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协作 → 正文

IM乱战:微信运营商火拼将至

责任编辑:Zane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8-20 09:16:21 本文摘自:企业网

易观国际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在移动IM注册用户市场份额中,腾讯的微信占据15.2%,稳稳成为国内IM市场的领跑者。在3月时,使用微信的用户就已破亿,并且这一数字还在增长中。记者在采访多位业内人士时感受到,如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与电信运营商的关系将会愈加紧密,微妙的竞合关系将长期存在。

作为国内互联网的深耕者,腾讯非常清楚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虽然也有大量的同类产品,但在微信的挤压下很多已失去了活力。

腾讯微信绞杀IM竞争对手 将与运营商打渗透持久战

微信仍在大幅扩张,腾讯越来越像是在国内的IM市场上自娱自乐。在业界一些人士的眼中,腾讯已然从一家互联网企业在向变身"电信运营商"的路径上奔跑。

其实,现在的国内三大运营商也早已推出了类似的产品。像中国移动的飞聊、中国联通的沃友,以及中国电信的翼聊。不过目前的人气并不是很旺。

电信专家付亮在接受IT商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对此较为乐观。他认为,微信等IM产品针对少数人群,运营商并不需要出台应对方案,只需加快自身的互联网步伐,调整原先的思维模式即可。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均持这样的观点。德国电信咨询公司中国区高级顾问谭炎明在接受IT商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就认为,运营商允许互联网公司通过管道推出产品,初衷是为激活移动互联网。但目前运营商发现已渐渐背离了这个初衷,互联网公司已经通过管道直接威胁到了运营商,微信就是典型的例子。

记者从易观国际的数据中看到,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国移动IM注册用户的市场份额中,手机QQ用户的份额达49.4%;其次是飞信,占23.1%的份额;微信用户排名第三,占15.2%;而三大运营商的IM产品的份额已经小到没有准确数据。

在记者采访时,听到一种说法就是,微信俨然已经让腾讯变成了中国第四大运营商。并且这个新的运营商与传统运营商不同之处还在于,它提供OTT业务,如运营商遇到的基站、光纤、频率管制、电信运营牌照等等,都将与它无关。

易观国际分析师董旭告诉记者,现在互联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有相互渗透的趋势,在微信等产品对运营商诸如短信、彩信等传统业务形成威胁时,运营商推出自己的互联网产品形成对抗就成了自然之举。例如中移动的飞信为何能够成功?因为其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时,中移动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及时抓住了用户需求,此外中移动也给予了飞信一定程度的优惠措施。从这个角度来说,运营商在很多层面,都有互联网企业所不具备的话语权,只是看它如何运用。其实,现在运营商与互联网服务厂商在基础渠道等方面已有一定程度上的合作。

对于目前的形式,业界有观点认为可借鉴韩国的方法,即对相关软件额外收费。据报道,韩国监管机构近日已批准该国移动运营商可对OTT VoIP 应用程序的使用进行额外有效收费,或者对其进行完全限制。

谭炎明也告诉记者,几年前,盛大曾推出过一个游戏类平台,曾与中移动的移动梦网合作,但不久后很多用户就发现无法连接,随后便失败。同理,运营商虽然不会完全对微信进行封杀,但却可以通过设置参数降低微信的QoS,从而引起丢包,达到抑制的作用。

不过这也会牵扯到一个概念即"网络中立"(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所有互联网用户都可以按自己的选择访问网络内容、运行应用程序、接入设备、选择服务提供商),这是一个关于如何平衡利益、仍会引起普遍探讨的话题,也尚未在立法层面予以体现。

谭炎明认为,如果运营商通过技术手段抑制微信,腾讯可以通过向运营商交费的方法来确保产品的网络质量,甚至也可以租赁运营商的网络来经营自己的业务。但这也偏离了双方的本意,一方面运营商并无动力这样做,另一方面,在腾讯的潜意识里,运营商只是通道提供商,为何还要单独交费或租赁?

记者由此发现,实际上这也与"网业分离"有关。基础网络实现独立后,由国家行政部门或社会组织统一建设、管理、经营,而业务则实行自由竞争,业务运营商向网络经营者支付接入费用。但网业分离也会给电信市场的管制带来挑战,传统的基于不同业务网络的纵向管制模式将不再适用,管制机构必须重新考虑这种网络和业务不再一一对应的现实,改善管制模式,以适应网业分离对管制的新的要求。

不过,据记者了解,腾讯已经在多地租用专有光纤建立了自己的IDC数据中心。据说,从2009年起,腾讯就开始招标光通信设备。目前腾讯在北上广等地都有自己的IDC机房,在全国其他城市建立自己的IDC一方面是为做好备份,让跨省的访问本地就可实现,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各地的运营商的分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都在争夺腾讯这个大客户,这让腾讯租用专有光纤易如反掌。

据媒体报道,如中移动等运营商目前也已拟出了成立独立互联网公司的方案。付亮在接受采访时对此认为,这样的做法看似会更加灵活,但究竟效果如何还需观察。

在记者采访时,多位业内专家和分析师均表示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的竞合关系会长期微妙存在。一来这是相互补充和渗透的好方法,双方均受益;二来运营商的体制与架构也决定了其对于互联网业务的推进速度注定会比互联网公司要迟缓很多,与这些活跃的互联网企业合作也会给运营商注入新的活力,产品也更易推广,因此,"各个业务都会涉及合作"。

关键字:

