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大数据”反腐也需要制度制约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6-09 14:46:11 本文摘自:长江时评

随着基金“老鼠仓”不断被揪出,“大数据”监管这个字眼也逐渐被投资者所熟悉。靠“大数据”这个利器,监管机构对内幕交易的稽查力度越来越大,今年以来基金经理变更数量和比例也明显高过往年。(新华网 6月8日)

我们欣喜地看到,“大数据”威慑下的基金业,没有了过往的“风光无限”。据统计,今年基金经理变更潮格外汹涌,前5个月公告基金经理离任的基金多达247只,而去年全年发生基金经理离职的基金也不过342只,今年前5个月发生基金经理变更的基金数已经达到去年全年的72%。

不可否认,基金经理的离任,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增长方式的调节、经济增速的主动放缓,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自然表现低迷,基金经理面临的生存压力、竞争压力加大,这成为部分人离任的原因之一。但另一方面,“大数据”监管如同一把无形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上,让那些曾经“偷油沾腥”的“老鼠”们如坐针毡,如临深渊,惶惶不可终日,最终选择“走为上策”。同时,部分心术不正的基金经理,进来之初,以为能“入金山”抱金揣银而归,如今却遭遇“大数据”这一反腐利器,加之监管机构严厉打击的雷霆万钧之势,顿觉贪腐无门,只好溜之大吉。

“大数据”在金融反腐领域的累累硕果,将科技的威力诠释得淋漓尽致。如今年查出的马乐“老鼠仓”案,就是“大数据”“神器”让这个亟今为止最大的“老鼠”露出蛛丝马迹。尽管马乐利用高科技千般掩饰自己的作案痕迹,但最终在威力具大的“大数据”监管下原形比露。高科技成就了他的偷盗之实,高科技也让他身陷囹圄,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更多的数据,彰显了“大数据”在反腐领域的“呼风唤雨”:今年3月份,中邮基金经理历建超率先“中枪”倒下,之后5月份,华宝兴业牟旭东、华夏基金原基金经理罗泽萍及海富通基金经理传闻被查,之后曝光的有汇添富苏竞、汇丰晋信钟小婧、原嘉实及上投摩根的欧宝林、光大保德信钱钧,数量远超前几年水平。

由于金融腐败以专业性和隐蔽性强著称,即便有举报线索,取证也非常困难。原来只能更多依赖于“小三”反腐,内讧窝斗。相比而言,“大数据”可以更为低成本、更为快速和便捷地让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行为显性化,剥除金融腐败隐形的外衣。从而,将反腐形式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式检查上升为现代科技的高效率监管。

在为“大数据”欢呼的同时,我们也应冷静地看到科技反腐的局限性。离开了完善的制度保障,再强大的高科技也可能如聋子的耳朵沦为摆设。“大数据”提供的数据是冷冰冰的,是否利用与如何利用,离不开制度层面的精心设计。“大数据”运行的程序是客观的,但运用这些数据的人是复杂的,如何对监管人员进行有力的约束与再监管,防止其徇私情,谋私利,不枉不纵,这也需要在制度上予以健全与完善。

科技为利器,制度来护航,建立起长效的反腐机制,才能让金融领域的“老鼠”们无处可藏。

关键字:大数据华宝兴业

本文摘自:长江时评

x “大数据”反腐也需要制度制约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大数据”反腐也需要制度制约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6-09 14:46:11 本文摘自:长江时评

随着基金“老鼠仓”不断被揪出,“大数据”监管这个字眼也逐渐被投资者所熟悉。靠“大数据”这个利器,监管机构对内幕交易的稽查力度越来越大,今年以来基金经理变更数量和比例也明显高过往年。(新华网 6月8日)

我们欣喜地看到,“大数据”威慑下的基金业,没有了过往的“风光无限”。据统计,今年基金经理变更潮格外汹涌,前5个月公告基金经理离任的基金多达247只,而去年全年发生基金经理离职的基金也不过342只,今年前5个月发生基金经理变更的基金数已经达到去年全年的72%。

不可否认,基金经理的离任,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增长方式的调节、经济增速的主动放缓,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自然表现低迷,基金经理面临的生存压力、竞争压力加大,这成为部分人离任的原因之一。但另一方面,“大数据”监管如同一把无形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上,让那些曾经“偷油沾腥”的“老鼠”们如坐针毡,如临深渊,惶惶不可终日,最终选择“走为上策”。同时,部分心术不正的基金经理,进来之初,以为能“入金山”抱金揣银而归,如今却遭遇“大数据”这一反腐利器,加之监管机构严厉打击的雷霆万钧之势,顿觉贪腐无门,只好溜之大吉。

“大数据”在金融反腐领域的累累硕果,将科技的威力诠释得淋漓尽致。如今年查出的马乐“老鼠仓”案,就是“大数据”“神器”让这个亟今为止最大的“老鼠”露出蛛丝马迹。尽管马乐利用高科技千般掩饰自己的作案痕迹,但最终在威力具大的“大数据”监管下原形比露。高科技成就了他的偷盗之实,高科技也让他身陷囹圄,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更多的数据,彰显了“大数据”在反腐领域的“呼风唤雨”:今年3月份,中邮基金经理历建超率先“中枪”倒下,之后5月份,华宝兴业牟旭东、华夏基金原基金经理罗泽萍及海富通基金经理传闻被查,之后曝光的有汇添富苏竞、汇丰晋信钟小婧、原嘉实及上投摩根的欧宝林、光大保德信钱钧,数量远超前几年水平。

由于金融腐败以专业性和隐蔽性强著称,即便有举报线索,取证也非常困难。原来只能更多依赖于“小三”反腐,内讧窝斗。相比而言,“大数据”可以更为低成本、更为快速和便捷地让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行为显性化,剥除金融腐败隐形的外衣。从而,将反腐形式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式检查上升为现代科技的高效率监管。

在为“大数据”欢呼的同时,我们也应冷静地看到科技反腐的局限性。离开了完善的制度保障,再强大的高科技也可能如聋子的耳朵沦为摆设。“大数据”提供的数据是冷冰冰的,是否利用与如何利用,离不开制度层面的精心设计。“大数据”运行的程序是客观的,但运用这些数据的人是复杂的,如何对监管人员进行有力的约束与再监管,防止其徇私情,谋私利,不枉不纵,这也需要在制度上予以健全与完善。

科技为利器,制度来护航,建立起长效的反腐机制,才能让金融领域的“老鼠”们无处可藏。

关键字:大数据华宝兴业

本文摘自:长江时评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