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应用软件ERP → 正文

ERP与企业治理变革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陈志祥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1-03 14:40:20 本文摘自: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ERP是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但是ERP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题目,更重要的是一个新治理平台的建立与提升题目。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变革对治理瓶颈,分析我国企业治理存在的题目,然后理性分析了实施ERP中企业家所关注的几个焦点题目。最后分析了实施ERP对治理变的影响,并对如何更好实施ERP提出了几点建议。

引言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ERP已经成为企业谈论的热门话题。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ERP的概念是美国Gartner Group Inc.公司提出,已有近十年的历史,近年来成为MRPII之后又一个企业应用软件的新热门。固然ERP的含义到目前为止,没有同一的定义,各软件供给商已纷纷提出各种解决方案。而为什么要实施ERP,如何实施ERP,ERP对企业的发展究竟有什么作用,这是很多正在实施或尚未实施ERP的企业比较关注的题目。

ERP是从MRPII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治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II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给链治理(也称供需链治理)。它跳出物料需求为中心的传统企业边界,从供给链范围往优化企业的资源,是建立在一个扩展的企业(Extended Enterprise)概念基础上的集成信息系统。

ERP这种对MRPII的扩展,正在朝三个方向延伸:横向的拓展——功能范围的增加,从供给链上游的供给商治理到下游的客户关系治理;纵向的拓展——从低层的数据处理(手工自动化)到高层决策支持(职能化治理);行业的拓展——从传统的制造业为主到面向所有的行业。

一、企业变革与治理瓶颈

(一)企业变革的压力

1.竞争环境复杂多变

当今企业的生存环境与十年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全球化趋势,另一个是电子商务的出现。

全球化生产是未来制造业的一个趋势。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实行零部件的“全球采购”,通过全球范围内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大型制造商可以获得质量最好、价格最低的梨狗内部件,从而降低正车本钱。中国进进WTO以后,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我们的企业会与跨国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同台竞争,外国企业进进中国市场与中国企业竞争,同时中国也应该走出国门往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竞争。我们不能回避这种国际化的趋势,应该积极迎接这种挑战,以适应这种新的全球化竞争环境。

电子商务是近年来出现的另一个商务模式,这种商务模式不但改变了企业经营方式,同时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需要思考新的经营策略、产品及企业业务流程,以便发展出一个新的治理模式,在思考这些题目时,企业会碰到一些困难:

企业的长期与短期策略是什么?

在电子商务世界里什么是新的贸易规则?

业如何投资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

假如设计新组织?

谁是最大的竞争者,是同行还是新手,它在哪里?

不管您喜欢还是讨厌,电子商务确实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种新的商务环境竞争模式需要企业重新构思企业的经营理念,也就是要变革企业的经营方式,突破传统的治理思维,建立新经济时代的治理模式。

2.满足用户需求的难度增加

现在的用户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由于人们的观念在改变,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的要求是产品交货期要短,价格要低,质量要高,服务要好,同时要有个性化。一句话,消费者的要求不仅仅是比较价格或质量,而是多方面的,全面的,特别是个性化的需求是当今用户需求的新特点。为此企业要建立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生产系统,这种生产系统就是灵敏制造与顾客化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企业只有进步制造的灵敏响应速度以实现顾客化需求,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社会对企业的要求增加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创造了不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人类利用地球给予我们的资源来发展经济,创造文明的同时,也在不自觉地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这是产业化带来的后果。当人类正向21世纪迈进的时候,一个全球关注的题目突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就是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发展经济满足我们当代人的物质需求,我们更应该保护子孙后代将要继续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制造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担负着有不可推谢的历史责任,这是社会对企业提出的新的要求。为此,制造业的生产制造方式要发生改变,要从粗放的生产转向精细化生产,减少资源的浪费,建立环境意识与制造系统(绿色制造)与清洁生产系统。

(二)竞争战略三角形(3C)

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竞争环境,在这个竞争环境中,企业、竞争者、顾客组成的三角关系,这三者的关系就是企业竞争战略三角形(3C):Corporation (企业)、 Customer(顾客)、Competitor(竞争者)。如图1所示。

由于竞争压力加剧,导致了竞争三角形互动关系,三角形互动关系促成企业变革治理模式不断出现。

竞争战略三角形

图1 竞争战略三角形

在竞争战略三角形中,企业与竞争对手都向顾客提供顾客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形成各自的价值链,企业与对手为了抢夺市场,赢得顾客,就象给顾客抛绣球一样,谁提供的价值越高,服务越好,顾客就接受谁抛来的“绣球”。企业与对手通过竞争上风的对比,把顾客从对方手中抢夺过来,从而赢得顾客。

(三)我国企业治理瓶颈

1.缺乏长期稳定的、一致的企业价值理念

人没有了灵魂,即是行尸走肉。企业没有了核心价值,即是没有航标的游船。中国企业与国外的著名企业相比,差距在哪里?在于我们的企业缺乏长期稳定的、一致的企业价值理念。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著名企业,它们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而且长期不变。而我们国家的企业经营理念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更变而不断改变,企业就象大海中航行的游船一样,舵手换了航向也变了,员工在这样的企业工作,根本不知道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把自己与企业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形成生命共同体?

价值理念是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核心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建设才有主心骨。美国企业的创新精神,日本企业的求精精神,分别构成它们企业的文化核心,中国企业的价值理念在哪里?需要企业家不断探索,只有当我们的企业确定了长期稳定、一致的价值理念以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的文化,企业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2.缺乏战略性决策

错误的投资决策、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对企业来说是很危险的。目光短浅可以说是很多“断命的企业家”的通病。象吉普赛人一样,打一枪换一炮,满足于眼前的点滴成功,而缺乏长远的规划,发展目标游离不定,这种缺乏战略眼光的做法,是很难形成长期的竞争上风的。

3.缺乏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

企业家题目是当今理论界与企业界共同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目前我国的国营企业的题目可以回结为两个题目,一个制度题目,或者说治理结构题目。另一个是企业家题目。企业家题目又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题目,一个是企业家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题目,这在国营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另一个是企业家精神,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这都是一个突出的题目。

激励与约束是企业家成长的两个重要因素。没有激励,就不可能发挥企业家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也就无法实现企业家的理想,企业家精神也就无法充分展示。没有约束,企业家行为就有规范,就可能造成各种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短期行为、败德行为的发生。搞跨一个企业,一个厂长就够了,这一点,国营企业题目很多。

4.基础治理薄弱

基础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很多企业没有科学的治理体系与治理工具,不善于运用量化手段、不善于对行动进行规划与计划、不善于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与运用,不善于处理理性与经验的关系。

信息基础实施的建设是基础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资源得不到充分的优化,这是由于企业的各个系统之间缺乏信息共享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沟通所致。

