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应用软件厂商动态 → 正文

国内外软企大家谈 内功修炼已成为本质

责任编辑:ywang 作者:申安安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5-15 08:00:03 本文摘自:IT168

 

与这些是软件厂商不同的是,对于网络管理是即需要个体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也需要所有系统应用的统一管理。零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区代表何圣杰介绍说:“统一的网络管理我们不能也一样要回归本源。一方面我们不能进入某单一通道监控通信内容,另一方面我们要保证通信是通畅的,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应该知道具体出问题的应用和进城,而不是只知道哪台物理设备出现问题。”不可否认现在的IT系统在运维的角度讲软件运维已经让运维人员的要求提高又提高。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挑战:

  1. 现在应用太杂管起来很麻烦,不同应用、系统需要专门的人支持、监控,浪费企业人力而且往往带来很大的隐患。

  2. 很难实现进程级监控,让很多IT运维人员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是亡羊补牢。

  3. 第三方工具、平台价格高昂,很难走“亲民”路线。


▲零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区代表何圣杰

  这样的问题实际上不是少数企业才遇到,而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厂商往往又是很多大型软硬件提供商,所以何圣杰先生表示:网络管理应该回到通用的协议上,让管理打通所有企业应用。我们不应该看内容,只看应用,统一管理。把所有的系统进行连接到一个统一的平台来,只有这个统一平台发现某个系统存在问题,才让这个系统的问题转到相应的系统维护流程中。另外,授权的方式不带来的客户利益更大,广泛意义上的网络管理,很多方案都是按照单一服务器或端口的付费方式。如果换个思路按照一个服务端进行授权,无论这个服务端所管理的应用或节点如何变更,统一的管理入口都应该能够弹性的支持和变更管理,从总体成本为客户节约而不是看局部或一两个应用的管理的个别管理成本。”

  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软件企业怎样才得到更多企业用户的认可?

  如果按照软件的规模普遍意义上可能会有大、中、小型系统之分,尤其是ERP、财务之类的系统,并不是所有系统都能够适应所有行业这一点也是企业应该看清楚的。从另一个维度上看,ERP这样的系统按照领域的划分尤为明显。邓永泉先生认为:“以财务管理型ERP系统很可能在一个强调生产管理的制造业企业中不适用,导致信息化项目失败。而我们应该从那些失败的ERP项目中学到的很多,并引以为戒。无论语言、财务、行业背景等都是软件企业应该关注的。”

  ERP这样的企业生产管理系统选型、实施失败是谁的错?有人说是归咎于老板,这其实这个说法大有借只有老板才能“拍板”上线ERP这样的系统为借口推卸责任的嫌疑。而今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一来,用户企业内部是不是有足够的力量支持老板决策像ERP、财务管理系统和其他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的选型;二来软件供应商销售有没有清楚的看到自身的产品在行业适用性上的符合程度。买方和卖方都附有共同的责任,不能单边的归咎责任于一处。很多时候尤其是制造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选型ERP的规模问题可能带来的问题还算能够接受,而往往与业务模式相悖的管理模式错误带来的问题可能是影响生产的,就像“按订单生产”和“按分成生产”的制造业管理方式差异就是典型的应用案例。

  这个问题实际上也与销售国内软件厂商的销售方式有直接关系。在香港和欧美市场很像主要做的是方案的销售,中国可能方案的销售是是小部分,更多的是成功案例。这一点通过IT168的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位软件渠道商自己的看法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他表示“国内的企业在做企业信息系统采购的过程中大部分是让厂商提供很多同行业的友军的案例,因为有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交流能够让这些企业很快的对该产品或方案得到真实的反馈。”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大大加快,我们看到无论是软件供应商还是服务商都在加快脚步“走进来”,而国内的企业也在快速的成长,正在努力的希望“走出去”。“其实无论是企业还是软件厂商更难,就像海外ERP厂商10多年前走进中国一样,今天的企业会比10年前更加辛苦。一方面,今天的厂商要如果要走向国际,要面临的语言可能是问题,而另一方面走向国际后,在当地的支持、售后等方面都要有所覆盖,而这些恰恰是曾经海外ERP企业走过的路。” 邓永泉先生说道。

  曾几何时,现在很多人认为走向世界最快捷的手段就是把一些海外企业买下来,一方面获得是技术,另一方面是这个被收购的企业背后的渠道和在海外的市场的覆盖。今天我们看到了很多这样的成功案例,无论是IT领域还是工业领域,暂且不论这种观点的经济可行性,至少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对于国内厂商在短线利益上虽然能够看到利好,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钱能买来一切。在海外的机构运作、渠道管理、商业模式的融合等都是软件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阻碍。同时,目前软件企业在国内应用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在功能上能不能支持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像过去的财务上实时汇率结算、生产模式的不同订单式生产交付方式的适应等。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相比国外的软件厂商我们的企业起步就晚,而更多的是构建在这些“巨人”夯实的基础之上,虽然是今天的世界是要靠合作来实现共赢的,但更应该看到的是我们的企业更应该加强内功的修炼能够独立的站在这个舞台上与之竞争。

关键字:软件ERP

本文摘自:IT168

x 国内外软企大家谈 内功修炼已成为本质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企业应用软件厂商动态 → 正文

