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应用软件行业动态 → 正文

传统软件企业正面临六大挑战

责任编辑:ylv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1-12-20 10:52:09 本文摘自:比特网 博客

这里所说的所谓传统软件企业,主要指生产通用企业软件包括ERP、财务、协同办公、HRM、CRM等的软件企业。在我看来,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冲击、低技术壁垒与产品同质化严重、传统软件研发人员的思维定势、滞后的传统服务模式与巨额的服务成本、难以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2012年低迷的经济形势挤压市场需求这6大挑战将对传统软件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2012年,将是传统软件企业所面临市场形势较为复杂的一年。

1.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冲击

在12月11日第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闭幕式上,中国宽带产业基金主席田溯宁认为,网络宽带化,计算资源虚拟化,大数据时代来临,使云的时代千呼万唤始出来,云不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用云炒作,而是今天每个人生活都离不开的,已经从概念变成实践的、强大的商业模式。2011年,我们的团队组织了4场200-500人规模不等的大型软件服务会议,每一场会都有最热的微博和云。提出很久的云计算在经过多年的局部知识普及后,从2010年开始大举横扫2011,相信2012也无法挡阻挡来势汹汹的那片云!尽管很多人还在云里雾里,但是如何处理庞大的数据信息,实现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与有效调度与高效应用,已经成为技术层面不得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从而对传统的企业应用级软件造成冲击,传统的软件企业不得不去快速消化新的事物并且迅速地与新事物相融合。加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使得传统软件无论是在性能与应用上都面临极大的挑战。

我们很难想象,在云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企业购买一款企业应用软件后,还需要软件厂商进行软件的实施安装少则几天多则数月;当软件产品出现应用性能问题后,厂商不远千里派工程师进行上门服务;当需要增加软件的功能模块需求之时,厂商还得进行专门的安装或者开发,然后再人工进行数据的设置与抽取整合。但当前现状就是如此,无论国内多么牛的软件企业都还处于这样的农耕时代。如果传统软件企业还这样按部就班,你能想象吗?在云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一家传统软件厂商两只手里拿着一根巨大的木棍,正信誓旦旦地要与掌中拿着遥控器控制核武器的厂商一决高下?这有意思吗?传统的软件企业,如何真正地做到云模式下的企业级软件应用,又如何能够让那尘封的软件产品离开笨重的PC走进手掌中?这是必须迅速闹明白的事。

2.低技术壁垒与产品同质化严重

对于传统的企业软件来说,总是离开不企业管理最核心的那几个问题,管钱、管人、管物。由于这样的产品进入技术壁垒较低,企业管理亘古不变的也就那么点事,导致现有的软件产品无论是管钱的财务软件、管人的协同软件、管物的ERP等等总是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以至于企业不深入应用,就好比看到超市中摆放的牙膏与洗发水一样,除了名字不一样,真不知道产品有什么特点。也许,消费者不应该奢求太多,因为企业级的管理应用产品,就那么些事,但是对这个行业来说却不一样了,低技术壁垒就意味着市场分散,市场集中度不高,导致两个严重后果:1,小型厂商云集,来来去去走马观花让客户无所适从。虽然用户有需求,但是他们毕竟不专业,看不懂门道的只能被表象所遮掩,而那些真正沉淀多年有实力的企业,在小厂商拥有地方资源优势分割区域市场造成市场竞争进入高壁垒的时候,大企业又很难让用户认可到自己相对优秀的产品,客户往往受损,化奔驰的钱买了一辆吉利,一旦应用受伤,对信息化造成畏惧。2,无法出现集中的大品牌或者说,软件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总是冲不破瓶颈。按照现在常见的数据,传统软件业的年人均产值如果能够超过50万,那就是天大的成就了。可是,相对于其他互联网企业来说,这简直是少得可怜。更何况,我们不可忽视,诸如用友、金蝶等国内大牌的软件厂商,如果他们的年报中没有政府退税、没有政府基金支持甚至减少一半的政府支持费用,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解决点在于,哪家厂商能够让自己研发的产品与企业的个性化业务需求结合起来,不仅能够与企业需求企业量体裁衣,还能够以非定制化的价格给到。这个很难,管理模式、研发思路、人力成本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建议企业在选型的时候,一定要深入了解相应企业管理软件的企业管理逻辑、产品业务关联度,符合自己的管理业务需求的,才是最好的。

