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由面带点:大数据不再锁入区域“口袋”

责任编辑:zhaoxiaoqin 作者:刘晶晶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9-08 09:47:00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化周报

据中国经济网预测,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市场将形成2万亿以上产业规模。有关部门表示,京津冀三地已经向国家提交了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申请报告,有望将于近期获得正式批复。

  据了解,在综合试验区的建设中,京津冀三地将各有侧重。其中北京侧重于大数据创新,河北侧重于大数据存储,而天津侧重于设备制造与集成。随着试验区获得批复,启动建设工作,三地在旅游、医疗健康、交通、环保等各个领域的数据将逐渐实现统筹应用,推出一系列创新应用,例如远程诊疗等诸多方面。
大数据:支持你没商量

  面对大数据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无论从政策角度还是机制方面,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对大数据均表现高度重视。

  从产业联盟角度出发,各个省市非常重视相关产业联盟的数据发展形势,其中一些联盟对于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5·18经贸洽谈会”上,《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得知,会上成立的京津冀大数据联盟为三地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前景。另外提及大数据交易,以北京和贵州为实验范本,大数据交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席卷全国。通过这些交易平台的设想,使得数据资源供需双方能够在相关法律的约束下,进行附加经济利益的数据交易,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形式。

  从地域角度分析,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都是国家信息产业比较聚集发展的地区,大数据与IT产业相关性比较强,因此逐渐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中,自身发展的欲望比较强烈,其中京津冀产业链条相对比较健全。如今已经有很多地方出台了大数据规划、指导意见,为了把相关资源聚合起来,有的省市单位甚至成立大数据管理局,其中一些已经运作起来,对于推动大数据发展,特别是推动各个政府部门之间资源整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有幸聆听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所长安晖对于区域大数据发展的精彩见解,他分享了我国区域大数据发展情况与重点方向。

         安晖建议在传统产业改造的四个方向运用大数据:
         第一响应用户的需求提升研发水平;
         第二实现用户产品交互,推动智能化生成;
         第三对企业遍布全球的企业,通过大数据辅助企业决策;
         第四和制造业服务化结合起来,用大数据支撑生产服务的发展,加快制造业服务环境。
  
        众所周知,国家发展达到中等收入阶段,必然会伴随经济增速换挡期,如今我国面临经济新常态。大数据技术和产业的兴起,为“互联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及无限的可能性。

  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挖掘大数据应用是区域创新创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路径。相比之下,长三角地区侧重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以及云计算;珠三角则是软硬结合,产品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的有机结合,终其目标都是产业生态链的塑造。

区域协同 或许可以用大数据说话

  在京津冀大数据发展的过程中,经常被提及的是产业协同。以前提及“产业协同”更多的是一种案例说明,一种定性说法,但大数据的诞生给予我们一个可以定量的方法去评估达成协同的多方因素以及条件。不但可以更好地在发展过程中有效利用协同战略所带来的政策支持,同时也给大数据发展一个新的突破口。

龙信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王成刚

        用大数据的方式分析行业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三地产业结构存在巨大差异。

  龙信数据研究中心主任王成刚表示,首先,在北京大多数企业涉及科学技术研究方向,投资相对较多的是装备制造业,天津则是金融业,而河北是制造业;如果将京津冀城市进行综合衡量寻找匹配度的话,通过数据计算可以得出,朝阳和秦皇岛市的产业配合度最高;西城与廊坊的配对也是非常好的。这就需要对京津冀产业协同进行持续跟踪研究,来持续地测度协同进展情况如何。

       为此,龙信数据推出《企业投资报告》,反映区域产业结构,掌握本区域招商引资的特点,将来更会考虑如何用大数据来支撑京津冀规划、招商及政策的评估。

  其次,对于企业发展走向以及行业的倾向的问题,初步分析得出,如果是北京针对河北的投资,比较倾向于制造环节;而北京对于天津的投资,倾向研发销售以及资本运营环节。例如,在研发环节中天津所占比重直逼整体的3/4,在资本运作环节以及制造环节只占了60%,所以用市场的脚来投票确实有一定的倾向性。

