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行业动态 → 正文

微信能满足所有社交需求吗?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科学的fan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02 21:16:18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摘要 : 人们在通用社交上更多是消磨时间(spend time),而在职业社交上更多是投资时间(invest time).

抢红包已经成了一年一度的微信狂欢。作为全民应用的微信,目前几乎在每个智能手机的用户中人手一个。除了与家人、朋友聊天,大家也会加同事、加老板、加合作伙伴,还有各种跟工作相关的群:公司群、团队群、项目群、行业群,每天聊得不亦乐乎。在社交领域微信已如此火爆,它能满足用户所有社交需求吗?其它社交产品如陌陌、秘密、微博、人人网乃至领英、脉脉等社交工具,用户还需要用到它们吗?

与微信一起涌现的的垂直社交

通用社交产品在中国已经流行过好几拨,从人人网(最早还叫校内网)、开心网等SNS网站,到最早的微博客网站饭否及随后流行的微博,再到现在人手一个的微信,流行的社交产品两三年就换一个,如果不是科技产品太敏感的用户,追逐起来也真是相当辛苦。

不过最近这一拨社交热潮与以前有一些不同。在人人网、开心网以及微博时代,国内还没有比较主流的垂直社交产品,国外有点不同,在Facebook和Twitter之外,有职业社交LinkedIn。但最近几年,一大批垂直社交涌现出来,有匿名社交秘密、阅后即焚应用Snapchat、图片社交Instagram,在国内也涌现出了陌生人社交陌陌、匿名社交无秘甚至同性社交成为一时话题。过去一年垂直社交领域比较大的亮点除了陌陌的上市,匿名社交的快速火爆又疲软之外,职业社交鼻祖LinkedIn也进入了中国。其中LinkedIn进入中国一年,用户增长也很猛。作为一个每周都会使用LinkedIn的忠实用户,在和朋友推荐LinkedIn的时候,总会被问到“现在工作沟通都用微信就行了,为什么要用LinkedIn”这样的问题。在此我也想重点谈一谈职业社交作为一个比较特别的门类,它和通用社交有什么不同,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职业社交。

职业社交强调真实身份和人脉价值

在计算机出现之前,消费者不会想到自己会想要一台电脑这样的设备;在乔布斯推出iPhone之前,大家对手机的认识无非是一个“能随身带着”的电话,而不是一台“能随时随地”上网的设备。在看到职业社交网站之前,人们产生“微信也够用了”的感觉并不奇怪。

微信是一个非常好的通讯工具(点对点与群聊天功能)和泛娱乐、泛朋友社交工具(朋友圈),在很多商务场合,比如参加某个行业会议,或者新认识某个合作伙伴之后,人们都会互相加一下对方的微信,加完微信之后双方可以再进一步沟通。到目前为止,都非常顺畅。但是如果参加的行业会议多了,添加的“一面之交”的微信好友多了之后,如何管理、维护这些职场人脉成了很大的问题,尤其考虑到很多人的微信并没有上传真实头像、也没有真实姓名、更没有备注工作单位的时候,管理起来非常麻烦,而且对方朋友圈如果晒自己生活甚至卖东西的话,则更是困扰。

相比微信等通用社交工具,职业社交的优势用网上流传非常广的一位华为设计总监谈自己使用LinkedIn的感受来阐释,非常到位:

1)单纯:LinkedIn和其他社交产品比,单纯得多。没有丰富的图片和繁杂的互动,就是简简单单的档案页,职业社交关系链;

2)真实:人都是真实的,有真实名字,有真实职业背景。加联系人时因为大多是认识的、见过的,所以很相信这个社交产品的内容;

3)职业:这里没有晒旅游、养生方法、小道消息,这里只有职业相关的内容。作为一个设计师,我的职业联系人里大部分是设计师以及相关行业的同事,所以LinkedIn里我得到的信息是非常集中在我这一行的;

4)严肃:这是一个相对严肃的社交圈。每一个状态、每一个工作记录都是严肃的。在众多社交产品中,这是独一无二的。

总结下来就是:它是专注于职场的,可以突出个人职场品牌以及拓展、积累、维护职场人脉的实用的工具。

职业社交带来更多商业机会

因为很多HR、猎头都在使用LinkedIn的产品招聘人才,用户也可以在LinkedIn找工作,导致很多人将LinkedIn误认为是一个在线招聘网站。这是LinkedIn与其它社交网站商业模式不同所产生的误会。无论中国还是国外的流行的社交产品,微信、微博、人人网、Facebook等等,其商业模式更多来自广告和游戏。虽然是面向大众用户的互联网产品,LinkedIn的收入却更多来自企业级应用:占据收入达60%的招聘解决方案。招聘解决方案是LinkedIn自己探索出来的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它完美解决了职场人士希望(主动或被动)找更好的工作机会、企业招聘优秀的人才以及LinkedIn获得营收三方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工作机会的同时,对三方均产生了增值。而通用社交网站依赖的广告模式,都会在一定程度影响用户体验。

