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应用软件行业动态 → 正文

在没有Google docs的中国,石墨的文档生意能有多少机会?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韩佩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8-03 21:29:45 本文摘自:钛媒体

“一个做云端产品的公司在一个叫云端的地方开了一个发布会。”这是石墨文档联合创始人吴冰上台说的第一句话。从这段描述中,相信你已经对石墨文档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这是一款专注于协作云文档、小而美的创业公司,略带着些中国古典文化意味(点此查看钛媒体此前对其产品的报道)。

8月2日下午,石墨文档宣布其获得了山行资本领投,心元资本、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跟投的数千万 Pre A 轮融资,具体数字其并未透露,仅表示这是协作云文档领域近期最大一笔融资。同时该公司宣布开通To B服务,正式上线石墨文档企业版。

在产品上线一年之后,秀“肌肉实力”似乎成了必做的事情。根据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吴洁(双胞胎弟弟)介绍,石墨的用户已经突破了100万,活跃用户每天至少会打开13次,使用时间会在70分钟以上,典型的重度用户每天使用和阅读时间甚至达到8小时。

多人实时协作、随时云端保存、多终端同步是此前石墨文档主打的几个卖点,也是吸引个人用户及小团队的主要原因。不过,显然个人付费用户的商业前途并不够如愿,所以如今的石墨正从To C转向To B市场,试图吸引更多的企业主进行付费。

  目前石墨文档的服务分类和价格

根据吴冰介绍,企业版上线之后,石墨将针对企业主的信息安全和员工管理方面进行更多的细节改进。比如推出动态功能、细化管理权限等级、保护私密文档等更多复杂场景的解决方案。据悉,7月25日上线至今,其已经突破了一千家注册企业。

从个人用户转向企业服务,这或许是任何小而美的工具类产品都需要面对的商业化问题。作为石墨的忠实用户之一,来自墨刀(针对产品经理及UI/UX设计师的一款在线移动应用原型工具)的创业者对此评价道,“从To C转到To B并不是很容易,To C可以靠口碑、靠推市场,但To B市场并没有C端用户那么好吸引,企业可能会存在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定制需求”。

不过在吴冰的设想里,这一需求将会通过开放API的方式来解决,可以让这些有需求的企业通过调用API来做自己的定制。吴冰表示,其最终的商业模式可能是以ToB为主、ToC为辅,毕竟在中国的市场环境,To B可能具有更好的商业前景。

就国内市场来说,同石墨文档相似的产品并不多,因此,其更愿意强调自己对标的是国外的Google docs,而Google docs的企业级解决方案活跃用户已超2.4亿,企业用户达500万,年收入10亿美金。在对标企业明艳数据的鼓励之下,吴冰坚信国内有着巨大的潜力市场——中国6亿多网民保守估计也有2、3亿人在使用文档。

但相比之下,其实国内的协作类产品及企业服务的竞争环境比美国混乱多了。以石墨目前合作接入的众多协作管理类软件为例(teambition、worktile、bearychat 等),市场上光能叫的上名字的协作工具就有数十家,且各家市场份额都比较分散,解决需求的侧重点也不太一样,这些产品自己本身就还处于上升的发展状态。

另外, Google Docs 有品牌背书且背后有一整套 Google 服务做支撑,而石墨的To B的生意,一是功能较为单一,提供服务也较为独立,二是既要面临大公司严格的CRM系统的挑战,又要一家一家的啃下有需求的中小合作方。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美国另外一款协作应用软件Quip被知名CRM服务商Salesforce以7.5亿美金高的价格收入囊中。其实,做不了Google Docs,做个Quip也是不错的选择。吴洁说,其目前已经和钉钉达成了深度合作,计划9月份达到深度合作企业超过20家的目标。

关键字:文档石墨

本文摘自:钛媒体

x 在没有Google docs的中国,石墨的文档生意能有多少机会?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企业应用软件行业动态 → 正文

在没有Google docs的中国,石墨的文档生意能有多少机会?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韩佩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8-03 21:29:45 本文摘自:钛媒体

“一个做云端产品的公司在一个叫云端的地方开了一个发布会。”这是石墨文档联合创始人吴冰上台说的第一句话。从这段描述中,相信你已经对石墨文档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这是一款专注于协作云文档、小而美的创业公司,略带着些中国古典文化意味(点此查看钛媒体此前对其产品的报道)。

8月2日下午,石墨文档宣布其获得了山行资本领投,心元资本、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跟投的数千万 Pre A 轮融资,具体数字其并未透露,仅表示这是协作云文档领域近期最大一笔融资。同时该公司宣布开通To B服务,正式上线石墨文档企业版。

在产品上线一年之后,秀“肌肉实力”似乎成了必做的事情。根据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吴洁(双胞胎弟弟)介绍,石墨的用户已经突破了100万,活跃用户每天至少会打开13次,使用时间会在70分钟以上,典型的重度用户每天使用和阅读时间甚至达到8小时。

多人实时协作、随时云端保存、多终端同步是此前石墨文档主打的几个卖点,也是吸引个人用户及小团队的主要原因。不过,显然个人付费用户的商业前途并不够如愿,所以如今的石墨正从To C转向To B市场,试图吸引更多的企业主进行付费。

  目前石墨文档的服务分类和价格

根据吴冰介绍,企业版上线之后,石墨将针对企业主的信息安全和员工管理方面进行更多的细节改进。比如推出动态功能、细化管理权限等级、保护私密文档等更多复杂场景的解决方案。据悉,7月25日上线至今,其已经突破了一千家注册企业。

从个人用户转向企业服务,这或许是任何小而美的工具类产品都需要面对的商业化问题。作为石墨的忠实用户之一,来自墨刀(针对产品经理及UI/UX设计师的一款在线移动应用原型工具)的创业者对此评价道,“从To C转到To B并不是很容易,To C可以靠口碑、靠推市场,但To B市场并没有C端用户那么好吸引,企业可能会存在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定制需求”。

不过在吴冰的设想里,这一需求将会通过开放API的方式来解决,可以让这些有需求的企业通过调用API来做自己的定制。吴冰表示,其最终的商业模式可能是以ToB为主、ToC为辅,毕竟在中国的市场环境,To B可能具有更好的商业前景。

就国内市场来说,同石墨文档相似的产品并不多,因此,其更愿意强调自己对标的是国外的Google docs,而Google docs的企业级解决方案活跃用户已超2.4亿,企业用户达500万,年收入10亿美金。在对标企业明艳数据的鼓励之下,吴冰坚信国内有着巨大的潜力市场——中国6亿多网民保守估计也有2、3亿人在使用文档。

但相比之下,其实国内的协作类产品及企业服务的竞争环境比美国混乱多了。以石墨目前合作接入的众多协作管理类软件为例(teambition、worktile、bearychat 等),市场上光能叫的上名字的协作工具就有数十家,且各家市场份额都比较分散,解决需求的侧重点也不太一样,这些产品自己本身就还处于上升的发展状态。

另外, Google Docs 有品牌背书且背后有一整套 Google 服务做支撑,而石墨的To B的生意,一是功能较为单一,提供服务也较为独立,二是既要面临大公司严格的CRM系统的挑战,又要一家一家的啃下有需求的中小合作方。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美国另外一款协作应用软件Quip被知名CRM服务商Salesforce以7.5亿美金高的价格收入囊中。其实,做不了Google Docs,做个Quip也是不错的选择。吴洁说,其目前已经和钉钉达成了深度合作,计划9月份达到深度合作企业超过20家的目标。

关键字:文档石墨

本文摘自:钛媒体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