3.传统软件研发人员的思维定势

很多做了多年企业传统软件研发的技术人员,在如何进一步开发符合时代与技术发展趋势的企业管理软件的时候,最大的难题不是不懂新技术,而是运用新技术开发还是管理企业的软件时,既有的思维定势很难像技术的推陈出新那样发生快速转变。对于企业软件来说,尤其是自主研发企业软件的厂商来说,这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现在很多厂商有了一款产品,就寄希望于销售一辈子,只要做缝缝补补就可以,也许能够卖上10年,但是10年之后呢?何况,现有产品5-6年就是一个生命周期。作为产品生产制造者的研发人员来说,如何结合新技术与新业务趋势,与客户达成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很重要。类似华为这样的企业不多,类似华为这样要求研发人员到一线做客户服务的企业也不多,即使有这样的政策,试问,在当前的中国软件企业中,又有多少研发人员、多少技术高手愿意走进客户、走进市场呢?现在想想,松下幸之助在经济形势危急的背景下,让研发技术人员去销售新产品,不仅度过了企业危机,还让技术人员对产品有了一次全新的认识,以至于后来的新品推出速度越来越快,并更受到客户欢迎。

周末与一哥们聊天,计算机研究生毕业后几经碾转好不容易进了一家有国有资产注资的大型通信研发企业,但不到3月,遭遇到的情况是,如果加班少的后20位技术人员,将被通报并逐步淘汰,以至于他们不得不每周都去加班,哪怕就是打卡留一个记录,情绪很低落地在公司电脑前坐一天。自嘲为“史上最苦比”的研发人员工作环境并不轻松,每天巨大的压力下,思维的创新性从何而来?同样的,研发技术人员到底该不该向华为那样朝着技术商人的方向去转型?哪些人能够研发出来取得巨大成绩成为技术狂人?哪些人在研发的道路上将进入瓶颈期?在新的形势下,软件企业如果没有充分将辛辛苦苦的技术人员价值挖掘(不是压迫)出来,对于软件产品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4.滞后的传统服务模式与巨额的服务成本

软件即服务已经流传很久,今天,这个传说在多大程度上走进现实了呢?传统的软件服务通常是远程支持、上门服务、电话解答。这够吗?不够,因为用户听不懂那些“挨踢”的语言。也许很多人做软件的人员不服气,举个例子就好说了。从来没有一个人买手机之后需要专门学习知道如何开机、如何发信息、如何拨打接听电话吧?要知道,这样简单的事情本来就应该是企业购买软件之后最基本简单的事情,但是我们有多少企业级应用软件无法做到这一点?最现实的就是,一个企业一旦购置几套企业应用软件后,不专门设置一个信息化专员来负责几套软件,产品就常处于无法正常运行的状态。

加之由于服务的特性,厂商投入服务并不会在短时间内获得服务带来的利润,诸如转介绍、升级购买等,企业的人员成本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增加。对于小型的软件企业来说,巨额的服务成本,使得软件企业在服务上望而却步。不仅仅是国内的自主软件企业,包括SAP这样的国际型软件企业爆出“画皮门”,由于服务不到位应用率极低,但是费用却极高,国内真正沉下心来为用户提供软件服务的企业不多,金和软件应该说在多年筹备后,2011年已经在通用协同OA运营管理软件行业率先迈出了这一步。

5.难以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无论是用小麦还是大米,甚至玉米或马铃薯,优秀的厨师都可以烹制出营养可口的食品。对于软件研发来说,只要将特定的技术发挥到极致,无论是PHP、.Net还是Java技术,用户只需要能够满足管理应有的产品之间做一个选择而已,当然,就好比有人习惯米饭、有人习惯馒头一样,有的企业愿意用.Net产品,有的企业愿意用Java产品。

