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IOCIO联盟 → 正文

云原生赋能政企数字化转型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1-08-29 18:05:47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8月29日,由企业网D1Net、信众智CIO智力共享平台和中国企业数字化联盟共同主办的2021北京部委央企及大型企业CIO大会暨中国企业数字化联盟年会(夏)在京召开。本次大会以“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为主题,着重探讨部委、央企及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实践,邀请了包括生态环境部、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北京信息资源中心等部委,中国电建集团、中粮肉食集团、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等多家央企CIO进行精彩分享,并有超过百家大中型企业的CIO及行业优秀供应商代表共同参与。
 
以下是现场速记。
 


灵雀云首席架构师 杜东明
 
杜东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奋战在数字化转型一线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灵雀云的杜东明。今天带给大家的话题是云原生赋能政企数字化转型。
 
2004年在谷歌诞生了一个神秘的技术,这个技术能够让谷歌每天成功的调度上千万甚至上亿次的业务,这个技术非常的神秘,每一和这技术相关的员工都要签订保密协议,后来这个技术被披露出来叫做cgroup和Borg,它今天被普遍认为是容器的前身。2010年Paul Fremantle第一次提出应用架构的设想,他认为一个架构应该是分布式的、弹性的可以故障自愈、观点分离的,同时这个架构还应该能照顾到应用的开发、上线和运维流程,他把这个架构命名为云原生,这是业内第一次提出云原生的概念。
 
2013年美国NetFlix公司第一次实践了云原生的理念,在它的云原生平台上每天有上万个服务被启停,在这次实践中抛开技术细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线人员的创造力和决策力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一个自下而上的技术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同年在2013年发布了Docker1.0,Docker是我们第一个被业界广泛认可的容器标准,在那个时候我们又一次见证了一线技术人员对于技术变革的热情,我记得还是在2015年和2016年在上海、北京举办的容器大会上万人空巷的场景。Docker的发布让我们云原生落地,第一次有了落脚点。
 
2015年CNCF云原生基金会成立,同年谷歌基于自己内部已经运行的十年业务系统Borg开发并且开源了自己的技术,标志着云原生和容器技术进入到企业级市场。
 
现在再谈容器早就不是新鲜事了,它已经稳健运行支撑业务的输出价值。2020年在CNCF报告中称中国有68%的企业正在把容器应用在他们的生产中心,而同期全球的数据是92%。事实上考虑到中国的市场的庞大、企业的众多以及我们企业所处的阶段不同,其实中国的头部企业在云原生的实践并不落后于世界的先进水平。
 
云原生来的悄无声息,但是又势不可挡。我们一直在好奇背后的推动力到底是什么,是什么推动了云原生在中国蓬勃的发展?实际是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破坏作用。
 
在我们的观念中我们认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把企业实现核心价值的方式和数字化的技术和渠道相融合。在过去银行的核心价值是息储放贷式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选择银行时看每家银行网点离我们家近,现在选择是哪家银行APP做的好会选择哪家,所以APP变成了银行实现价值的重要手段。
 
我们看到在很多互联网银行,很多直销银行在诞生之初根本就没有网点,所以APP变成了他们实现价值的唯一方式,不光是银行这种IT相对先进的行业,在一些相对要传统一点的行业比如像工业,从订单到规划,从设计到工艺,从生产到质量再从仓储到物流,人机物料结合在一起最后形成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这本质上也是数字化转型。
 
当一个企业发生数字化转型,这个企业IT部门就会发生巨大的变革。原来企业IT和企业财务、法务、人力资源都是一样的,都是支持部门是成本中心,但是现在他们开始变成了企业运营和实现价值、实现增长的核心抓手和要素。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我们IT就会遇到很多的现象,首先企业的应用的数量在显著的增加,我们以前在运维的应用主要是ERP、财务、OA系统。但是因为数字化转型的到来,我们企业要运营的是大量的新兴的数字化的业务,这可能会造成业务数量几何级的增加。在我们服务的一些城商行的渠道系统上有多达8千个服务,我们服务的股份制银行在运营着经营的10万个服务。
 