企业基础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治理的规范化。没有规范化的治理手段,企业经营方针不可能正确贯彻落实。在奖罚制度方面,由于不能从全局的角度考察企业各个部分的业绩,因而对经营业绩的考核,缺乏整体的评价标准与衡量手段。这些基础治理工作,在我们很多企业中,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假如我们的企业象日本企业那样,从做好5s开始,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点点滴滴,不断改善我们的基础治理,我们的企业在治理方面就会有一个质的奔腾。

5.创新能力不强

创新是一个企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最近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参加《中外治理》的一次恳谈会上的报告中谈到中国企业要重视创新与集成时,指出企业的创新包括三个方面题目: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制度创新,另一个是治理创新。恰恰在这三个方面,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差距比较大。固然目前我国有一些高新技术的企业成长的速度是很快的,但是,我国的高技术企业,比如计算机信息产业,固然产量不小,但硬件与软件的核心技术都把握在别人的手里。即使是象家电这种在西方极普及的日用产品,如VCD,解码器也是进口的。这说明我国的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有差距的。

制度创新是我国很多经济学家谈论的话题,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们当前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题目。

治理创新是企业家需要认真考虑的题目。治理新思想的诞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企业实践中,在市场竞争中为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近十年来国际上出现的种种新治理思想,掀起了一场场治理新高潮,人们称之为一场新的治理革命。这场治理治理的起源地是美国,如BPR,SCM,CIMS,电子商务,灵敏制造,顾客化大量生产等等。也是这十年造就了美国自二战以来的最辉煌的经济奇迹。治理创新为美国企业在赶超日本、德国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ERP是新一代企业治理信息系统,它不但是一个综合的企业治理信息系统软件,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先进的治理的典范,它的基本思想是供给链治理。它融系统化治理,集成化治理,网络化、全球化治理,业务流程重组等治理理论一体,实现企业资源的开发性治理与全局优化。实施这样一个治理软件,从根本上讲,是对企业的一场治理创新与思想革命。正由于如此,很多企业在寻求新的治理模式与治理手段,以适应当今全球化竞争环境的时候,都在思考这一样一个题目:ERP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ERP?

(一)ERP的“贫”、“困”、“饥”、“渴”现象

我把目前企业家对ERP的这种思考题目,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目前ERP的“贫”、“困”、“饥”、“渴”现象。

“贫”——对ERP缺乏正确的了解

“困”——对实施ERP有很多困惑

“饥”——希看ERP能解决企业所有的题目

“渴”——渴看得到更多的服务与支持

以下,我先来谈谈ERP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它的核心理念,以帮助企业家对ERP有一个清楚与正确的理解,然后,再对企业家的困惑进行理性的分析。

1.ERP的核心理念----供给链治理:集成性、系统性、协调性

ERP的核心理念是供给链治理。而供给链治理是一种新的治理理念,它夸大在供给商、制造商、分销商、用户之间形成一个合作性竞争模式。它的基本思想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集成性,系统性,协调性。

供给链治理第一个基本特征是集成性。即通过企业部分与部分之间,企业之间的集成(这种集成包括物流、工作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集成)实现资源优化。从物质资源治理的角度看,供给链治理夸大的是跳出企业的边界,建立跨部分,跨企业的联合,即建立扩展型企业EE(Extended Enterprise)。即企业资源的优化空间从局部向全局扩展,拓展资源的利用范围,利用业务外包,动态同盟等新的治理手段,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信息资源的利用角度看,供给链治理实现了跨企业的信息共享与同步响应,即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性集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除了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集成外,对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都可以通过建立供给链同盟实现优化配置。传统的信息系统无法满足供给链治理这种要求,ERP为供给链的资源共享集成与优化配置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供给链治理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系统性。系统化治理是夸大的把企业的各个部分,各个合作伙伴的经营活动,都要从供给链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划与控制,局部的优化并不能获得企业的最优产出效果。因此,供给链治理提倡“双赢”(win-win)的合作模式,并且对供给链的评价也是从供给链的整体的角度往考察。传统的企业治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主要是从单个部分的角度进行规划,缺乏对供给链的整体资源优化能力,而ERP从供给链的上游供给商治理到下游的客户关系治理,都从供给链系统的角度往优化,保证了企业获得真正的全局资源优化。

供给链治理的第三个基本特征就是协调性。供给链治理夸大合作,但是合作假如没有协调机制做保证,合作就很难长期,因此供给链治理需要协调。供给链的协调,从职能上看,包括供给与制造的协调,制造与分销的协调,多点库存的协调。从协调的手段看包括信息协调与非信息的协调。

传统的MIS系统无法使企业获得这种协调功能,而ERP系统面向供给链治理的信息系统,为企业跨部分,跨企业的协调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固然,从渊源来说,供给链治理与ERP的诞生并非因果关系,但是供给链治理思想推动了ERP的发展,而ERP的应用,又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供给链治理的思想。他们的相得益彰,是现代治理理论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结果。

(二)对企业家困惑的理性分析

面对ERP,企业家有五大困惑,下面我们来理性分析这五大困惑,以加强对ERP的正确理解,以便更好地实施ERP。

1.企业家困惑之一:为什么要实施ERP?

为什么要实施ERP,拿系统分析的语言来说叫需求分析。实施ERP,首先要明确企业有没有对建立新的信息系统的需求拉动,不能别人在上,自己也随着上了。盲目性随着别人的方向走,在贸易发展上很危险的。

从企业的角度说,ERP有两大需求,也就是推动ERP在企业应用的两大动因:外因----变革需求的拉动--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内因----提升核心竞争能力,跟上国际化经营的列车,圆现代企业治理之梦。因此企业为什么要实施ERP,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往理解与把握这个题目。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康佳团体应用ERP的实践获得启示。康佳把实施ERP的需求与企业经营战略结合起来获得了成功。康佳团体是这样分析ERP的需求的,原因:企业经营战略的转移---彩电行业的长期价格竞争----寻找新的竞争上风,建立新的治理模式---供给链治理,缩短生产周期。目标:总部与各生产基地生产资源进行优化,生产、销售、材料供给的同一计划。根据这样的需求与目标规划,康佳提出了ERP的基本思想:通过实施ERP,强化企业内部资源的治理,进步企业治理现代化水平,支持企业全球化经营战略,高出发点,按现代国际企业的要求规划与建设系统。

2.企业家困惑之二:ERP能做什么 ---ERP的功能分析

企业家对ERP的第二个困惑,就是ERP能做什么?这要对ERP进行功能分析,明确ERP能为企业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要恰当的分析。

