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关注大数据下的民生诉求

责任编辑:王李通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03 09:01:19 本文摘自:北京青年报

  齐岳

两会召开在即,央视一年一度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又到年度成果宣布的时候。这份多家机构联手完成的“大众点评”的确在统计领域举足轻重。全面报告得再过几天才会推出,如今我们只能通过“预告片”看看其中端倪。

幸福在改变

呼应央视四处问“你幸福吗”的新闻实践,此次调查也设计了不少问题来揭示居民幸福感来源。比较有意思的是“中国最幸福的人”。

此前调查显示,2011年这样的人至少要本科毕业,年入10万,有房有车有结婚证。2014年这样的人升级成了至少研究生毕业,年入20万且有对象。再过三年估计轮到月入30万的已婚博士登上幸福巅峰了。

收入因素比较容易理解,教育程度从本科拔到研究生就有点奇怪了。西南财经大学曾经在博士当中做过幸福度调查,发现只有27%的人觉得幸福。如果两边结果都对,说明“硕士”应该是当下最佳教育终点。2015年不知这最幸福的人是否学历又会发生些改变。

央视调查了居民对幸福因素的权衡。前两年我们看到健康和收入因素轮流坐庄,占据榜首,今年预计结果仍然不出这二者之列。此前教育水平在其中不占主要位置,排名靠后。个人事业发展也比较灰溜溜,排位在第七第八的样子。数据的客观性也许没问题,但是背后的故事可能不是那么简单。

比如健康排到收入之前,意味着居民对身体因素的重视提高,也有可能说明更多人遭遇疾病困扰,从而反省到健康的重要性。个人事业发展与人际关系带来的幸福感排名靠后,也未必说这些对普通人就是那么不重要。可能仅仅是因为太难取得,所以大家无奈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数据只是第一步,幸福在哪里还需要到数据背后的故事当中细细寻找。

今年的国民幸福感有减少。根据央视网的数据,只有40%的家庭能列到幸福之列,而去年的数据是49.4%。收入预期的数字也揭示了这一点。经济下行一年多,居民普遍将今年收入期望调低。收入信心指数有所下跌。反腐、改革这些给力的话题,显然还没有给老百姓足够的获得感。日子是实实在在的,有些事的确没法当饭吃。

幸福在改变,表面的或内里的。幸福感的起落我们每个人都要适应。

未来在哪里

民生调查立足于现状,但是揭示的是未来的样子。我们今天的状态决定了明天的结果。而从2015年经济民生大调查的结果来看,短期之内我们似乎在面临一个奇怪的未来。

已经有的信息可以综合出来这样一幅图景:幸福感下行的背景下,大家收入预期整体下降。我们的幸福并不多么指望事业的发展,却被工作压得每天休闲时间不足两小时。在这仅有的休闲时间里,我们抓紧低下头去看手机、看电脑找乐子,没有多少朋友聚会和体育运动。但对空气污染的不满是同样的,似乎无需柴静呼吁而自然有共识。尽管消费和投资活动仍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不同商品和资产之间仍然在轮换着景气,可是大家的工作满意度也在降低。更多人在考虑创业,有的合理有的令人担心。城市草根男高昂的创业雄心令人振奋;而年收入1-6万的低收入家庭成为创业意愿最强的群体令人担忧——他们毕竟是最不能承受创业失败的人。

这些情绪从来都在,大部分时间里互相冲撞后指向一个不断上扬的场景,上述图景中集聚着不屈的社会能量。这是经济下行期所应有的温度,着落在大家的生活上。好在经济潮起潮落,不久后很可能就会好起来。

未来在哪里?从这样的数据当中我们只能雾里看花出来一个大概轮廓。其实这中间还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居民幸福感今年有所波动,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就有那么多家庭敏感得很,成天在“幸福”和“不幸福”的分界线上过日子,一有风吹草动大家就愁眉苦脸了。另一种可能就是调查本身也许有欠妥之处。根据笔者数据分析的经验,如果一个指标叮咣乱跳,就要对这数据多点小心,至少要多观察一阵。也许明年幸福感就会大幅反弹到50%上方——未来的迷人之处就是飘忽不定。