第二个现象是企业的自研比例明显在提升。以前我们去通过采购获得一些新的IT能力,但是我们的数字化业务和我们的核心业务息息相关的,它是我们竞争力的来源,我们不太可能通过采购获得,所以我们一定要自研。即使看到相对传统的像卖牛奶、房子的,Gartner指出2020年企业有75%的业务来自于自研而非采购。
 
第三个敏捷的IT需求要求高,随时随地导致业务的迁移、业务的升级。在南区的一个客户,上周跟他一起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他是一个快递公司,他每周二、每周四要针对30个国家3300个业务进行升级,非常惊人的敏捷度。
 
最后业务的复杂度导致了业务必须要解耦,我们传统的业务,我们称之为一些基于记录的系统、信息系统,但是在数字化的今天,我们系统称之为基于交互的系统,软件领域告诉我们交付系统不会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变成另外一种形式,交付复杂意味着系统变的复杂,直早有一天不可维护。所以我们应该及时的把我们的系统从单体式架构解耦,把我们的服务变成小服务甚至微服务。
 
这是敏态IT所带来的需求,敏态IT的到来对我们IT部门是一件好事儿吗?错了,是一件坏事儿,因为敏态IT带来强烈的破坏性。我们过去用itol标准构建的IT运维和运营体系在敏态IT的面前变的疲于应对、变的捉襟见肘。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技术体系来解决敏捷IT问题,这个解决方法就是云原生。
 
云原生很抽象,很多人很难理解。后来有人就把云原生总结成三驾马车,或者黄金三角,称之为容器、微服务和Devops,这个总结很对。但是在今天我想说我们在谈云原生,实际我们在谈的是数字化转型带给我们的IT变革,这个变革会包含组织架构、软件过程、应用架构和基础设施四个方面,我们先看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一个组织输出价值的动力来源,组织架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或者是制约我们的数字化转型,康维定律曾经指出业务架构会天然的反应组织架构。一个传统的组织架构很难天然的产生出来符合敏态业务模型,通过组建方式企图打破这样的制约,但效果不理想。过去十几年SOA的实践很多企业是失败的,在项目结束时项目组也随之而解散,从此以后SOA没有人再优化。
 
我们在企业看到十几年没有看到的SOA服务比比皆是,经年累月下来SOA服务调用关系就会变的杂乱无章,变的没有人敢去维护,变的失控。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基于我们的业务架构去倒推我们的组织架构,我们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业务模型的设计,然后基于服务来去构建我们的团队,而每一个团队针对一个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要进行负责,包含了服务的需求、设计、开发、构建、打包、测试、上线、配置、监控、全流程。
 
当然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大型的央国企,我们不太可能实现从上到下的组织架构变更,但是在一些部门中,其实我们看到一些细节,一些细微处的组织架构的革新。这种革新,依然会带来不错的部门收益。
 
第二个方面,我们在谈软件过程。软件过程的变革实际上是贯穿我们IT变革的始终,我们曾经经历了能够匹配稳态IT的瀑布式模型,能够匹配项目制开发的敏捷模型,但这些都是在开发内部的一个变革。
 
我们在数字化的今天我们希望我们的软件过程,我们能提升软件的效率和质量,我们需要用一个过程把开发和运维能够串接起来,我们能够像流水线一样促进流水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量化管理去持续的提升我们的软件流程。
 
其实我在说的就是Devops,但是是更宏观的Devops,我们依然还需要关注文化、工具、精益、度量的机制以及协作的模型。
 
第三个板块是应用架构,应用架构变革是最困难的,因为它涉及到实实在在的开发投入。如果说微服务是数字化转型的一剂良药,让我们头疼的是80%-90%单体式或者SOA业务,这些业务很难被微服务化改造。我们面临两难选择,把一切推倒重来还是凑合现有不合理的架构?有没有折中的路线?其实答案是有的。
 
