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文化行业大数据—奥斯卡、金像奖结果再不是秘密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6-12 14:11:18 本文摘自:比特网

伴随刚刚过去86届奥斯卡奖,走红了一位新的传奇人物,大卫·罗斯柴尔德(David Rothschild),他不是演员、更不是导演,而是一位经济学家。那么,奥斯卡怎么会和“IT”、“经济学家”这些字眼儿扯上关系?

2013年,罗斯柴尔德猜中了奥斯卡全部24个奖项中19个的归属,今年的奥斯卡他再接再厉,一举猜中了24个奖项中的21个,预测成功率已经高达88%,堪称奥斯卡的预言大师。

奥斯卡的评奖规范相当繁琐,有几十页之多;评审机构也分为二级金字塔形式,最高层是学院主席评审团,下设学院分支评审团,除了职业评委外,奥斯卡还包括一直庞大的自愿参与会员队伍,每个分支自愿参与会员达到了五六千人次。

故而,想要成功预测奥斯卡奖花落谁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这位经济学家是怎么办到的?

不是占卜,而是大数据

罗斯柴尔德不止预测奥斯卡。在2012年的总统大选中,他成功猜对了51个选区中的50个区的结果,准确率高达98%,现在他在网站上主要发布体育方面的预测。罗斯柴尔德很少失手,因为他有个杀手锏叫“大数据”。

罗斯柴尔德的预测和影评人、影迷们的方法不同,他是纯粹以数据说话。

罗斯柴尔德的通用预测方法是关注四个领域的数据:投票数据、预测市场数据、基本数据和用户产生的数据,对于奥斯卡,则主要关注投票数据和用户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哪?博彩网站、好莱坞证券交易所、各个前哨奖项、公开的用户数据等等,然后建立极其复杂的数据模型,并且不断更新数据、校正误差、升级模型。

原来,这样精准的预测并非是一种占卜式的预言,而是现代科技所产生的结果。

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会在互联网上留下痕迹,几何级的数据正在构建出一个新的大数据世界。自“大数据”概念被提出,越来越多的决策开始依赖于数据,而不是凭借主观的分析和经验,就如大数据传道中经典的“啤酒和尿布”的故事,大数据正在悄悄改变人们的生活。

金像奖也能算出来?

无独有偶,除了奥斯卡,华语电影中颇具分量的金像奖结果在“大数据”的力量下也要呼之欲出了。最近,一组CC Index平台提供的数据深度解读了三十三年来金像奖的一些数据:

最受关注影帝:最受网民关注的影帝包括周星驰、张国荣、刘德华、张家辉及谢霆锋,本届金像奖影帝张家辉也产生于其中。金像奖历史上最强影帝当然非梁朝伟莫属,他在此前已分别凭《重庆森林》、《春光乍泄》、《花样年华》、《无间道》和《2046》五夺影帝。

最受关注影后:得奖最多的影后是张曼玉,她同样也是网民关注度最高的影后。而紧随其后的包括巩俐、林青霞、章子怡及周迅。本届金像奖影后由章子怡摘取。

最受关注导演:金像奖的最强导演当属许鞍华,她先后凭《投奔怒海》、《女人四十》、《天水围的日与夜》和《桃姐》夺取最佳导演的奖项。

最受关注影片:《一代宗师》横扫12个奖项,远超去年《寒战》和之前《甜蜜蜜》9个奖的记录。但是《一代宗师》在网络关注度上却不如上述两个影片,在有些年份里,获奖与否最倚仗的并不是自身实力,而是对手的强弱。

所公布的分析数据并不止这些,但从这部分结果中也能一窥金像奖中的一些规律,能够说明的问题是,看似主观的结果后面还是存在着一些客观的原因和规律,如果能将所有这些“线索”以足够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看似不可能的精准预测结果并非是天方夜谭——这正是大数据分析的奇妙之处。

如今,高明的政客、风头者、互联网大佬,无不用大数据和分析为自己指明方向,因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经验并不能决定一切,但是数据却可以。实际上我们正在享受着大数据和分析所带来的结果,在体育赛事中、在购物中、在出行中、在寻医问药中…大数据无处不在。

大数据分析依靠“工具”的力量

归根结底,大数据不是占卜,不是经验,而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或者称之为一种工具。正如奥斯卡的预测结果出自Oscars Ballot Predictor应用,金像奖的分析结果出自于蓝汛的CC Index+英特尔平台,有效的工具是从大数据中挖掘到价值信息的前提。