一点点期望

既然是调查,结果就应该具备和其他类似调查对话的可能。事实上,关心咱国家老百姓是否幸福的机构不少。响当当的中国人民银行每个季度都会针对储户调查收入预期,与央视调查有所重叠。西南财经大学于2月推出的《国民幸福报告2014》更是与央视调查有分庭抗礼之势。从结果来看,三家互相补充,相互切磋,乃是我国调查界的一番胜景。如果央视发布会上能够对这些报告中的不同声音有所回应,那就更好了。

最大的不足还是来自于数据的可信性。我觉得像行业趋势预测这样可以很快验证的结论应该多一些,这样调查质量立马就能够有所体现。验证过程中百家争鸣,大伙儿首先就要搞明白这些数据背后到底是怎么个生成机制,怎么抽样的,怎么计算的,怎么后续处理的等等,这些细节都会被“人肉”出来。同时,最好还应放开,让别的民间机构按自己的方式来调查搞竞赛。孰高孰下一望而知。

最后我们假想,各地居民幸福感如果能衡量得更客观,是不是可以用这个来考核地方官员政绩了?不丹等国家已经把国民幸福指数代替GDP来衡量国家发展了,我们是不是至少可以将其作为具有一定分量的考核指标?一旦和乌纱帽关联上,那可就通了天。然而这才是体现出大数据治国的力量。再反过来想,如果通过挂钩官员政绩,地方政府竞争机制是否也能促进央视生成更有质量的数据报告呢?两会前发布调查结果,央视“数据议政”用意毫不掩饰。而我们希望野心再大一点。

关键字:幸福感预告片人肉

本文摘自:北京青年报

x 关注大数据下的民生诉求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关注大数据下的民生诉求

责任编辑:王李通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03 09:01:19 本文摘自:北京青年报

  齐岳

两会召开在即,央视一年一度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又到年度成果宣布的时候。这份多家机构联手完成的“大众点评”的确在统计领域举足轻重。全面报告得再过几天才会推出,如今我们只能通过“预告片”看看其中端倪。

幸福在改变

呼应央视四处问“你幸福吗”的新闻实践,此次调查也设计了不少问题来揭示居民幸福感来源。比较有意思的是“中国最幸福的人”。

此前调查显示,2011年这样的人至少要本科毕业,年入10万,有房有车有结婚证。2014年这样的人升级成了至少研究生毕业,年入20万且有对象。再过三年估计轮到月入30万的已婚博士登上幸福巅峰了。

收入因素比较容易理解,教育程度从本科拔到研究生就有点奇怪了。西南财经大学曾经在博士当中做过幸福度调查,发现只有27%的人觉得幸福。如果两边结果都对,说明“硕士”应该是当下最佳教育终点。2015年不知这最幸福的人是否学历又会发生些改变。

央视调查了居民对幸福因素的权衡。前两年我们看到健康和收入因素轮流坐庄,占据榜首,今年预计结果仍然不出这二者之列。此前教育水平在其中不占主要位置,排名靠后。个人事业发展也比较灰溜溜,排位在第七第八的样子。数据的客观性也许没问题,但是背后的故事可能不是那么简单。

比如健康排到收入之前,意味着居民对身体因素的重视提高,也有可能说明更多人遭遇疾病困扰,从而反省到健康的重要性。个人事业发展与人际关系带来的幸福感排名靠后,也未必说这些对普通人就是那么不重要。可能仅仅是因为太难取得,所以大家无奈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数据只是第一步,幸福在哪里还需要到数据背后的故事当中细细寻找。