容器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我们可以把传统的业务进行容器化,用极低的成本换得自动化运维的优势,进而我们可以使用像服务网格这样的技术,以成本为零的方式来去提升我们业务的可观察性和服务治理能力。
 
最后还有我们的基础设施,我们的云原生需要对我们底层的基础设施加以改良。在座的企业基本上都已经走过了私有云的道路,我们在私有云中更多在关注的是iaas的建设,它能帮助我们提升IT资源供给的效率,但是对业务其实是没有帮助的。但好在,它没有侵入式,它是透明的,所以业务部门没有什么意见。现在看来iaas本质上还是稳态思路,我们敏态要求基础设施更贴合应用,要响应应用的需求,这种响应有可能是秒级甚至毫秒级的。需要根据CPU和内存的使用量进行弹缩性的扩充容,从而自动化的部署和运维我的应用,但事实上现在的iaas和虚拟化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
 
所以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的基础设施,把云平台和业务更紧密的衔接在一起,而这个衔接的点就是我们称之为云原生平台。
 
我们在谈云原生,实际我们在谈的是变革,是一次自下而上的变革,是一次业务倒逼式的改良。如果我们企业中发现了一些敏态IT带来的挑战,不妨想想是不是云原生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些解决的思路?
 
我们了解了云原生,我们如何迈向云原生?这里我给出了一个迈向云原生的非典型路径,之所以叫非典型,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企业并不一定要去经历这些所有的过程,每一个应用也并不是一定要达到最终的状态我们才称之为成功。事实上我们一个企业中每一个阶段的应用可能都会存在,我们笼统的把云原生分成四个阶段,从云就绪、云友好、云弹性到云原生。
 
第一个阶段称之为云就绪,这个阶段的目标要实现智慧的资源即实现资源的集约化供给,我们这个阶段的支撑技术叫做iaas平台,我们通常去实现它的手段是把业务从物理机或者小机迁移到虚拟化环境里边,这个过程其实并不复杂,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走过了。
 
第二个阶段称之为云友好,这个阶段目标是要实现智慧的运维即实现自动化运维。在这个阶段中,我们支撑技术称之为像PaaS平台、Devops平台,我们要实现的手段称之为Refactor,进行重新的架构迁移,这个过程不复杂成本也不高。我们迁移应用时间花半天、一天的时间,我们迁移过去之后马上获得容器所带来的自动化运维的能力。
 
第三个阶段称之为云弹性。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是智慧的服务,也就是对业务进行服务化改造,把服务作为我们IT的资产长期的运维下去。在这个阶段,我们支撑技术是PaaS平台或者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技术中台等等,我们迁移的手段叫Refactor,这个叫重构,针对我们老旧的业务系统
 
,也许进行少许的代码修改让应用变成无状态应用,这样应用可以支持弹性伸缩或者多数据中心的多活部署等等。
 
第四个阶段称之为云原生阶段,这个阶段目标要实现智慧的生态。我们要基于前一个生态实现这些服务,实现标准的API,通过API网关的方式让这些API能够在企业内部支持我们企业的创新,也可以支持我们对外的业务能力扩展。
 
在这个阶段,我们关键支持技术叫做云原生全栈云平台,就意味着这个平台要对业务的架构,要对业务的流程能够方方面面的予以支撑,而这个阶段我们的实现手段叫做Re-architect对业务进行重架构,把单体服务改成微服务应用,成本相对高。我们有新开发的业务一开始就是云原生的。
 
在一个企业中我们并不需要把每一个应用都过渡到最后的一个阶段,我们大部分客户那里都看到windows应用无法被容器化,所以它可以处在第一个阶段,老旧应用快速容器化放在第二、第三个阶段,微服务放在第四个阶段,这是各种阶段、各种模型并存的在一个企业中。
 
灵雀云创建于2014年是中国第一个容器厂商,在过去的七年里边,我们只干了一件事儿在干云原生。所以过去七年中,我们也积累了200多个头部的客户,中国IT预算前50的组织和企业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我们的客户。不管是从客户的数量还是说我们客户的质量,抑或我们部署在客户那的产品规模,我们都可以说是中国最大一织云原生力量。
 
灵雀云在过去七年服务客户过程中沉淀下来一系列方法论和产品-ACP全栈云,它包含四个能力:
 
第一云原生基础设施或者简称容器管理平台。在这个层面我们关注的是K8S平台管理,一个企业中有10几个甚至上百个K8S平台,分布不同云上,我们如何有效管理起来?
 