本文摘自:企业网

x IM乱战:微信运营商火拼将至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协作 → 正文

IM乱战:微信运营商火拼将至

责任编辑:Zane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8-20 09:16:21 本文摘自:企业网

易观国际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在移动IM注册用户市场份额中,腾讯的微信占据15.2%,稳稳成为国内IM市场的领跑者。在3月时,使用微信的用户就已破亿,并且这一数字还在增长中。记者在采访多位业内人士时感受到,如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与电信运营商的关系将会愈加紧密,微妙的竞合关系将长期存在。

作为国内互联网的深耕者,腾讯非常清楚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虽然也有大量的同类产品,但在微信的挤压下很多已失去了活力。

腾讯微信绞杀IM竞争对手 将与运营商打渗透持久战

微信仍在大幅扩张,腾讯越来越像是在国内的IM市场上自娱自乐。在业界一些人士的眼中,腾讯已然从一家互联网企业在向变身"电信运营商"的路径上奔跑。

其实,现在的国内三大运营商也早已推出了类似的产品。像中国移动的飞聊、中国联通的沃友,以及中国电信的翼聊。不过目前的人气并不是很旺。

电信专家付亮在接受IT商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对此较为乐观。他认为,微信等IM产品针对少数人群,运营商并不需要出台应对方案,只需加快自身的互联网步伐,调整原先的思维模式即可。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均持这样的观点。德国电信咨询公司中国区高级顾问谭炎明在接受IT商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就认为,运营商允许互联网公司通过管道推出产品,初衷是为激活移动互联网。但目前运营商发现已渐渐背离了这个初衷,互联网公司已经通过管道直接威胁到了运营商,微信就是典型的例子。

记者从易观国际的数据中看到,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国移动IM注册用户的市场份额中,手机QQ用户的份额达49.4%;其次是飞信,占23.1%的份额;微信用户排名第三,占15.2%;而三大运营商的IM产品的份额已经小到没有准确数据。

在记者采访时,听到一种说法就是,微信俨然已经让腾讯变成了中国第四大运营商。并且这个新的运营商与传统运营商不同之处还在于,它提供OTT业务,如运营商遇到的基站、光纤、频率管制、电信运营牌照等等,都将与它无关。

易观国际分析师董旭告诉记者,现在互联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有相互渗透的趋势,在微信等产品对运营商诸如短信、彩信等传统业务形成威胁时,运营商推出自己的互联网产品形成对抗就成了自然之举。例如中移动的飞信为何能够成功?因为其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时,中移动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及时抓住了用户需求,此外中移动也给予了飞信一定程度的优惠措施。从这个角度来说,运营商在很多层面,都有互联网企业所不具备的话语权,只是看它如何运用。其实,现在运营商与互联网服务厂商在基础渠道等方面已有一定程度上的合作。

对于目前的形式,业界有观点认为可借鉴韩国的方法,即对相关软件额外收费。据报道,韩国监管机构近日已批准该国移动运营商可对OTT VoIP 应用程序的使用进行额外有效收费,或者对其进行完全限制。

谭炎明也告诉记者,几年前,盛大曾推出过一个游戏类平台,曾与中移动的移动梦网合作,但不久后很多用户就发现无法连接,随后便失败。同理,运营商虽然不会完全对微信进行封杀,但却可以通过设置参数降低微信的QoS,从而引起丢包,达到抑制的作用。

不过这也会牵扯到一个概念即"网络中立"(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所有互联网用户都可以按自己的选择访问网络内容、运行应用程序、接入设备、选择服务提供商),这是一个关于如何平衡利益、仍会引起普遍探讨的话题,也尚未在立法层面予以体现。

谭炎明认为,如果运营商通过技术手段抑制微信,腾讯可以通过向运营商交费的方法来确保产品的网络质量,甚至也可以租赁运营商的网络来经营自己的业务。但这也偏离了双方的本意,一方面运营商并无动力这样做,另一方面,在腾讯的潜意识里,运营商只是通道提供商,为何还要单独交费或租赁?

记者由此发现,实际上这也与"网业分离"有关。基础网络实现独立后,由国家行政部门或社会组织统一建设、管理、经营,而业务则实行自由竞争,业务运营商向网络经营者支付接入费用。但网业分离也会给电信市场的管制带来挑战,传统的基于不同业务网络的纵向管制模式将不再适用,管制机构必须重新考虑这种网络和业务不再一一对应的现实,改善管制模式,以适应网业分离对管制的新的要求。

不过,据记者了解,腾讯已经在多地租用专有光纤建立了自己的IDC数据中心。据说,从2009年起,腾讯就开始招标光通信设备。目前腾讯在北上广等地都有自己的IDC机房,在全国其他城市建立自己的IDC一方面是为做好备份,让跨省的访问本地就可实现,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各地的运营商的分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都在争夺腾讯这个大客户,这让腾讯租用专有光纤易如反掌。

据媒体报道,如中移动等运营商目前也已拟出了成立独立互联网公司的方案。付亮在接受采访时对此认为,这样的做法看似会更加灵活,但究竟效果如何还需观察。

在记者采访时,多位业内专家和分析师均表示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的竞合关系会长期微妙存在。一来这是相互补充和渗透的好方法,双方均受益;二来运营商的体制与架构也决定了其对于互联网业务的推进速度注定会比互联网公司要迟缓很多,与这些活跃的互联网企业合作也会给运营商注入新的活力,产品也更易推广,因此,"各个业务都会涉及合作"。

关键字:

本文摘自:企业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