今年的国民幸福感有减少。根据央视网的数据,只有40%的家庭能列到幸福之列,而去年的数据是49.4%。收入预期的数字也揭示了这一点。经济下行一年多,居民普遍将今年收入期望调低。收入信心指数有所下跌。反腐、改革这些给力的话题,显然还没有给老百姓足够的获得感。日子是实实在在的,有些事的确没法当饭吃。

幸福在改变,表面的或内里的。幸福感的起落我们每个人都要适应。

未来在哪里

民生调查立足于现状,但是揭示的是未来的样子。我们今天的状态决定了明天的结果。而从2015年经济民生大调查的结果来看,短期之内我们似乎在面临一个奇怪的未来。

已经有的信息可以综合出来这样一幅图景:幸福感下行的背景下,大家收入预期整体下降。我们的幸福并不多么指望事业的发展,却被工作压得每天休闲时间不足两小时。在这仅有的休闲时间里,我们抓紧低下头去看手机、看电脑找乐子,没有多少朋友聚会和体育运动。但对空气污染的不满是同样的,似乎无需柴静呼吁而自然有共识。尽管消费和投资活动仍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不同商品和资产之间仍然在轮换着景气,可是大家的工作满意度也在降低。更多人在考虑创业,有的合理有的令人担心。城市草根男高昂的创业雄心令人振奋;而年收入1-6万的低收入家庭成为创业意愿最强的群体令人担忧——他们毕竟是最不能承受创业失败的人。

这些情绪从来都在,大部分时间里互相冲撞后指向一个不断上扬的场景,上述图景中集聚着不屈的社会能量。这是经济下行期所应有的温度,着落在大家的生活上。好在经济潮起潮落,不久后很可能就会好起来。

未来在哪里?从这样的数据当中我们只能雾里看花出来一个大概轮廓。其实这中间还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居民幸福感今年有所波动,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就有那么多家庭敏感得很,成天在“幸福”和“不幸福”的分界线上过日子,一有风吹草动大家就愁眉苦脸了。另一种可能就是调查本身也许有欠妥之处。根据笔者数据分析的经验,如果一个指标叮咣乱跳,就要对这数据多点小心,至少要多观察一阵。也许明年幸福感就会大幅反弹到50%上方——未来的迷人之处就是飘忽不定。

一点点期望

既然是调查,结果就应该具备和其他类似调查对话的可能。事实上,关心咱国家老百姓是否幸福的机构不少。响当当的中国人民银行每个季度都会针对储户调查收入预期,与央视调查有所重叠。西南财经大学于2月推出的《国民幸福报告2014》更是与央视调查有分庭抗礼之势。从结果来看,三家互相补充,相互切磋,乃是我国调查界的一番胜景。如果央视发布会上能够对这些报告中的不同声音有所回应,那就更好了。

最大的不足还是来自于数据的可信性。我觉得像行业趋势预测这样可以很快验证的结论应该多一些,这样调查质量立马就能够有所体现。验证过程中百家争鸣,大伙儿首先就要搞明白这些数据背后到底是怎么个生成机制,怎么抽样的,怎么计算的,怎么后续处理的等等,这些细节都会被“人肉”出来。同时,最好还应放开,让别的民间机构按自己的方式来调查搞竞赛。孰高孰下一望而知。

最后我们假想,各地居民幸福感如果能衡量得更客观,是不是可以用这个来考核地方官员政绩了?不丹等国家已经把国民幸福指数代替GDP来衡量国家发展了,我们是不是至少可以将其作为具有一定分量的考核指标?一旦和乌纱帽关联上,那可就通了天。然而这才是体现出大数据治国的力量。再反过来想,如果通过挂钩官员政绩,地方政府竞争机制是否也能促进央视生成更有质量的数据报告呢?两会前发布调查结果,央视“数据议政”用意毫不掩饰。而我们希望野心再大一点。

关键字:幸福感预告片人肉

本文摘自:北京青年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