ERP能做什么,还得看应用的对象,应用对象不同,其产生的效果就不同。正如清华大学潘家轺教授在2000年由《计算机世界》主办的ERP在中国的研讨会上讲的,ERP到底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好处,得看治理上是否有需求,它当前是否需要这种治理手段与工具,还要看它是否具备了实施ERP的必要条件。他举例说,机器人是一种先进工具,假如把它拿到农村往推石磨,那么它的效率可能还不如一头毛驴或骡子。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实现价值的增值。从企业资源的优化过程看,ERP实现了第四次企业资源优化,如图2所示。

从本质看,人类生产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优化企业资源,以实现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人类历史上的生产过程,进行了三次生产资源的优化,第一次是从手工生产向流水生产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建立的大批量生产生产方式,大大进步了产业生产效率。同样在美国,在20世纪中叶,计算机技术开始在产业生产中获得应用,以MRPII为代表的计算机辅助生产治理工具实现了第二次生产资源的优化,而此后20年间,日本丰田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在追求生产资源的优化上,比美国人更上一层楼,创造了准时化生产方式(JIT)与精细化生产(Lean Production)方式,实现了生产资源的第三次优化。

今天,产业发展进进了一个网络化时代,企业的竞争从单一企业的竞争发展为供给链与供给链的竞争,从而使企业资源优化的空间从企业内部拓展到整个供给链范围,甚至全球供给链资源的优化。这个时候企业生产资源的优化进进新的阶段,这种资源优化,就是第四次资源优化。

竞争战略三角形

 

图2 企业资源优化曲线

 

ERP是MRPII的发展,与MRPII相比,比较全面的ERP系统特点是 资源概念的拓展---从制造资源计划到企业整体资源计划,对人、财、物,产、供、销的综合治理,也就是支持更大范围的企业集成。

从MRP到ERP

 

图3 从MRP到ERP

 

从功能上讲,ERP在MRPII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功能:

(1)支持混合的制造环境

(2)人力资源治理

(3)资本运作治理

(4)质量治理、设备治理等生产保证系统治理

(5)供给链治理

(6)客户关系治理

(7)电子商务功能

(8)决策支持系统(DSS)

最近,ERP出现一些新名称:i-ERP、E2RP、XRP、e-ERP,说明ERP的功能在不断扩展。不管ERP的功能如何,企业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量文体衣,使ERP有所为,亦有所不为,真正发挥其辅助治理的作用。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企业家对ERP的第三个困惑就是,ERP的投资效益题目,即ERP的投资回报率有多高?对一般企业来说,ERP是笔不小的投资,是投资就要考虑收益,而ERP投资少则几十万,多百多万,这样大投资,不能不考虑投资收益题目。那么,ERP的投资收益情况如何呢?按照产品生命周期原理,ERP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引进期、适应期、收益期、更新期四个阶段。

ERP的投资——收益曲线

 

图4 ERP的投资——收益曲线

 

图4表示了ERP的投资收益变化过程。ERP生命周期四阶段投资收益情况大致表现在如下:

1)引进期:投资---人、物、财大量投进

收益--理念更新、流程的改造

2)适应期:投资--新系统的培训与学习

收益--效率进步、治理规范

3)收益期:投资--系统维护

收益--利润增加、治理水平进步

4)更新期:投资--系统更新或升级

收益--维持利润与治理创新

对于ERP的收益题目,我们还可以从ERP的应用效果来分析。目前国内没有关于ERP的应用统计材料,有报道国外的情况:库存减少10%--40%、进步生产率5--15%、正确交货率达100%、生产治理良好率100%、本钱降低5--15%。

4.企业家困惑之四:ERP的风险有多高?---ERP的风险分析

任何一项投资都有风险。企业家对ERP的投资同样要考虑风险,那么,ERP的风险有多高?这是企业家在决定实施ERP之前要考虑的题目。

ERP风险回纳起来分三种:软件风险、实施风险、转变风险,具体表现在:

1)缺乏规划或规划不公道

2)项目预备不充分

3)实施过程控制不严革,阶段成果未达标

4)业务流程设计不公道

5)系统安全设计不完善

6)意外事故或灾难

假如我们用现在实施的ERP项目的情况作为参照标准,现在的ERP成功率假如是20%,从这个角度说,ERP实施的风险是比较大的。从我国企业的治理水平看,ERP最大的风险可能不是软件题目,而是使用软件过程能否真正改变传统的习惯,建立新的适应ERP的治理规则。

5.企业家困惑之五:如何实施ERP?---ERP实施策略分析

正确的ERP实施过程是ERP项目成功的关键。要使ERP项目获得成功,企业要知道何时引进ERP,也就是实施ERP的最佳时期。从企业的发展过程看,并不是企业任何时候都可以实施ERP,有一个最佳的时期,可以用图5表示。

ERP引入时机

 

图5 ERP引入时机

 

(1)ERP的引进时机选择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低速发展的初期,由于各种基础设施不完善,规章制度尚未健全,基础数据不正确,因此ERP的应用效果不会很好,这个时候不是最佳的引进期。同样在企业发展的另外一个极端,企业发展进进困难时期,需要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由于这个时候企业组织结构不稳定,业务活动不正常,应用ERP的效果同样不理想,也不是引进ERP的最佳时期。只有在企业正常的高速发展时期,各种基础条件完善,企业也有实施ERP的经济条件,领导与职工实施ERP的积极性也高,才是实施ERP的最佳时期。

(2)成功实施ERP的条件

希看实施ERP的企业,无不问到这样的题目,即ERP成功实施的条件是什么?回答这样一个题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我国长期从事MRPII/ERP普及推广工作的专家,机械产业设计院的陈启申以为,企业要成功实施ERP,要有四条必要条件:一是企业要真正感到市场竞争的压力,有危机赶与紧迫感;二是有明确可行的目标;三是企业高层领导的决心与投进;四是企业要有一个正常的经营环境。IBM公司的ERP资深顾问史文月以为,成功实施ERP的条件是真正找到业务需求,各业务部分积极参与实施;确定可行的ERP方案;进行组织机构与业务流程的重组;保证资金与人力资源的投进。而成功的关键是5个“P”:Process(业务流程重组),People(人力资源与组织),Practice(业务行为规范),Products(信息产品支持),Partnership(选择合作伙伴)。

从已经实施的企业的经验教训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成功的关键要素,是值得企业参考的:

1)对实施ERP的需求明确,并与企业经营战略结合。

2)企业的领导重视——“一把手工程”。

3)治理基础工作扎实,职工对学习新的治理思想积极性高。

4)支持、服务、咨询工作细致,并与企业长期密切配合。

5)严革而科学的项目组织与治理。

企业正在经历一次历史性的变革,企业要把脉历史发展的潮流,适时地创新企业的治理模式,ERP正成为众多企业推进改革的助推器。

ERP对突破企业治理瓶颈有如下作用:

1.两个平台:

为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构筑面向21世纪的治理平台与技术平台。ERP既是一个先进的集成化治理信息系统,同时它是众多先进治理思想的融合(JIT,TOC,ISO900,BPR等),因此,企业在实施ERP为企业建立一个新的支持治理的技术平台的同时,也建立了一个先进治理思想平台。

2.三个转变:

实施ERP能够为企业带来三个方面的基础性转变:

(1)经营理念的转变:从单一企业竞争向供给链竞争转变。企业要供给链治理的思想看待市场竞争,用核心业务往与合作伙伴建立同盟,实现双赢。

(2)业务流程的转变:业务流程实现标准化、系统化、电子化

(3)组织机构的转变:组织为任务而设置。对不利于业务价值增值或过度的监视等职能部分要进行简化与重组。

3.四个进步:

实施ERP能够使企业获得四个方面的经营业绩的进步:

(1)进步决策的科学性。科学的决策应该建立在完备而可靠的数据基础上,而ERP为企业决策提供了可靠而正确的数据,从而进步决策的科学性。

(2)进步团队的合作精神。ERP把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无逢的连接,没有合作的精神,实施ERP是不可能成功的。

(3)进步信息的共享能力。ERP是对企业全局信息的集成,因而能够使企业的信息在企业甚至合作伙伴之间共享。

(4)进步人的素质。实施ERP是对企业进行一次先进治理理思想的洗礼,在洗礼过程中,企业人的素质获得了进步,为企业的发展添加了新的动力。

四、实施ERP所引发的几个题目

(一)ERP与企业文化题目

文化,即传统,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企业传统。这种传统包括价值理念,行为规范、规则制度、精神风采、品牌形象等,它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次。企业文化具有 惯性,一种治理方法、行为方式一经形成,要改变是困难的。因此要实施ERP这种治理系统软件,必然要带来企业文化的变化。由于ERP产生于美国,有美国的企业文化背景,中国企业实施ERP自然而然会产生两种企业文化的冲突与摩擦。就如同实施JIT这种来自日本企业文化背景的生产方式一样,中国企业文化与日本企业文化在发生摩擦。失败的ERP项目原因很多,没有建立新的企业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日本企业,人们谈论最多的不是ERP而是JIT、5S。日本企业把目光焦点放在生产现场治理,而不象美国企业那样如此依靠于一个计算机系统,这种企业精神集中反映在JIT的精华之中(即“无情地消除浪费”、“以人为本”、“非本钱主义”), JIT与CIMS这两种不同世界级制造系统,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

中国的企业正在经历一次历史性变革,这种变革,也是一次企业文化的变革。我们在引进ERP美国式的企业文化,JIT日本的企业文化,还要吸取我们自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进行融合,终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对治理软件的期看值题目

治理软件,说到底,它是一种工具,一种辅助企业治理的工具,不能代替人进行决策(只能支持决策)。因此尽管ERP的功能日益强大,成为综合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过高估计ERP的作用,它不是“万能药”、“百消丹”,它有局限性。因此对治理软件的期看值一定不能太高,要用平常的心态看待ERP的成功与失败。实在ERP的成功与失败,不完全是软件或软件供给商的题目,企业的治理水平,职员的素质,实施过程的项目治理,实施后的服务与技术支持,行业的特点与业务变化等都对ERP的使用效果产生影响。一种软件,或一种新治理模式对企业的影响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即有迟延效应,不可能吹糠见米。正如一位企业的领导曾经对我说的,我们企业实施ERP,并不希看它马上产生多少经济效益,但是只要它给我们的干部职工带来新的理念与思想,使企业跟上市场竞争环境的转变,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的工作方式与治理环境,就算成功了。

(三)人、技术、治理的协调关系题目

通过ERP的实施,企业可以深刻领会到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人、技术、治理的协调关系。人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只有发挥了人积极性、创造性,企业才能获得有效的运转起来,没有的职工的解决参与,任何先进的技术与治理手段,企业都不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企业的进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提供了先进的生产工艺与制造技术,进步了生产现代化水平,也进步了企业科学的治理水平。但是技术的作用能否真正发挥出来,依靠于人对技术的把握以及治理的协调作用,没有很好的组织协调,技术不可能发挥作用。

ERP的实施为我国利用先进的治理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供了一个机会,同时对企业也是一次挑战。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假如能够正确处理好人、技术与治理的协调关系,那么,实施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强了,企业驾驭信息技术的信心也就更足了。

(三)业务流程的创新题目

业务流程创新是实施ERP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已经是业界的一个共叫。从1990哈默提出业务流程再造以来,业务流程创新就是企业治理创新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很多软件公司在实施ERP时都把业务流程的再造作为ERP成功的最关键环节来看待,可见其重要意义。因此要成功实施ERP就必须进行业务流程的创新。业务流程的创新、企业治理创新和实施ERP的关系可以用图6表示。

业务流程创新与实施ERP的关系

 

图6 业务流程创新与实施ERP的关系

 

治理创新是由市场竞争的需求拉动的,市场竞争的压力使企业不得不进行治理创新,而治理创新又拉动了企业进行业务流程的创新,业务流程的创新又拉动了企业实施ERP。这是一个拉动过程。

另一方面,治理创新也是技术推动的结果,首先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ERP的发展,而ERP的实施又推动了业务流程的变革,业务流程的变革推动着治理创新。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业务流程的创新在治理创新与实施ERP之间起着一个桥梁的作用。业务流程创新把实施ERP和治理创新联系起来。假如没有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改造,那么建立的ERP系统就不会起到优化企业的治理流程的作用,就会是旧瓶装新酒。但是业务流程的创新,也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一个治理上并不落后的企业,改变已有的治理业务流程更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

实施ERP而进行的业务流程改造,可能会涉及到职员与组织的改变,这个时候碰到的阻力就会更大,因此企业的各部分,应从企业的大局出发,从整体的利益出发,配合业务流程的改造与创新。

(四)学习型组织与组织学习题目

ERP提供给企业的,不仅仅是一套软件系统,更重要的是这个系统为企业构筑了一个信息共享,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企业的各个部分,都成为企业知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不断的信息交互与信息沟通过程中,创造企业新的知识。因此ERP的实施从长远的角度看,是企业知识库的构建题目,为进步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提供支持。

为了进步ERP系统的实施质量,在实施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以项目经理为核心建立实施团队,团队的组织与工作过程,就需要成员共享知识与能力,相互学习,靠一个人或某部分人来实施ERP,是不可能使系统的实施获得成功的。很多成功实施ERP的企业,如联想、康佳等,在实施过程中,都夸大团队的作用。一个学习型的团队,对于成功实施ERP至关重要。因此不论是实施ERP,还是今后使用ERP,企业都应该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夸大组织的学习作用。

关键字:实施ERP

本文摘自: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x ERP与企业治理变革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企业应用软件ERP → 正文

