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承德打造京津冀大数据走廊:抛弃黑金 崛起“数城”

责任编辑:editor04 作者:王东亮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1-11 21:32:49 本文摘自:北京日报

  图为承德高新区科技大厦,将承接北京大数据企业入驻(资料照片)。

塞北承德市,是北京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天蓝地绿、山清水秀、草丰林茂、空气清新。置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中,承德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解决贫困问题”重大历史使命,既要“生态支撑、水源涵养”,又要“脱贫摘帽、全面小康”,努力探索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岁末年初,在海淀区上地某数据计算企业工作的江宏总是不禁推窗北望,再过几个月,他将和同事带着公司上百个机柜,一起搬到风景秀美的承德市。受益于京津冀产业布局调整,未来几年,还会有数以万计的计算机高端技术人才陆续迁往承德。

承德市委书记周仲明先后多次来到中关村,深入大数据计算企业对接洽谈。提起承德未来的发展,周仲明信心满满:“我们紧紧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机遇,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大数据、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戴尔、浪潮、腾讯等数十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未来几年,我们将努力把承德打造成为国家绿色大数据中心和全国信息交换枢纽。”

产业转型,建设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承德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市,也是“依矿而起,因矿而兴”的资源型城市。旅游富民不旺市,财政收入上不来,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投入得不到有力保障,致使黑色冶金企业在承德得以发展。

生态环境脆弱的华北地区已经不起矿产“割肤剜肉”。工矿业的退出,让很多城市对未来的发展忧心忡忡。面临瓶颈,承德市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决心发展大数据产业。

承德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工信部出台的大数据产业总体规划,将承德列为重点支持范围;京津冀“6+1”合作协议,将承德确定为“京津冀大数据走廊”上的核心支撑城市;河北省也明确提出,支持承德建设“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关村大数据日”活动中,承德市代市长常丽虹向记者介绍:“大数据、云计算是蕴涵着巨大价值和市场空间的前沿产业,是催生引领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朝阳产业。承德市把大数据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重要抓手,立足打造京津冀大数据走廊的‘技术创新产业化基地’,编制《承德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汇聚各方力量,全力推进。”

2015年,承德迅速筑起一座座“数城”,与北京中关村合作,引来安云、中电、数海等大数据行业的“金凤凰”。戴尔公司将在这里建设服务中小企业的大数据平台;由北京市供销社等单位共同设立的世欣蓝汛产业园将建3万个机柜,服务文创等各类企业;中电软件园将吸引百余家数据计算企业进驻。河北省大数据交易中心也已落户承德。

数十个大数据项目“落地”,总投资超过300亿元,预计到2020年,承德大数据产业将实现产值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1000亿元,每年将带来数以亿计的财税收入。

对接京企,投资“落户”专享优惠

仅凭环境优势,很难打动企业管理者,承德又在政策上下足了功夫。在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的数次进京招商会上,承德市抛出了用地、税收、能源等一个个让人惊喜的优惠。

记者在承德市高新区管委会看到,办公楼门口两侧已经分别挂上了“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承德展示中心”、“承德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两个新牌子。为促成与中关村一系列合作项目尽快落地,承德高新区管委会整体搬出原来的办公大楼,腾出万余平方米的空间,为新入驻的16家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土地成本始终是企业绕不过去的坎儿。为配合北京市海淀区产业升级转型、吸引大数据企业来承“落户”,承德首先在土地政策上“放大招”。160万元一亩的用地成本,符合条件的大数据企业可以19万元拿到。据透露,仅此“一招”,就促成了承德数个大数据产业园的诞生。

大数据企业建成后,最大的成本是计算机运行的电费支出。“我们积极协调滦河电厂安排专用发电机组供电,力争让大数据企业享受最优惠的直供电价。”承德市发改委的一位负责人表示,承德新建大数据产业园区所有机房都将使用中水制冷降温,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大幅节约能源成本。

对前来落户的京企,承德市政府承诺对网络使用费给予补助,家住北京或总部在京的大数据企业管理人员往返承德,还将获得交通补贴。

以最优政策吸引企业,以最好服务留住企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生态软件园、数海大数据交易中心、软通动力服务业外包基地、万国大数据产业园、浪潮承德云计算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在承德选址建设;清华华唐教育、北京小马.奔腾影业、十月天传媒影音、淘实惠农村电商等30余家数据应用、服务外包、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领域的中关村企业落户承德。

