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应用软件ERP → 正文

协同商务系统与ERP数据同步处理的方法

责任编辑:sjia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6-11 09:24:04 本文摘自:e-works

引言

从最早的库存、成本优化到MRP、MRPII直至ERP,企业的信息化走过了非常漫长的道路,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逐渐成熟,很多企业已经有了自己完整的ERP系统,并且有了ERP系统的庞大数据库。近10年来,“协同商务”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新方向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但是当1个企业引进协同商务系统,就会造成企业中同时拥有2个不同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独立运行2个系统会产生双倍工作量以及数据混乱的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集成2个系统的数据使得2个数据库能够同步更新就成了在成熟运行ERP系统的企业中引入协同商务系统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1 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从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发展而来的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它通过信息技术将企业内部销售、采购、生产、财务、人事等各职能部门进行资源整合和业务流程重组,以“平衡供需”为目的,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从而提高了企业资源调配的能力。从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角度讲,它是企业信息化的1个重要阶段,早期以无纸化为目标的各部门的信息化在ERP之前就已经有了长期的发展,而ERP的诞生将企业内部各种信息化手段有效的集合起来,解决了原先各个部门单独应用信息化产生的“信息孤岛”问题,使企业的信息化从早期的一种辅助手段提升到了关乎企业前途命运的战略决策高度。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早期的ERP通常是C/S结构,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发展,ERP也引入了各种互联网技术,逐渐出现了各种B/S结构的产品,这些产品开发成本更低、可扩展性更强——如Web Service方式的组件打包、实施更灵活——如出现了以租用方式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更重要的是为企业信息化的后期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 协同商务

协同商务(Collaborative Commerce,CC)相对于ERP的企业内部信息集成,电子商务是企业间的信息化应用。它将企业间的交易行为搬到了互联网上,使不同地域的企业能不谋面实现交易。而协同商务正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高级形态。作为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商务活动的典型应用,电子商务为协同商务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思路。正如ERP从MRP发展而来却不局限于MRP一样,协同商务从电子商务发展而来也不局限于简单的产品买卖行为。“协同商务”概念的提出者、著名IT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对于协同商务的定义是:“一种激励具有共同的商业利益的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的商业战略,它主要是通过对于商业周期所有阶段(从产品研发期直到最后的分销阶段)的信息共享来实现。协同商务的目标是在满足不断增长的顾客需求的同时来增强获利能力。价值利益的所有成员通过将他们的核心竞争优势组合起来创造新的产品或者服务来获取利润,这些新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将比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单集合大得多。”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只要能够有利于价值链上合作伙伴利益提升的协作行为,都可以尝试协同商务,包括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采购、协同销售等。与ERP以内部“平衡供需”为目不同的是,协同商务的目的很直接地表现为“使所有协同伙伴利益最大化”。

杨红云研究了协同商务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李康和吴育华探讨了供应链与协同商务的关系,余强分析了协同商务在绩效评估的应用,孟亮和汤兵勇研究了协同商务下的工作流,杜娟和张李义分析了协同商务下的知识共享。

3 协同商务系统与ERP系统的同步问题分析

如果在已成熟应用ERP的企业中导人全新的协同商务系统,企业就会有2套独立的信息系统。不同信息系统又拥有自己不同的数据库,此时企业间的信息系统关系如图l所示。

图1不集成时的企业信息系统关系

由图l可知引入协同商务系统后,企业A和B都有了2款完全独立的信息系统,企业不仅需要在原有的ERP系统中管理数据,还要在CC系统中管理数据。就产生了2个问题:

1)重复劳动当一个系统的数据发生变更,就必须对另一个系统进行同样的操作,这双倍的工作量对于企业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

2)数据混乱如果更新不及时,2个系统就会发生数据不统一问题,企业决策者不知道哪个才是准确的数据,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