如果将大数据比喻成矿石、原油等自然资源,它虽然庞大、但是粗粝,就如不经过提炼的原油无法直接使用,如果仅仅将大数据摆在那里,不去提炼,也不过是毫无价值的一些字节而已。

就像原油的处理要经过预处理、常压蒸馏、减压蒸馏等步骤一样,大数据的处理也要经过获取、移动、转换、加载、分析、预测等过程,才能去芜存菁,获得大数据中的有用价值。其中,各个步骤中所应用的软硬件工具实际上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如奥斯卡预测大师罗斯柴尔德在今年的预测中修正了很多技术和方法,才使得预测结果比去年更加精准。

合适的工具不仅能让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更加准确,同时也能加速这一过程。其中IT硬件基础架构在起着重要作用,而大数据分析的需求也在加速着硬件平台的进步,比如处理器技术和闪存技术等。

大数据依靠工具的力量,同时也在促进着工具的进步,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今,从芯片制造商,再到软件工具提供商都在向大数据倾斜。比如英特尔最新发布的至强E7 v2处理器就定位于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支持实时高级分析功能、相比上一代提升3倍内存容量,提升4倍I/O以实现更出色的响应能力,大大加速了从大数据中提炼价值的过程。

小结

我们通常在说,科技改变生活,自信息技术诞生,人类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必借助纸笔去记录,无需出门即可获得最新的信息,订购商品只需打开网页,人们的沟通也无需面对面,因为我们有着丰富的社交和沟通工具。

未来,每一个重要决策的制定、每一个重要趋势的走向、每一个重要结果的预测,或许都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来实现,并且随着处理芯片等技术的发展,这一过程会变得更加迅速,这样人类的生活将变得更加便利和简单。

但是,如若未来每一个结果都能够实现精准的预测,是不是也将会让人们失去很多的“未知”和“秘密”,或者说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在现在这个大数据分析还刚见雏形的时候还无法预料,未来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字:减压蒸馏大数据

本文摘自:比特网

x 文化行业大数据—奥斯卡、金像奖结果再不是秘密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文化行业大数据—奥斯卡、金像奖结果再不是秘密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6-12 14:11:18 本文摘自:比特网

伴随刚刚过去86届奥斯卡奖,走红了一位新的传奇人物,大卫·罗斯柴尔德(David Rothschild),他不是演员、更不是导演,而是一位经济学家。那么,奥斯卡怎么会和“IT”、“经济学家”这些字眼儿扯上关系?

2013年,罗斯柴尔德猜中了奥斯卡全部24个奖项中19个的归属,今年的奥斯卡他再接再厉,一举猜中了24个奖项中的21个,预测成功率已经高达88%,堪称奥斯卡的预言大师。

奥斯卡的评奖规范相当繁琐,有几十页之多;评审机构也分为二级金字塔形式,最高层是学院主席评审团,下设学院分支评审团,除了职业评委外,奥斯卡还包括一直庞大的自愿参与会员队伍,每个分支自愿参与会员达到了五六千人次。

故而,想要成功预测奥斯卡奖花落谁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这位经济学家是怎么办到的?

不是占卜,而是大数据

罗斯柴尔德不止预测奥斯卡。在2012年的总统大选中,他成功猜对了51个选区中的50个区的结果,准确率高达98%,现在他在网站上主要发布体育方面的预测。罗斯柴尔德很少失手,因为他有个杀手锏叫“大数据”。

罗斯柴尔德的预测和影评人、影迷们的方法不同,他是纯粹以数据说话。

罗斯柴尔德的通用预测方法是关注四个领域的数据:投票数据、预测市场数据、基本数据和用户产生的数据,对于奥斯卡,则主要关注投票数据和用户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哪?博彩网站、好莱坞证券交易所、各个前哨奖项、公开的用户数据等等,然后建立极其复杂的数据模型,并且不断更新数据、校正误差、升级模型。

原来,这样精准的预测并非是一种占卜式的预言,而是现代科技所产生的结果。

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会在互联网上留下痕迹,几何级的数据正在构建出一个新的大数据世界。自“大数据”概念被提出,越来越多的决策开始依赖于数据,而不是凭借主观的分析和经验,就如大数据传道中经典的“啤酒和尿布”的故事,大数据正在悄悄改变人们的生活。

金像奖也能算出来?

