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大数据 在中国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7-07 17:05:26 本文摘自:央视网

当大数据携手食品安全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互联网+”行动计划,即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大数据正在成为“互联网+”行动的亮点,大数据应用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一场社会变革。

食品安全,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食品安全从生产到流通涉及食品链的众多环节,监管极其复杂。

大数据的引用,恰好可以嵌入各个环节的关键点,从而进行监督和分析。

有专家总结:“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互联网+’是食品安全的未来方向,大数据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屏障。”

当然,要实现“人人都是食品安全的监管员”的理想,路还很长,在我们摸索前进时,来看看走在前面的国家这一路上的经验,思考我们接下来该从何迈步。

苹果的出生证

去年10月举行的“第五届中国药物警戒大会”上,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他们在大数据时代下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利器——哨点系统。

来自FDA的Gerald J.Dal Pan博士介绍,哨点行动是一项用于建设和实施国家药品安全监测系统的长期项目,该项目开发和建设的系统统称哨点系统。美国国会于2007年授权该项目,并要求FDA在2012年7月前获得1亿人口的相关数据。

哨点可以收集几十亿次医疗系统记录,数据模型中的大量数据元素成为编码的医学数据并被用作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FDA可以通过由这些电子数据资料,发起主动研究并评价药品安全,同时通过全美广泛的机构间合作,掌握药品使用信息并监测药品的安全。一旦发现对消费者存在安全风险的食品药品,可以立即锁定,要求召回,以避免食源性疾病发生。

在我国,类似这样的工作在逐步推进。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16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中,专门提到“建立食品安全共享数据库,促进‘互联网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新业态发展。”

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食品安全法》则规定:“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所谓溯源,就是追溯产品的原料和流通等信息。例如一个苹果的溯源,就是这个苹果是在哪里买的种子,什么时候开始生长,施的什么肥,在什么地域,什么时候成熟,什么时候采摘,装箱,在哪里售卖,最终到消费者手中。

在贵阳,就有一款基于大数据的手机应用程序——“食安测”。打开手机应用,扫一扫食品包装的条形码,界面上立刻显示商品详情、检测结果、食品认证等信息。市民在超市购物前,用它就能查看食品的“出身”,方便选购。

不过,真正建设和实施追溯体系的路还很长,除了企业对食品生产链信息的可追溯,政府对于生产链信息的监管数据库建设也是溯源体系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的食品可追溯系统建设大多还处在第一层面,且并未实现生产链的全程追溯。

食品安全云

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方面,贵州的一些举措,可谓走在全国前列。上述的APP“食安测”就是贵州省“食品安全云”工程的一部分。

食品安全云就是食品安全工作与大数据、信息化、互联网等领域的交融,实现食品质量追溯和标识的数据化、信息化,以大数据分析手段,帮助政府部门预测食品安全敏感信息,及时发现周期性、趋势性食品安全重点问题。同时,还可为消费者提供食品产地、成分、营养、标准等信息和个性化服务与膳食结构建议,帮助消费者选择放心食品与营养食品,不仅吃得安全,还能吃得健康。

2014年,贵州明确把“食品安全云”作为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七朵云”之一,从单纯依靠监管部门执法管理,转变为建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贵州模式”,既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促进食品行业尤其是特色食品、地方食品行业发展,又带动食品检测、信息化等相关产业链拓展,实现多赢共赢。

目前,“食品安全云”已集聚了20257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32013件食品信息,积累了2736万条数据,可及时提供信息咨询、参考分析和科普教育服务,且相关数据还在持续不断的增长,初步形成了大数据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所有业务系统和数据全部迁入省政府明确的统一大数据平台——“云上贵州”,大众门户已可在互联网访问,部分系统进入应用阶段,促进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与智慧监管。下一步,贵州还将推动实现食品质量追溯和标识的数据化、信息化。

吐槽成了宝贝

社会化媒体的大数据日渐成为食品安全系统的重要支撑。北京达邦食品安全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明升介绍,“谷歌流感趋势”便是利用谷歌在大数据方面的优势,进行数据整理和累积,根据关键词的变化创建流感爆发的相关图表和分析。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一份报告表明,挖掘社会化媒体的相关评论,可以帮助公共卫生机构确定食源性疾病爆发的源头,并根据相关评论数据找到可能未被发现的相关餐厅。

