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IO新闻中心 → 正文

释放数据价值 从中心到边缘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2-07-23 16:29:38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7月22日,由企业网D1Net举办的全国CIO大会盛大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数字化升级转型新场景”。主要分享交流CIO在数字化工作中的经验和困惑,帮助全国各地的CIO们更好地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数字化转型,传授以多种IT手段赋能新业务并实现降本增效实战经验,内容涵盖基础架构、信息安全、协同办公、数据、新技术(AI,低代码等)等众多领域。大会同期评选和颁发“2022全国优秀CIO个人奖”。
 
以下是现场速记。



戴尔科技售前系统工程部技术总监 刘凯
 
刘凯:很高兴有这个机会给大家汇报一下在大数据时代,戴尔具体能够做一些什么,我们的一些洞察力,包括我们对于未来趋势的判断。
 
我前一段时间拜访一位客户,他问了我一个问题,特别有趣,他说,我们回忆过去两到三年IT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可能有两个话题是最热点的,一个是芯片,围绕着芯片的IP、产能、供货、供应链的管理,包括价格,大家有太多的讨论,听说最近又要涨价了。另外一个话题是元宇宙,这也代表了新的技术演进方向,包括资本出口的方向。这位客户问我,这两件事戴尔都没有直接参与,每天都在变化的IT时代里,戴尔的核心价值如何体现?我给的答案是戴尔是一个平台或一个桥梁,可以在基础架构层面把刚才说的两件事情连接起来。今天无论是支撑元宇宙的核心技术,还是支撑各个行业、垂直行业来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归根到底,越来越倚重于基础架构。这恰恰是戴尔最能够发挥自己擅长和优势的地方。
 
戴尔的能力输出
 
大家都在谈ABCD,看看戴尔ABCD的故事是什么?
 
人工智能。戴尔确实不做芯片,也不造汽车,也不做基因的生命测序,但是这并不妨碍戴尔成为这些行业转型头部的客户,与戴尔一起共建基础架构,包括核心的超算平台,仿真平台,数据湖的建设,包括核心网络的建设。这是戴尔在人工智能领域有非常高的可见度。
 
B是A的前提,这是戴尔最能够发挥自己价值的地方,可以实现端到端的数据生命周期的管理。从数据采集开始,到数据的存储、移动、备份、归档等等,一直到满足像等保这样的法律法规遵从的要求,这是真正端到端的数据管理。
 
大数据计算框架,我们支持包括Hadoop等这样的平台,给到我们客户更多灵活的选项。
 
云,这两天很多厂商、客户都谈到云,戴尔的多云战略,今年5月份戴尔全球科技大会发布了一系列跟公有云厂商进一步深度的合作,比如核心存储平台,在未来可以在云端部署,所以会更加开放的来拥抱多云环境、多云生态。很多客户在建多云,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实现云之间的协同,因为通常云是没有办法打通的,所以戴尔的最大价值在于可以提供一致的多云管理,包括统一的云管平台,统一的资源调度、资源供应、存储的流动性,通过这种方式提供我们IT资源协同工作的效应。
 
数据中心,这是戴尔的老本行,尤其戴尔跟EMC合并之后,几乎找不到一款IT的主流产品在戴尔的解决方案内是不包含的,而且所有的计算、存储、超融合等,全球市场占有率都是第一位,这也是戴尔的核心能力之一。
 
我们也看到一些新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数据的处理请求正在从数据中心拓展到边缘端,所以戴尔也是把我们在数据中心平台的能力无缝拓展到边缘端,可以通过一致的管理纳管到边缘和数据中心,并且能照顾到在边缘满足非常严苛环境的要求。
 
订阅(Flex On Demand),这不是技术解决方案,是成本优化方案。FOD是给到我们客户OPEX选项。
 
所有这些新兴的技术解决方案的落地,是依靠服务,所以是通过本地非常完善生态体系的建立实现所有方案的落地,进而赋能所有行业的客户,来实现业务转型。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在中国为中国,一颗红心。上周我非常有幸陪同工信部一位部长在厦门产线做了参观,他对于戴尔在中国为中国的发展战略,包括在本土的研发、供应链管理、本地产线非常认可。
 
