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应用软件OA → 正文

“OA”升级为“协同软件”的由来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07-22 10:34:36 本文摘自:中关村在线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尤其是这两年新兴的管理概念“协同”系统,其原因在于协同系统可“管”可“放”,管则规范高较、放则灵活可控。较为适合我国高速发展、多变的企业管理模式。

但是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由于可参考的内容较少,因此企业本身也不明确信息化管理手段如何去建立。即使在同行业企业中,已经信息化步骤较早的那些单位,也仅仅是以业务为导向的信息化系统;这种信息化系统的最显著特征在于,管理软件是以业务为主,为满足一项业务或多项业务的数据为目标。

这种现象在中国的企业是占绝大多数的。其产生的原因在我个人认为,还是在仿照国外的管理,老外用“ERP”啊,什么SAPORACLE世界500强的企业都在用,我们要向人家学习啊。其实绝大多数国内企业都没有思考,老外为什么这么管?我们为什么不能这么管?

中国企业与国外的企业在管理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岗位”与“权限”,在中国“一枝笔”的现象是普遍的,这种现象导致有“职位”有“级别”但是却无“权限”。因此出现了,无人敢负责、只能等请示的现象,最终所有的事情推给了我们的“一枝笔”。

国外的企业,“岗位”与“权限”的对应关系是非常明确的,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权限范围,可以行使自己的权限,并且职业化程度较深,都可以对自己行使的权利进行负责,由上至下的整体考核模式,使国外企业在管理上异常高效,可快速响应。当然这种模式也有其弊---不灵活。

国外的管理模式,可参考不可复制,是中国企业共同的认识。那么为什么信息化管理的模式还要仿照国外的管理呢。财务、人力资源、供应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等这个软件系统建立了不少,有效果吗?答案一定是有,各业务单元都方便了,数据电子化了,“一枝笔”们关心数据相应更及时了,数据统计量减轻了。。。。。 可是,管理提升了吗?

“一枝笔”们最关心什么?钱:就是现金流、应收款;人:人均单产、岗位考核与技能的完善。物:不是企业中的固定资产,而是采购“单价”;企业管理混乱,乱在哪?效率低下,权责不清,事务后知后觉,有指示无反馈,想进行优化无从下手;前者,ERP解决,后者协同办公系统(OA)解决。前者想管好,就必须有完善而完整的业务管理体系与考核制度跟上。其实在信息建设的步骤上,我更倾向先上OA后上ERP这个理论,原因如下:

1、 OA目标清晰:审批流程、工作指示流程、事务结果反馈、流程梳理与流程绩效、数据信息门户(涉及集成)。好建立目标容易完成。

2、 整体效率提升快:使用范围涉及全体人员,大家都可以通过OA进行信息化的工作,整个企业效率会有很大提升。而且大家容易适应,便于后期的ERP建立。

3、 涉及的工作内容广:钱的审批、制度与机制的制定、落地、报表的反馈、事务的跟踪,都可以在OA系统中体现,其实,OA系统是真正给“一枝笔”用的系统。

4、 自我完善与梳理:其实OA系统还有一个隐性的特点。流程梳理,有一些OA厂商提出“流程绩效”“二元化工作流”的概念,就是数据的方式,反应出企业的管理流程、业务流程的整体效率,节点的完成效率,使管理者清晰,企业业务梳理的方向和目标;通过灵活的工作流让企业找到适合自已的管理流程,使管理者清晰,企业业务梳理的方向和目标。

综上所述,是我支持信息化OA为第一步的关点。至于OA的管理价值,我认为有五大点:制度的执行与落地、事务的授权与反馈、辅助企业与员工的文化传递、企业信息门户(通过OA做异系统集成)、工作痕迹与工作维度立体统计。可以说OA就是大管家,它不做专业具体的工作,但是需要通过它,把所以的业务单元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结果呈现。其它协调与反馈是重中之重。我想这也是“OA”升级为“协同软件”的由来吧。

协同软件应该是什么样呢?其理论五花八门,概念层出不穷;每个软件厂商的管理理论都不一样,这种现象反映出协同软件市场的不成熟,有待建立标准。协同软件定位在组织行为管理范畴之内,但是组织行为管理与业务的交叉度过深,因此我们在进行协同产品选型时,容易受外在因素影响,尤其是业务单元的影响。那么我们选型协同软件时应该考虑哪些关键特点呢:

1、管理目标的明确性 提高效率,事务授权的全过程以及结果的反馈与呈现;流程类制度的执行与落地;碎片时间的最大化利用。

2、信息门户特性 没有一款系统向协同系统这样,涉及组织内的所有人员,而且涉及的人越多,越能反应整体效率的提升。因此这款产品,应该具备强大的信息门户特点,可以将其它的软件系统进行集成,从而实现统一的工作入口,并进行多维度展现。

如果说财务软件可以进行财务数据反馈、生产系统可以对生产情况进行全过程数据呈现,那么协同软件也应该能够统计出组织内的流程效率情况,人员工作情况,事务积压情况等数据统计的结果,因为这种数据是管理层对管理模式调整的重要依据。

一个好的协同软件,其工作流的特点一定要完善、完整。过于刚性的流程容易成为变向的“ERP”系统,一定要即可强制又可灵活,两种流程形式满足组织内各种情况的应用;同时要充分考虑流程与流程之间的继承关系,从而实现大业务流程之前的联系。如:出差计划与差旅报销之前的关系。

关键字:协同软件升级OA

本文摘自:中关村在线

x “OA”升级为“协同软件”的由来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企业应用软件OA → 正文