除了获得工作机会,LinkedIn最大的商业机会来自于找人。BD需要找合作伙伴、销售希望找到潜在客户、记者希望找采访对象,职业社交网站都是比通用社交更合适的手段。同样地,在通用社交网站寻找工作机会,也会显得有些突兀,因为交流双方对对方的经历了解有限,也容易导致沟通成本提高。

关于职业社交与娱乐社交网站(通用社交)在为用户提供价值方面,艾瑞在《2013年中国职业社交行业研究报告》中做过专门的对比:

职业社交为用户带来商业机会与商务价值,通用社交则为用户带来娱乐和休闲价值。

职业社交在中国开始爆发

LinkedIn是职业社交网站的鼻祖。虽然不像Facebook拥有海量用户和超级明星似的媒体光环,但LinkedIn在对职场领域的深入挖掘是不得不令人佩服的。比如用户在LinkedIn的停留时间不如Facebook多,但从每个用户在页面待1小时获得的收入来看,LinkedIn是Facebook的20倍。同时,在市场上LinkedIn则拥有更好的口碑,相对于Facebook来说它更加稳健、成熟与可靠。股价也是节节上涨。自2011年上市时的30亿美金,如今已高达330亿美金。3年多时间,增长了10倍。

“中国职业社交市场已经历起步期、调整期,2014年起将进入爆发期。”易观智库在《2014年中国职业社交市场专题研究报告》中认为中国职业社交市场在2014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报告中认为,现阶段互联网用户经过了对通用社交网络的追捧,将不再满足于基本的娱乐及获取信息,寻求对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系的职业社交网络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另一家咨询公司艾瑞在2014年初发布的《2013年中国职业社交行业研究报告》中曾预测到,中国职业社交将在2014-2015年呈爆发式增长。其中一条最重要的依据为“更多竞争者加入”:“职业社交行业市场竞争目前尚未饱满,LinkedIn入华进一步催化了整个职业社交市场”。易观智库和艾瑞的预测非常准确,LinkedIn入华之后,其中国用户数从400万增长到800万,已经成为LinkedIn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

总结:

人们在通用社交上更多是消磨时间(spend time),而在职业社交上更多是投资时间(invest time),仔细想想,还是颇有几番道理。随着中国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一旦体会到职场社交的优势,职场人士对职业社交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强。职业社交在中国开始进入爆发期,进一步推动职业社交在职业人中的普及和使用。尽快建立自己职业品牌,才能尽早占据主动。

关键字:校内网Twitter社交网络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微信能满足所有社交需求吗?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行业动态 → 正文

微信能满足所有社交需求吗?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科学的fan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02 21:16:18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摘要 : 人们在通用社交上更多是消磨时间(spend time),而在职业社交上更多是投资时间(invest time).

抢红包已经成了一年一度的微信狂欢。作为全民应用的微信,目前几乎在每个智能手机的用户中人手一个。除了与家人、朋友聊天,大家也会加同事、加老板、加合作伙伴,还有各种跟工作相关的群:公司群、团队群、项目群、行业群,每天聊得不亦乐乎。在社交领域微信已如此火爆,它能满足用户所有社交需求吗?其它社交产品如陌陌、秘密、微博、人人网乃至领英、脉脉等社交工具,用户还需要用到它们吗?

与微信一起涌现的的垂直社交

通用社交产品在中国已经流行过好几拨,从人人网(最早还叫校内网)、开心网等SNS网站,到最早的微博客网站饭否及随后流行的微博,再到现在人手一个的微信,流行的社交产品两三年就换一个,如果不是科技产品太敏感的用户,追逐起来也真是相当辛苦。

不过最近这一拨社交热潮与以前有一些不同。在人人网、开心网以及微博时代,国内还没有比较主流的垂直社交产品,国外有点不同,在Facebook和Twitter之外,有职业社交LinkedIn。但最近几年,一大批垂直社交涌现出来,有匿名社交秘密、阅后即焚应用Snapchat、图片社交Instagram,在国内也涌现出了陌生人社交陌陌、匿名社交无秘甚至同性社交成为一时话题。过去一年垂直社交领域比较大的亮点除了陌陌的上市,匿名社交的快速火爆又疲软之外,职业社交鼻祖LinkedIn也进入了中国。其中LinkedIn进入中国一年,用户增长也很猛。作为一个每周都会使用LinkedIn的忠实用户,在和朋友推荐LinkedIn的时候,总会被问到“现在工作沟通都用微信就行了,为什么要用LinkedIn”这样的问题。在此我也想重点谈一谈职业社交作为一个比较特别的门类,它和通用社交有什么不同,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职业社交。

职业社交强调真实身份和人脉价值

在计算机出现之前,消费者不会想到自己会想要一台电脑这样的设备;在乔布斯推出iPhone之前,大家对手机的认识无非是一个“能随身带着”的电话,而不是一台“能随时随地”上网的设备。在看到职业社交网站之前,人们产生“微信也够用了”的感觉并不奇怪。