同时因为容器还衍生出了像容器网络、容器存储、容器操作系统,我们也要解决。另外我们平台上还要支持虚拟化服务,另外我们还支持多云、混合云。以前我们遇到多云、混合云的话题往往会求助于CMP,但现在更多企业愿意用云原生或者K8S方式解决问题,构建起来统一的有效的应用承载的平台。这是我们容器平台的能力。
 
第二个板块是我们的云原生的应用架构,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一个企业中各个阶段的应用架构都会并存,包括了像单体式应用、分布式应用、微服务应用、服务网格在一个企业中都是并存的应用,我们都要支持并且提供不同等级管理、治理能力。
 
另外我们提供API网关、管理治理的能力,这样应用和应用之间的调用完全可以通过API网关实现。
 
第三个能力是云原生数据服务,提供mysql、卡夫卡等数据服务,我们提供像培训、调优、技术兜底等等的服务。
 
第四个板块是我们的Devops平台,我们Devops产品非常考验厂商设计能力,因为它非常不标准,我们对于Devops认识分为三个维度:
 
第一个从工具的视角,我们和客户一样,我们都认为工具是标准,我们充分的尊重这种标准,我们要做的是把那些客户已经部署好的工具集成到我们的平台中,如果客户没有的工具,我们能够提供。
 
第二个维度称之为流程的打造。当我们有了工具我们需要拿这些工具去实现客户各种各样的流程。在这里我们更多在做客户体验上的优化,让客户能够快速的定义出流程,最多一个客户流程达到3700个,我们一定有方法让客户快速的创建流程。
 
第三个我要有一个Devops全链路数据追踪机制。我们一直在提Devops做量化管理、持续提升,要做精益,数据是我们改进的源泉,所以Devops中要做全流程数据可视化,让流程决策者据此优化自己的组织和流程。
 
这就是我们灵雀云ACP全栈云提供的四个主要功能包括云原生基础设施、应用架构、数据服务和Devops。
 
我们的产品不仅仅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也得到了权威机构的认可。Gartner在容器领域没有魔力象限,它只有一些报告。在最近的一个报告中,去年8月4日的报告中指出灵雀云的ACP产品被称为世界主流的paas产品之一。
 
最后的最后跟大家分享三个案例,这个案例来自三个不同的行业,分别使用了我们三个不同的产品。
 
第一个是工业互联网的企业,它使用了我们的容器平台。它在创建公有云之初就和我们合作,用我们容器平台托管整个公有云做自动化运维,降低它运维的成本,事实上相当成功,它的运维部门不需要7×24小时盯着云平台,只需要接受我们平台提供的告警和自动处理的结果就可以了。
 
第二个客户是部委客户,是技术能力相对比较强的部委客户。这个客户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过去它的核心业务系统是用domet(音译)和分布式架构来开发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系统不能够满足业务的规模了,所以希望能够重构自己的业务系统。在新的技术栈选择中他选择了java和微服务技术栈,我们有幸参与到技术中台构建中。
 
经过开发最新的系统调用量相比于过去提升了100倍,整个运维和研发的比例却由原来的10:1降到了现在的20:1。
 
最后一个客户,是一个东区的证券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它采购我们的产品,用来打造他们的内部的Devops平台,经过这个系统的上线,这个公司内部对于前端业务响应速度由原来1个月下降到2天,提升了数字化转型的效率。
 
各位朋友,我的演讲就到此结束,后边如果大家对云原生感兴趣,对灵雀云感兴趣也欢迎和我们线下进行沟通,谢谢大家!

