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企业动态 → 正文

钉钉还是企业号?史上最强企业应用生态分析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1-03 21:12:35 本文摘自:CCTIME飞象网

在钉钉推出3.0版本之后,再次有了新的动作。近期,钉钉推出了企业服务,切入商旅、商业订餐、商务出行、法务税务等领域。巨头阿里和腾讯的下一个攻城略地大戏越来越有看头了。

我们都知道,企业级市场是考验平台关系链延伸性、数据整合、用户粘性和商业能力的“试金石”,许多人很喜欢把微信企业号和钉钉进行比较,钉钉或许也认为微信企业号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当然,还包括看不到下一步如何推进的企业微信,那么,我们暂且从微信企业号和钉钉的入口价值、生态环境、产品基因等方面来看看,谁更有前途?

入口价值孰轻孰重?

先来说钉钉,定位于“一种工作方式”的钉钉为企业量身打造统一办公通讯平台,这是典型的单品策略,以刚需管理模块切入企业级市场,至于外界普遍认为,这是马云布的局,希望用钉钉来圆自己的社交梦想,笔者认为这个是比较扯的,可以说,钉钉企业级服务市场推出之后,基本思路已经很明确了,醉翁之意不在软件(所以可以免费),而是基于工作场景的服务市场,这是比软件服务盘子更大的市场。

从战略层面看,钉钉的思路是很清晰的,企业级市场对于消费级市场同样具有巨大的助力作用。企业的员工是互联网的用户,企业是这些用户生活的一个场景,因此做好企业级市场,最终将会与这些用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占据用户更多的时间,进而让企业级服务成为一个获取用户的入口,从B2B跨入B2B2C,让企业的员工变成直接的用户(消费者)。

但是,要实现这种转变,就要保证你的产品有足够的粘性,高频,但钉钉的尴尬在于,它是一个以管理为生的APP,天生为老板而设,员工积极性不高,这就造成两种尴尬:推广成本高和活跃度低。

另一方面来讲,企业级市场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很多。

我们试想,钉钉适合什么类型的企业?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一般而言,大中型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团队,处于安全以及商业利益的考虑,这部分的企业多半会自己做APP,而不是把自己的生死完全嫁接在一个平台上,所以小微企业是钉钉潜在的客户群体,钉钉此前的免费电话也深受对成本比较看重的小微企业的青睐。

你或许会说,按照上述逻辑,微信企业号同时也会面临这个问题,是的!但是,笔者要说的是,微信坐拥了8亿用户而对这类企业形成了一种倒逼,要知道,所有企业的老板、员工、合作伙伴以及最为宝贵的用户资源都在微信上。

在去年笔者团队撰写的《微信力量》中,笔者采访了大量的大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几乎相同的路径是,先自己开发APP,最后都不了了之,或者效果不如预期。他们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做APP容易,运营APP难上加难。

九阳就在独立开发APP上碰了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推广难度大,让九阳全国的经销商、合作伙伴都使用九阳的APP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2、 开发维护的成本高,不同的机型手机造成的开发适配和升级的成本很高;

3、 对一个家电厂商而言,组建一支庞大的技术团队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而使用了企业号之后,九阳将员工(OA)、、经销商、导购员都连接在了微信企业号上,不仅优化了内部管理,还通过服务号完成了内部员工与用户的深度连接,而九阳和九阳的合作伙伴们也获得了更多产品销售数据,为生产和销售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而让海底捞放弃APP,转向微信的原因很简单:做了几年的APP始终处于“停滞”状态,对于数万名员工而言,每个月那些传统的OA仅仅上百次甚至只有几十次的访问人数的确可以忽略不计,员工打开率太低导致IT服务形同虚设,信息的传递更多依靠口头,效果监测无数据支持,导致管理监控层面只能“听天由命” 。

上线微信企业号之后,海里捞构建了两个高频服务来实现与员工的再连接——培训与工资。这样做的好处,对于员工而言,利用微信的入口价值和友好交互,解除了信息传递时的“抵抗线”,效果显而易见,虽然工资查询受限于工资发放周期影响,但是,平时的访问量也在5000次以上,而高峰期高达3万次,而“培训互动平台”更是将企业号流量带入高峰,高达360万/次,超过很多中小型网站的日流量。

像九阳、海底捞这样的案例不计其数,不同的问题困扰几乎都说明一个问题:入口的价值尤其重要,这点是钉钉无法比拟的。

说得再偏激一点:微信都要推应用号了,钉钉还在谈装机量!