ERP与企业治理变革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陈志祥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1-03 14:40:20 本文摘自: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ERP是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但是ERP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题目,更重要的是一个新治理平台的建立与提升题目。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变革对治理瓶颈,分析我国企业治理存在的题目,然后理性分析了实施ERP中企业家所关注的几个焦点题目。最后分析了实施ERP对治理变的影响,并对如何更好实施ERP提出了几点建议。

引言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ERP已经成为企业谈论的热门话题。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ERP的概念是美国Gartner Group Inc.公司提出,已有近十年的历史,近年来成为MRPII之后又一个企业应用软件的新热门。固然ERP的含义到目前为止,没有同一的定义,各软件供给商已纷纷提出各种解决方案。而为什么要实施ERP,如何实施ERP,ERP对企业的发展究竟有什么作用,这是很多正在实施或尚未实施ERP的企业比较关注的题目。

ERP是从MRPII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治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II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给链治理(也称供需链治理)。它跳出物料需求为中心的传统企业边界,从供给链范围往优化企业的资源,是建立在一个扩展的企业(Extended Enterprise)概念基础上的集成信息系统。

ERP这种对MRPII的扩展,正在朝三个方向延伸:横向的拓展——功能范围的增加,从供给链上游的供给商治理到下游的客户关系治理;纵向的拓展——从低层的数据处理(手工自动化)到高层决策支持(职能化治理);行业的拓展——从传统的制造业为主到面向所有的行业。

一、企业变革与治理瓶颈

(一)企业变革的压力

1.竞争环境复杂多变

当今企业的生存环境与十年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全球化趋势,另一个是电子商务的出现。

全球化生产是未来制造业的一个趋势。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实行零部件的“全球采购”,通过全球范围内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大型制造商可以获得质量最好、价格最低的梨狗内部件,从而降低正车本钱。中国进进WTO以后,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我们的企业会与跨国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同台竞争,外国企业进进中国市场与中国企业竞争,同时中国也应该走出国门往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竞争。我们不能回避这种国际化的趋势,应该积极迎接这种挑战,以适应这种新的全球化竞争环境。

电子商务是近年来出现的另一个商务模式,这种商务模式不但改变了企业经营方式,同时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需要思考新的经营策略、产品及企业业务流程,以便发展出一个新的治理模式,在思考这些题目时,企业会碰到一些困难:

企业的长期与短期策略是什么?

在电子商务世界里什么是新的贸易规则?

业如何投资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

假如设计新组织?

谁是最大的竞争者,是同行还是新手,它在哪里?

不管您喜欢还是讨厌,电子商务确实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种新的商务环境竞争模式需要企业重新构思企业的经营理念,也就是要变革企业的经营方式,突破传统的治理思维,建立新经济时代的治理模式。

2.满足用户需求的难度增加

现在的用户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由于人们的观念在改变,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的要求是产品交货期要短,价格要低,质量要高,服务要好,同时要有个性化。一句话,消费者的要求不仅仅是比较价格或质量,而是多方面的,全面的,特别是个性化的需求是当今用户需求的新特点。为此企业要建立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生产系统,这种生产系统就是灵敏制造与顾客化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企业只有进步制造的灵敏响应速度以实现顾客化需求,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社会对企业的要求增加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创造了不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人类利用地球给予我们的资源来发展经济,创造文明的同时,也在不自觉地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这是产业化带来的后果。当人类正向21世纪迈进的时候,一个全球关注的题目突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就是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发展经济满足我们当代人的物质需求,我们更应该保护子孙后代将要继续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制造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担负着有不可推谢的历史责任,这是社会对企业提出的新的要求。为此,制造业的生产制造方式要发生改变,要从粗放的生产转向精细化生产,减少资源的浪费,建立环境意识与制造系统(绿色制造)与清洁生产系统。

(二)竞争战略三角形(3C)

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竞争环境,在这个竞争环境中,企业、竞争者、顾客组成的三角关系,这三者的关系就是企业竞争战略三角形(3C):Corporation (企业)、 Customer(顾客)、Competitor(竞争者)。如图1所示。

由于竞争压力加剧,导致了竞争三角形互动关系,三角形互动关系促成企业变革治理模式不断出现。

竞争战略三角形

图1 竞争战略三角形

在竞争战略三角形中,企业与竞争对手都向顾客提供顾客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形成各自的价值链,企业与对手为了抢夺市场,赢得顾客,就象给顾客抛绣球一样,谁提供的价值越高,服务越好,顾客就接受谁抛来的“绣球”。企业与对手通过竞争上风的对比,把顾客从对方手中抢夺过来,从而赢得顾客。

(三)我国企业治理瓶颈

1.缺乏长期稳定的、一致的企业价值理念

人没有了灵魂,即是行尸走肉。企业没有了核心价值,即是没有航标的游船。中国企业与国外的著名企业相比,差距在哪里?在于我们的企业缺乏长期稳定的、一致的企业价值理念。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著名企业,它们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而且长期不变。而我们国家的企业经营理念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更变而不断改变,企业就象大海中航行的游船一样,舵手换了航向也变了,员工在这样的企业工作,根本不知道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把自己与企业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形成生命共同体?

价值理念是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核心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建设才有主心骨。美国企业的创新精神,日本企业的求精精神,分别构成它们企业的文化核心,中国企业的价值理念在哪里?需要企业家不断探索,只有当我们的企业确定了长期稳定、一致的价值理念以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的文化,企业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2.缺乏战略性决策

错误的投资决策、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对企业来说是很危险的。目光短浅可以说是很多“断命的企业家”的通病。象吉普赛人一样,打一枪换一炮,满足于眼前的点滴成功,而缺乏长远的规划,发展目标游离不定,这种缺乏战略眼光的做法,是很难形成长期的竞争上风的。

3.缺乏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

企业家题目是当今理论界与企业界共同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目前我国的国营企业的题目可以回结为两个题目,一个制度题目,或者说治理结构题目。另一个是企业家题目。企业家题目又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题目,一个是企业家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题目,这在国营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另一个是企业家精神,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这都是一个突出的题目。

激励与约束是企业家成长的两个重要因素。没有激励,就不可能发挥企业家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也就无法实现企业家的理想,企业家精神也就无法充分展示。没有约束,企业家行为就有规范,就可能造成各种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短期行为、败德行为的发生。搞跨一个企业,一个厂长就够了,这一点,国营企业题目很多。

4.基础治理薄弱

基础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很多企业没有科学的治理体系与治理工具,不善于运用量化手段、不善于对行动进行规划与计划、不善于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与运用,不善于处理理性与经验的关系。

信息基础实施的建设是基础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资源得不到充分的优化,这是由于企业的各个系统之间缺乏信息共享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沟通所致。