通过这一张图看到今天戴尔解决方案能力的全部。
 
在所有新兴技术里找到一项最重要的,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数据,相信这也是今天很多专家来到现场的原因。昨天张总讲的数据赋能一切。
 
谈到数据平台的建设,发现应用对于数据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我们上学时学到争分夺秒,其实今天对于大数据的建设要求是争分夺毫秒,这种对于性能极致的要求是以共享、可靠、安全为前提。
 
在大数据框架下,戴尔能够做哪些事情?
 
有一个数据重力的概念,应用和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数据跟着应用走,因为应用是重负载的,无论是基于裸机还是基于虚机的开发,应用很大,数据量很小。今天反过来,数据体量变得很大。我们对于数据的移动,无论时间成本还是风险成本都比以前高很多,我们如何构建一个数据的基础平台满足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规划的要求,在共享平台之上,才是我们的AI、BI、Hadoop、超算平台。
 
构建大数据平台的目的是为了释放数据价值,价值如何释放?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数据的保值,一是数据的增值。不同类型的数据对于平台建设的需求有非常大的差别,以数据库为代表的高价值数据,通常对于平台建设的要求是6个9或7个9,一个字节都不能丢,同时提供持续稳定的高性能的支撑,包括丰富的数据服务,比如快照、容灾,包括与公有云的对接。所以我们的PowerMax得到PowerStore,在全球所有行业关键业务领域里有非常多的落地案例。
 
今天核心的平台变得越来越更加智能,因为内嵌了很多机器学习的算法,具备应用感知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保证我们在正确的时间一定会把最重要的资源给到应该给的应用。
 
第二类平台是面向容量更大的非结构化平台,这类平台建设的需求一定是横向扩展,同时具有极强的灵活部署能力,最重要一点是要共享,因为通常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应用转型的核心数据是构建在这类数据之上的。举例,比如ADAS,汽车辅助驾驶,全球在ADAS领域已经落地容量超过1500PB,国内超过100个PB,都是基于PoweScale或ECS平台建设。通过一个副本支撑所有的业务,使得我们存储效率变得更高。
 
第三类是融合平台,一个平台可以把计算、存储、网络所有东西融在一起进行建设,比如VxRail、PowerFlex。
 
这两年肆虐在我们周边的不只是新冠病毒,还有勒索病毒,昨天吴总谈到如何实现更完善的数据保护,保护我们的数据资产,按照戴尔的架构,我们提供三位一体的数据防护,所有的数据一定要做备份。我兜里还有一个移动U盘,一旦这个系统不灵,我随时要把这份拿出来。重要的数据要建容灾,甚至双活,像金融行业建了两地三中心已经成为行业金标准,最最重要的数据一定要防勒索。9.11时,很多公司倒掉了,这些公司人还在,组织架构还在,为什么公司倒掉了?因为数据没有了。
 
数据平台建设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有效容量。一方面我们对于数据的无限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有存储平台节能减排的压力,有双碳指标的压力,我们是否有机会通过更少的物理介质来存放更多的逻辑数据,支撑我们更多的应用,这个技术就叫有效容量。通过有效容量,贯穿戴尔所有数据存储平台,包括保护平台。
 
对于数据中心的管理,戴尔我们提供这样的服务来对于普罗米修斯等架构做了包装,提供定制化的数据中心服务。
 
向上找到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来做计算。其实越来越多的需求是从边缘端来发起,这些数据是有实时计算的要求,比如监控探头,传感器的数据。
 
戴尔针对这样的需求,开发了SDP流式数据平台,我们对于Flink、Spark做了优化和分装整体服务。比如工业领域,所有传感器的告警信息实时处理,做并发交易所有信息实时风控,包括零售店实时数据统计和汇总。如果把处理的时间窗口拉长,可以做P处理。SDP是流批一体化的大数据平台,当然它的部署也更加灵活。
 