关键字:数字化转型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云原生赋能政企数字化转型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CIOCIO联盟 → 正文

云原生赋能政企数字化转型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1-08-29 18:05:47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8月29日,由企业网D1Net、信众智CIO智力共享平台和中国企业数字化联盟共同主办的2021北京部委央企及大型企业CIO大会暨中国企业数字化联盟年会(夏)在京召开。本次大会以“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为主题,着重探讨部委、央企及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实践,邀请了包括生态环境部、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北京信息资源中心等部委,中国电建集团、中粮肉食集团、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等多家央企CIO进行精彩分享,并有超过百家大中型企业的CIO及行业优秀供应商代表共同参与。
 
以下是现场速记。
 


灵雀云首席架构师 杜东明
 
杜东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奋战在数字化转型一线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灵雀云的杜东明。今天带给大家的话题是云原生赋能政企数字化转型。
 
2004年在谷歌诞生了一个神秘的技术,这个技术能够让谷歌每天成功的调度上千万甚至上亿次的业务,这个技术非常的神秘,每一和这技术相关的员工都要签订保密协议,后来这个技术被披露出来叫做cgroup和Borg,它今天被普遍认为是容器的前身。2010年Paul Fremantle第一次提出应用架构的设想,他认为一个架构应该是分布式的、弹性的可以故障自愈、观点分离的,同时这个架构还应该能照顾到应用的开发、上线和运维流程,他把这个架构命名为云原生,这是业内第一次提出云原生的概念。
 
2013年美国NetFlix公司第一次实践了云原生的理念,在它的云原生平台上每天有上万个服务被启停,在这次实践中抛开技术细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线人员的创造力和决策力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一个自下而上的技术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同年在2013年发布了Docker1.0,Docker是我们第一个被业界广泛认可的容器标准,在那个时候我们又一次见证了一线技术人员对于技术变革的热情,我记得还是在2015年和2016年在上海、北京举办的容器大会上万人空巷的场景。Docker的发布让我们云原生落地,第一次有了落脚点。
 
2015年CNCF云原生基金会成立,同年谷歌基于自己内部已经运行的十年业务系统Borg开发并且开源了自己的技术,标志着云原生和容器技术进入到企业级市场。
 
现在再谈容器早就不是新鲜事了,它已经稳健运行支撑业务的输出价值。2020年在CNCF报告中称中国有68%的企业正在把容器应用在他们的生产中心,而同期全球的数据是92%。事实上考虑到中国的市场的庞大、企业的众多以及我们企业所处的阶段不同,其实中国的头部企业在云原生的实践并不落后于世界的先进水平。
 
云原生来的悄无声息,但是又势不可挡。我们一直在好奇背后的推动力到底是什么,是什么推动了云原生在中国蓬勃的发展?实际是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破坏作用。
 
在我们的观念中我们认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把企业实现核心价值的方式和数字化的技术和渠道相融合。在过去银行的核心价值是息储放贷式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选择银行时看每家银行网点离我们家近,现在选择是哪家银行APP做的好会选择哪家,所以APP变成了银行实现价值的重要手段。
 
我们看到在很多互联网银行,很多直销银行在诞生之初根本就没有网点,所以APP变成了他们实现价值的唯一方式,不光是银行这种IT相对先进的行业,在一些相对要传统一点的行业比如像工业,从订单到规划,从设计到工艺,从生产到质量再从仓储到物流,人机物料结合在一起最后形成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这本质上也是数字化转型。
 
当一个企业发生数字化转型,这个企业IT部门就会发生巨大的变革。原来企业IT和企业财务、法务、人力资源都是一样的,都是支持部门是成本中心,但是现在他们开始变成了企业运营和实现价值、实现增长的核心抓手和要素。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我们IT就会遇到很多的现象,首先企业的应用的数量在显著的增加,我们以前在运维的应用主要是ERP、财务、OA系统。但是因为数字化转型的到来,我们企业要运营的是大量的新兴的数字化的业务,这可能会造成业务数量几何级的增加。在我们服务的一些城商行的渠道系统上有多达8千个服务,我们服务的股份制银行在运营着经营的10万个服务。
 