因此作为新的应用,协同商务系统的导人必须与原ERP系统在数据上有很好的同步。当一个系统的数据发生变更,另一个系统能同步更新,实现2个不同系统共享相同的数据。

企业之间理想的信息系统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理想的信息系统关系

以一个标准的ERP系统和CC系统为例,需要同步更新的数据如图3所示。

图3 需要同步的业务数据

4 协同商务系统与ERP系统的数据同步

4.1 同步方案总体框架

CC系统和ERP系统数据同步方案框架如图4所示。其中:源系统表示用户操作的系统,源数据库表示源系统所属数据库,源数据项表示发生变更的数据项,目标数据项表示希望同步的数据项,目标数据库表示目标数据项所属的数据库,目标系统指基于目标数据库的系统。

图4 同步方案总体框架

当源系统用户操作系统造成源数据库变更时。源数据项经过源数据监视器、同步规则解析器、目标数据转换器以及目标数据更新器4个同步更新器子件实现目标数据库的同步更新。

4.2 源数据监视器

源数据监视器是实时监视源数据项变更情况的子件。源数据监视器通过实时扫描源数据库的数据库日志,当数据库中数据项发生变更,将变更情况进行解析并获得以下几个参数传递给同步规则解析器:

1)变更方式:如增加、删除或更新;

2)源数据项:即发生变更的数据项。

4.3 同步规则解析器

同步规则解析器是对源数据项进行目标数据项、目标企业和转换规则匹配的子件。同步规则解析器将接收到的参数在同步规则集中进行匹配,得出如下3个参数:

1)目标数据项即希望同步的数据项;

2)目标企业即目标数据项所处的企业;

3)转换规则即源数据项与目标数据项的转换规则。

同步规则集是一个源数据项与目标数据项的映射表,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同步规则集

如图5所示,根据不同的数据项,同步规则解析器解析出需要同步更新的目标企业、目标数据项以及转换规则,连同接收到的各参数一并传递给目标数据项转换器。

4.4 目标数据转换器

目标数据项转换器是一系列的字符串转换方法。目标数据项换器将接收到的参数在转换规则集中查找相应的转换方法并调用相应的程序代码,将源数据项转换成目标数据项所需要的格式、内容。

与同步规则集类似,转换规则集是一个同步规则名与字符串转换方法名的映射表,该表结构如图6所示。

图6 转换规则集

如图所示,根据不同的转换规则,目标数据项转换器解析出需要调用的字符串操作方法,将源数据进行转换,得到的目标数据项连同接收到的参数一并传递给目标数据项更新器。

值得注意的是,在数据的转换过程中存在着以下3种情况:

1)表达形式转换 如时间格式中“xx/xx/xx”与“默.毅.xx”的转换,这种是平常的字符串转换,可以调用简单的字符串操作方法实现,如“2003/03/27”转换成“2003-03-27”。

2)单位转换 如重量单位“kg”与“g”的转换,除了2者单位字符串的转换外,还需要计算相应的数值关系,如“1 kg”转换成“1 000 g‘’。

3)名称转换 名称转换产生的背景主要是源数据项与目标数据项来源于不同企业,比如A企业将其产品称为“手机”,而B称之为“移动电话”,虽然它们表示同一事物,但是名称并不相同。名称转换的方法是通过调用词汇转换规则集获得目标名称,并进行输出。

词汇转换规则集是一个源数据项词汇与目标词汇之间的对照表,该表结构如图7所示。

图7 词汇转换规则集

如图7所示,根据不同的源词汇、目标企业,名称转换方法器解析出相应的目标词汇并输出。

4.5 目标数据更新器

目标数据更新器是一些列的数据库操作方法,根据接受的源数据项更新方法、目标数据项更新目标数据库中相应的数据项内容,实现数据的同步更新。

5 结语

ERP的应用需要高额的成本,对于已经成熟应用ERP的企业来说,抛弃原有ERP引进协同商务显然是不现实的,独立运行2个系统则不仅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能力提升,反会成为企业的拖累。如果能实现协同商务与ERP的数据集成,则2个平台成为了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企业统一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的信息化能力,并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字:ERP协作信息化

