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商业智能BI → 正文

万达电商,是空有抱负的重演吗?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9-08 21:47:41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万达电商,虽然最开始是前几年提出来的,实际运营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摸索,但是从之前的发展方向来看,更多的像是传统线下卖场的电子商务方向的线上延伸,也就是用传统做电商的思路来进行业务的拓展。在这个方面,一个是线上的流量入口,一个线下的丰富的实体商品资源,万达在具备了以线下场景化优势的基础上,以考虑如何将线下流量激活至线上的方式进行两种资源的融合。

万达电商此前一直在做传统的电商和O2O之间徘徊,而2013年底上线的万汇网,虽说是万达电商的一大步,但是从实质性情况看,并没有取得很大的市场效果,从业务逻辑关系上而言,存在着几个弊端:

1、万汇网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电子商务网站,而是一个相对资源比较集中的导购平台,导购平台的优势在与可以有效的掌握互联网消费用户的流量入口,但是在前期已经存在诸多导购平台以及传统电子商务网站在商品集成搜索方面的发展,单纯做导购平台,更多像是万达线下卖场的一种附加的增值服务,但是并不能有效的转化万达的线下用户的商品使用和搜索需求。

2、万汇网最然拥有了万达的线下全国数百家万达广场的优势资源,但是对于商家而言,这个资源的合作并不是排他的,也就是说,万达电商需要给予线下的商户和卖家更多的流量和资源上的优势,才能足以支持商户把自身的优势资源和商品从大众点评、美团、以及其他电商平台上转移过来。而且,对于一般的线下商户而言,对于平台的合作,基本上都是以流量和客户量来考量的,对于一个新设的电商平台而言,在电商业内流量竞争已经白热化的阶段,再来进行平台搭建和用户导入,其实缺乏一定的市场可行性。

3、万汇网缺乏一个完整的电商结构,在支付这一块还属于功能性的缺失。特别是对于前期标榜智能O2O生活服务类平台的万汇网而言,单纯提供一个简单的信息查询和搜索服务,并不能匹配良好的自有支付生态,其实也就说明了在保持用户粘性方面的失败。一方面,用户是需要通过支付方式的绑定来完成长期的一个认可过程;另一方面,对于客户而言,在商品价格优势和搜索便利以及支付安全便捷等多种渠道同时具备的情况下,才会具备迁徙和转移消费习惯的可能性。

所以,第一个阶段的万达电商的模式,更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牛犊,虽然勇猛,在招聘管理人才上也是不遗余力,基本上把全国主要电商平台的高管都过了一遍,但是反馈的效果看,是看热闹得多,实际参与的较少,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对于万达这个一个传统的线下实体企业而言,在如何转化线下流量方面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思路,在架构的搭建和客户的维护上,也缺乏一定的专业的电商思路,更多的还是作为线下卖场服务的一种线上延伸,而不是真正的电商。

也许最大的问题还是流量问题,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特别是电商平台,如何从已有的几个大平台上挖取流量是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前有电商平台对导购平台的封杀,后又微信圈对电商平台的屏蔽,在主流的几个电商和社交平台之间,流量的交叉是一个比较隐晦的问题,谁都不想为他人做嫁衣裳或者是受制于人。

万达电商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不论是垂直销售市场还是O2O的服务,都存在领域内的细分电商平台和O2O资讯服务平台,如何从这些平台上挖取客户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即便是对于万达号称的多少亿的线下流量,其实这个和线上的电商消费习惯还是存在较大的行为消费习惯的。因为对于万达而言,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大的线下流量,除了资源的集中和购物的线下享受之外,还有更多的是某些商品的特殊属性:适合做线下的比较和购买、消费,而不适宜或者是不能在线上进行消费,比如餐饮、电影以及健身等。

所以,万达做电商,最所以在第一阶段没有取得实际的效果,和这个业务上的偏差有较大的关联,不能只用电商的思路来做,虽然万汇网最后是一个不伦不类的O2O导购平台,但是这个平台基本上不具备O2O的基本框架,更不用说电商了。

联系到万达电商联合百度、腾讯一起共商电商大计,前期投入50亿元来进行建设,以及万达对O2O模式的重新尝试,或许可以对万达电商的思路改变进行重新的审视。

但是,对于豪掷万金的万达来说,50亿元是不是又是一次空有抱负的豪气尝试呢?

一来,百度和腾讯具备了大流量平台的基础,但是基本上都在各自开发自己的细分电商和O2O业务。特别是腾讯,今年来在电商和O2O业务上布局很快,先是把易迅网嫁给了京东,而后是大步骤入股主要的O2O平台,包括生活资讯类的58同城和餐饮服务类的大众点评等,日后不排除腾讯以移动领域的微信为介质,进行自有化的电商渠道和O2O流量平台建设,又怎会轻易将这部分宝贵的移动互联网资源让给新成立的万达电商公司?

二来,即便是百度和腾讯给予了流量和入口的支持,但是百度目前已经开发了百度直达号,腾讯已经有了微信公众号,对商户的粘性都已经开始逐步建立,而万达电商如果只有一个流量入口的话,在流量的转化程度和客户粘性的保持上依然会处于一定的下风。因为,从基本的电商业务消费逻辑而言,流程越短,效率越高,客户满足使用越高,平台的粘性才会更强。而正如前所述,万达一个是在电商架构上还不完善,特别是商品和资源序列的杂乱,以及基本的支付功能的缺失,客户很难为了经历这样一个比较繁琐的过程来实现最终的消费目的。

所以,某种程度上而言,万达引入百度和腾讯的举措,更多的还是像一种战略的试探,因为连王健林自己也没有最后确定万达电商未来2年要搞成什么样子。

关键字:电商万达广场集成搜索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万达电商,是空有抱负的重演吗?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商业智能BI → 正文