第二个现象是企业的自研比例明显在提升。以前我们去通过采购获得一些新的IT能力,但是我们的数字化业务和我们的核心业务息息相关的,它是我们竞争力的来源,我们不太可能通过采购获得,所以我们一定要自研。即使看到相对传统的像卖牛奶、房子的,Gartner指出2020年企业有75%的业务来自于自研而非采购。
 
第三个敏捷的IT需求要求高,随时随地导致业务的迁移、业务的升级。在南区的一个客户,上周跟他一起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他是一个快递公司,他每周二、每周四要针对30个国家3300个业务进行升级,非常惊人的敏捷度。
 
最后业务的复杂度导致了业务必须要解耦,我们传统的业务,我们称之为一些基于记录的系统、信息系统,但是在数字化的今天,我们系统称之为基于交互的系统,软件领域告诉我们交付系统不会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变成另外一种形式,交付复杂意味着系统变的复杂,直早有一天不可维护。所以我们应该及时的把我们的系统从单体式架构解耦,把我们的服务变成小服务甚至微服务。
 
这是敏态IT所带来的需求,敏态IT的到来对我们IT部门是一件好事儿吗?错了,是一件坏事儿,因为敏态IT带来强烈的破坏性。我们过去用itol标准构建的IT运维和运营体系在敏态IT的面前变的疲于应对、变的捉襟见肘。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技术体系来解决敏捷IT问题,这个解决方法就是云原生。
 
云原生很抽象,很多人很难理解。后来有人就把云原生总结成三驾马车,或者黄金三角,称之为容器、微服务和Devops,这个总结很对。但是在今天我想说我们在谈云原生,实际我们在谈的是数字化转型带给我们的IT变革,这个变革会包含组织架构、软件过程、应用架构和基础设施四个方面,我们先看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一个组织输出价值的动力来源,组织架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或者是制约我们的数字化转型,康维定律曾经指出业务架构会天然的反应组织架构。一个传统的组织架构很难天然的产生出来符合敏态业务模型,通过组建方式企图打破这样的制约,但效果不理想。过去十几年SOA的实践很多企业是失败的,在项目结束时项目组也随之而解散,从此以后SOA没有人再优化。
 
我们在企业看到十几年没有看到的SOA服务比比皆是,经年累月下来SOA服务调用关系就会变的杂乱无章,变的没有人敢去维护,变的失控。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基于我们的业务架构去倒推我们的组织架构,我们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业务模型的设计,然后基于服务来去构建我们的团队,而每一个团队针对一个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要进行负责,包含了服务的需求、设计、开发、构建、打包、测试、上线、配置、监控、全流程。
 
当然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大型的央国企,我们不太可能实现从上到下的组织架构变更,但是在一些部门中,其实我们看到一些细节,一些细微处的组织架构的革新。这种革新,依然会带来不错的部门收益。
 
第二个方面,我们在谈软件过程。软件过程的变革实际上是贯穿我们IT变革的始终,我们曾经经历了能够匹配稳态IT的瀑布式模型,能够匹配项目制开发的敏捷模型,但这些都是在开发内部的一个变革。
 
我们在数字化的今天我们希望我们的软件过程,我们能提升软件的效率和质量,我们需要用一个过程把开发和运维能够串接起来,我们能够像流水线一样促进流水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量化管理去持续的提升我们的软件流程。
 
其实我在说的就是Devops,但是是更宏观的Devops,我们依然还需要关注文化、工具、精益、度量的机制以及协作的模型。
 
第三个板块是应用架构,应用架构变革是最困难的,因为它涉及到实实在在的开发投入。如果说微服务是数字化转型的一剂良药,让我们头疼的是80%-90%单体式或者SOA业务,这些业务很难被微服务化改造。我们面临两难选择,把一切推倒重来还是凑合现有不合理的架构?有没有折中的路线?其实答案是有的。
 