产品基因决定商业价值

如果说微信8亿用户帮微信企业号解决了“天然热启动”问题的话——不必让企业管理者去煞费苦心地说服员工、合作伙伴被迫使用他们完全陌生的企业管理应用,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绝大多数传统企业而言,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内部员工与用户消费者的连接效率,维系自己的流量和用户则更具吸引力。

马化腾曾经说过,“做企业社交,一种是从消费级往企业延伸,一种是聚集企业。我们是从消费级去做企业级应用。”

事实上,马化腾还是非常理解企业级市场的,从目前腾讯的布局来看 “有守有攻”,由腾讯企点和腾讯云都代表聚集企业的思路,而微信企业号则是从消费需求出发进入到企业级市场。

要从C端打入B端,这不是所有的产品可以做到的,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钉钉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广告攻势,广告在机场等处频密出现,甚至直接打到了腾讯的家门口,最新的产品发布中,钉钉也开始与口碑等阿里系业务开展了联合营销,将消费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有机结合。

但是,说到底钉钉要做到打入消费级市场,笔者认为还是蛮难的,一个是如上面所言,入口的价值决定了钉钉要将企业的员工变成用户有一定的难度,而要挖掘更大的C端价值,比如帮助2B的企业服务好2C的用户更是难上加难。

说到底,这还跟微信的独特产品基因有关。

对于企业而言,微信的厉害之处在于,通过公众平台体系将企业的品牌、用户、营销、服务、产品、渠道等都低成本连接在微信上(服务号),并形成闭环(支付),这是过去互联网时代,BAT都无法完全做到和完成的。

不仅如此,装有员工和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微信企业号通过与服务号的打通,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产品形态,这种方式也已经形成企业实现内部协同与外部营销、服务的标配选择。

以美的为例,利用企业号+服务号重构了其售后服务的逻辑:用户通过美的服务号提交需求,该需求进入售后服务系统后自动生成派工单,则通过企业号分配给具体的售后工程师,工程师根据派工单上的信息可直接与用户建立连接并进行线上交流。

这也改变了过去企业通过线上接单,再由人工传递信息,人工分配,人工录入,人工分析的“假性互联网”模式。

与钉钉不同的是,微信企业号的产品形态也给那些基于微信的ISV新的产业升级机会。对于大量的ISV而言,通过模块化的产品为企业提供服务,而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这些企业更好的服务C端用户,从而形成独特的产品形态:B2B2C。

以云藏旗下的款易项目为例,这个完全基于微信的服务号+企业号的轻ERP产品,为中小餐饮企业提供从前台点餐到后厨响应,直到库房管理和中央厨房调配的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通过微信,款易还可以根据收集的客户的用户信息、消费金额、消费频次、消费时间等多项数据,将用户打上不同标签,并且通过用户、菜品、金额和时间的数据分析,来提升餐厅复购率与运营效率。

款易的价值在于,通过微信B2B2C的独特产品形态,以餐饮这个垂直领域解决方案的单品为突破口,聚集企业,在服务企业的同时也服务好企业的用户,从而形成自己的平台。

开放还是封闭?

既然是AT必争之地,那么对于广大的ISV来说,自然会有一个比较:哪一个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近几年来,AT在生态上的布局最重要的一招就是通过产业资本来进行深度连接,通过政策、资本等方式来扶持生态链中的企业,以此来弥补各自的短板。

不过,虽然方式都差不多,但是,阿里系和腾讯系给人的感觉还是有所不同,阿里系越来越“封闭”,而腾讯系则越来越“开放”。

王小川曾经做了一个很深刻的比喻:传统的校园都会有一个围墙,就像一座城堡,跟外界有一个边界。这是我的,那不是我的,它的疆域分的很清楚,这是一种收购模式。另一种斯坦福校园是开放的,没有一个完整的边界,这种情况可以很好地与外界的人才流动、同时达成业务合作,它是属于没有一个界限去设定的。这代表两种不同的价值走向。

