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BAT:人类未来与赚钱哪个更重要?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1-20 14:59:14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所有的问题,研究到最后,都会回到两个原点:一个科学,一个是哲学。

从来没有哪个时候,我们能够如此紧迫地感受到,我们的世界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进变——这里,说的不是那些高涨的油价房价,也不是老板越来越多的任务与考核,甚至不是APEC蓝的昙花一现,不是这片土地上如何对付老虎与苍蝇,不是大洋彼岸的奇蹄目动物将向何处奔驰。

这里说的,只是这个世界本身。

最近,有一件事情引起了非常多人的关注: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商业太空飞行公司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再一次表示了对“机器人杀人”的强烈警告。

马斯克说,人工智能(AI)的发展将使机器人在不远的将来能够自主(“自主”这个词极为关键)决定屠杀人类,这将在5年,最多10年内发生。

他的上一次警告,是在今年8月。而在此之前,大物理学家霍金等行业意见领袖也表示过类似担忧。

为什么,这些行业大佬会在现在这个时点,如此郑重地提出这些警告?

原因很简单,人类的科技进化已经逼近了那个质变的临界点。

那个“奇点”。

正如《奇点临近》一书中,那片池塘中每天增长一倍的浮萍,经过超过200万年(不同的学派对这个数字有不同观点,此处只是简单援引,不作定论)的积累,人类的科技发展速度正以爆炸式的速度,指数式地疯狂演进。

其实最广为人知的,是机器智能(参照奇点大学创办人雷·库兹韦尔的说法,比较通俗的理解是处理能力与存储能力)增长的摩尔定律,即使考虑到工艺限制,这个定律可能已逼近极限瓶颈,依然影响了整个人类世界近50年之久,而在未来,将石墨烯等新材料实现纳米级工艺的突破后,这个定律或许还将继续延续生效。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所感受到的世界变化,就会像是浮萍生长的最后阶段,开始变得越来越明显。

从材料、制造到软件控制与分析处理;从无人汽车到太空汽球,从破译生命密码的基因测序到追寻宇宙真相的超弦理论,从发现产生质量的“上帝粒子”到创造越来越成熟的人工智能……就像电影《星际穿越》里的那句台词,我们每天都有新的东西被发现或发明出来。

这正是奇点学说中,人工智能既将超越人类智慧,人类与机器融为一体实现“永生”之前的临界状态。

当越来越多科技公司通过对大脑的仿生研究,开始在新的计算体系上突飞猛进,我们真的不知道,“奇点”是否会按照雷·库兹韦尔的预言时间如期到来。

但即使我们对现在计算量估计过于乐观,甚至比真实情况低了1000倍,但只需要8年时间,这个误差就会被增长的指数填平——如果算多一点,低了100万倍,依然只需要15年,甚至即使是10亿倍,好吧,那也只需要21年。

所以,那些过去我们在科学幻想中看到的场景,已经走出小说与银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现在困扰我们的,已经不再是如何去实现这一切,而是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安全、伦理乃至更多。

比如,机器是“性善”还是“性恶”……

比如,人类会自我分裂,互相毁灭,还是一起走向“永生”……

甚至于,我们如何面对过去的、未来的,甚至是平行空间的自己……

这些看似遥远的问题,伴随马斯克和霍金的警告,已经真切地摆在人类面前。

而且,这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抉择:

按照奇点理论,“奇点”的到来将使人类实现真正的“永生”。

但在更多的怀疑派人士看来,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更有可能是“彻底毁灭”。因为人工智能的可怕,要远远大于核战争、极端气候或其他威胁,因为即使遭遇再大的打击,人类都可以从几乎所有的其他灾难中保留元气,重新繁衍。但如果人工智能进化并着手消灭人类,人类将有可能被彻底灭绝。

更重要的是,与以往不同,这一次不是科幻小说,人类的选择与结果无法从头再来。

而在事实上,以机器智能成长为支撑,我们在更多领域的突破,也将逼近其他的“奇点”。

比如人类基因的破译,可能加速人类的进化完善,但也将对整个社会体系带来的伦理与安全冲击;比如对高维空间的探索,可能让我们踏出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第一步,但也可能导致不可测的后果;比如对人机交互尤其是记忆的读取与转移,可能让人类走向永生,但也可能让人类社会的信任崩溃……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所需要的,不再是传统的哲学思辩,也不是单纯的技术思维,而是真正走到那个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认真思索人类的未来。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方面,已经有思想者先行。

比如奇点大学,在很多人眼中,这个由谷歌、美国宇航局(NASA)和多位科学家合作开办的新型大学,身上笼罩的光环更多是它的学员多么有名、多么有钱,对它的预期是“培养出下一个乔布斯”,但实际上,它的理念真正的着眼点,其实是为了培养在“奇点”之后,解决人类可能面临的重大挑战的人才。

简单来说,就是未雨绸缪,为了不可测的未来,提前准备新时代的种子。

但同样值得遗憾的是,在这样一个高度的视野,中国的业界与学界似乎相对行动迟缓,比如被视作中国科技企业领头羊的BAT,对外讲述最多,思考也最多的,至今仍然是用户、入口、市场份额,赚钱、赚更多的钱——而不是抬起头,仰望那片浩渺的星空。

中国的领头羊们并不缺钱,他们缺什么?胸襟?想象力?还是责任感?