戴尔不可能一家做所有的事情,我们非常重视商业生态的建设,我们在国内跟Cloudera等有很多合作,通过存算分离方式,实现算力跟数据分别扩展,我们在5月份跟全球一家做数仓的公司实现了互联互通的认证,包括对于湖仓一体的认证。在生态框架里,我们很多高性能计算平台,包括工作栈,是很多客户的选择。
 
看到新的趋势越来越多数据的处理正在从中心拓展到边缘,不只是数据重力在发生变化,数据的重心也在发生变化,几年前预测到2025年时,全球新产生的数据超过70%会在边缘端完成计算和分析,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其实是得益于我们对于数据实时价值的获取。我们要就近在数据产生的地点对于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来获取数据最大的价值。
 
绝大部分数据仍然是有机会回到数据中心,通过同步或异步的方式,我们有机会在数据中心做更加复杂的运算,从而优化数据模型,优化算法,再推到边缘端,来优化边缘的计算流程。这是两个闭环。今天所有企业的基础架构平台的建设要能同时应对和处理这两个闭环。
 
谈边缘计算,什么叫边缘?这是一个逻辑概念,不是一个物理概念。举例,我们在市中心大型超市、商场,大量的边缘其实是摄像头,是每一位顾客,手推车,肆意要对手推车里物品信息做实时分析,才能做实时的广告推送。在数据中心仍然可以对每一位顾客的历史采购信息进行更加深度的分析,来做出更准确的客户画像。这是边缘跟中心的协同。
 
边缘的场景非常多,包括工业互联网,也包括产业互联网,挑战也随之而来,一方面看到确实有很多物理边缘,计算环境非常苛刻,风火水电的供应都是问题,多样化OT设备跟数据中心里的IT不一样,我们需要做协议的转换、打通,做统一管理,也包括随着边缘暴露点的增加,总体网络安全性也受到挑战。
 
戴尔能做什么?一方面我们对于边缘的产品做了优化和定制,比如应对边缘的“三高”问题,高温、高压、高海拔。打通了OT和IT的环境,实现数据的统一治理,基于零信任数据防护措施,最重要一点,我们在边缘的平台是数据中心向边缘的拓展,所以我们可以同时照顾到边缘和中心的基础架构。
 
具体来肯,不只是在硬件的平台上的管理,也包括数据端到端生命周期的管理,如果把这种方式继续拓展到云端,实现边缘到中心再到云端一致的基础架构的管理,包括协同一致。
 
把边缘平台分成两大类:
 
第一大类叫瘦边缘,主要工作是跨OT和IT的环境来实现环境的适配,数据的搜集,也包括在边缘端的管理。比如看到有些IoT的网关或嵌入式的PC,在硬件上做了没有风扇的设计,减少在边缘端维护的概率。在软件端可以在工厂预装选择的操作系统,实现戴尔统一管理服务的接口。最重要的一点是生态的建设,在边缘计算领域有一个很著名的开源项目,AGEX(音),这个项目的LOGO就是一只章鱼,从数据中心把触角探伸到边缘,为了建立统一数据规范,提高各个厂家的互联互通,提高互操作性,这个项目最最重要的牵头厂商就是戴尔。我们也是贡献了几万行的源代码给到这个项目,在未来几年会持续加大在边缘计算,包括物联网领域的投资。
 
第二大类叫做胖边缘,可以在边缘端做轻量级计算、分析,甚至是一些AI。把这个产品分成几类:
 
与计算相关的,比如边缘GPU的服务器,这类平台也是我们在数据中心计算集群的扩展,当然是面向边缘端同样做了优化,无论是尺寸、IO接口的位置,包括内部气流风扇的设计,都是面向边缘端来量身订作的,最重要的是边缘端的计算跟数据中心的计算集群可以进行统一协同和管理。
 
对于存储平台,有两种方式拓展到边缘,一是卫星节点,这是我们数据中心一体机在边缘端更轻量化的落地,所以启配、体积、尺寸更小、更轻便,适合在边缘段部署,更主要的是数据可以跟数据中心打通。基于这样的方式,在边缘和数据中心来实现一体化的包括单位策略,数据的同步。二是软件定义,扩展方式会更加灵活,更加轻量级,连硬件都不需要,只需要给我一个虚机就可以了,软件定义的版本跟数据中心的版本一样,功能是一样的,而且保证数据的互联互通。
 