本文摘自:e-works

x 协同商务系统与ERP数据同步处理的方法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企业应用软件ERP → 正文

协同商务系统与ERP数据同步处理的方法

责任编辑:sjia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6-11 09:24:04 本文摘自:e-works

引言

从最早的库存、成本优化到MRP、MRPII直至ERP,企业的信息化走过了非常漫长的道路,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逐渐成熟,很多企业已经有了自己完整的ERP系统,并且有了ERP系统的庞大数据库。近10年来,“协同商务”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新方向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但是当1个企业引进协同商务系统,就会造成企业中同时拥有2个不同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独立运行2个系统会产生双倍工作量以及数据混乱的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集成2个系统的数据使得2个数据库能够同步更新就成了在成熟运行ERP系统的企业中引入协同商务系统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1 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从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发展而来的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它通过信息技术将企业内部销售、采购、生产、财务、人事等各职能部门进行资源整合和业务流程重组,以“平衡供需”为目的,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从而提高了企业资源调配的能力。从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角度讲,它是企业信息化的1个重要阶段,早期以无纸化为目标的各部门的信息化在ERP之前就已经有了长期的发展,而ERP的诞生将企业内部各种信息化手段有效的集合起来,解决了原先各个部门单独应用信息化产生的“信息孤岛”问题,使企业的信息化从早期的一种辅助手段提升到了关乎企业前途命运的战略决策高度。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早期的ERP通常是C/S结构,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发展,ERP也引入了各种互联网技术,逐渐出现了各种B/S结构的产品,这些产品开发成本更低、可扩展性更强——如Web Service方式的组件打包、实施更灵活——如出现了以租用方式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更重要的是为企业信息化的后期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 协同商务

协同商务(Collaborative Commerce,CC)相对于ERP的企业内部信息集成,电子商务是企业间的信息化应用。它将企业间的交易行为搬到了互联网上,使不同地域的企业能不谋面实现交易。而协同商务正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高级形态。作为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商务活动的典型应用,电子商务为协同商务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思路。正如ERP从MRP发展而来却不局限于MRP一样,协同商务从电子商务发展而来也不局限于简单的产品买卖行为。“协同商务”概念的提出者、著名IT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对于协同商务的定义是:“一种激励具有共同的商业利益的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的商业战略,它主要是通过对于商业周期所有阶段(从产品研发期直到最后的分销阶段)的信息共享来实现。协同商务的目标是在满足不断增长的顾客需求的同时来增强获利能力。价值利益的所有成员通过将他们的核心竞争优势组合起来创造新的产品或者服务来获取利润,这些新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将比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单集合大得多。”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只要能够有利于价值链上合作伙伴利益提升的协作行为,都可以尝试协同商务,包括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采购、协同销售等。与ERP以内部“平衡供需”为目不同的是,协同商务的目的很直接地表现为“使所有协同伙伴利益最大化”。

杨红云研究了协同商务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李康和吴育华探讨了供应链与协同商务的关系,余强分析了协同商务在绩效评估的应用,孟亮和汤兵勇研究了协同商务下的工作流,杜娟和张李义分析了协同商务下的知识共享。

3 协同商务系统与ERP系统的同步问题分析

如果在已成熟应用ERP的企业中导人全新的协同商务系统,企业就会有2套独立的信息系统。不同信息系统又拥有自己不同的数据库,此时企业间的信息系统关系如图l所示。

图1不集成时的企业信息系统关系

由图l可知引入协同商务系统后,企业A和B都有了2款完全独立的信息系统,企业不仅需要在原有的ERP系统中管理数据,还要在CC系统中管理数据。就产生了2个问题:

1)重复劳动当一个系统的数据发生变更,就必须对另一个系统进行同样的操作,这双倍的工作量对于企业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

2)数据混乱如果更新不及时,2个系统就会发生数据不统一问题,企业决策者不知道哪个才是准确的数据,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