这一思路,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也有尝试。

在以往的美食外卖等网络消费中,消费者的评价信息,只能给其他消费者做参考,但现在,这些“吐槽”被监管部门当做宝贝了。

今年5月4日,上海长宁区市场监管局连续查处了两家非法加工、出售河豚的餐饮店,提供线索的就是来自消费者在“大众点评”上的吐槽。

通过长宁区政府与大众点评针联手展开的创新数据和信息共享,长宁市场监管已查处下架了700多家有违法行为的餐饮单位。

长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赖树生说,他们利用大众点评庞大的后台数据及推送功能,制定了“餐饮企业食品安全负面评论关键词搜索清单”,包括“河豚”“罂粟壳”“腹泻”“过期”“脏乱差”等十大类。信息共享后,监管部门定期搜索,实地排查。

上海市工商局网络交易监管处负责人李弘说,目前已有大众点评、1号店、携程、京东易迅等17家网购平台表示将在自己网页的显著位置添加链接,让消费者直接到监管部门的平台上“吐槽”,网购平台无法“插手”。

这样做另一个好处就是,监管部门长期积累的企业“赏罚”数据、信用等级,也可以成为消费者选择店铺时的利器。

信息孤岛连起来

“食品安全涉及到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覆盖全过程的动态监测才能保障食品安全。”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戎素云认为,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大数据平台,将有力促进我国在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上又上一个新的台阶。

戎素云建议,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基础上,设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国家大数据平台,专业负责食品安全大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与共享,建立覆盖全国各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点,对涉及食品安全的相关数据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在动态监测中及时分析、跟踪、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发出预警,并对可能存在隐患的产品进行强制抽检,提出整改、召回、甚至销毁等建议,并向公众实时发布,将食品安全事故杜绝在萌芽状态。

戎素云还建议制定相关法规,强制推行在农、林、牧、副、渔及食品生产企业和相关主体建立覆盖食品生产全过程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点,进行动态数据的标示与感知,设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省级及地方大数据分平台,负责动态收集、分析本省及地方的食品安全监测数据,对本省及地方的食品安全状况做出评估,对监测发现的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发布预警,并将数据及时汇总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国家大数据平台。

我国拥有机构庞大和数量巨大的各种各样的食品检验机构,包括国家、地方、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第三方检验机构等,每个机构都频繁进行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检验、检测,拥有大量的检测数据。“但机构之间相互独立,数据不能共享,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给国家造成资源上的巨大浪费。”戎素云认为,国家应制定相关法规,各食品检验机构有义务将这些“信息孤岛”所拥有的海量数据纳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国家大数据平台管理,为食品安全监管与预警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也可供研究人员、政府监管机构和消费者等查询使用。

更放心的吃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曾经做过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并发布,一些专家学者也有论文探讨食品安全指数模型,然而总的看来,我国现有对于食品安全指数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相对不完善及滞后。”近日举行的中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暨食品安全大数据高峰论坛”上,专家们就大数据在我国食品安全的应用展开讨论。

在食品监管的大数据应用中,食品安全指数是一个成功案例。“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去年12月批准了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工程,致力于建立食品安全及信息数据的信用征信系统,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工程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温栎群说,食品安全指数可以为客观地评估食品安全状况、预警食品安全风险提供数据支持。

不过,目前国内有关食品安全指数研究的指标选取缺乏代表性,其反映结果很难适用于多种食品类别,缺乏普遍性。此外,指标制定相对独立,缺少关联性,很难做到全面的分析,使得研究结果不具有综合系统性意义。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完善、科学、权威、综合性的中国食品安全指数,无疑将有助于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有助于帮助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有助于提升广大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科学认知,最终有助于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目标的实现。

在国际上,由英国经济学人智库设计并发布的109个国家食品安全指数已被越来越多国家认可,并应用在全球食品安全监管评估过程中。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工程办公室成立已数月,其副主任吴吾介绍,他们已在全国各地级市选择一家信息采集服务商,协助采集食品安全相关信息。

“我们希望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广大关心关注食品安全的有识之士的支持和帮助。”温栎群说。

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在购买食品前,用手机一扫,就能看到它的“光辉一生”,发现食品有任何问题,拿起手机就能便捷地投诉,而这些投诉数据不但能提醒其他消费者,又能为食品监管部门提供监测和分析的素材。

有了这把有力的保护伞,以食为天的我们,就能更放心的吃了。

关键字:食品安全法谷歌

本文摘自:央视网

x 大数据 在中国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大数据 在中国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7-07 17:05:26 本文摘自:央视网