我们仍然有很多数据会从边缘端传到数据中心,中间带宽成本是计算TCO时不能忽视的。比如基于源端消重的方式,数据从边缘端产生,进到网络、传到数据中心之前,我们就会知道这个数据是不是全局重复的,如果全局重复,数据是传的。很多场景里,通过源端消重方式,整体带宽成本可以节省超过90%,来实现窄带传输。
 
一体化交付,相信在场有很多能源行业,包括电信运营商行业的用户,有大量出海服务,您可以在本地下单、本地生产,在海外完成安装、交付,包括保修,提高总体效率。
 
大家如果有机会去我们厦门工厂参观,我们所有的笔记本在产线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通过边缘的AI来看外观的识别,是不是有划痕、凹陷,做出厂前最后一道工序。
 
我们跟数据中心打通,一致性管理既包括对平台资源的管理,也包括软件的分发,补丁的管理,包括数据统一的治理,也包括统一的安全策略。
 
“金牌”案例
 
我们在前几年跟国家赛艇队、皮划艇队一起建的联合实验室,把AI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今天国家队的训练。竞技体育比的就是人的极限,但是当人的体能达到极限时,运动技巧就特别重要了。可能很多人在跑步,我们经常刷抖音,看到抖音给我们跑步的指导叫做送髋,这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技术动作,赛艇队传统的训练方式是通过教练做指导,比如动作要做到位,但是做到位是没有办法量化的。举例,划桨手臂弯曲的角度如果差了2度,肉眼无法分辨,我们跟国家队一起做了一个完整的交付,开发了“实时反馈智能训练辅助系统”,首先我们做基于划桨姿态的生物力学建模,这个工作跟我们国家队专业体育人士一起做的,因为需要很多专业的知识。基于这个建模,对运动员训练时的视频进行采集,基于这样的采集做实时的数字化的反馈,只要视频能够捕捉到的运动所有关节都可以给出量化的方式来对于运动员的训练,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AI跟边缘计算有什么?国家队训练经常是在海外,尤其是没有网络的公开水域进行,需要在现场进行实时反馈。在网络恢复之后,这些数据仍然回到数据中心,我们对于每一位运动员长期的训练状态进行监测,甚至对于下一次比赛的状态做出预测。
 
上周在厦门,我自己试了一下,有两个感受:
 
第一个感受,确实是完全数字化的呈现,手腕弯曲角度都可以做数字化的处理。如果国家运动员,应该每个框都是绿色的,才代表是标准的。
 
第二个感受,我大概做了5分钟就已经比较喘了,他们说国家队运动员一天训练量1万桨,相当于100公里的水平,所以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最重要还是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努力与优秀,戴尔在背后通过科技方式进行了赋能。
 
我们有大量数据处理的机会在边缘端发生,边缘跟中心是打通的,所以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把我们的能力在边缘和数据中心实现协同。
 
进到数据中心之后,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来构建更加复杂的网络体系、基础架构,来支撑更加复杂的业务逻辑。同样道理,我们把一致性的管理继续扩展到云端。一方面戴尔在做能力的输出,比如今年戴尔全球科技大会发布了一系列与公有云的合作,未来像有效容量、多样化备份的方式、防勒死的方式,可以更多在云端部署,即使您使用公有云,也可以用到戴尔的技术。这是输出。
 
反过来也一样,这些云服务提供商软件堆栈的体系架构,可以通过戴尔的硬件平台在数据中心落地,通过输出和输入两种方式实现多云生态体系的建设。
 
在逻辑上我们是实现了从数据到应用到开发者一致的体验来进行数字化的转型,在物理上打通了边缘到数据中心再到云端的边界,来实现一体化、一致性的管理,提高运维效率。这就是在大数据时代戴尔所能给到我们客户最大的价值。
 
谢谢大家!