万达电商,是空有抱负的重演吗?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9-08 21:47:41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万达电商,虽然最开始是前几年提出来的,实际运营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摸索,但是从之前的发展方向来看,更多的像是传统线下卖场的电子商务方向的线上延伸,也就是用传统做电商的思路来进行业务的拓展。在这个方面,一个是线上的流量入口,一个线下的丰富的实体商品资源,万达在具备了以线下场景化优势的基础上,以考虑如何将线下流量激活至线上的方式进行两种资源的融合。

万达电商此前一直在做传统的电商和O2O之间徘徊,而2013年底上线的万汇网,虽说是万达电商的一大步,但是从实质性情况看,并没有取得很大的市场效果,从业务逻辑关系上而言,存在着几个弊端:

1、万汇网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电子商务网站,而是一个相对资源比较集中的导购平台,导购平台的优势在与可以有效的掌握互联网消费用户的流量入口,但是在前期已经存在诸多导购平台以及传统电子商务网站在商品集成搜索方面的发展,单纯做导购平台,更多像是万达线下卖场的一种附加的增值服务,但是并不能有效的转化万达的线下用户的商品使用和搜索需求。

2、万汇网最然拥有了万达的线下全国数百家万达广场的优势资源,但是对于商家而言,这个资源的合作并不是排他的,也就是说,万达电商需要给予线下的商户和卖家更多的流量和资源上的优势,才能足以支持商户把自身的优势资源和商品从大众点评、美团、以及其他电商平台上转移过来。而且,对于一般的线下商户而言,对于平台的合作,基本上都是以流量和客户量来考量的,对于一个新设的电商平台而言,在电商业内流量竞争已经白热化的阶段,再来进行平台搭建和用户导入,其实缺乏一定的市场可行性。

3、万汇网缺乏一个完整的电商结构,在支付这一块还属于功能性的缺失。特别是对于前期标榜智能O2O生活服务类平台的万汇网而言,单纯提供一个简单的信息查询和搜索服务,并不能匹配良好的自有支付生态,其实也就说明了在保持用户粘性方面的失败。一方面,用户是需要通过支付方式的绑定来完成长期的一个认可过程;另一方面,对于客户而言,在商品价格优势和搜索便利以及支付安全便捷等多种渠道同时具备的情况下,才会具备迁徙和转移消费习惯的可能性。

所以,第一个阶段的万达电商的模式,更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牛犊,虽然勇猛,在招聘管理人才上也是不遗余力,基本上把全国主要电商平台的高管都过了一遍,但是反馈的效果看,是看热闹得多,实际参与的较少,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对于万达这个一个传统的线下实体企业而言,在如何转化线下流量方面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思路,在架构的搭建和客户的维护上,也缺乏一定的专业的电商思路,更多的还是作为线下卖场服务的一种线上延伸,而不是真正的电商。

也许最大的问题还是流量问题,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特别是电商平台,如何从已有的几个大平台上挖取流量是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前有电商平台对导购平台的封杀,后又微信圈对电商平台的屏蔽,在主流的几个电商和社交平台之间,流量的交叉是一个比较隐晦的问题,谁都不想为他人做嫁衣裳或者是受制于人。

万达电商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不论是垂直销售市场还是O2O的服务,都存在领域内的细分电商平台和O2O资讯服务平台,如何从这些平台上挖取客户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即便是对于万达号称的多少亿的线下流量,其实这个和线上的电商消费习惯还是存在较大的行为消费习惯的。因为对于万达而言,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大的线下流量,除了资源的集中和购物的线下享受之外,还有更多的是某些商品的特殊属性:适合做线下的比较和购买、消费,而不适宜或者是不能在线上进行消费,比如餐饮、电影以及健身等。

所以,万达做电商,最所以在第一阶段没有取得实际的效果,和这个业务上的偏差有较大的关联,不能只用电商的思路来做,虽然万汇网最后是一个不伦不类的O2O导购平台,但是这个平台基本上不具备O2O的基本框架,更不用说电商了。

联系到万达电商联合百度、腾讯一起共商电商大计,前期投入50亿元来进行建设,以及万达对O2O模式的重新尝试,或许可以对万达电商的思路改变进行重新的审视。

但是,对于豪掷万金的万达来说,50亿元是不是又是一次空有抱负的豪气尝试呢?

一来,百度和腾讯具备了大流量平台的基础,但是基本上都在各自开发自己的细分电商和O2O业务。特别是腾讯,今年来在电商和O2O业务上布局很快,先是把易迅网嫁给了京东,而后是大步骤入股主要的O2O平台,包括生活资讯类的58同城和餐饮服务类的大众点评等,日后不排除腾讯以移动领域的微信为介质,进行自有化的电商渠道和O2O流量平台建设,又怎会轻易将这部分宝贵的移动互联网资源让给新成立的万达电商公司?

二来,即便是百度和腾讯给予了流量和入口的支持,但是百度目前已经开发了百度直达号,腾讯已经有了微信公众号,对商户的粘性都已经开始逐步建立,而万达电商如果只有一个流量入口的话,在流量的转化程度和客户粘性的保持上依然会处于一定的下风。因为,从基本的电商业务消费逻辑而言,流程越短,效率越高,客户满足使用越高,平台的粘性才会更强。而正如前所述,万达一个是在电商架构上还不完善,特别是商品和资源序列的杂乱,以及基本的支付功能的缺失,客户很难为了经历这样一个比较繁琐的过程来实现最终的消费目的。

所以,某种程度上而言,万达引入百度和腾讯的举措,更多的还是像一种战略的试探,因为连王健林自己也没有最后确定万达电商未来2年要搞成什么样子。

关键字:电商万达广场集成搜索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