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教育大数据想象空间巨大 关键点在获取数据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程野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1-09 11:31:44 本文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近年来,大数据与各领域融合越发深入,给各行各业带来了积极变化。教育领域同样没有例外,教育大数据打开了想象空间,实现了因材施教,前景乐观。不过,教育大数据要发挥出作用,还需加大数据获取力度。

教育大数据

教育领域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便是难以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教学,即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基础不同、智力不同,如果只有一套教学方案,并不利于每个学生的成长。但教师资源有限,也不可能做到一对一教学。

在大数据时代,将大数据思维、技术与教育结合,可以做到个性化教学方案。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过程,设计出合理测试题和个性化课程,从而适应每个学生的差异,学生可按照自己节奏控制学习进度。

这个模式下,教师也可以获得反馈,能够及时跟进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而且,大数据还具备了一定的预测能力,可根据学生分数、出勤率等来给出警告信号,给教师、学校预留充分的干预时间。不仅如此,大数据还可以用来预测学生能否顺利完成课业。

除了对学生有极大帮助,教育大数据对教师的成长同样有促进作用。通过大数据标准化测评,来记录教师教学情况,并指出可改善之处。这些测评数据主要包括教学自我评价、教育结果反馈等。

在择校方面,大数据同样可以帮助毕业生选择学校。例如,选择大学时,大数据通过收集就业、职业生涯等数据,来给出高校专业未来前景,增加决策依据。当然,学校也可以根据学生在校情况,来择优录取学生。

总结下来,教育大数据掌握了不同层级数据,可以做的事非常多。大数据思维及技术的引入,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课程,提供一个富有挑战性而非逐渐厌倦的学习计划;为教师学校建立早期预警系统以便发现滑坡甚至厌学等潜在的风险。

不过,教育大数据要发挥出上述作用,还需先过了收集数据这关。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全球教育大数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分析,教育大数据主要有四类,包括教学资源类数据、教育教学管理数据、教与学行为数据、教育教学评估数据。

未来的学习,必然离不开大数据驱动。对大数据企业而言,如何克服收集数据难关,将是分食教育大数据蛋糕的关键所在。

关键字:教育教学管理想象空间

本文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x 教育大数据想象空间巨大 关键点在获取数据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教育大数据想象空间巨大 关键点在获取数据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程野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1-09 11:31:44 本文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近年来,大数据与各领域融合越发深入,给各行各业带来了积极变化。教育领域同样没有例外,教育大数据打开了想象空间,实现了因材施教,前景乐观。不过,教育大数据要发挥出作用,还需加大数据获取力度。

教育大数据

教育领域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便是难以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教学,即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基础不同、智力不同,如果只有一套教学方案,并不利于每个学生的成长。但教师资源有限,也不可能做到一对一教学。

在大数据时代,将大数据思维、技术与教育结合,可以做到个性化教学方案。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过程,设计出合理测试题和个性化课程,从而适应每个学生的差异,学生可按照自己节奏控制学习进度。

这个模式下,教师也可以获得反馈,能够及时跟进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而且,大数据还具备了一定的预测能力,可根据学生分数、出勤率等来给出警告信号,给教师、学校预留充分的干预时间。不仅如此,大数据还可以用来预测学生能否顺利完成课业。

除了对学生有极大帮助,教育大数据对教师的成长同样有促进作用。通过大数据标准化测评,来记录教师教学情况,并指出可改善之处。这些测评数据主要包括教学自我评价、教育结果反馈等。

在择校方面,大数据同样可以帮助毕业生选择学校。例如,选择大学时,大数据通过收集就业、职业生涯等数据,来给出高校专业未来前景,增加决策依据。当然,学校也可以根据学生在校情况,来择优录取学生。

总结下来,教育大数据掌握了不同层级数据,可以做的事非常多。大数据思维及技术的引入,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课程,提供一个富有挑战性而非逐渐厌倦的学习计划;为教师学校建立早期预警系统以便发现滑坡甚至厌学等潜在的风险。

不过,教育大数据要发挥出上述作用,还需先过了收集数据这关。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全球教育大数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分析,教育大数据主要有四类,包括教学资源类数据、教育教学管理数据、教与学行为数据、教育教学评估数据。

未来的学习,必然离不开大数据驱动。对大数据企业而言,如何克服收集数据难关,将是分食教育大数据蛋糕的关键所在。

关键字:教育教学管理想象空间

本文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