我不知道。

我只遗憾地看到,中国没有奇点大学。

在这里,大家讨论最多的,还是新东方和蓝翔。

在《星际穿越》中,当库珀驾驶飞船远离地球,同伴告诉他,现在你所代表的,应该考虑的,不再是你自己,而是人类这个种族整体。

其实,要做这样的考虑,并不一定非得离开地球。

关键字:奇点谷歌BAT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BAT:人类未来与赚钱哪个更重要?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BAT:人类未来与赚钱哪个更重要?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1-20 14:59:14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所有的问题,研究到最后,都会回到两个原点:一个科学,一个是哲学。

从来没有哪个时候,我们能够如此紧迫地感受到,我们的世界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进变——这里,说的不是那些高涨的油价房价,也不是老板越来越多的任务与考核,甚至不是APEC蓝的昙花一现,不是这片土地上如何对付老虎与苍蝇,不是大洋彼岸的奇蹄目动物将向何处奔驰。

这里说的,只是这个世界本身。

最近,有一件事情引起了非常多人的关注: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商业太空飞行公司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再一次表示了对“机器人杀人”的强烈警告。

马斯克说,人工智能(AI)的发展将使机器人在不远的将来能够自主(“自主”这个词极为关键)决定屠杀人类,这将在5年,最多10年内发生。

他的上一次警告,是在今年8月。而在此之前,大物理学家霍金等行业意见领袖也表示过类似担忧。

为什么,这些行业大佬会在现在这个时点,如此郑重地提出这些警告?

原因很简单,人类的科技进化已经逼近了那个质变的临界点。

那个“奇点”。

正如《奇点临近》一书中,那片池塘中每天增长一倍的浮萍,经过超过200万年(不同的学派对这个数字有不同观点,此处只是简单援引,不作定论)的积累,人类的科技发展速度正以爆炸式的速度,指数式地疯狂演进。

其实最广为人知的,是机器智能(参照奇点大学创办人雷·库兹韦尔的说法,比较通俗的理解是处理能力与存储能力)增长的摩尔定律,即使考虑到工艺限制,这个定律可能已逼近极限瓶颈,依然影响了整个人类世界近50年之久,而在未来,将石墨烯等新材料实现纳米级工艺的突破后,这个定律或许还将继续延续生效。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所感受到的世界变化,就会像是浮萍生长的最后阶段,开始变得越来越明显。

从材料、制造到软件控制与分析处理;从无人汽车到太空汽球,从破译生命密码的基因测序到追寻宇宙真相的超弦理论,从发现产生质量的“上帝粒子”到创造越来越成熟的人工智能……就像电影《星际穿越》里的那句台词,我们每天都有新的东西被发现或发明出来。

这正是奇点学说中,人工智能既将超越人类智慧,人类与机器融为一体实现“永生”之前的临界状态。

当越来越多科技公司通过对大脑的仿生研究,开始在新的计算体系上突飞猛进,我们真的不知道,“奇点”是否会按照雷·库兹韦尔的预言时间如期到来。

但即使我们对现在计算量估计过于乐观,甚至比真实情况低了1000倍,但只需要8年时间,这个误差就会被增长的指数填平——如果算多一点,低了100万倍,依然只需要15年,甚至即使是10亿倍,好吧,那也只需要21年。

所以,那些过去我们在科学幻想中看到的场景,已经走出小说与银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现在困扰我们的,已经不再是如何去实现这一切,而是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安全、伦理乃至更多。

比如,机器是“性善”还是“性恶”……

比如,人类会自我分裂,互相毁灭,还是一起走向“永生”……

甚至于,我们如何面对过去的、未来的,甚至是平行空间的自己……

这些看似遥远的问题,伴随马斯克和霍金的警告,已经真切地摆在人类面前。

而且,这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抉择:

按照奇点理论,“奇点”的到来将使人类实现真正的“永生”。

但在更多的怀疑派人士看来,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更有可能是“彻底毁灭”。因为人工智能的可怕,要远远大于核战争、极端气候或其他威胁,因为即使遭遇再大的打击,人类都可以从几乎所有的其他灾难中保留元气,重新繁衍。但如果人工智能进化并着手消灭人类,人类将有可能被彻底灭绝。

更重要的是,与以往不同,这一次不是科幻小说,人类的选择与结果无法从头再来。

而在事实上,以机器智能成长为支撑,我们在更多领域的突破,也将逼近其他的“奇点”。

比如人类基因的破译,可能加速人类的进化完善,但也将对整个社会体系带来的伦理与安全冲击;比如对高维空间的探索,可能让我们踏出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第一步,但也可能导致不可测的后果;比如对人机交互尤其是记忆的读取与转移,可能让人类走向永生,但也可能让人类社会的信任崩溃……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所需要的,不再是传统的哲学思辩,也不是单纯的技术思维,而是真正走到那个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认真思索人类的未来。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方面,已经有思想者先行。

比如奇点大学,在很多人眼中,这个由谷歌、美国宇航局(NASA)和多位科学家合作开办的新型大学,身上笼罩的光环更多是它的学员多么有名、多么有钱,对它的预期是“培养出下一个乔布斯”,但实际上,它的理念真正的着眼点,其实是为了培养在“奇点”之后,解决人类可能面临的重大挑战的人才。

简单来说,就是未雨绸缪,为了不可测的未来,提前准备新时代的种子。

但同样值得遗憾的是,在这样一个高度的视野,中国的业界与学界似乎相对行动迟缓,比如被视作中国科技企业领头羊的BAT,对外讲述最多,思考也最多的,至今仍然是用户、入口、市场份额,赚钱、赚更多的钱——而不是抬起头,仰望那片浩渺的星空。

中国的领头羊们并不缺钱,他们缺什么?胸襟?想象力?还是责任感?

我不知道。

我只遗憾地看到,中国没有奇点大学。

在这里,大家讨论最多的,还是新东方和蓝翔。

在《星际穿越》中,当库珀驾驶飞船远离地球,同伴告诉他,现在你所代表的,应该考虑的,不再是你自己,而是人类这个种族整体。

其实,要做这样的考虑,并不一定非得离开地球。

关键字:奇点谷歌BAT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