传统软件企业面临的问题不在于什么技术,而在于这个技术研发出来的软件能否满足企业变化的业务需求。其他由于传统软件的研发架构,尽管不断地朝着松耦合方向走,但是企业软件在适应企业业务需求的灵活性上往往不足,一般都需要进行部分的针对性二次开发,即使开发之后,在产品的业务应用上,程序员认为轻而易举的对于一个“菜鸟级”用户来说,那也是一个挑战。对于特定的企业业务进行二次开发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制约传统软件发展的难题在于,产品化不足项目化过量,产品化不足指一个软件企业在给客户提供信息化软件的时候,本身现有的产品从架构技术平台到整体的软件扩展性上相对脆弱。项目化过量就是在面对客户的需求之时,进行超过产品80%的大量定制开发,从而导致客户信息化成本增加,通常企业的信息化产品软件在百万元以下,但是项目化的软件则超过百万,由此人们将软件企业常划分为项目化企业、产品型企业,但是从企业业务需求、用户价值实现上来说,根本无需思考厂商提供的软件到底是项目化的还是产品化,他们需要的就是通过信息化满足企业从个人工作管理到具体业务管理需求、再到企业综合决策管理,能够在软件厂商的帮助下实现这一系列工作的高效,减少人工工作量,实现管理的更加精确、敏捷。

6.低迷的经济形势挤压市场需求

2012年,对于传统软件企业来说,兴许更加残酷。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将保持经济稳定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潜台词是什么大家应该不难猜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展望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我们要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风险。”

尽管将机遇放在了前面,但是经济寒冬的冷气却跃然于字里行间。软件不是企业生存的食粮,就像喝红酒对于人来说不像喝水那么重要一样,在总体经济形势发展良好的时候,软件产业可以进一步拉动企业结构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构建更加高效、科学的管理体系,但是在总体经济形势低迷时期,企业最先考虑的不是结构转型升级,而是如何买粮食填饱肚子不至于被饿死,很显然,大部分企业不会将软件尤其是企业管理应用软件作为生存粮食,软件的市场消费需求就会进一步萎缩,一些小型的企业软件厂商将走向倒闭与死亡。

以上6各方面,仅是笔者的一些看法,面对已久的传统软件企业经营思路、面临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对于国内的企业通用管理软件产业来说,要么这是一次涅槃,要么这就是一次毁灭。

关键字:软件

本文摘自:比特网 博客

x 传统软件企业正面临六大挑战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企业应用软件行业动态 → 正文

传统软件企业正面临六大挑战

责任编辑:ylv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1-12-20 10:52:09 本文摘自:比特网 博客

这里所说的所谓传统软件企业,主要指生产通用企业软件包括ERP、财务、协同办公、HRM、CRM等的软件企业。在我看来,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冲击、低技术壁垒与产品同质化严重、传统软件研发人员的思维定势、滞后的传统服务模式与巨额的服务成本、难以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2012年低迷的经济形势挤压市场需求这6大挑战将对传统软件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2012年,将是传统软件企业所面临市场形势较为复杂的一年。

1.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冲击

在12月11日第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闭幕式上,中国宽带产业基金主席田溯宁认为,网络宽带化,计算资源虚拟化,大数据时代来临,使云的时代千呼万唤始出来,云不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用云炒作,而是今天每个人生活都离不开的,已经从概念变成实践的、强大的商业模式。2011年,我们的团队组织了4场200-500人规模不等的大型软件服务会议,每一场会都有最热的微博和云。提出很久的云计算在经过多年的局部知识普及后,从2010年开始大举横扫2011,相信2012也无法挡阻挡来势汹汹的那片云!尽管很多人还在云里雾里,但是如何处理庞大的数据信息,实现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与有效调度与高效应用,已经成为技术层面不得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从而对传统的企业应用级软件造成冲击,传统的软件企业不得不去快速消化新的事物并且迅速地与新事物相融合。加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使得传统软件无论是在性能与应用上都面临极大的挑战。

我们很难想象,在云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企业购买一款企业应用软件后,还需要软件厂商进行软件的实施安装少则几天多则数月;当软件产品出现应用性能问题后,厂商不远千里派工程师进行上门服务;当需要增加软件的功能模块需求之时,厂商还得进行专门的安装或者开发,然后再人工进行数据的设置与抽取整合。但当前现状就是如此,无论国内多么牛的软件企业都还处于这样的农耕时代。如果传统软件企业还这样按部就班,你能想象吗?在云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一家传统软件厂商两只手里拿着一根巨大的木棍,正信誓旦旦地要与掌中拿着遥控器控制核武器的厂商一决高下?这有意思吗?传统的软件企业,如何真正地做到云模式下的企业级软件应用,又如何能够让那尘封的软件产品离开笨重的PC走进手掌中?这是必须迅速闹明白的事。