而体现在钉钉和微信企业号的生态环境下也亦如此。

不管是微信还是微信企业号,定位始终是万能连接器,负责提供连接标准和规范,提供各种接口,而具体的应用则由第三方服务商来完成。

“微信企业号一直坚持开放的力量,始终没有自己做应用,真正把‘半条命’交给了像畅移这样的第三方。让畅移在大的框架下不断拓展各个行业化的应用,把每个行业做的越来越好,越来越精细。” 第三方服务商畅移信息科技公司CEO赵永认为。

除了微信坚决不做第三方应用外,微信企业号还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平台策略。

办公逸CEO刘建华认为:“微信和第三方服务商的关系是,鱼与水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鱼和鱼相互竞争的局面。企业号才是真正公正的,不做任何倾斜。希望微信企业号能够更好的用好流量入口,和第三方一起开拓企业生态市场。在国内,只有微信企业号才是真正传统APP不同的产品。”

与微信企业号不同的是,作为平台方,钉钉触犯了平台的大忌“公正性”.钉钉一方面接入第三方生态服务商,一方面却自己做应用和服务,这种即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的风格让第三方服务商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毕竟一旦平台方自己做产品,就预示着第三方服务商发展空间也将越来越窄。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钉钉的前期第一批深度ISV已经下架,有的也名存实亡。

“钉钉更多吸取了第三方精华后就自己做应用,打击了第三方的信心。不过,在运营上,钉钉的投入比较大,说明阿里做企业级市场的决心很大。”赵永说。

总而言之,对于一个平台而言,在创新变化这么剧烈的世界里,怎么保护好每个创新体的活力,这是平台运营者必须要考虑的。正如王小川所言:你立一个墙在那儿你就有危险在,开放则会使你自己一直跟外界交换,始终充满活力!

关键字:企业号生态分析

本文摘自:CCTIME飞象网

x 钉钉还是企业号?史上最强企业应用生态分析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企业动态 → 正文

钉钉还是企业号?史上最强企业应用生态分析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1-03 21:12:35 本文摘自:CCTIME飞象网

在钉钉推出3.0版本之后,再次有了新的动作。近期,钉钉推出了企业服务,切入商旅、商业订餐、商务出行、法务税务等领域。巨头阿里和腾讯的下一个攻城略地大戏越来越有看头了。

我们都知道,企业级市场是考验平台关系链延伸性、数据整合、用户粘性和商业能力的“试金石”,许多人很喜欢把微信企业号和钉钉进行比较,钉钉或许也认为微信企业号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当然,还包括看不到下一步如何推进的企业微信,那么,我们暂且从微信企业号和钉钉的入口价值、生态环境、产品基因等方面来看看,谁更有前途?

入口价值孰轻孰重?

先来说钉钉,定位于“一种工作方式”的钉钉为企业量身打造统一办公通讯平台,这是典型的单品策略,以刚需管理模块切入企业级市场,至于外界普遍认为,这是马云布的局,希望用钉钉来圆自己的社交梦想,笔者认为这个是比较扯的,可以说,钉钉企业级服务市场推出之后,基本思路已经很明确了,醉翁之意不在软件(所以可以免费),而是基于工作场景的服务市场,这是比软件服务盘子更大的市场。

从战略层面看,钉钉的思路是很清晰的,企业级市场对于消费级市场同样具有巨大的助力作用。企业的员工是互联网的用户,企业是这些用户生活的一个场景,因此做好企业级市场,最终将会与这些用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占据用户更多的时间,进而让企业级服务成为一个获取用户的入口,从B2B跨入B2B2C,让企业的员工变成直接的用户(消费者)。

但是,要实现这种转变,就要保证你的产品有足够的粘性,高频,但钉钉的尴尬在于,它是一个以管理为生的APP,天生为老板而设,员工积极性不高,这就造成两种尴尬:推广成本高和活跃度低。