关键字:数据价值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释放数据价值 从中心到边缘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CIO新闻中心 → 正文

释放数据价值 从中心到边缘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2-07-23 16:29:38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7月22日,由企业网D1Net举办的全国CIO大会盛大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数字化升级转型新场景”。主要分享交流CIO在数字化工作中的经验和困惑,帮助全国各地的CIO们更好地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数字化转型,传授以多种IT手段赋能新业务并实现降本增效实战经验,内容涵盖基础架构、信息安全、协同办公、数据、新技术(AI,低代码等)等众多领域。大会同期评选和颁发“2022全国优秀CIO个人奖”。
 
以下是现场速记。



戴尔科技售前系统工程部技术总监 刘凯
 
刘凯:很高兴有这个机会给大家汇报一下在大数据时代,戴尔具体能够做一些什么,我们的一些洞察力,包括我们对于未来趋势的判断。
 
我前一段时间拜访一位客户,他问了我一个问题,特别有趣,他说,我们回忆过去两到三年IT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可能有两个话题是最热点的,一个是芯片,围绕着芯片的IP、产能、供货、供应链的管理,包括价格,大家有太多的讨论,听说最近又要涨价了。另外一个话题是元宇宙,这也代表了新的技术演进方向,包括资本出口的方向。这位客户问我,这两件事戴尔都没有直接参与,每天都在变化的IT时代里,戴尔的核心价值如何体现?我给的答案是戴尔是一个平台或一个桥梁,可以在基础架构层面把刚才说的两件事情连接起来。今天无论是支撑元宇宙的核心技术,还是支撑各个行业、垂直行业来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归根到底,越来越倚重于基础架构。这恰恰是戴尔最能够发挥自己擅长和优势的地方。
 
戴尔的能力输出
 
大家都在谈ABCD,看看戴尔ABCD的故事是什么?
 
人工智能。戴尔确实不做芯片,也不造汽车,也不做基因的生命测序,但是这并不妨碍戴尔成为这些行业转型头部的客户,与戴尔一起共建基础架构,包括核心的超算平台,仿真平台,数据湖的建设,包括核心网络的建设。这是戴尔在人工智能领域有非常高的可见度。
 
B是A的前提,这是戴尔最能够发挥自己价值的地方,可以实现端到端的数据生命周期的管理。从数据采集开始,到数据的存储、移动、备份、归档等等,一直到满足像等保这样的法律法规遵从的要求,这是真正端到端的数据管理。
 
大数据计算框架,我们支持包括Hadoop等这样的平台,给到我们客户更多灵活的选项。
 
云,这两天很多厂商、客户都谈到云,戴尔的多云战略,今年5月份戴尔全球科技大会发布了一系列跟公有云厂商进一步深度的合作,比如核心存储平台,在未来可以在云端部署,所以会更加开放的来拥抱多云环境、多云生态。很多客户在建多云,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实现云之间的协同,因为通常云是没有办法打通的,所以戴尔的最大价值在于可以提供一致的多云管理,包括统一的云管平台,统一的资源调度、资源供应、存储的流动性,通过这种方式提供我们IT资源协同工作的效应。
 
数据中心,这是戴尔的老本行,尤其戴尔跟EMC合并之后,几乎找不到一款IT的主流产品在戴尔的解决方案内是不包含的,而且所有的计算、存储、超融合等,全球市场占有率都是第一位,这也是戴尔的核心能力之一。
 
我们也看到一些新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数据的处理请求正在从数据中心拓展到边缘端,所以戴尔也是把我们在数据中心平台的能力无缝拓展到边缘端,可以通过一致的管理纳管到边缘和数据中心,并且能照顾到在边缘满足非常严苛环境的要求。
 
订阅(Flex On Demand),这不是技术解决方案,是成本优化方案。FOD是给到我们客户OPEX选项。
 
所有这些新兴的技术解决方案的落地,是依靠服务,所以是通过本地非常完善生态体系的建立实现所有方案的落地,进而赋能所有行业的客户,来实现业务转型。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在中国为中国,一颗红心。上周我非常有幸陪同工信部一位部长在厦门产线做了参观,他对于戴尔在中国为中国的发展战略,包括在本土的研发、供应链管理、本地产线非常认可。
 