微信是一个非常好的通讯工具(点对点与群聊天功能)和泛娱乐、泛朋友社交工具(朋友圈),在很多商务场合,比如参加某个行业会议,或者新认识某个合作伙伴之后,人们都会互相加一下对方的微信,加完微信之后双方可以再进一步沟通。到目前为止,都非常顺畅。但是如果参加的行业会议多了,添加的“一面之交”的微信好友多了之后,如何管理、维护这些职场人脉成了很大的问题,尤其考虑到很多人的微信并没有上传真实头像、也没有真实姓名、更没有备注工作单位的时候,管理起来非常麻烦,而且对方朋友圈如果晒自己生活甚至卖东西的话,则更是困扰。

相比微信等通用社交工具,职业社交的优势用网上流传非常广的一位华为设计总监谈自己使用LinkedIn的感受来阐释,非常到位:

1)单纯:LinkedIn和其他社交产品比,单纯得多。没有丰富的图片和繁杂的互动,就是简简单单的档案页,职业社交关系链;

2)真实:人都是真实的,有真实名字,有真实职业背景。加联系人时因为大多是认识的、见过的,所以很相信这个社交产品的内容;

3)职业:这里没有晒旅游、养生方法、小道消息,这里只有职业相关的内容。作为一个设计师,我的职业联系人里大部分是设计师以及相关行业的同事,所以LinkedIn里我得到的信息是非常集中在我这一行的;

4)严肃:这是一个相对严肃的社交圈。每一个状态、每一个工作记录都是严肃的。在众多社交产品中,这是独一无二的。

总结下来就是:它是专注于职场的,可以突出个人职场品牌以及拓展、积累、维护职场人脉的实用的工具。

职业社交带来更多商业机会

因为很多HR、猎头都在使用LinkedIn的产品招聘人才,用户也可以在LinkedIn找工作,导致很多人将LinkedIn误认为是一个在线招聘网站。这是LinkedIn与其它社交网站商业模式不同所产生的误会。无论中国还是国外的流行的社交产品,微信、微博、人人网、Facebook等等,其商业模式更多来自广告和游戏。虽然是面向大众用户的互联网产品,LinkedIn的收入却更多来自企业级应用:占据收入达60%的招聘解决方案。招聘解决方案是LinkedIn自己探索出来的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它完美解决了职场人士希望(主动或被动)找更好的工作机会、企业招聘优秀的人才以及LinkedIn获得营收三方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工作机会的同时,对三方均产生了增值。而通用社交网站依赖的广告模式,都会在一定程度影响用户体验。

除了获得工作机会,LinkedIn最大的商业机会来自于找人。BD需要找合作伙伴、销售希望找到潜在客户、记者希望找采访对象,职业社交网站都是比通用社交更合适的手段。同样地,在通用社交网站寻找工作机会,也会显得有些突兀,因为交流双方对对方的经历了解有限,也容易导致沟通成本提高。

关于职业社交与娱乐社交网站(通用社交)在为用户提供价值方面,艾瑞在《2013年中国职业社交行业研究报告》中做过专门的对比:

职业社交为用户带来商业机会与商务价值,通用社交则为用户带来娱乐和休闲价值。

职业社交在中国开始爆发

LinkedIn是职业社交网站的鼻祖。虽然不像Facebook拥有海量用户和超级明星似的媒体光环,但LinkedIn在对职场领域的深入挖掘是不得不令人佩服的。比如用户在LinkedIn的停留时间不如Facebook多,但从每个用户在页面待1小时获得的收入来看,LinkedIn是Facebook的20倍。同时,在市场上LinkedIn则拥有更好的口碑,相对于Facebook来说它更加稳健、成熟与可靠。股价也是节节上涨。自2011年上市时的30亿美金,如今已高达330亿美金。3年多时间,增长了10倍。

“中国职业社交市场已经历起步期、调整期,2014年起将进入爆发期。”易观智库在《2014年中国职业社交市场专题研究报告》中认为中国职业社交市场在2014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报告中认为,现阶段互联网用户经过了对通用社交网络的追捧,将不再满足于基本的娱乐及获取信息,寻求对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系的职业社交网络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另一家咨询公司艾瑞在2014年初发布的《2013年中国职业社交行业研究报告》中曾预测到,中国职业社交将在2014-2015年呈爆发式增长。其中一条最重要的依据为“更多竞争者加入”:“职业社交行业市场竞争目前尚未饱满,LinkedIn入华进一步催化了整个职业社交市场”。易观智库和艾瑞的预测非常准确,LinkedIn入华之后,其中国用户数从400万增长到800万,已经成为LinkedIn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

总结:

人们在通用社交上更多是消磨时间(spend time),而在职业社交上更多是投资时间(invest time),仔细想想,还是颇有几番道理。随着中国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一旦体会到职场社交的优势,职场人士对职业社交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强。职业社交在中国开始进入爆发期,进一步推动职业社交在职业人中的普及和使用。尽快建立自己职业品牌,才能尽早占据主动。

关键字:校内网Twitter社交网络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