        从2010年到2015年,京津冀共同申请专利的情况也可以用大数据的方式加以展现和分析,可以等同为三地协同创新的情况指标之一。“十二五”期间至今,三地企业联合申请专利数量达到1.2万件,得到授权的有8千件。三地企业联合获得申请和专利授权数量中,其中发明专利所占比重相对较高,已经超过河北和天津单独的比例,接近了北京。

  这一系列数字表明,三地联合创新的质量相对较好,也验证了协同合作确实可以带来更大程度的进步。三地之中支撑力、创新力、凝聚力和辐射力均是北京处于领先地位;如果将京津主要的地市进行排序,也是石家庄、保定、邯郸等五个省市的发展程度较高,这与京津冀三轴四区这样的定位一致。对于企业发展指数,主要通过设定企业实力、企业活力、企业创新力的考量角度,对44个区县企业活力全部做了测度,排在前两位是海淀、朝阳,第三是西城,第四是天津滨海,第五是东城,前十位中仍以北京居多。

“数”聚坝上  张北“涨声一片”

  2016年6月,阿里·数据港张北数据中心项目在张北县小二台镇开工建设。该数据中心将百分百采用绿色能源运转,建筑外表覆盖太阳能电板,同时采用自然风冷和自然水冷系统,绿色能源可就地转化成计算资源供全球使用。

阿里巴巴张北云计算中心相关项目开工仪式

  据阿里巴巴技术保障事业部总经理周明介绍,阿里·数据港张北数据中心项目是其在张北部署大规模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基础设施的重要基地之一,建设布局采用“一点三中心”,即一个阿里示范展示点,张北云联数据中心、数据港张北数据中心、中都草原数据中心这三个相互备份的数据中心。对此,张北县委书记郝富国表示,和阿里巴巴联手建设的云计算基地,将为绿色能源的利用探索出新的思路,提高产业链效率。

  如此看来,在京津冀大数据发展的蓝图上,张北一直居于不可忽视的地位。之所以被人熟知,除了以草原为特色的大旅游综合格局外,更重要的是领先的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理念与举措。

         张北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首先得益于得天独厚的优势区位与条件。地处云计算发展的“黄金纬度”地区,是距离北京最近的适宜大规模建设云计算产业的区域之一;气候适宜,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能源充足等都可以为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提供充足、可靠、持续、稳定的主客观优势;目前张北贯通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三大骨干网络,这些网络的完善,将最大限度保障大数据传输的需要,提供了十分可靠的“宽带堡垒”。众所周知,投资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关键在于后期的运营成本,核心是电价。

  2012-2013年度,张北云计算先后被北京市列为京张合作项目,其云计算产业基地的规划,进一步标志其张北县云计算产业基地已经上升为京津冀合作及省级重点产业发展战略。为将其发展为中国“数坝”,建成“两基地、两中心、一枢纽、京津冀云储存”的基本架构,在空间上打造五大聚集区和一基地(五大聚集区指数据中心、硬件设备、云服务、服务支撑聚集区,一基地指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张北紧抓机遇,趁势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给其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新鲜活力。对此,张雅楠表示:“2020年的目标可以用一串数字进行概括,这就是‘19521’。具体可以阐释为数据规模达到150万台服务器,支持9+N朵云服务建设,基地入驻企业达到200家以上,相关产业规模突破一千亿元。

  为达成这样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执行:初期是基础环境构建期,目标达成数据中心30万台服务器,要素资源集聚期达到100万台服务器,最终建成国内品牌突出的数据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集聚区。未来五年内将建成5座220千伏变电站,满足云计算基地的需求。已经签约的中国教育赛尔网、分享通信集团等以及与苹果、联想、长衫股份等企业达成初步的合作意向将继续推进。”