通过这一张图看到今天戴尔解决方案能力的全部。
 
在所有新兴技术里找到一项最重要的,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数据,相信这也是今天很多专家来到现场的原因。昨天张总讲的数据赋能一切。
 
谈到数据平台的建设,发现应用对于数据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我们上学时学到争分夺秒,其实今天对于大数据的建设要求是争分夺毫秒,这种对于性能极致的要求是以共享、可靠、安全为前提。
 
在大数据框架下,戴尔能够做哪些事情?
 
有一个数据重力的概念,应用和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数据跟着应用走,因为应用是重负载的,无论是基于裸机还是基于虚机的开发,应用很大,数据量很小。今天反过来,数据体量变得很大。我们对于数据的移动,无论时间成本还是风险成本都比以前高很多,我们如何构建一个数据的基础平台满足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规划的要求,在共享平台之上,才是我们的AI、BI、Hadoop、超算平台。
 
构建大数据平台的目的是为了释放数据价值,价值如何释放?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数据的保值,一是数据的增值。不同类型的数据对于平台建设的需求有非常大的差别,以数据库为代表的高价值数据,通常对于平台建设的要求是6个9或7个9,一个字节都不能丢,同时提供持续稳定的高性能的支撑,包括丰富的数据服务,比如快照、容灾,包括与公有云的对接。所以我们的PowerMax得到PowerStore,在全球所有行业关键业务领域里有非常多的落地案例。
 
今天核心的平台变得越来越更加智能,因为内嵌了很多机器学习的算法,具备应用感知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保证我们在正确的时间一定会把最重要的资源给到应该给的应用。
 
第二类平台是面向容量更大的非结构化平台,这类平台建设的需求一定是横向扩展,同时具有极强的灵活部署能力,最重要一点是要共享,因为通常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应用转型的核心数据是构建在这类数据之上的。举例,比如ADAS,汽车辅助驾驶,全球在ADAS领域已经落地容量超过1500PB,国内超过100个PB,都是基于PoweScale或ECS平台建设。通过一个副本支撑所有的业务,使得我们存储效率变得更高。
 
第三类是融合平台,一个平台可以把计算、存储、网络所有东西融在一起进行建设,比如VxRail、PowerFlex。
 
这两年肆虐在我们周边的不只是新冠病毒,还有勒索病毒,昨天吴总谈到如何实现更完善的数据保护,保护我们的数据资产,按照戴尔的架构,我们提供三位一体的数据防护,所有的数据一定要做备份。我兜里还有一个移动U盘,一旦这个系统不灵,我随时要把这份拿出来。重要的数据要建容灾,甚至双活,像金融行业建了两地三中心已经成为行业金标准,最最重要的数据一定要防勒索。9.11时,很多公司倒掉了,这些公司人还在,组织架构还在,为什么公司倒掉了?因为数据没有了。
 
数据平台建设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有效容量。一方面我们对于数据的无限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有存储平台节能减排的压力,有双碳指标的压力,我们是否有机会通过更少的物理介质来存放更多的逻辑数据,支撑我们更多的应用,这个技术就叫有效容量。通过有效容量,贯穿戴尔所有数据存储平台,包括保护平台。
 
对于数据中心的管理,戴尔我们提供这样的服务来对于普罗米修斯等架构做了包装,提供定制化的数据中心服务。
 
向上找到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来做计算。其实越来越多的需求是从边缘端来发起,这些数据是有实时计算的要求,比如监控探头,传感器的数据。
 
戴尔针对这样的需求,开发了SDP流式数据平台,我们对于Flink、Spark做了优化和分装整体服务。比如工业领域,所有传感器的告警信息实时处理,做并发交易所有信息实时风控,包括零售店实时数据统计和汇总。如果把处理的时间窗口拉长,可以做P处理。SDP是流批一体化的大数据平台,当然它的部署也更加灵活。
 