国内外软企大家谈 内功修炼已成为本质

责任编辑:ywang 作者:申安安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5-15 08:00:03 本文摘自:IT168

 

与这些是软件厂商不同的是,对于网络管理是即需要个体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也需要所有系统应用的统一管理。零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区代表何圣杰介绍说:“统一的网络管理我们不能也一样要回归本源。一方面我们不能进入某单一通道监控通信内容,另一方面我们要保证通信是通畅的,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应该知道具体出问题的应用和进城,而不是只知道哪台物理设备出现问题。”不可否认现在的IT系统在运维的角度讲软件运维已经让运维人员的要求提高又提高。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挑战:

  1. 现在应用太杂管起来很麻烦,不同应用、系统需要专门的人支持、监控,浪费企业人力而且往往带来很大的隐患。

  2. 很难实现进程级监控,让很多IT运维人员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是亡羊补牢。

  3. 第三方工具、平台价格高昂,很难走“亲民”路线。


▲零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区代表何圣杰

  这样的问题实际上不是少数企业才遇到,而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厂商往往又是很多大型软硬件提供商,所以何圣杰先生表示:网络管理应该回到通用的协议上,让管理打通所有企业应用。我们不应该看内容,只看应用,统一管理。把所有的系统进行连接到一个统一的平台来,只有这个统一平台发现某个系统存在问题,才让这个系统的问题转到相应的系统维护流程中。另外,授权的方式不带来的客户利益更大,广泛意义上的网络管理,很多方案都是按照单一服务器或端口的付费方式。如果换个思路按照一个服务端进行授权,无论这个服务端所管理的应用或节点如何变更,统一的管理入口都应该能够弹性的支持和变更管理,从总体成本为客户节约而不是看局部或一两个应用的管理的个别管理成本。”

  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软件企业怎样才得到更多企业用户的认可?

  如果按照软件的规模普遍意义上可能会有大、中、小型系统之分,尤其是ERP、财务之类的系统,并不是所有系统都能够适应所有行业这一点也是企业应该看清楚的。从另一个维度上看,ERP这样的系统按照领域的划分尤为明显。邓永泉先生认为:“以财务管理型ERP系统很可能在一个强调生产管理的制造业企业中不适用,导致信息化项目失败。而我们应该从那些失败的ERP项目中学到的很多,并引以为戒。无论语言、财务、行业背景等都是软件企业应该关注的。”

  ERP这样的企业生产管理系统选型、实施失败是谁的错?有人说是归咎于老板,这其实这个说法大有借只有老板才能“拍板”上线ERP这样的系统为借口推卸责任的嫌疑。而今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一来,用户企业内部是不是有足够的力量支持老板决策像ERP、财务管理系统和其他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的选型;二来软件供应商销售有没有清楚的看到自身的产品在行业适用性上的符合程度。买方和卖方都附有共同的责任,不能单边的归咎责任于一处。很多时候尤其是制造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选型ERP的规模问题可能带来的问题还算能够接受,而往往与业务模式相悖的管理模式错误带来的问题可能是影响生产的,就像“按订单生产”和“按分成生产”的制造业管理方式差异就是典型的应用案例。

  这个问题实际上也与销售国内软件厂商的销售方式有直接关系。在香港和欧美市场很像主要做的是方案的销售,中国可能方案的销售是是小部分,更多的是成功案例。这一点通过IT168的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位软件渠道商自己的看法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他表示“国内的企业在做企业信息系统采购的过程中大部分是让厂商提供很多同行业的友军的案例,因为有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交流能够让这些企业很快的对该产品或方案得到真实的反馈。”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大大加快,我们看到无论是软件供应商还是服务商都在加快脚步“走进来”,而国内的企业也在快速的成长,正在努力的希望“走出去”。“其实无论是企业还是软件厂商更难,就像海外ERP厂商10多年前走进中国一样,今天的企业会比10年前更加辛苦。一方面,今天的厂商要如果要走向国际,要面临的语言可能是问题,而另一方面走向国际后,在当地的支持、售后等方面都要有所覆盖,而这些恰恰是曾经海外ERP企业走过的路。” 邓永泉先生说道。

  曾几何时,现在很多人认为走向世界最快捷的手段就是把一些海外企业买下来,一方面获得是技术,另一方面是这个被收购的企业背后的渠道和在海外的市场的覆盖。今天我们看到了很多这样的成功案例,无论是IT领域还是工业领域,暂且不论这种观点的经济可行性,至少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对于国内厂商在短线利益上虽然能够看到利好,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钱能买来一切。在海外的机构运作、渠道管理、商业模式的融合等都是软件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阻碍。同时,目前软件企业在国内应用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在功能上能不能支持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像过去的财务上实时汇率结算、生产模式的不同订单式生产交付方式的适应等。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相比国外的软件厂商我们的企业起步就晚,而更多的是构建在这些“巨人”夯实的基础之上,虽然是今天的世界是要靠合作来实现共赢的,但更应该看到的是我们的企业更应该加强内功的修炼能够独立的站在这个舞台上与之竞争。

关键字:软件ERP

本文摘自:IT168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