关键字:大数据云计算数据中心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化周报

x 由面带点:大数据不再锁入区域“口袋”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由面带点:大数据不再锁入区域“口袋”

责任编辑:zhaoxiaoqin 作者:刘晶晶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9-08 09:47:00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化周报

据中国经济网预测,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市场将形成2万亿以上产业规模。有关部门表示,京津冀三地已经向国家提交了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申请报告,有望将于近期获得正式批复。

  据了解,在综合试验区的建设中,京津冀三地将各有侧重。其中北京侧重于大数据创新,河北侧重于大数据存储,而天津侧重于设备制造与集成。随着试验区获得批复,启动建设工作,三地在旅游、医疗健康、交通、环保等各个领域的数据将逐渐实现统筹应用,推出一系列创新应用,例如远程诊疗等诸多方面。
大数据:支持你没商量

  面对大数据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无论从政策角度还是机制方面,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对大数据均表现高度重视。

  从产业联盟角度出发,各个省市非常重视相关产业联盟的数据发展形势,其中一些联盟对于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5·18经贸洽谈会”上,《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得知,会上成立的京津冀大数据联盟为三地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前景。另外提及大数据交易,以北京和贵州为实验范本,大数据交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席卷全国。通过这些交易平台的设想,使得数据资源供需双方能够在相关法律的约束下,进行附加经济利益的数据交易,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形式。

  从地域角度分析,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都是国家信息产业比较聚集发展的地区,大数据与IT产业相关性比较强,因此逐渐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中,自身发展的欲望比较强烈,其中京津冀产业链条相对比较健全。如今已经有很多地方出台了大数据规划、指导意见,为了把相关资源聚合起来,有的省市单位甚至成立大数据管理局,其中一些已经运作起来,对于推动大数据发展,特别是推动各个政府部门之间资源整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有幸聆听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所长安晖对于区域大数据发展的精彩见解,他分享了我国区域大数据发展情况与重点方向。

         安晖建议在传统产业改造的四个方向运用大数据:
         第一响应用户的需求提升研发水平;
         第二实现用户产品交互,推动智能化生成;
         第三对企业遍布全球的企业,通过大数据辅助企业决策;
         第四和制造业服务化结合起来,用大数据支撑生产服务的发展,加快制造业服务环境。
  
        众所周知,国家发展达到中等收入阶段,必然会伴随经济增速换挡期,如今我国面临经济新常态。大数据技术和产业的兴起,为“互联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及无限的可能性。

  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挖掘大数据应用是区域创新创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路径。相比之下,长三角地区侧重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以及云计算;珠三角则是软硬结合,产品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的有机结合,终其目标都是产业生态链的塑造。

区域协同 或许可以用大数据说话

  在京津冀大数据发展的过程中,经常被提及的是产业协同。以前提及“产业协同”更多的是一种案例说明,一种定性说法,但大数据的诞生给予我们一个可以定量的方法去评估达成协同的多方因素以及条件。不但可以更好地在发展过程中有效利用协同战略所带来的政策支持,同时也给大数据发展一个新的突破口。

龙信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王成刚

        用大数据的方式分析行业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三地产业结构存在巨大差异。

  龙信数据研究中心主任王成刚表示,首先,在北京大多数企业涉及科学技术研究方向,投资相对较多的是装备制造业,天津则是金融业,而河北是制造业;如果将京津冀城市进行综合衡量寻找匹配度的话,通过数据计算可以得出,朝阳和秦皇岛市的产业配合度最高;西城与廊坊的配对也是非常好的。这就需要对京津冀产业协同进行持续跟踪研究,来持续地测度协同进展情况如何。

       为此,龙信数据推出《企业投资报告》,反映区域产业结构,掌握本区域招商引资的特点,将来更会考虑如何用大数据来支撑京津冀规划、招商及政策的评估。

  其次,对于企业发展走向以及行业的倾向的问题,初步分析得出,如果是北京针对河北的投资,比较倾向于制造环节;而北京对于天津的投资,倾向研发销售以及资本运营环节。例如,在研发环节中天津所占比重直逼整体的3/4,在资本运作环节以及制造环节只占了60%,所以用市场的脚来投票确实有一定的倾向性。