戴尔不可能一家做所有的事情,我们非常重视商业生态的建设,我们在国内跟Cloudera等有很多合作,通过存算分离方式,实现算力跟数据分别扩展,我们在5月份跟全球一家做数仓的公司实现了互联互通的认证,包括对于湖仓一体的认证。在生态框架里,我们很多高性能计算平台,包括工作栈,是很多客户的选择。
 
看到新的趋势越来越多数据的处理正在从中心拓展到边缘,不只是数据重力在发生变化,数据的重心也在发生变化,几年前预测到2025年时,全球新产生的数据超过70%会在边缘端完成计算和分析,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其实是得益于我们对于数据实时价值的获取。我们要就近在数据产生的地点对于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来获取数据最大的价值。
 
绝大部分数据仍然是有机会回到数据中心,通过同步或异步的方式,我们有机会在数据中心做更加复杂的运算,从而优化数据模型,优化算法,再推到边缘端,来优化边缘的计算流程。这是两个闭环。今天所有企业的基础架构平台的建设要能同时应对和处理这两个闭环。
 
谈边缘计算,什么叫边缘?这是一个逻辑概念,不是一个物理概念。举例,我们在市中心大型超市、商场,大量的边缘其实是摄像头,是每一位顾客,手推车,肆意要对手推车里物品信息做实时分析,才能做实时的广告推送。在数据中心仍然可以对每一位顾客的历史采购信息进行更加深度的分析,来做出更准确的客户画像。这是边缘跟中心的协同。
 
边缘的场景非常多,包括工业互联网,也包括产业互联网,挑战也随之而来,一方面看到确实有很多物理边缘,计算环境非常苛刻,风火水电的供应都是问题,多样化OT设备跟数据中心里的IT不一样,我们需要做协议的转换、打通,做统一管理,也包括随着边缘暴露点的增加,总体网络安全性也受到挑战。
 
戴尔能做什么?一方面我们对于边缘的产品做了优化和定制,比如应对边缘的“三高”问题,高温、高压、高海拔。打通了OT和IT的环境,实现数据的统一治理,基于零信任数据防护措施,最重要一点,我们在边缘的平台是数据中心向边缘的拓展,所以我们可以同时照顾到边缘和中心的基础架构。
 
具体来肯,不只是在硬件的平台上的管理,也包括数据端到端生命周期的管理,如果把这种方式继续拓展到云端,实现边缘到中心再到云端一致的基础架构的管理,包括协同一致。
 
把边缘平台分成两大类:
 
第一大类叫瘦边缘,主要工作是跨OT和IT的环境来实现环境的适配,数据的搜集,也包括在边缘端的管理。比如看到有些IoT的网关或嵌入式的PC,在硬件上做了没有风扇的设计,减少在边缘端维护的概率。在软件端可以在工厂预装选择的操作系统,实现戴尔统一管理服务的接口。最重要的一点是生态的建设,在边缘计算领域有一个很著名的开源项目,AGEX(音),这个项目的LOGO就是一只章鱼,从数据中心把触角探伸到边缘,为了建立统一数据规范,提高各个厂家的互联互通,提高互操作性,这个项目最最重要的牵头厂商就是戴尔。我们也是贡献了几万行的源代码给到这个项目,在未来几年会持续加大在边缘计算,包括物联网领域的投资。
 
第二大类叫做胖边缘,可以在边缘端做轻量级计算、分析,甚至是一些AI。把这个产品分成几类:
 
与计算相关的,比如边缘GPU的服务器,这类平台也是我们在数据中心计算集群的扩展,当然是面向边缘端同样做了优化,无论是尺寸、IO接口的位置,包括内部气流风扇的设计,都是面向边缘端来量身订作的,最重要的是边缘端的计算跟数据中心的计算集群可以进行统一协同和管理。
 
对于存储平台,有两种方式拓展到边缘,一是卫星节点,这是我们数据中心一体机在边缘端更轻量化的落地,所以启配、体积、尺寸更小、更轻便,适合在边缘段部署,更主要的是数据可以跟数据中心打通。基于这样的方式,在边缘和数据中心来实现一体化的包括单位策略,数据的同步。二是软件定义,扩展方式会更加灵活,更加轻量级,连硬件都不需要,只需要给我一个虚机就可以了,软件定义的版本跟数据中心的版本一样,功能是一样的,而且保证数据的互联互通。
 
