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商业智能BI → 正文

P2P服务创新之路大数据与个性化融合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9-22 11:06:17 本文摘自:地产中国网

目前,国内P2P平台总数已超千家,市场竞争趋于红海,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竞争态势之下,如何突出重围,利用大数据技术找准客户需求,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将成为P2P行业未来服务的创新方向.

除了风控 大数据还能做什么

利用大数据进行风控,已经成为P2P行业老生常谈的话题,但除了风控,大数据在客户细分方面也能产生巨大价值。移动互联时代,大数据所代表的,是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各种独特的资金需求。针对用户的性别、年龄、社交爱好、消费倾向等等特征,通过不同纬度的对比和细分,可以归类出不同的客户群体,从而准确掌握其客群个性,精确绘制“客群肖像”。

千人千面 服务需要个性化

产品服务个性化、定制化已经成为许多行业的共识,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主力军,许多P2P公司也在思考着P2P服务未来创新的各种可能性。作为业内致力开拓P2P细分市场的代表,宜信宜人贷一直在都市白领P2P服务中进行不断探索,宜信宜人贷针对税后月收入4000元以上,拥有良好信用的白领人群,提供便捷高效的借款服务。就宜信宜人贷目前已超百万的注册用户数来看,宜信宜人贷经过在白领人群领域的精耕细作,已经在P2P细分市场中稳据一席之地。

未来之路 大数据与个性化结合

近几年,国外出现了不少针对细分人群的P2P平台,例如在美国已经出现了针对学生群体、军事爱好者的P2P网贷平台。在市场竞争全球化的态势下,我国P2P公司也不甘人后,纷纷对细分领域摩拳擦掌。宜信宜人贷对自身平台积累的数据进行反复提炼与研究,对城市白领人群做出了进一步细分,根据不同职业和借款场景提供了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如近期推出的程序员专属借款咨询服务“码上贷”,以及未来将根据结婚借款场景推出的“幸福不等贷”等。

未来,还将有更多的P2P公司加入行业细分领域竞争,愈加激烈的竞争将进一步丰富P2P行业服务种类,更新的理念和技术也将为P2P行业添砖加瓦,为客户产生更多价值。

资料:宜人贷是宜信公司2012年推出的个人对个人网络借贷服务平台,为有资金需求的借款人和有理财需求的出借人搭建了一个轻松、便捷、安全、透明的网络互动平台。

关键字:创新方向数据个性化服务

本文摘自:地产中国网

x P2P服务创新之路大数据与个性化融合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商业智能BI → 正文

P2P服务创新之路大数据与个性化融合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9-22 11:06:17 本文摘自:地产中国网

目前,国内P2P平台总数已超千家,市场竞争趋于红海,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竞争态势之下,如何突出重围,利用大数据技术找准客户需求,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将成为P2P行业未来服务的创新方向.

除了风控 大数据还能做什么

利用大数据进行风控,已经成为P2P行业老生常谈的话题,但除了风控,大数据在客户细分方面也能产生巨大价值。移动互联时代,大数据所代表的,是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各种独特的资金需求。针对用户的性别、年龄、社交爱好、消费倾向等等特征,通过不同纬度的对比和细分,可以归类出不同的客户群体,从而准确掌握其客群个性,精确绘制“客群肖像”。

千人千面 服务需要个性化

产品服务个性化、定制化已经成为许多行业的共识,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主力军,许多P2P公司也在思考着P2P服务未来创新的各种可能性。作为业内致力开拓P2P细分市场的代表,宜信宜人贷一直在都市白领P2P服务中进行不断探索,宜信宜人贷针对税后月收入4000元以上,拥有良好信用的白领人群,提供便捷高效的借款服务。就宜信宜人贷目前已超百万的注册用户数来看,宜信宜人贷经过在白领人群领域的精耕细作,已经在P2P细分市场中稳据一席之地。

未来之路 大数据与个性化结合

近几年,国外出现了不少针对细分人群的P2P平台,例如在美国已经出现了针对学生群体、军事爱好者的P2P网贷平台。在市场竞争全球化的态势下,我国P2P公司也不甘人后,纷纷对细分领域摩拳擦掌。宜信宜人贷对自身平台积累的数据进行反复提炼与研究,对城市白领人群做出了进一步细分,根据不同职业和借款场景提供了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如近期推出的程序员专属借款咨询服务“码上贷”,以及未来将根据结婚借款场景推出的“幸福不等贷”等。

未来,还将有更多的P2P公司加入行业细分领域竞争,愈加激烈的竞争将进一步丰富P2P行业服务种类,更新的理念和技术也将为P2P行业添砖加瓦,为客户产生更多价值。

资料:宜人贷是宜信公司2012年推出的个人对个人网络借贷服务平台,为有资金需求的借款人和有理财需求的出借人搭建了一个轻松、便捷、安全、透明的网络互动平台。

关键字:创新方向数据个性化服务

本文摘自:地产中国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