        从2010年到2015年,京津冀共同申请专利的情况也可以用大数据的方式加以展现和分析,可以等同为三地协同创新的情况指标之一。“十二五”期间至今,三地企业联合申请专利数量达到1.2万件,得到授权的有8千件。三地企业联合获得申请和专利授权数量中,其中发明专利所占比重相对较高,已经超过河北和天津单独的比例,接近了北京。

  这一系列数字表明,三地联合创新的质量相对较好,也验证了协同合作确实可以带来更大程度的进步。三地之中支撑力、创新力、凝聚力和辐射力均是北京处于领先地位;如果将京津主要的地市进行排序,也是石家庄、保定、邯郸等五个省市的发展程度较高,这与京津冀三轴四区这样的定位一致。对于企业发展指数,主要通过设定企业实力、企业活力、企业创新力的考量角度,对44个区县企业活力全部做了测度,排在前两位是海淀、朝阳,第三是西城,第四是天津滨海,第五是东城,前十位中仍以北京居多。

“数”聚坝上  张北“涨声一片”

  2016年6月,阿里·数据港张北数据中心项目在张北县小二台镇开工建设。该数据中心将百分百采用绿色能源运转,建筑外表覆盖太阳能电板,同时采用自然风冷和自然水冷系统,绿色能源可就地转化成计算资源供全球使用。

阿里巴巴张北云计算中心相关项目开工仪式

  据阿里巴巴技术保障事业部总经理周明介绍,阿里·数据港张北数据中心项目是其在张北部署大规模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基础设施的重要基地之一,建设布局采用“一点三中心”,即一个阿里示范展示点,张北云联数据中心、数据港张北数据中心、中都草原数据中心这三个相互备份的数据中心。对此,张北县委书记郝富国表示,和阿里巴巴联手建设的云计算基地,将为绿色能源的利用探索出新的思路,提高产业链效率。

  如此看来,在京津冀大数据发展的蓝图上,张北一直居于不可忽视的地位。之所以被人熟知,除了以草原为特色的大旅游综合格局外,更重要的是领先的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理念与举措。

         张北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首先得益于得天独厚的优势区位与条件。地处云计算发展的“黄金纬度”地区,是距离北京最近的适宜大规模建设云计算产业的区域之一;气候适宜,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能源充足等都可以为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提供充足、可靠、持续、稳定的主客观优势;目前张北贯通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三大骨干网络,这些网络的完善,将最大限度保障大数据传输的需要,提供了十分可靠的“宽带堡垒”。众所周知,投资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关键在于后期的运营成本,核心是电价。

  2012-2013年度,张北云计算先后被北京市列为京张合作项目,其云计算产业基地的规划,进一步标志其张北县云计算产业基地已经上升为京津冀合作及省级重点产业发展战略。为将其发展为中国“数坝”,建成“两基地、两中心、一枢纽、京津冀云储存”的基本架构,在空间上打造五大聚集区和一基地(五大聚集区指数据中心、硬件设备、云服务、服务支撑聚集区,一基地指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张北紧抓机遇,趁势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给其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新鲜活力。对此,张雅楠表示:“2020年的目标可以用一串数字进行概括,这就是‘19521’。具体可以阐释为数据规模达到150万台服务器,支持9+N朵云服务建设,基地入驻企业达到200家以上,相关产业规模突破一千亿元。

  为达成这样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执行:初期是基础环境构建期,目标达成数据中心30万台服务器,要素资源集聚期达到100万台服务器,最终建成国内品牌突出的数据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集聚区。未来五年内将建成5座220千伏变电站,满足云计算基地的需求。已经签约的中国教育赛尔网、分享通信集团等以及与苹果、联想、长衫股份等企业达成初步的合作意向将继续推进。”

关键字:大数据云计算数据中心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化周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