2.低技术壁垒与产品同质化严重

对于传统的企业软件来说,总是离开不企业管理最核心的那几个问题,管钱、管人、管物。由于这样的产品进入技术壁垒较低,企业管理亘古不变的也就那么点事,导致现有的软件产品无论是管钱的财务软件、管人的协同软件、管物的ERP等等总是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以至于企业不深入应用,就好比看到超市中摆放的牙膏与洗发水一样,除了名字不一样,真不知道产品有什么特点。也许,消费者不应该奢求太多,因为企业级的管理应用产品,就那么些事,但是对这个行业来说却不一样了,低技术壁垒就意味着市场分散,市场集中度不高,导致两个严重后果:1,小型厂商云集,来来去去走马观花让客户无所适从。虽然用户有需求,但是他们毕竟不专业,看不懂门道的只能被表象所遮掩,而那些真正沉淀多年有实力的企业,在小厂商拥有地方资源优势分割区域市场造成市场竞争进入高壁垒的时候,大企业又很难让用户认可到自己相对优秀的产品,客户往往受损,化奔驰的钱买了一辆吉利,一旦应用受伤,对信息化造成畏惧。2,无法出现集中的大品牌或者说,软件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总是冲不破瓶颈。按照现在常见的数据,传统软件业的年人均产值如果能够超过50万,那就是天大的成就了。可是,相对于其他互联网企业来说,这简直是少得可怜。更何况,我们不可忽视,诸如用友、金蝶等国内大牌的软件厂商,如果他们的年报中没有政府退税、没有政府基金支持甚至减少一半的政府支持费用,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解决点在于,哪家厂商能够让自己研发的产品与企业的个性化业务需求结合起来,不仅能够与企业需求企业量体裁衣,还能够以非定制化的价格给到。这个很难,管理模式、研发思路、人力成本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建议企业在选型的时候,一定要深入了解相应企业管理软件的企业管理逻辑、产品业务关联度,符合自己的管理业务需求的,才是最好的。

3.传统软件研发人员的思维定势

很多做了多年企业传统软件研发的技术人员,在如何进一步开发符合时代与技术发展趋势的企业管理软件的时候,最大的难题不是不懂新技术,而是运用新技术开发还是管理企业的软件时,既有的思维定势很难像技术的推陈出新那样发生快速转变。对于企业软件来说,尤其是自主研发企业软件的厂商来说,这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现在很多厂商有了一款产品,就寄希望于销售一辈子,只要做缝缝补补就可以,也许能够卖上10年,但是10年之后呢?何况,现有产品5-6年就是一个生命周期。作为产品生产制造者的研发人员来说,如何结合新技术与新业务趋势,与客户达成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很重要。类似华为这样的企业不多,类似华为这样要求研发人员到一线做客户服务的企业也不多,即使有这样的政策,试问,在当前的中国软件企业中,又有多少研发人员、多少技术高手愿意走进客户、走进市场呢?现在想想,松下幸之助在经济形势危急的背景下,让研发技术人员去销售新产品,不仅度过了企业危机,还让技术人员对产品有了一次全新的认识,以至于后来的新品推出速度越来越快,并更受到客户欢迎。

周末与一哥们聊天,计算机研究生毕业后几经碾转好不容易进了一家有国有资产注资的大型通信研发企业,但不到3月,遭遇到的情况是,如果加班少的后20位技术人员,将被通报并逐步淘汰,以至于他们不得不每周都去加班,哪怕就是打卡留一个记录,情绪很低落地在公司电脑前坐一天。自嘲为“史上最苦比”的研发人员工作环境并不轻松,每天巨大的压力下,思维的创新性从何而来?同样的,研发技术人员到底该不该向华为那样朝着技术商人的方向去转型?哪些人能够研发出来取得巨大成绩成为技术狂人?哪些人在研发的道路上将进入瓶颈期?在新的形势下,软件企业如果没有充分将辛辛苦苦的技术人员价值挖掘(不是压迫)出来,对于软件产品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4.滞后的传统服务模式与巨额的服务成本