另一方面来讲,企业级市场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很多。

我们试想,钉钉适合什么类型的企业?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一般而言,大中型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团队,处于安全以及商业利益的考虑,这部分的企业多半会自己做APP,而不是把自己的生死完全嫁接在一个平台上,所以小微企业是钉钉潜在的客户群体,钉钉此前的免费电话也深受对成本比较看重的小微企业的青睐。

你或许会说,按照上述逻辑,微信企业号同时也会面临这个问题,是的!但是,笔者要说的是,微信坐拥了8亿用户而对这类企业形成了一种倒逼,要知道,所有企业的老板、员工、合作伙伴以及最为宝贵的用户资源都在微信上。

在去年笔者团队撰写的《微信力量》中,笔者采访了大量的大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几乎相同的路径是,先自己开发APP,最后都不了了之,或者效果不如预期。他们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做APP容易,运营APP难上加难。

九阳就在独立开发APP上碰了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推广难度大,让九阳全国的经销商、合作伙伴都使用九阳的APP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2、 开发维护的成本高,不同的机型手机造成的开发适配和升级的成本很高;

3、 对一个家电厂商而言,组建一支庞大的技术团队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而使用了企业号之后,九阳将员工(OA)、、经销商、导购员都连接在了微信企业号上,不仅优化了内部管理,还通过服务号完成了内部员工与用户的深度连接,而九阳和九阳的合作伙伴们也获得了更多产品销售数据,为生产和销售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而让海底捞放弃APP,转向微信的原因很简单:做了几年的APP始终处于“停滞”状态,对于数万名员工而言,每个月那些传统的OA仅仅上百次甚至只有几十次的访问人数的确可以忽略不计,员工打开率太低导致IT服务形同虚设,信息的传递更多依靠口头,效果监测无数据支持,导致管理监控层面只能“听天由命” 。

上线微信企业号之后,海里捞构建了两个高频服务来实现与员工的再连接——培训与工资。这样做的好处,对于员工而言,利用微信的入口价值和友好交互,解除了信息传递时的“抵抗线”,效果显而易见,虽然工资查询受限于工资发放周期影响,但是,平时的访问量也在5000次以上,而高峰期高达3万次,而“培训互动平台”更是将企业号流量带入高峰,高达360万/次,超过很多中小型网站的日流量。

像九阳、海底捞这样的案例不计其数,不同的问题困扰几乎都说明一个问题:入口的价值尤其重要,这点是钉钉无法比拟的。

说得再偏激一点:微信都要推应用号了,钉钉还在谈装机量!

产品基因决定商业价值

如果说微信8亿用户帮微信企业号解决了“天然热启动”问题的话——不必让企业管理者去煞费苦心地说服员工、合作伙伴被迫使用他们完全陌生的企业管理应用,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绝大多数传统企业而言,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内部员工与用户消费者的连接效率,维系自己的流量和用户则更具吸引力。

马化腾曾经说过,“做企业社交,一种是从消费级往企业延伸,一种是聚集企业。我们是从消费级去做企业级应用。”

事实上,马化腾还是非常理解企业级市场的,从目前腾讯的布局来看 “有守有攻”,由腾讯企点和腾讯云都代表聚集企业的思路,而微信企业号则是从消费需求出发进入到企业级市场。

要从C端打入B端,这不是所有的产品可以做到的,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钉钉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广告攻势,广告在机场等处频密出现,甚至直接打到了腾讯的家门口,最新的产品发布中,钉钉也开始与口碑等阿里系业务开展了联合营销,将消费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有机结合。

但是,说到底钉钉要做到打入消费级市场,笔者认为还是蛮难的,一个是如上面所言,入口的价值决定了钉钉要将企业的员工变成用户有一定的难度,而要挖掘更大的C端价值,比如帮助2B的企业服务好2C的用户更是难上加难。

说到底,这还跟微信的独特产品基因有关。

对于企业而言,微信的厉害之处在于,通过公众平台体系将企业的品牌、用户、营销、服务、产品、渠道等都低成本连接在微信上(服务号),并形成闭环(支付),这是过去互联网时代,BAT都无法完全做到和完成的。