企业基础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治理的规范化。没有规范化的治理手段,企业经营方针不可能正确贯彻落实。在奖罚制度方面,由于不能从全局的角度考察企业各个部分的业绩,因而对经营业绩的考核,缺乏整体的评价标准与衡量手段。这些基础治理工作,在我们很多企业中,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假如我们的企业象日本企业那样,从做好5s开始,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点点滴滴,不断改善我们的基础治理,我们的企业在治理方面就会有一个质的奔腾。

5.创新能力不强

创新是一个企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最近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参加《中外治理》的一次恳谈会上的报告中谈到中国企业要重视创新与集成时,指出企业的创新包括三个方面题目: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制度创新,另一个是治理创新。恰恰在这三个方面,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差距比较大。固然目前我国有一些高新技术的企业成长的速度是很快的,但是,我国的高技术企业,比如计算机信息产业,固然产量不小,但硬件与软件的核心技术都把握在别人的手里。即使是象家电这种在西方极普及的日用产品,如VCD,解码器也是进口的。这说明我国的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有差距的。

制度创新是我国很多经济学家谈论的话题,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们当前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题目。

治理创新是企业家需要认真考虑的题目。治理新思想的诞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企业实践中,在市场竞争中为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近十年来国际上出现的种种新治理思想,掀起了一场场治理新高潮,人们称之为一场新的治理革命。这场治理治理的起源地是美国,如BPR,SCM,CIMS,电子商务,灵敏制造,顾客化大量生产等等。也是这十年造就了美国自二战以来的最辉煌的经济奇迹。治理创新为美国企业在赶超日本、德国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ERP是新一代企业治理信息系统,它不但是一个综合的企业治理信息系统软件,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先进的治理的典范,它的基本思想是供给链治理。它融系统化治理,集成化治理,网络化、全球化治理,业务流程重组等治理理论一体,实现企业资源的开发性治理与全局优化。实施这样一个治理软件,从根本上讲,是对企业的一场治理创新与思想革命。正由于如此,很多企业在寻求新的治理模式与治理手段,以适应当今全球化竞争环境的时候,都在思考这一样一个题目:ERP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ERP?

(一)ERP的“贫”、“困”、“饥”、“渴”现象

我把目前企业家对ERP的这种思考题目,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目前ERP的“贫”、“困”、“饥”、“渴”现象。

“贫”——对ERP缺乏正确的了解

“困”——对实施ERP有很多困惑

“饥”——希看ERP能解决企业所有的题目

“渴”——渴看得到更多的服务与支持

以下,我先来谈谈ERP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它的核心理念,以帮助企业家对ERP有一个清楚与正确的理解,然后,再对企业家的困惑进行理性的分析。

1.ERP的核心理念----供给链治理:集成性、系统性、协调性

ERP的核心理念是供给链治理。而供给链治理是一种新的治理理念,它夸大在供给商、制造商、分销商、用户之间形成一个合作性竞争模式。它的基本思想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集成性,系统性,协调性。

供给链治理第一个基本特征是集成性。即通过企业部分与部分之间,企业之间的集成(这种集成包括物流、工作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集成)实现资源优化。从物质资源治理的角度看,供给链治理夸大的是跳出企业的边界,建立跨部分,跨企业的联合,即建立扩展型企业EE(Extended Enterprise)。即企业资源的优化空间从局部向全局扩展,拓展资源的利用范围,利用业务外包,动态同盟等新的治理手段,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信息资源的利用角度看,供给链治理实现了跨企业的信息共享与同步响应,即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性集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除了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集成外,对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都可以通过建立供给链同盟实现优化配置。传统的信息系统无法满足供给链治理这种要求,ERP为供给链的资源共享集成与优化配置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供给链治理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系统性。系统化治理是夸大的把企业的各个部分,各个合作伙伴的经营活动,都要从供给链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划与控制,局部的优化并不能获得企业的最优产出效果。因此,供给链治理提倡“双赢”(win-win)的合作模式,并且对供给链的评价也是从供给链的整体的角度往考察。传统的企业治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主要是从单个部分的角度进行规划,缺乏对供给链的整体资源优化能力,而ERP从供给链的上游供给商治理到下游的客户关系治理,都从供给链系统的角度往优化,保证了企业获得真正的全局资源优化。

供给链治理的第三个基本特征就是协调性。供给链治理夸大合作,但是合作假如没有协调机制做保证,合作就很难长期,因此供给链治理需要协调。供给链的协调,从职能上看,包括供给与制造的协调,制造与分销的协调,多点库存的协调。从协调的手段看包括信息协调与非信息的协调。

传统的MIS系统无法使企业获得这种协调功能,而ERP系统面向供给链治理的信息系统,为企业跨部分,跨企业的协调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固然,从渊源来说,供给链治理与ERP的诞生并非因果关系,但是供给链治理思想推动了ERP的发展,而ERP的应用,又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供给链治理的思想。他们的相得益彰,是现代治理理论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结果。

(二)对企业家困惑的理性分析

面对ERP,企业家有五大困惑,下面我们来理性分析这五大困惑,以加强对ERP的正确理解,以便更好地实施ERP。

1.企业家困惑之一:为什么要实施ERP?

为什么要实施ERP,拿系统分析的语言来说叫需求分析。实施ERP,首先要明确企业有没有对建立新的信息系统的需求拉动,不能别人在上,自己也随着上了。盲目性随着别人的方向走,在贸易发展上很危险的。

从企业的角度说,ERP有两大需求,也就是推动ERP在企业应用的两大动因:外因----变革需求的拉动--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内因----提升核心竞争能力,跟上国际化经营的列车,圆现代企业治理之梦。因此企业为什么要实施ERP,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往理解与把握这个题目。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康佳团体应用ERP的实践获得启示。康佳把实施ERP的需求与企业经营战略结合起来获得了成功。康佳团体是这样分析ERP的需求的,原因:企业经营战略的转移---彩电行业的长期价格竞争----寻找新的竞争上风,建立新的治理模式---供给链治理,缩短生产周期。目标:总部与各生产基地生产资源进行优化,生产、销售、材料供给的同一计划。根据这样的需求与目标规划,康佳提出了ERP的基本思想:通过实施ERP,强化企业内部资源的治理,进步企业治理现代化水平,支持企业全球化经营战略,高出发点,按现代国际企业的要求规划与建设系统。

2.企业家困惑之二:ERP能做什么 ---ERP的功能分析

企业家对ERP的第二个困惑,就是ERP能做什么?这要对ERP进行功能分析,明确ERP能为企业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要恰当的分析。