当大数据携手食品安全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互联网+”行动计划,即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大数据正在成为“互联网+”行动的亮点,大数据应用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一场社会变革。

食品安全,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食品安全从生产到流通涉及食品链的众多环节,监管极其复杂。

大数据的引用,恰好可以嵌入各个环节的关键点,从而进行监督和分析。

有专家总结:“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互联网+’是食品安全的未来方向,大数据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屏障。”

当然,要实现“人人都是食品安全的监管员”的理想,路还很长,在我们摸索前进时,来看看走在前面的国家这一路上的经验,思考我们接下来该从何迈步。

苹果的出生证

去年10月举行的“第五届中国药物警戒大会”上,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他们在大数据时代下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利器——哨点系统。

来自FDA的Gerald J.Dal Pan博士介绍,哨点行动是一项用于建设和实施国家药品安全监测系统的长期项目,该项目开发和建设的系统统称哨点系统。美国国会于2007年授权该项目,并要求FDA在2012年7月前获得1亿人口的相关数据。

哨点可以收集几十亿次医疗系统记录,数据模型中的大量数据元素成为编码的医学数据并被用作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FDA可以通过由这些电子数据资料,发起主动研究并评价药品安全,同时通过全美广泛的机构间合作,掌握药品使用信息并监测药品的安全。一旦发现对消费者存在安全风险的食品药品,可以立即锁定,要求召回,以避免食源性疾病发生。

在我国,类似这样的工作在逐步推进。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16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中,专门提到“建立食品安全共享数据库,促进‘互联网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新业态发展。”

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食品安全法》则规定:“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所谓溯源,就是追溯产品的原料和流通等信息。例如一个苹果的溯源,就是这个苹果是在哪里买的种子,什么时候开始生长,施的什么肥,在什么地域,什么时候成熟,什么时候采摘,装箱,在哪里售卖,最终到消费者手中。

在贵阳,就有一款基于大数据的手机应用程序——“食安测”。打开手机应用,扫一扫食品包装的条形码,界面上立刻显示商品详情、检测结果、食品认证等信息。市民在超市购物前,用它就能查看食品的“出身”,方便选购。

不过,真正建设和实施追溯体系的路还很长,除了企业对食品生产链信息的可追溯,政府对于生产链信息的监管数据库建设也是溯源体系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的食品可追溯系统建设大多还处在第一层面,且并未实现生产链的全程追溯。

食品安全云

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方面,贵州的一些举措,可谓走在全国前列。上述的APP“食安测”就是贵州省“食品安全云”工程的一部分。

食品安全云就是食品安全工作与大数据、信息化、互联网等领域的交融,实现食品质量追溯和标识的数据化、信息化,以大数据分析手段,帮助政府部门预测食品安全敏感信息,及时发现周期性、趋势性食品安全重点问题。同时,还可为消费者提供食品产地、成分、营养、标准等信息和个性化服务与膳食结构建议,帮助消费者选择放心食品与营养食品,不仅吃得安全,还能吃得健康。

2014年,贵州明确把“食品安全云”作为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七朵云”之一,从单纯依靠监管部门执法管理,转变为建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贵州模式”,既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促进食品行业尤其是特色食品、地方食品行业发展,又带动食品检测、信息化等相关产业链拓展,实现多赢共赢。

目前,“食品安全云”已集聚了20257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32013件食品信息,积累了2736万条数据,可及时提供信息咨询、参考分析和科普教育服务,且相关数据还在持续不断的增长,初步形成了大数据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所有业务系统和数据全部迁入省政府明确的统一大数据平台——“云上贵州”,大众门户已可在互联网访问,部分系统进入应用阶段,促进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与智慧监管。下一步,贵州还将推动实现食品质量追溯和标识的数据化、信息化。

吐槽成了宝贝

社会化媒体的大数据日渐成为食品安全系统的重要支撑。北京达邦食品安全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明升介绍,“谷歌流感趋势”便是利用谷歌在大数据方面的优势,进行数据整理和累积,根据关键词的变化创建流感爆发的相关图表和分析。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一份报告表明,挖掘社会化媒体的相关评论,可以帮助公共卫生机构确定食源性疾病爆发的源头,并根据相关评论数据找到可能未被发现的相关餐厅。

