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大数据是促成智慧城市变革的关键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王小霞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2-02 11:41:44 本文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十三五”我国将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业内认为,这意味着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将进入智慧城市2.0时代。

“未来智慧城市的市场空间将非常巨大。”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贺乐赋在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互联网+”——2015智慧城市暨中国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上表示,到2020年,全球70%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而现在全球在城市生活的人口比例仅为50%;届时,中国将有超过200个人口规模达到百万的城市,而现在欧洲超过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只有几十个,所以未来智慧城市的市场空间将非常巨大。

事实上,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我国已经出现很多的智慧城市政策性文件。住建部和科技部截至目前已经联合发布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试点城市接近300个。而相关调研机构指出,其实在国家“试点”体系之外,中国85%以上的城市都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但系统割裂、数据源封闭。IDC近日也指出,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佳模式,在“十三五”期间将大有可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常住城镇人口已接近7.5亿人,城镇化率为54.7%。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接近70%,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将生活在城市中。但专家认为,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则需要很好地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认为,互联网大数据则是促成智慧城市变革的关键之一。

当前,信息通讯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移动终端迅速增长,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突飞猛进,诸如一卡通、移动APP、智慧气象、卫星导航、政务云、远程医疗、生物识别技术……这样的智慧生活方式,早已成为公众的一种生活常态。我们已进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这些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客观上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构建未来智慧型城市管理模式。

未来,将有数以亿计的联网设备,这些设备将形成难以估量的庞大数据,基于庞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和利用,才能促成最终的智慧城市。

关键字:十三五智慧试点城镇化率

本文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x 大数据是促成智慧城市变革的关键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大数据是促成智慧城市变革的关键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王小霞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2-02 11:41:44 本文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十三五”我国将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业内认为,这意味着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将进入智慧城市2.0时代。

“未来智慧城市的市场空间将非常巨大。”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贺乐赋在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互联网+”——2015智慧城市暨中国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上表示,到2020年,全球70%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而现在全球在城市生活的人口比例仅为50%;届时,中国将有超过200个人口规模达到百万的城市,而现在欧洲超过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只有几十个,所以未来智慧城市的市场空间将非常巨大。

事实上,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我国已经出现很多的智慧城市政策性文件。住建部和科技部截至目前已经联合发布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试点城市接近300个。而相关调研机构指出,其实在国家“试点”体系之外,中国85%以上的城市都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但系统割裂、数据源封闭。IDC近日也指出,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佳模式,在“十三五”期间将大有可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常住城镇人口已接近7.5亿人,城镇化率为54.7%。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接近70%,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将生活在城市中。但专家认为,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则需要很好地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认为,互联网大数据则是促成智慧城市变革的关键之一。

当前,信息通讯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移动终端迅速增长,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突飞猛进,诸如一卡通、移动APP、智慧气象、卫星导航、政务云、远程医疗、生物识别技术……这样的智慧生活方式,早已成为公众的一种生活常态。我们已进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这些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客观上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构建未来智慧型城市管理模式。

未来,将有数以亿计的联网设备,这些设备将形成难以估量的庞大数据,基于庞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和利用,才能促成最终的智慧城市。

关键字:十三五智慧试点城镇化率

本文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