“OA”升级为“协同软件”的由来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07-22 10:34:36 本文摘自:中关村在线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尤其是这两年新兴的管理概念“协同”系统,其原因在于协同系统可“管”可“放”,管则规范高较、放则灵活可控。较为适合我国高速发展、多变的企业管理模式。

但是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由于可参考的内容较少,因此企业本身也不明确信息化管理手段如何去建立。即使在同行业企业中,已经信息化步骤较早的那些单位,也仅仅是以业务为导向的信息化系统;这种信息化系统的最显著特征在于,管理软件是以业务为主,为满足一项业务或多项业务的数据为目标。

这种现象在中国的企业是占绝大多数的。其产生的原因在我个人认为,还是在仿照国外的管理,老外用“ERP”啊,什么SAPORACLE世界500强的企业都在用,我们要向人家学习啊。其实绝大多数国内企业都没有思考,老外为什么这么管?我们为什么不能这么管?

中国企业与国外的企业在管理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岗位”与“权限”,在中国“一枝笔”的现象是普遍的,这种现象导致有“职位”有“级别”但是却无“权限”。因此出现了,无人敢负责、只能等请示的现象,最终所有的事情推给了我们的“一枝笔”。

国外的企业,“岗位”与“权限”的对应关系是非常明确的,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权限范围,可以行使自己的权限,并且职业化程度较深,都可以对自己行使的权利进行负责,由上至下的整体考核模式,使国外企业在管理上异常高效,可快速响应。当然这种模式也有其弊---不灵活。

国外的管理模式,可参考不可复制,是中国企业共同的认识。那么为什么信息化管理的模式还要仿照国外的管理呢。财务、人力资源、供应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等这个软件系统建立了不少,有效果吗?答案一定是有,各业务单元都方便了,数据电子化了,“一枝笔”们关心数据相应更及时了,数据统计量减轻了。。。。。 可是,管理提升了吗?

“一枝笔”们最关心什么?钱:就是现金流、应收款;人:人均单产、岗位考核与技能的完善。物:不是企业中的固定资产,而是采购“单价”;企业管理混乱,乱在哪?效率低下,权责不清,事务后知后觉,有指示无反馈,想进行优化无从下手;前者,ERP解决,后者协同办公系统(OA)解决。前者想管好,就必须有完善而完整的业务管理体系与考核制度跟上。其实在信息建设的步骤上,我更倾向先上OA后上ERP这个理论,原因如下:

1、 OA目标清晰:审批流程、工作指示流程、事务结果反馈、流程梳理与流程绩效、数据信息门户(涉及集成)。好建立目标容易完成。

2、 整体效率提升快:使用范围涉及全体人员,大家都可以通过OA进行信息化的工作,整个企业效率会有很大提升。而且大家容易适应,便于后期的ERP建立。

3、 涉及的工作内容广:钱的审批、制度与机制的制定、落地、报表的反馈、事务的跟踪,都可以在OA系统中体现,其实,OA系统是真正给“一枝笔”用的系统。

4、 自我完善与梳理:其实OA系统还有一个隐性的特点。流程梳理,有一些OA厂商提出“流程绩效”“二元化工作流”的概念,就是数据的方式,反应出企业的管理流程、业务流程的整体效率,节点的完成效率,使管理者清晰,企业业务梳理的方向和目标;通过灵活的工作流让企业找到适合自已的管理流程,使管理者清晰,企业业务梳理的方向和目标。

综上所述,是我支持信息化OA为第一步的关点。至于OA的管理价值,我认为有五大点:制度的执行与落地、事务的授权与反馈、辅助企业与员工的文化传递、企业信息门户(通过OA做异系统集成)、工作痕迹与工作维度立体统计。可以说OA就是大管家,它不做专业具体的工作,但是需要通过它,把所以的业务单元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结果呈现。其它协调与反馈是重中之重。我想这也是“OA”升级为“协同软件”的由来吧。

协同软件应该是什么样呢?其理论五花八门,概念层出不穷;每个软件厂商的管理理论都不一样,这种现象反映出协同软件市场的不成熟,有待建立标准。协同软件定位在组织行为管理范畴之内,但是组织行为管理与业务的交叉度过深,因此我们在进行协同产品选型时,容易受外在因素影响,尤其是业务单元的影响。那么我们选型协同软件时应该考虑哪些关键特点呢:

1、管理目标的明确性 提高效率,事务授权的全过程以及结果的反馈与呈现;流程类制度的执行与落地;碎片时间的最大化利用。

2、信息门户特性 没有一款系统向协同系统这样,涉及组织内的所有人员,而且涉及的人越多,越能反应整体效率的提升。因此这款产品,应该具备强大的信息门户特点,可以将其它的软件系统进行集成,从而实现统一的工作入口,并进行多维度展现。

如果说财务软件可以进行财务数据反馈、生产系统可以对生产情况进行全过程数据呈现,那么协同软件也应该能够统计出组织内的流程效率情况,人员工作情况,事务积压情况等数据统计的结果,因为这种数据是管理层对管理模式调整的重要依据。

一个好的协同软件,其工作流的特点一定要完善、完整。过于刚性的流程容易成为变向的“ERP”系统,一定要即可强制又可灵活,两种流程形式满足组织内各种情况的应用;同时要充分考虑流程与流程之间的继承关系,从而实现大业务流程之前的联系。如:出差计划与差旅报销之前的关系。

关键字:协同软件升级OA

本文摘自:中关村在线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