因此作为新的应用,协同商务系统的导人必须与原ERP系统在数据上有很好的同步。当一个系统的数据发生变更,另一个系统能同步更新,实现2个不同系统共享相同的数据。

企业之间理想的信息系统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理想的信息系统关系

以一个标准的ERP系统和CC系统为例,需要同步更新的数据如图3所示。

图3 需要同步的业务数据

4 协同商务系统与ERP系统的数据同步

4.1 同步方案总体框架

CC系统和ERP系统数据同步方案框架如图4所示。其中:源系统表示用户操作的系统,源数据库表示源系统所属数据库,源数据项表示发生变更的数据项,目标数据项表示希望同步的数据项,目标数据库表示目标数据项所属的数据库,目标系统指基于目标数据库的系统。

图4 同步方案总体框架

当源系统用户操作系统造成源数据库变更时。源数据项经过源数据监视器、同步规则解析器、目标数据转换器以及目标数据更新器4个同步更新器子件实现目标数据库的同步更新。

4.2 源数据监视器

源数据监视器是实时监视源数据项变更情况的子件。源数据监视器通过实时扫描源数据库的数据库日志,当数据库中数据项发生变更,将变更情况进行解析并获得以下几个参数传递给同步规则解析器:

1)变更方式:如增加、删除或更新;

2)源数据项:即发生变更的数据项。

4.3 同步规则解析器

同步规则解析器是对源数据项进行目标数据项、目标企业和转换规则匹配的子件。同步规则解析器将接收到的参数在同步规则集中进行匹配,得出如下3个参数:

1)目标数据项即希望同步的数据项;

2)目标企业即目标数据项所处的企业;

3)转换规则即源数据项与目标数据项的转换规则。

同步规则集是一个源数据项与目标数据项的映射表,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同步规则集

如图5所示,根据不同的数据项,同步规则解析器解析出需要同步更新的目标企业、目标数据项以及转换规则,连同接收到的各参数一并传递给目标数据项转换器。

4.4 目标数据转换器

目标数据项转换器是一系列的字符串转换方法。目标数据项换器将接收到的参数在转换规则集中查找相应的转换方法并调用相应的程序代码,将源数据项转换成目标数据项所需要的格式、内容。

与同步规则集类似,转换规则集是一个同步规则名与字符串转换方法名的映射表,该表结构如图6所示。

图6 转换规则集

如图所示,根据不同的转换规则,目标数据项转换器解析出需要调用的字符串操作方法,将源数据进行转换,得到的目标数据项连同接收到的参数一并传递给目标数据项更新器。

值得注意的是,在数据的转换过程中存在着以下3种情况:

1)表达形式转换 如时间格式中“xx/xx/xx”与“默.毅.xx”的转换,这种是平常的字符串转换,可以调用简单的字符串操作方法实现,如“2003/03/27”转换成“2003-03-27”。

2)单位转换 如重量单位“kg”与“g”的转换,除了2者单位字符串的转换外,还需要计算相应的数值关系,如“1 kg”转换成“1 000 g‘’。

3)名称转换 名称转换产生的背景主要是源数据项与目标数据项来源于不同企业,比如A企业将其产品称为“手机”,而B称之为“移动电话”,虽然它们表示同一事物,但是名称并不相同。名称转换的方法是通过调用词汇转换规则集获得目标名称,并进行输出。

词汇转换规则集是一个源数据项词汇与目标词汇之间的对照表,该表结构如图7所示。

图7 词汇转换规则集

如图7所示,根据不同的源词汇、目标企业,名称转换方法器解析出相应的目标词汇并输出。

4.5 目标数据更新器

目标数据更新器是一些列的数据库操作方法,根据接受的源数据项更新方法、目标数据项更新目标数据库中相应的数据项内容,实现数据的同步更新。

5 结语

ERP的应用需要高额的成本,对于已经成熟应用ERP的企业来说,抛弃原有ERP引进协同商务显然是不现实的,独立运行2个系统则不仅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能力提升,反会成为企业的拖累。如果能实现协同商务与ERP的数据集成,则2个平台成为了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企业统一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的信息化能力,并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字:ERP协作信息化

本文摘自:e-works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