容器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我们可以把传统的业务进行容器化,用极低的成本换得自动化运维的优势,进而我们可以使用像服务网格这样的技术,以成本为零的方式来去提升我们业务的可观察性和服务治理能力。
 
最后还有我们的基础设施,我们的云原生需要对我们底层的基础设施加以改良。在座的企业基本上都已经走过了私有云的道路,我们在私有云中更多在关注的是iaas的建设,它能帮助我们提升IT资源供给的效率,但是对业务其实是没有帮助的。但好在,它没有侵入式,它是透明的,所以业务部门没有什么意见。现在看来iaas本质上还是稳态思路,我们敏态要求基础设施更贴合应用,要响应应用的需求,这种响应有可能是秒级甚至毫秒级的。需要根据CPU和内存的使用量进行弹缩性的扩充容,从而自动化的部署和运维我的应用,但事实上现在的iaas和虚拟化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
 
所以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的基础设施,把云平台和业务更紧密的衔接在一起,而这个衔接的点就是我们称之为云原生平台。
 
我们在谈云原生,实际我们在谈的是变革,是一次自下而上的变革,是一次业务倒逼式的改良。如果我们企业中发现了一些敏态IT带来的挑战,不妨想想是不是云原生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些解决的思路?
 
我们了解了云原生,我们如何迈向云原生?这里我给出了一个迈向云原生的非典型路径,之所以叫非典型,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企业并不一定要去经历这些所有的过程,每一个应用也并不是一定要达到最终的状态我们才称之为成功。事实上我们一个企业中每一个阶段的应用可能都会存在,我们笼统的把云原生分成四个阶段,从云就绪、云友好、云弹性到云原生。
 
第一个阶段称之为云就绪,这个阶段的目标要实现智慧的资源即实现资源的集约化供给,我们这个阶段的支撑技术叫做iaas平台,我们通常去实现它的手段是把业务从物理机或者小机迁移到虚拟化环境里边,这个过程其实并不复杂,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走过了。
 
第二个阶段称之为云友好,这个阶段目标是要实现智慧的运维即实现自动化运维。在这个阶段中,我们支撑技术称之为像PaaS平台、Devops平台,我们要实现的手段称之为Refactor,进行重新的架构迁移,这个过程不复杂成本也不高。我们迁移应用时间花半天、一天的时间,我们迁移过去之后马上获得容器所带来的自动化运维的能力。
 
第三个阶段称之为云弹性。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是智慧的服务,也就是对业务进行服务化改造,把服务作为我们IT的资产长期的运维下去。在这个阶段,我们支撑技术是PaaS平台或者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技术中台等等,我们迁移的手段叫Refactor,这个叫重构,针对我们老旧的业务系统
 
,也许进行少许的代码修改让应用变成无状态应用,这样应用可以支持弹性伸缩或者多数据中心的多活部署等等。
 
第四个阶段称之为云原生阶段,这个阶段目标要实现智慧的生态。我们要基于前一个生态实现这些服务,实现标准的API,通过API网关的方式让这些API能够在企业内部支持我们企业的创新,也可以支持我们对外的业务能力扩展。
 
在这个阶段,我们关键支持技术叫做云原生全栈云平台,就意味着这个平台要对业务的架构,要对业务的流程能够方方面面的予以支撑,而这个阶段我们的实现手段叫做Re-architect对业务进行重架构,把单体服务改成微服务应用,成本相对高。我们有新开发的业务一开始就是云原生的。
 
在一个企业中我们并不需要把每一个应用都过渡到最后的一个阶段,我们大部分客户那里都看到windows应用无法被容器化,所以它可以处在第一个阶段,老旧应用快速容器化放在第二、第三个阶段,微服务放在第四个阶段,这是各种阶段、各种模型并存的在一个企业中。
 
灵雀云创建于2014年是中国第一个容器厂商,在过去的七年里边,我们只干了一件事儿在干云原生。所以过去七年中,我们也积累了200多个头部的客户,中国IT预算前50的组织和企业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我们的客户。不管是从客户的数量还是说我们客户的质量,抑或我们部署在客户那的产品规模,我们都可以说是中国最大一织云原生力量。
 
灵雀云在过去七年服务客户过程中沉淀下来一系列方法论和产品-ACP全栈云,它包含四个能力:
 
第一云原生基础设施或者简称容器管理平台。在这个层面我们关注的是K8S平台管理,一个企业中有10几个甚至上百个K8S平台,分布不同云上,我们如何有效管理起来?
 
