利和灵活性,但混合工作方式也给许多商业领袖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甚至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金融服务行业就面临着来自客户的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他们通过拥抱数字创新来提供更快、更方便和更个性化的服务。
 
行业中许多以前依赖遗留系统的企业不得不完全重组其服务,以满足现有和快速发展的客户需求。金融服务行业以前严重依赖面对面的互动来建立有意义的客户关系,但现在看到这些预约是通过虚拟方式进行的。然而,许多在疫情封锁期间接受远程工作的主要商业银行和零售银行现在承诺采用永久性混合工作模式。在英国劳埃德银行集团的一项调查中,77%的员工表示他们希望每周在家工作三天或三天以上,因此决定采用混合工作制。去年,该银行宣布将在未来几年内减少20%的办公空间。
 
同样,德意志银行正在实施一种混合工作模式,如果员工愿意,就可以开展远程工作。德意志银行首席财务官兼管理委员会成员James Von Moltke评论说,“创新是我们工作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未来金融职能的过程中,我们正在培养一种创新精神,以更灵活的方式推动效率和实现变革。”
 
IT必须如何适应混合工作的未来
 
向远程工作的转变表明,现有的IT系统不再适合许多现代企业的需求,特别是金融和银行业的企业。在过去的两年里,企业和IT领导者不得不迅速加速他们的数字化转型努力,同时重新评估他们的工作场所投资、资源和优先级,以确保他们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的混合工作需求。随着混合工作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发展,首席信息官必须进行适应,以帮助他们的IT团队保持全面和高效运营。实现平衡的核心是将正确的技术解决方案落实到位。首席信息官应该花时间审查他们的临时解决方案,并评估他们的业务需求。
 
当金融机构已经在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和财务会计等业务流程中使用基于云计算的软件进行创新时,云计算可能是金融部门最受欢迎的解决方案之一。事实上,迁移到云平台有很多好处,例如降低内部成本、快速扩展的能力以及无需更多孤立系统的数据管理。随着客户期望的快速变化,企业对云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预计这一趋势将在未来几年继续下去。根据《云计算在银行业的未来》报告,大多数零售和商业银行的目标是到2025年将云服务的使用量增加三倍,并向云平台迁移更多面向客户的应用程序和数据。
 
对于首席信息官来说,要推动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必须了解所有技术投资的价值(传统技术、新技术和直接购买的技术),以确定它们在数字优先世界中的角色。财务管理工具对于帮助企业和领导者了解IT成本的真相,并为新的工作方式做出明智的财务决策至关重要。它们不仅能够让企业根据知情的场景进行规划,围绕IT支出做出基于事实的决策,而且还释放了可投资于新的数字计划的流动性。
 
数字创新必须从核心开始
 
混合工作方式正在彻底改变工作的世界,而现实是,它将继续存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是,可靠的IT基础设施和释放技术创新的价值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由于业务运营所需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部署速度,云服务的使用大幅增加。通过利用新技术,金融服务企业能够将人际关系和客户体验置于数字战略的中心。
 
关于企业网D1net(www.d1net.com):
 
国内主流的to B IT门户,同时在运营国内最大的甲方CIO专家库和智力输出及社交平台-信众智(www.cioall.com)。同时运营18个IT行业公众号(微信搜索D1net即可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转载需注明出处为:企业网D1Net,如果不注明出处,企业网D1Net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关键字:数字化转型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