不仅如此,装有员工和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微信企业号通过与服务号的打通,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产品形态,这种方式也已经形成企业实现内部协同与外部营销、服务的标配选择。

以美的为例,利用企业号+服务号重构了其售后服务的逻辑:用户通过美的服务号提交需求,该需求进入售后服务系统后自动生成派工单,则通过企业号分配给具体的售后工程师,工程师根据派工单上的信息可直接与用户建立连接并进行线上交流。

这也改变了过去企业通过线上接单,再由人工传递信息,人工分配,人工录入,人工分析的“假性互联网”模式。

与钉钉不同的是,微信企业号的产品形态也给那些基于微信的ISV新的产业升级机会。对于大量的ISV而言,通过模块化的产品为企业提供服务,而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这些企业更好的服务C端用户,从而形成独特的产品形态:B2B2C。

以云藏旗下的款易项目为例,这个完全基于微信的服务号+企业号的轻ERP产品,为中小餐饮企业提供从前台点餐到后厨响应,直到库房管理和中央厨房调配的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通过微信,款易还可以根据收集的客户的用户信息、消费金额、消费频次、消费时间等多项数据,将用户打上不同标签,并且通过用户、菜品、金额和时间的数据分析,来提升餐厅复购率与运营效率。

款易的价值在于,通过微信B2B2C的独特产品形态,以餐饮这个垂直领域解决方案的单品为突破口,聚集企业,在服务企业的同时也服务好企业的用户,从而形成自己的平台。

开放还是封闭?

既然是AT必争之地,那么对于广大的ISV来说,自然会有一个比较:哪一个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近几年来,AT在生态上的布局最重要的一招就是通过产业资本来进行深度连接,通过政策、资本等方式来扶持生态链中的企业,以此来弥补各自的短板。

不过,虽然方式都差不多,但是,阿里系和腾讯系给人的感觉还是有所不同,阿里系越来越“封闭”,而腾讯系则越来越“开放”。

王小川曾经做了一个很深刻的比喻:传统的校园都会有一个围墙,就像一座城堡,跟外界有一个边界。这是我的,那不是我的,它的疆域分的很清楚,这是一种收购模式。另一种斯坦福校园是开放的,没有一个完整的边界,这种情况可以很好地与外界的人才流动、同时达成业务合作,它是属于没有一个界限去设定的。这代表两种不同的价值走向。

而体现在钉钉和微信企业号的生态环境下也亦如此。

不管是微信还是微信企业号,定位始终是万能连接器,负责提供连接标准和规范,提供各种接口,而具体的应用则由第三方服务商来完成。

“微信企业号一直坚持开放的力量,始终没有自己做应用,真正把‘半条命’交给了像畅移这样的第三方。让畅移在大的框架下不断拓展各个行业化的应用,把每个行业做的越来越好,越来越精细。” 第三方服务商畅移信息科技公司CEO赵永认为。

除了微信坚决不做第三方应用外,微信企业号还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平台策略。

办公逸CEO刘建华认为:“微信和第三方服务商的关系是,鱼与水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鱼和鱼相互竞争的局面。企业号才是真正公正的,不做任何倾斜。希望微信企业号能够更好的用好流量入口,和第三方一起开拓企业生态市场。在国内,只有微信企业号才是真正传统APP不同的产品。”

与微信企业号不同的是,作为平台方,钉钉触犯了平台的大忌“公正性”.钉钉一方面接入第三方生态服务商,一方面却自己做应用和服务,这种即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的风格让第三方服务商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毕竟一旦平台方自己做产品,就预示着第三方服务商发展空间也将越来越窄。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钉钉的前期第一批深度ISV已经下架,有的也名存实亡。

“钉钉更多吸取了第三方精华后就自己做应用,打击了第三方的信心。不过,在运营上,钉钉的投入比较大,说明阿里做企业级市场的决心很大。”赵永说。

总而言之,对于一个平台而言,在创新变化这么剧烈的世界里,怎么保护好每个创新体的活力,这是平台运营者必须要考虑的。正如王小川所言:你立一个墙在那儿你就有危险在,开放则会使你自己一直跟外界交换,始终充满活力!

关键字:企业号生态分析

本文摘自:CCTIME飞象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