这一思路,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也有尝试。

在以往的美食外卖等网络消费中,消费者的评价信息,只能给其他消费者做参考,但现在,这些“吐槽”被监管部门当做宝贝了。

今年5月4日,上海长宁区市场监管局连续查处了两家非法加工、出售河豚的餐饮店,提供线索的就是来自消费者在“大众点评”上的吐槽。

通过长宁区政府与大众点评针联手展开的创新数据和信息共享,长宁市场监管已查处下架了700多家有违法行为的餐饮单位。

长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赖树生说,他们利用大众点评庞大的后台数据及推送功能,制定了“餐饮企业食品安全负面评论关键词搜索清单”,包括“河豚”“罂粟壳”“腹泻”“过期”“脏乱差”等十大类。信息共享后,监管部门定期搜索,实地排查。

上海市工商局网络交易监管处负责人李弘说,目前已有大众点评、1号店、携程、京东易迅等17家网购平台表示将在自己网页的显著位置添加链接,让消费者直接到监管部门的平台上“吐槽”,网购平台无法“插手”。

这样做另一个好处就是,监管部门长期积累的企业“赏罚”数据、信用等级,也可以成为消费者选择店铺时的利器。

信息孤岛连起来

“食品安全涉及到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覆盖全过程的动态监测才能保障食品安全。”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戎素云认为,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大数据平台,将有力促进我国在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上又上一个新的台阶。

戎素云建议,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基础上,设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国家大数据平台,专业负责食品安全大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与共享,建立覆盖全国各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点,对涉及食品安全的相关数据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在动态监测中及时分析、跟踪、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发出预警,并对可能存在隐患的产品进行强制抽检,提出整改、召回、甚至销毁等建议,并向公众实时发布,将食品安全事故杜绝在萌芽状态。

戎素云还建议制定相关法规,强制推行在农、林、牧、副、渔及食品生产企业和相关主体建立覆盖食品生产全过程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点,进行动态数据的标示与感知,设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省级及地方大数据分平台,负责动态收集、分析本省及地方的食品安全监测数据,对本省及地方的食品安全状况做出评估,对监测发现的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发布预警,并将数据及时汇总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国家大数据平台。

我国拥有机构庞大和数量巨大的各种各样的食品检验机构,包括国家、地方、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第三方检验机构等,每个机构都频繁进行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检验、检测,拥有大量的检测数据。“但机构之间相互独立,数据不能共享,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给国家造成资源上的巨大浪费。”戎素云认为,国家应制定相关法规,各食品检验机构有义务将这些“信息孤岛”所拥有的海量数据纳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国家大数据平台管理,为食品安全监管与预警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也可供研究人员、政府监管机构和消费者等查询使用。

更放心的吃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曾经做过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并发布,一些专家学者也有论文探讨食品安全指数模型,然而总的看来,我国现有对于食品安全指数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相对不完善及滞后。”近日举行的中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暨食品安全大数据高峰论坛”上,专家们就大数据在我国食品安全的应用展开讨论。

在食品监管的大数据应用中,食品安全指数是一个成功案例。“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去年12月批准了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工程,致力于建立食品安全及信息数据的信用征信系统,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工程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温栎群说,食品安全指数可以为客观地评估食品安全状况、预警食品安全风险提供数据支持。

不过,目前国内有关食品安全指数研究的指标选取缺乏代表性,其反映结果很难适用于多种食品类别,缺乏普遍性。此外,指标制定相对独立,缺少关联性,很难做到全面的分析,使得研究结果不具有综合系统性意义。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完善、科学、权威、综合性的中国食品安全指数,无疑将有助于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有助于帮助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有助于提升广大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科学认知,最终有助于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目标的实现。

在国际上,由英国经济学人智库设计并发布的109个国家食品安全指数已被越来越多国家认可,并应用在全球食品安全监管评估过程中。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工程办公室成立已数月,其副主任吴吾介绍,他们已在全国各地级市选择一家信息采集服务商,协助采集食品安全相关信息。

“我们希望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广大关心关注食品安全的有识之士的支持和帮助。”温栎群说。

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在购买食品前,用手机一扫,就能看到它的“光辉一生”,发现食品有任何问题,拿起手机就能便捷地投诉,而这些投诉数据不但能提醒其他消费者,又能为食品监管部门提供监测和分析的素材。

有了这把有力的保护伞,以食为天的我们,就能更放心的吃了。

关键字:食品安全法谷歌

本文摘自:央视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