无独有偶,除了奥斯卡,华语电影中颇具分量的金像奖结果在“大数据”的力量下也要呼之欲出了。最近,一组CC Index平台提供的数据深度解读了三十三年来金像奖的一些数据:

最受关注影帝:最受网民关注的影帝包括周星驰、张国荣、刘德华、张家辉及谢霆锋,本届金像奖影帝张家辉也产生于其中。金像奖历史上最强影帝当然非梁朝伟莫属,他在此前已分别凭《重庆森林》、《春光乍泄》、《花样年华》、《无间道》和《2046》五夺影帝。

最受关注影后:得奖最多的影后是张曼玉,她同样也是网民关注度最高的影后。而紧随其后的包括巩俐、林青霞、章子怡及周迅。本届金像奖影后由章子怡摘取。

最受关注导演:金像奖的最强导演当属许鞍华,她先后凭《投奔怒海》、《女人四十》、《天水围的日与夜》和《桃姐》夺取最佳导演的奖项。

最受关注影片:《一代宗师》横扫12个奖项,远超去年《寒战》和之前《甜蜜蜜》9个奖的记录。但是《一代宗师》在网络关注度上却不如上述两个影片,在有些年份里,获奖与否最倚仗的并不是自身实力,而是对手的强弱。

所公布的分析数据并不止这些,但从这部分结果中也能一窥金像奖中的一些规律,能够说明的问题是,看似主观的结果后面还是存在着一些客观的原因和规律,如果能将所有这些“线索”以足够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看似不可能的精准预测结果并非是天方夜谭——这正是大数据分析的奇妙之处。

如今,高明的政客、风头者、互联网大佬,无不用大数据和分析为自己指明方向,因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经验并不能决定一切,但是数据却可以。实际上我们正在享受着大数据和分析所带来的结果,在体育赛事中、在购物中、在出行中、在寻医问药中…大数据无处不在。

大数据分析依靠“工具”的力量

归根结底,大数据不是占卜,不是经验,而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或者称之为一种工具。正如奥斯卡的预测结果出自Oscars Ballot Predictor应用,金像奖的分析结果出自于蓝汛的CC Index+英特尔平台,有效的工具是从大数据中挖掘到价值信息的前提。

如果将大数据比喻成矿石、原油等自然资源,它虽然庞大、但是粗粝,就如不经过提炼的原油无法直接使用,如果仅仅将大数据摆在那里,不去提炼,也不过是毫无价值的一些字节而已。

就像原油的处理要经过预处理、常压蒸馏、减压蒸馏等步骤一样,大数据的处理也要经过获取、移动、转换、加载、分析、预测等过程,才能去芜存菁,获得大数据中的有用价值。其中,各个步骤中所应用的软硬件工具实际上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如奥斯卡预测大师罗斯柴尔德在今年的预测中修正了很多技术和方法,才使得预测结果比去年更加精准。

合适的工具不仅能让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更加准确,同时也能加速这一过程。其中IT硬件基础架构在起着重要作用,而大数据分析的需求也在加速着硬件平台的进步,比如处理器技术和闪存技术等。

大数据依靠工具的力量,同时也在促进着工具的进步,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今,从芯片制造商,再到软件工具提供商都在向大数据倾斜。比如英特尔最新发布的至强E7 v2处理器就定位于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支持实时高级分析功能、相比上一代提升3倍内存容量,提升4倍I/O以实现更出色的响应能力,大大加速了从大数据中提炼价值的过程。

小结

我们通常在说,科技改变生活,自信息技术诞生,人类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必借助纸笔去记录,无需出门即可获得最新的信息,订购商品只需打开网页,人们的沟通也无需面对面,因为我们有着丰富的社交和沟通工具。

未来,每一个重要决策的制定、每一个重要趋势的走向、每一个重要结果的预测,或许都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来实现,并且随着处理芯片等技术的发展,这一过程会变得更加迅速,这样人类的生活将变得更加便利和简单。

但是,如若未来每一个结果都能够实现精准的预测,是不是也将会让人们失去很多的“未知”和“秘密”,或者说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在现在这个大数据分析还刚见雏形的时候还无法预料,未来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字:减压蒸馏大数据

本文摘自:比特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