同时因为容器还衍生出了像容器网络、容器存储、容器操作系统,我们也要解决。另外我们平台上还要支持虚拟化服务,另外我们还支持多云、混合云。以前我们遇到多云、混合云的话题往往会求助于CMP,但现在更多企业愿意用云原生或者K8S方式解决问题,构建起来统一的有效的应用承载的平台。这是我们容器平台的能力。
 
第二个板块是我们的云原生的应用架构,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一个企业中各个阶段的应用架构都会并存,包括了像单体式应用、分布式应用、微服务应用、服务网格在一个企业中都是并存的应用,我们都要支持并且提供不同等级管理、治理能力。
 
另外我们提供API网关、管理治理的能力,这样应用和应用之间的调用完全可以通过API网关实现。
 
第三个能力是云原生数据服务,提供mysql、卡夫卡等数据服务,我们提供像培训、调优、技术兜底等等的服务。
 
第四个板块是我们的Devops平台,我们Devops产品非常考验厂商设计能力,因为它非常不标准,我们对于Devops认识分为三个维度:
 
第一个从工具的视角,我们和客户一样,我们都认为工具是标准,我们充分的尊重这种标准,我们要做的是把那些客户已经部署好的工具集成到我们的平台中,如果客户没有的工具,我们能够提供。
 
第二个维度称之为流程的打造。当我们有了工具我们需要拿这些工具去实现客户各种各样的流程。在这里我们更多在做客户体验上的优化,让客户能够快速的定义出流程,最多一个客户流程达到3700个,我们一定有方法让客户快速的创建流程。
 
第三个我要有一个Devops全链路数据追踪机制。我们一直在提Devops做量化管理、持续提升,要做精益,数据是我们改进的源泉,所以Devops中要做全流程数据可视化,让流程决策者据此优化自己的组织和流程。
 
这就是我们灵雀云ACP全栈云提供的四个主要功能包括云原生基础设施、应用架构、数据服务和Devops。
 
我们的产品不仅仅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也得到了权威机构的认可。Gartner在容器领域没有魔力象限,它只有一些报告。在最近的一个报告中,去年8月4日的报告中指出灵雀云的ACP产品被称为世界主流的paas产品之一。
 
最后的最后跟大家分享三个案例,这个案例来自三个不同的行业,分别使用了我们三个不同的产品。
 
第一个是工业互联网的企业,它使用了我们的容器平台。它在创建公有云之初就和我们合作,用我们容器平台托管整个公有云做自动化运维,降低它运维的成本,事实上相当成功,它的运维部门不需要7×24小时盯着云平台,只需要接受我们平台提供的告警和自动处理的结果就可以了。
 
第二个客户是部委客户,是技术能力相对比较强的部委客户。这个客户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过去它的核心业务系统是用domet(音译)和分布式架构来开发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系统不能够满足业务的规模了,所以希望能够重构自己的业务系统。在新的技术栈选择中他选择了java和微服务技术栈,我们有幸参与到技术中台构建中。
 
经过开发最新的系统调用量相比于过去提升了100倍,整个运维和研发的比例却由原来的10:1降到了现在的20:1。
 
最后一个客户,是一个东区的证券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它采购我们的产品,用来打造他们的内部的Devops平台,经过这个系统的上线,这个公司内部对于前端业务响应速度由原来1个月下降到2天,提升了数字化转型的效率。
 
各位朋友,我的演讲就到此结束,后边如果大家对云原生感兴趣,对灵雀云感兴趣也欢迎和我们线下进行沟通,谢谢大家!

关键字:数字化转型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