软件即服务已经流传很久,今天,这个传说在多大程度上走进现实了呢?传统的软件服务通常是远程支持、上门服务、电话解答。这够吗?不够,因为用户听不懂那些“挨踢”的语言。也许很多人做软件的人员不服气,举个例子就好说了。从来没有一个人买手机之后需要专门学习知道如何开机、如何发信息、如何拨打接听电话吧?要知道,这样简单的事情本来就应该是企业购买软件之后最基本简单的事情,但是我们有多少企业级应用软件无法做到这一点?最现实的就是,一个企业一旦购置几套企业应用软件后,不专门设置一个信息化专员来负责几套软件,产品就常处于无法正常运行的状态。

加之由于服务的特性,厂商投入服务并不会在短时间内获得服务带来的利润,诸如转介绍、升级购买等,企业的人员成本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增加。对于小型的软件企业来说,巨额的服务成本,使得软件企业在服务上望而却步。不仅仅是国内的自主软件企业,包括SAP这样的国际型软件企业爆出“画皮门”,由于服务不到位应用率极低,但是费用却极高,国内真正沉下心来为用户提供软件服务的企业不多,金和软件应该说在多年筹备后,2011年已经在通用协同OA运营管理软件行业率先迈出了这一步。

5.难以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无论是用小麦还是大米,甚至玉米或马铃薯,优秀的厨师都可以烹制出营养可口的食品。对于软件研发来说,只要将特定的技术发挥到极致,无论是PHP、.Net还是Java技术,用户只需要能够满足管理应有的产品之间做一个选择而已,当然,就好比有人习惯米饭、有人习惯馒头一样,有的企业愿意用.Net产品,有的企业愿意用Java产品。

传统软件企业面临的问题不在于什么技术,而在于这个技术研发出来的软件能否满足企业变化的业务需求。其他由于传统软件的研发架构,尽管不断地朝着松耦合方向走,但是企业软件在适应企业业务需求的灵活性上往往不足,一般都需要进行部分的针对性二次开发,即使开发之后,在产品的业务应用上,程序员认为轻而易举的对于一个“菜鸟级”用户来说,那也是一个挑战。对于特定的企业业务进行二次开发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制约传统软件发展的难题在于,产品化不足项目化过量,产品化不足指一个软件企业在给客户提供信息化软件的时候,本身现有的产品从架构技术平台到整体的软件扩展性上相对脆弱。项目化过量就是在面对客户的需求之时,进行超过产品80%的大量定制开发,从而导致客户信息化成本增加,通常企业的信息化产品软件在百万元以下,但是项目化的软件则超过百万,由此人们将软件企业常划分为项目化企业、产品型企业,但是从企业业务需求、用户价值实现上来说,根本无需思考厂商提供的软件到底是项目化的还是产品化,他们需要的就是通过信息化满足企业从个人工作管理到具体业务管理需求、再到企业综合决策管理,能够在软件厂商的帮助下实现这一系列工作的高效,减少人工工作量,实现管理的更加精确、敏捷。

6.低迷的经济形势挤压市场需求

2012年,对于传统软件企业来说,兴许更加残酷。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将保持经济稳定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潜台词是什么大家应该不难猜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展望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我们要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风险。”

尽管将机遇放在了前面,但是经济寒冬的冷气却跃然于字里行间。软件不是企业生存的食粮,就像喝红酒对于人来说不像喝水那么重要一样,在总体经济形势发展良好的时候,软件产业可以进一步拉动企业结构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构建更加高效、科学的管理体系,但是在总体经济形势低迷时期,企业最先考虑的不是结构转型升级,而是如何买粮食填饱肚子不至于被饿死,很显然,大部分企业不会将软件尤其是企业管理应用软件作为生存粮食,软件的市场消费需求就会进一步萎缩,一些小型的企业软件厂商将走向倒闭与死亡。

以上6各方面,仅是笔者的一些看法,面对已久的传统软件企业经营思路、面临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对于国内的企业通用管理软件产业来说,要么这是一次涅槃,要么这就是一次毁灭。

关键字:软件

本文摘自:比特网 博客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