周仲明表示,承德还将设立大数据产业专项基金,资助、扶持创业企业和团队,引进更多的能人志士和青年“创客”来承投资兴业、携手合作,共促大数据产业发展。

链接

冷凉富水,承德发现发展新优势

发展大数据产业,当初并不是承德转型发展的第一选择。在两年前,大数据这个高度依赖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对IT业发展相对落后的承德来说,还是飘在天上的云。在选择转型升级路径时,承德立足区域优势和特色,经过科学规划和专家论证,发现自身具备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多项优势。

承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宋清礼告诉记者,承德年均气温9.0℃,全年日均气温低于10℃的天数达208天,这对时刻需要保持“冷静”的大数据机房来说,再适宜不过了。他表示,冷凉的气候,不仅让数据中心运行得更稳定,而且更节能。

另一大优势则是承德稳定的地质结构和丰沛的水资源。历史上有记载以来,承德从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具备建立大型数据中心所要求的稳定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承德年自产水量高达37.6亿立方米,是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最丰沛的地区,每年为京津供水达22亿立方米,有充足的水资源可供大数据企业降温制冷使用。

取自太阳能、风能、水能的清洁能源,则可为大数据企业提供不竭动力。承德正在建设的1040万千瓦太阳能电站,1143万千瓦的风能电站都已部分并网发电;在承德丰宁县建设的97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规模全球最大。

随着承德机场、京沈高铁的建设及京承、承唐、承秦、承朝、承赤、承张等高速公路的贯通,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承德进入北京1小时交通圈。两条国家级网络干线途经承德,让承德兼具网络带宽出口的优势,预计今年4月实现与北京直接连接,确保通向北京的交通道路和数字网络都不会“堵车”。

生态环境优势更为凸显,在雾霾压人的今天,承德独有一片蓝天。全市有林地面积3360万亩,占京津冀区域的36%,森林覆盖率达56.7%,2015年,承德市PM2.5最高仅为43,每立方米负氧离子平均多达6800个,是北京大数据人才置业居住最佳选择地。

关键字:软通数据中心京津冀区域

本文摘自:北京日报

x 承德打造京津冀大数据走廊:抛弃黑金 崛起“数城”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承德打造京津冀大数据走廊:抛弃黑金 崛起“数城”

责任编辑:editor04 作者:王东亮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1-11 21:32:49 本文摘自:北京日报

  图为承德高新区科技大厦,将承接北京大数据企业入驻(资料照片)。

塞北承德市,是北京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天蓝地绿、山清水秀、草丰林茂、空气清新。置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中,承德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解决贫困问题”重大历史使命,既要“生态支撑、水源涵养”,又要“脱贫摘帽、全面小康”,努力探索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岁末年初,在海淀区上地某数据计算企业工作的江宏总是不禁推窗北望,再过几个月,他将和同事带着公司上百个机柜,一起搬到风景秀美的承德市。受益于京津冀产业布局调整,未来几年,还会有数以万计的计算机高端技术人才陆续迁往承德。

承德市委书记周仲明先后多次来到中关村,深入大数据计算企业对接洽谈。提起承德未来的发展,周仲明信心满满:“我们紧紧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机遇,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大数据、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戴尔、浪潮、腾讯等数十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未来几年,我们将努力把承德打造成为国家绿色大数据中心和全国信息交换枢纽。”

产业转型,建设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承德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市,也是“依矿而起,因矿而兴”的资源型城市。旅游富民不旺市,财政收入上不来,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投入得不到有力保障,致使黑色冶金企业在承德得以发展。

生态环境脆弱的华北地区已经不起矿产“割肤剜肉”。工矿业的退出,让很多城市对未来的发展忧心忡忡。面临瓶颈,承德市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决心发展大数据产业。

承德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工信部出台的大数据产业总体规划,将承德列为重点支持范围;京津冀“6+1”合作协议,将承德确定为“京津冀大数据走廊”上的核心支撑城市;河北省也明确提出,支持承德建设“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关村大数据日”活动中,承德市代市长常丽虹向记者介绍:“大数据、云计算是蕴涵着巨大价值和市场空间的前沿产业,是催生引领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朝阳产业。承德市把大数据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重要抓手,立足打造京津冀大数据走廊的‘技术创新产业化基地’,编制《承德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汇聚各方力量,全力推进。”