我们仍然有很多数据会从边缘端传到数据中心,中间带宽成本是计算TCO时不能忽视的。比如基于源端消重的方式,数据从边缘端产生,进到网络、传到数据中心之前,我们就会知道这个数据是不是全局重复的,如果全局重复,数据是传的。很多场景里,通过源端消重方式,整体带宽成本可以节省超过90%,来实现窄带传输。
 
一体化交付,相信在场有很多能源行业,包括电信运营商行业的用户,有大量出海服务,您可以在本地下单、本地生产,在海外完成安装、交付,包括保修,提高总体效率。
 
大家如果有机会去我们厦门工厂参观,我们所有的笔记本在产线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通过边缘的AI来看外观的识别,是不是有划痕、凹陷,做出厂前最后一道工序。
 
我们跟数据中心打通,一致性管理既包括对平台资源的管理,也包括软件的分发,补丁的管理,包括数据统一的治理,也包括统一的安全策略。
 
“金牌”案例
 
我们在前几年跟国家赛艇队、皮划艇队一起建的联合实验室,把AI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今天国家队的训练。竞技体育比的就是人的极限,但是当人的体能达到极限时,运动技巧就特别重要了。可能很多人在跑步,我们经常刷抖音,看到抖音给我们跑步的指导叫做送髋,这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技术动作,赛艇队传统的训练方式是通过教练做指导,比如动作要做到位,但是做到位是没有办法量化的。举例,划桨手臂弯曲的角度如果差了2度,肉眼无法分辨,我们跟国家队一起做了一个完整的交付,开发了“实时反馈智能训练辅助系统”,首先我们做基于划桨姿态的生物力学建模,这个工作跟我们国家队专业体育人士一起做的,因为需要很多专业的知识。基于这个建模,对运动员训练时的视频进行采集,基于这样的采集做实时的数字化的反馈,只要视频能够捕捉到的运动所有关节都可以给出量化的方式来对于运动员的训练,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AI跟边缘计算有什么?国家队训练经常是在海外,尤其是没有网络的公开水域进行,需要在现场进行实时反馈。在网络恢复之后,这些数据仍然回到数据中心,我们对于每一位运动员长期的训练状态进行监测,甚至对于下一次比赛的状态做出预测。
 
上周在厦门,我自己试了一下,有两个感受:
 
第一个感受,确实是完全数字化的呈现,手腕弯曲角度都可以做数字化的处理。如果国家运动员,应该每个框都是绿色的,才代表是标准的。
 
第二个感受,我大概做了5分钟就已经比较喘了,他们说国家队运动员一天训练量1万桨,相当于100公里的水平,所以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最重要还是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努力与优秀,戴尔在背后通过科技方式进行了赋能。
 
我们有大量数据处理的机会在边缘端发生,边缘跟中心是打通的,所以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把我们的能力在边缘和数据中心实现协同。
 
进到数据中心之后,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来构建更加复杂的网络体系、基础架构,来支撑更加复杂的业务逻辑。同样道理,我们把一致性的管理继续扩展到云端。一方面戴尔在做能力的输出,比如今年戴尔全球科技大会发布了一系列与公有云的合作,未来像有效容量、多样化备份的方式、防勒死的方式,可以更多在云端部署,即使您使用公有云,也可以用到戴尔的技术。这是输出。
 
反过来也一样,这些云服务提供商软件堆栈的体系架构,可以通过戴尔的硬件平台在数据中心落地,通过输出和输入两种方式实现多云生态体系的建设。
 
在逻辑上我们是实现了从数据到应用到开发者一致的体验来进行数字化的转型,在物理上打通了边缘到数据中心再到云端的边界,来实现一体化、一致性的管理,提高运维效率。这就是在大数据时代戴尔所能给到我们客户最大的价值。
 
谢谢大家!

关键字:数据价值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