ERP能做什么,还得看应用的对象,应用对象不同,其产生的效果就不同。正如清华大学潘家轺教授在2000年由《计算机世界》主办的ERP在中国的研讨会上讲的,ERP到底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好处,得看治理上是否有需求,它当前是否需要这种治理手段与工具,还要看它是否具备了实施ERP的必要条件。他举例说,机器人是一种先进工具,假如把它拿到农村往推石磨,那么它的效率可能还不如一头毛驴或骡子。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实现价值的增值。从企业资源的优化过程看,ERP实现了第四次企业资源优化,如图2所示。

从本质看,人类生产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优化企业资源,以实现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人类历史上的生产过程,进行了三次生产资源的优化,第一次是从手工生产向流水生产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建立的大批量生产生产方式,大大进步了产业生产效率。同样在美国,在20世纪中叶,计算机技术开始在产业生产中获得应用,以MRPII为代表的计算机辅助生产治理工具实现了第二次生产资源的优化,而此后20年间,日本丰田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在追求生产资源的优化上,比美国人更上一层楼,创造了准时化生产方式(JIT)与精细化生产(Lean Production)方式,实现了生产资源的第三次优化。

今天,产业发展进进了一个网络化时代,企业的竞争从单一企业的竞争发展为供给链与供给链的竞争,从而使企业资源优化的空间从企业内部拓展到整个供给链范围,甚至全球供给链资源的优化。这个时候企业生产资源的优化进进新的阶段,这种资源优化,就是第四次资源优化。

竞争战略三角形

 

图2 企业资源优化曲线

 

ERP是MRPII的发展,与MRPII相比,比较全面的ERP系统特点是 资源概念的拓展---从制造资源计划到企业整体资源计划,对人、财、物,产、供、销的综合治理,也就是支持更大范围的企业集成。

从MRP到ERP

 

图3 从MRP到ERP

 

从功能上讲,ERP在MRPII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功能:

(1)支持混合的制造环境

(2)人力资源治理

(3)资本运作治理

(4)质量治理、设备治理等生产保证系统治理

(5)供给链治理

(6)客户关系治理

(7)电子商务功能

(8)决策支持系统(DSS)

最近,ERP出现一些新名称:i-ERP、E2RP、XRP、e-ERP,说明ERP的功能在不断扩展。不管ERP的功能如何,企业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量文体衣,使ERP有所为,亦有所不为,真正发挥其辅助治理的作用。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企业家对ERP的第三个困惑就是,ERP的投资效益题目,即ERP的投资回报率有多高?对一般企业来说,ERP是笔不小的投资,是投资就要考虑收益,而ERP投资少则几十万,多百多万,这样大投资,不能不考虑投资收益题目。那么,ERP的投资收益情况如何呢?按照产品生命周期原理,ERP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引进期、适应期、收益期、更新期四个阶段。

ERP的投资——收益曲线

 

图4 ERP的投资——收益曲线

 

图4表示了ERP的投资收益变化过程。ERP生命周期四阶段投资收益情况大致表现在如下:

1)引进期:投资---人、物、财大量投进

收益--理念更新、流程的改造

2)适应期:投资--新系统的培训与学习

收益--效率进步、治理规范

3)收益期:投资--系统维护

收益--利润增加、治理水平进步

4)更新期:投资--系统更新或升级

收益--维持利润与治理创新

对于ERP的收益题目,我们还可以从ERP的应用效果来分析。目前国内没有关于ERP的应用统计材料,有报道国外的情况:库存减少10%--40%、进步生产率5--15%、正确交货率达100%、生产治理良好率100%、本钱降低5--15%。

4.企业家困惑之四:ERP的风险有多高?---ERP的风险分析

任何一项投资都有风险。企业家对ERP的投资同样要考虑风险,那么,ERP的风险有多高?这是企业家在决定实施ERP之前要考虑的题目。

ERP风险回纳起来分三种:软件风险、实施风险、转变风险,具体表现在:

1)缺乏规划或规划不公道

2)项目预备不充分

3)实施过程控制不严革,阶段成果未达标

4)业务流程设计不公道

5)系统安全设计不完善

6)意外事故或灾难

假如我们用现在实施的ERP项目的情况作为参照标准,现在的ERP成功率假如是20%,从这个角度说,ERP实施的风险是比较大的。从我国企业的治理水平看,ERP最大的风险可能不是软件题目,而是使用软件过程能否真正改变传统的习惯,建立新的适应ERP的治理规则。

5.企业家困惑之五:如何实施ERP?---ERP实施策略分析

正确的ERP实施过程是ERP项目成功的关键。要使ERP项目获得成功,企业要知道何时引进ERP,也就是实施ERP的最佳时期。从企业的发展过程看,并不是企业任何时候都可以实施ERP,有一个最佳的时期,可以用图5表示。

ERP引入时机

 

图5 ERP引入时机

 

(1)ERP的引进时机选择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低速发展的初期,由于各种基础设施不完善,规章制度尚未健全,基础数据不正确,因此ERP的应用效果不会很好,这个时候不是最佳的引进期。同样在企业发展的另外一个极端,企业发展进进困难时期,需要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由于这个时候企业组织结构不稳定,业务活动不正常,应用ERP的效果同样不理想,也不是引进ERP的最佳时期。只有在企业正常的高速发展时期,各种基础条件完善,企业也有实施ERP的经济条件,领导与职工实施ERP的积极性也高,才是实施ERP的最佳时期。

(2)成功实施ERP的条件

希看实施ERP的企业,无不问到这样的题目,即ERP成功实施的条件是什么?回答这样一个题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我国长期从事MRPII/ERP普及推广工作的专家,机械产业设计院的陈启申以为,企业要成功实施ERP,要有四条必要条件:一是企业要真正感到市场竞争的压力,有危机赶与紧迫感;二是有明确可行的目标;三是企业高层领导的决心与投进;四是企业要有一个正常的经营环境。IBM公司的ERP资深顾问史文月以为,成功实施ERP的条件是真正找到业务需求,各业务部分积极参与实施;确定可行的ERP方案;进行组织机构与业务流程的重组;保证资金与人力资源的投进。而成功的关键是5个“P”:Process(业务流程重组),People(人力资源与组织),Practice(业务行为规范),Products(信息产品支持),Partnership(选择合作伙伴)。

从已经实施的企业的经验教训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成功的关键要素,是值得企业参考的:

1)对实施ERP的需求明确,并与企业经营战略结合。

2)企业的领导重视——“一把手工程”。

3)治理基础工作扎实,职工对学习新的治理思想积极性高。

4)支持、服务、咨询工作细致,并与企业长期密切配合。

5)严革而科学的项目组织与治理。

企业正在经历一次历史性的变革,企业要把脉历史发展的潮流,适时地创新企业的治理模式,ERP正成为众多企业推进改革的助推器。

ERP对突破企业治理瓶颈有如下作用:

1.两个平台:

为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构筑面向21世纪的治理平台与技术平台。ERP既是一个先进的集成化治理信息系统,同时它是众多先进治理思想的融合(JIT,TOC,ISO900,BPR等),因此,企业在实施ERP为企业建立一个新的支持治理的技术平台的同时,也建立了一个先进治理思想平台。

2.三个转变:

实施ERP能够为企业带来三个方面的基础性转变:

(1)经营理念的转变:从单一企业竞争向供给链竞争转变。企业要供给链治理的思想看待市场竞争,用核心业务往与合作伙伴建立同盟,实现双赢。

(2)业务流程的转变:业务流程实现标准化、系统化、电子化

(3)组织机构的转变:组织为任务而设置。对不利于业务价值增值或过度的监视等职能部分要进行简化与重组。

3.四个进步:

实施ERP能够使企业获得四个方面的经营业绩的进步:

(1)进步决策的科学性。科学的决策应该建立在完备而可靠的数据基础上,而ERP为企业决策提供了可靠而正确的数据,从而进步决策的科学性。

(2)进步团队的合作精神。ERP把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无逢的连接,没有合作的精神,实施ERP是不可能成功的。

(3)进步信息的共享能力。ERP是对企业全局信息的集成,因而能够使企业的信息在企业甚至合作伙伴之间共享。

(4)进步人的素质。实施ERP是对企业进行一次先进治理理思想的洗礼,在洗礼过程中,企业人的素质获得了进步,为企业的发展添加了新的动力。

四、实施ERP所引发的几个题目

(一)ERP与企业文化题目

文化,即传统,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企业传统。这种传统包括价值理念,行为规范、规则制度、精神风采、品牌形象等,它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次。企业文化具有 惯性,一种治理方法、行为方式一经形成,要改变是困难的。因此要实施ERP这种治理系统软件,必然要带来企业文化的变化。由于ERP产生于美国,有美国的企业文化背景,中国企业实施ERP自然而然会产生两种企业文化的冲突与摩擦。就如同实施JIT这种来自日本企业文化背景的生产方式一样,中国企业文化与日本企业文化在发生摩擦。失败的ERP项目原因很多,没有建立新的企业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日本企业,人们谈论最多的不是ERP而是JIT、5S。日本企业把目光焦点放在生产现场治理,而不象美国企业那样如此依靠于一个计算机系统,这种企业精神集中反映在JIT的精华之中(即“无情地消除浪费”、“以人为本”、“非本钱主义”), JIT与CIMS这两种不同世界级制造系统,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

中国的企业正在经历一次历史性变革,这种变革,也是一次企业文化的变革。我们在引进ERP美国式的企业文化,JIT日本的企业文化,还要吸取我们自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进行融合,终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对治理软件的期看值题目

治理软件,说到底,它是一种工具,一种辅助企业治理的工具,不能代替人进行决策(只能支持决策)。因此尽管ERP的功能日益强大,成为综合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过高估计ERP的作用,它不是“万能药”、“百消丹”,它有局限性。因此对治理软件的期看值一定不能太高,要用平常的心态看待ERP的成功与失败。实在ERP的成功与失败,不完全是软件或软件供给商的题目,企业的治理水平,职员的素质,实施过程的项目治理,实施后的服务与技术支持,行业的特点与业务变化等都对ERP的使用效果产生影响。一种软件,或一种新治理模式对企业的影响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即有迟延效应,不可能吹糠见米。正如一位企业的领导曾经对我说的,我们企业实施ERP,并不希看它马上产生多少经济效益,但是只要它给我们的干部职工带来新的理念与思想,使企业跟上市场竞争环境的转变,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的工作方式与治理环境,就算成功了。

(三)人、技术、治理的协调关系题目

通过ERP的实施,企业可以深刻领会到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人、技术、治理的协调关系。人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只有发挥了人积极性、创造性,企业才能获得有效的运转起来,没有的职工的解决参与,任何先进的技术与治理手段,企业都不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企业的进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提供了先进的生产工艺与制造技术,进步了生产现代化水平,也进步了企业科学的治理水平。但是技术的作用能否真正发挥出来,依靠于人对技术的把握以及治理的协调作用,没有很好的组织协调,技术不可能发挥作用。

ERP的实施为我国利用先进的治理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供了一个机会,同时对企业也是一次挑战。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假如能够正确处理好人、技术与治理的协调关系,那么,实施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强了,企业驾驭信息技术的信心也就更足了。

(三)业务流程的创新题目

业务流程创新是实施ERP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已经是业界的一个共叫。从1990哈默提出业务流程再造以来,业务流程创新就是企业治理创新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很多软件公司在实施ERP时都把业务流程的再造作为ERP成功的最关键环节来看待,可见其重要意义。因此要成功实施ERP就必须进行业务流程的创新。业务流程的创新、企业治理创新和实施ERP的关系可以用图6表示。

业务流程创新与实施ERP的关系

 

图6 业务流程创新与实施ERP的关系

 

治理创新是由市场竞争的需求拉动的,市场竞争的压力使企业不得不进行治理创新,而治理创新又拉动了企业进行业务流程的创新,业务流程的创新又拉动了企业实施ERP。这是一个拉动过程。

另一方面,治理创新也是技术推动的结果,首先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ERP的发展,而ERP的实施又推动了业务流程的变革,业务流程的变革推动着治理创新。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业务流程的创新在治理创新与实施ERP之间起着一个桥梁的作用。业务流程创新把实施ERP和治理创新联系起来。假如没有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改造,那么建立的ERP系统就不会起到优化企业的治理流程的作用,就会是旧瓶装新酒。但是业务流程的创新,也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一个治理上并不落后的企业,改变已有的治理业务流程更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

实施ERP而进行的业务流程改造,可能会涉及到职员与组织的改变,这个时候碰到的阻力就会更大,因此企业的各部分,应从企业的大局出发,从整体的利益出发,配合业务流程的改造与创新。

(四)学习型组织与组织学习题目

ERP提供给企业的,不仅仅是一套软件系统,更重要的是这个系统为企业构筑了一个信息共享,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企业的各个部分,都成为企业知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不断的信息交互与信息沟通过程中,创造企业新的知识。因此ERP的实施从长远的角度看,是企业知识库的构建题目,为进步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提供支持。

为了进步ERP系统的实施质量,在实施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以项目经理为核心建立实施团队,团队的组织与工作过程,就需要成员共享知识与能力,相互学习,靠一个人或某部分人来实施ERP,是不可能使系统的实施获得成功的。很多成功实施ERP的企业,如联想、康佳等,在实施过程中,都夸大团队的作用。一个学习型的团队,对于成功实施ERP至关重要。因此不论是实施ERP,还是今后使用ERP,企业都应该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夸大组织的学习作用。

关键字:实施ERP

本文摘自: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