2015年,承德迅速筑起一座座“数城”,与北京中关村合作,引来安云、中电、数海等大数据行业的“金凤凰”。戴尔公司将在这里建设服务中小企业的大数据平台;由北京市供销社等单位共同设立的世欣蓝汛产业园将建3万个机柜,服务文创等各类企业;中电软件园将吸引百余家数据计算企业进驻。河北省大数据交易中心也已落户承德。

数十个大数据项目“落地”,总投资超过300亿元,预计到2020年,承德大数据产业将实现产值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1000亿元,每年将带来数以亿计的财税收入。

对接京企,投资“落户”专享优惠

仅凭环境优势,很难打动企业管理者,承德又在政策上下足了功夫。在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的数次进京招商会上,承德市抛出了用地、税收、能源等一个个让人惊喜的优惠。

记者在承德市高新区管委会看到,办公楼门口两侧已经分别挂上了“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承德展示中心”、“承德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两个新牌子。为促成与中关村一系列合作项目尽快落地,承德高新区管委会整体搬出原来的办公大楼,腾出万余平方米的空间,为新入驻的16家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土地成本始终是企业绕不过去的坎儿。为配合北京市海淀区产业升级转型、吸引大数据企业来承“落户”,承德首先在土地政策上“放大招”。160万元一亩的用地成本,符合条件的大数据企业可以19万元拿到。据透露,仅此“一招”,就促成了承德数个大数据产业园的诞生。

大数据企业建成后,最大的成本是计算机运行的电费支出。“我们积极协调滦河电厂安排专用发电机组供电,力争让大数据企业享受最优惠的直供电价。”承德市发改委的一位负责人表示,承德新建大数据产业园区所有机房都将使用中水制冷降温,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大幅节约能源成本。

对前来落户的京企,承德市政府承诺对网络使用费给予补助,家住北京或总部在京的大数据企业管理人员往返承德,还将获得交通补贴。

以最优政策吸引企业,以最好服务留住企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生态软件园、数海大数据交易中心、软通动力服务业外包基地、万国大数据产业园、浪潮承德云计算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在承德选址建设;清华华唐教育、北京小马.奔腾影业、十月天传媒影音、淘实惠农村电商等30余家数据应用、服务外包、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领域的中关村企业落户承德。

周仲明表示,承德还将设立大数据产业专项基金,资助、扶持创业企业和团队,引进更多的能人志士和青年“创客”来承投资兴业、携手合作,共促大数据产业发展。

链接

冷凉富水,承德发现发展新优势

发展大数据产业,当初并不是承德转型发展的第一选择。在两年前,大数据这个高度依赖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对IT业发展相对落后的承德来说,还是飘在天上的云。在选择转型升级路径时,承德立足区域优势和特色,经过科学规划和专家论证,发现自身具备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多项优势。

承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宋清礼告诉记者,承德年均气温9.0℃,全年日均气温低于10℃的天数达208天,这对时刻需要保持“冷静”的大数据机房来说,再适宜不过了。他表示,冷凉的气候,不仅让数据中心运行得更稳定,而且更节能。

另一大优势则是承德稳定的地质结构和丰沛的水资源。历史上有记载以来,承德从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具备建立大型数据中心所要求的稳定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承德年自产水量高达37.6亿立方米,是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最丰沛的地区,每年为京津供水达22亿立方米,有充足的水资源可供大数据企业降温制冷使用。

取自太阳能、风能、水能的清洁能源,则可为大数据企业提供不竭动力。承德正在建设的1040万千瓦太阳能电站,1143万千瓦的风能电站都已部分并网发电;在承德丰宁县建设的97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规模全球最大。

随着承德机场、京沈高铁的建设及京承、承唐、承秦、承朝、承赤、承张等高速公路的贯通,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承德进入北京1小时交通圈。两条国家级网络干线途经承德,让承德兼具网络带宽出口的优势,预计今年4月实现与北京直接连接,确保通向北京的交通道路和数字网络都不会“堵车”。

生态环境优势更为凸显,在雾霾压人的今天,承德独有一片蓝天。全市有林地面积3360万亩,占京津冀区域的36%,森林覆盖率达56.7%,2015年,承德市PM2.5最高仅为43,每立方米负氧离子平均多达6800个,是北京大数据人才置业居住最佳选择地。

关键字:软通数据中心京津冀区域

本文摘自:北京日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