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万达电商为何刻意回避阿里与马云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9-02 19:16:26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万达与百度、腾讯的发布会,没有采访,只有三巨头的演讲。宾主顺序很讲究,先是王健林,再是李彦宏,最后是马化腾。王健林与马云的赌局,过去一年有余,依旧是个话题,无论是王健林,亦或是马化腾,都在可以回避“阿里”、“马云”两个词。不过,会议之后,媒体还是将此事挂上了阿里。

这个故事被解读成三任前首富与新晋首富的对决,标题是“三英战吕布”。

王健林与李彦宏、马化腾都希望,百度与万达、腾讯的合作,不被外界解读成“卖货”的电商合作。王健林、李彦宏与马化腾在演讲中,试图告诉大家,这将会是一次新的尝试,面向未来的布局。

商业赛场犹如西西弗斯,轮回不止,挺住,意味着一切。我们不妨对合作三方一一解读,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逸”——你看,即便是巨如百度、万达、腾讯,挥斥方遒,大笔布局之余,亦是小心且谨慎,战战兢兢。

万达:忧患与觉醒

万达公司一直被外界误读,在标签化的速食传媒时代,这家公司被贴上“土豪”的标签。其实万达是家“豪”而不土的优秀民企。

万达公司历史上几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上世纪90年代,从偏安大连迅速发展到全国;第二次转型始于新千年,从住宅房产转向商业地产,成为全球最大的不动产商;第三次转型,滥觞于2006,万达从商业地产向文化旅游转型。“豪而不土”背后,是万达公司对时政、未来趋势的分寸拿捏到位,布局汉倾天下。

此次万达电商,携百度、腾讯合作,背景是万达公司的第四次转型。这里还是要再提一提马云与王建林的赌约——尽管王健林在演讲中对此只字不提,但文案中却有迹可循。王健林将中国消费分为提袋式消费与体验式消费,提袋式消费即商品买卖,体验式消费,即餐饮、娱乐等。说到底,在王健林看来,提袋式消费或许将被阿里为主的电商所替代,但体验式消费,却是暂时没有电子化,无论是万达电商亦或是阿里巴巴,都是在布局之中,机会均等。

在我看来,万达与百度、腾讯的合作,最大的目的,其实是体验式消费的数字化。简单地说,就是洗用户。

如何理解?——去年万达吸引了15亿人次,体验式消费的确需要在物理世界完成,是互联网无法替代的,但15亿人次的管理,包括信息获取,用户反馈等诸多却是要数字化管理,这是百度的优势,也是腾讯的优势,也是互联网的优势所在。

体验式消费固然不会像提袋式消费那样,被占据风口,居高临下的电商公司吞噬。但万达茂,万达广场要在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化生存,就必须将15亿人次背后可以信息化,数字化的内容彻底数字化触网。譬如,餐饮定位,电影票的买卖,又譬如停车导航,团购促销等等都是需要借助互联网工具的,而这一块,其实也是百度公司的优势所在。

提一句题外话:阿里布局中,天猫、淘宝固然是在流量、营销端的优势,让电子商务有了与线下零售分庭抗争的底气,不过,真正代表电商围剿线下零售的布局,却还是近两年低调且频繁的布局——菜鸟。菜鸟布局,象征着电商势力进一步向全国性的仓储、配送、物流渗透,试图建立起基于电商的新的商业版图。这才是对线下传统零售的釜底抽薪。

BAT三家公司,电商布局中,阿里是全产业链的大开大合,天猫、淘宝做流量与营销生态,支付宝做资金流,现在开始通过菜鸟向物流渗透,也有通过前三者的结合向生产端渗透,做C2B的尝试;至于腾讯,是朝令夕改的Copy阿里布局,无奈囿于时机、体制等诸多因素,最终屡战屡败。

搜索是电商,无论是提袋式消费,亦或是体验式消费的起点,它也是电商模式的起点。这是万达需要百度的原因。

腾讯:机会主义者的朝秦暮楚

万达电商拉上腾讯,多少有些让人意外——腾讯电商屡战屡败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是放弃电商,投资京东,背后却也又在通过微信试图卷土重来。

即便在O2O 一块,企鹅的欲望也是延伸各处,先投资大众点评,又落子58同城,此外微信也在一旁觊觎。腾讯公司美其名曰“链接一切”的背后,其实是欲望膨胀后的战略迷失。

当然,投资京东,入股点评与58同城,并不是说腾讯就不做电商,也不妨碍腾讯与万达电商的合作。这家公司拥有中国互联网最庞大的账户体系,在如此资源与优势面前,难免机会主义,朝秦幕楚。

万达力邀百度之后,又要选择腾讯,一方面为的是实现制衡,而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借助腾讯的账户体系,清洗万达用户——15亿人次的访问,毕竟太多模糊,倘若能将这15亿人次精确到个人,这便是一次飞跃。事实上,万达广场现在开始,在全国各地的广场内均实现了免费WiFi的覆盖,免费WiFi 覆盖是基础服务,万达在提供服务之余,更希望将这15亿人次数字化,标准且清晰的定位,而借助微信或QQ,是“洗用户”的捷径。

腾讯电商的布局,有屡败屡战的执著,也有屡战屡败的经验。屡败屡战的原因,概括起来就一点:电商之于阿里是根基,安身立命之本,但电商对腾讯来说,却永远只是景上添花的装饰。从拍拍到QQ网购,再到2010年后的疯狂收购,最终是入股京东,腾讯ECC的名存实亡,腾讯每一次都是信誓旦旦,却又折戟沉沙。说到底,还是企业基因所决定,这个道理,其实也可以回答腾讯搜搜为何始终做不起来,最终嫁入搜狗。

对于腾讯而言,与万达的合作,最大的诱惑,便是给微信支付找到一个遍布全国核心城市的支付场景。从财付通穿上微信支付的马甲,重新推出以来,微信支付一直喧闹,却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突破,在支付场景上远远落后于支付宝,无论投资京东,亦或是点评、58同城,给予微信接口的疑惑同时,腾讯公司也顺理成章的给了微信支付以应用空间。

腾讯的机会主义是顺时而为,但这种朝秦暮楚的投资策略,却是将它的另一合作伙伴京东给坑了。对于京东而言,与腾讯的合作,微信接口、手机QQ接口,让它在资本市场上有了更诱人的概念,不过,腾讯先有点评、58同城的合作,又有了入股万达电商的尝试,这也意味着,京东O2O的未来,缺少了一个核心的概念支持。事实上,腾讯与万达合作宣布前夕,京东股价也相应的有所回落。

在我看来,万达电商选择百度是明智的,当然,如果将与腾讯合作视为某种制衡,也是合情合理。只不过,腾讯应该想清楚,它的资源究竟该倾斜给大众点评,微信电商,还是万达电商?乔布斯说,“保持饥饿感”,百度与万达对于电商的饥饿感,我们是知道的,但腾讯公司似乎更倾向于广撒网式的策略。

被刻意回避的阿里

尽管王健林在演讲中,努力试图告诉大家,万达电商的未来,不是卖货卖货,他也在刻意避免“阿里”、“马云”两个词汇。但无论是提袋式消费,亦或是体验式消费,其实都是无法回避“阿里”与”马云“的。

提袋式消费电商领域,阿里的势能依旧难以抵挡——2014年上半年,GMV9310亿人民币,接近去年的一万亿,按照这种速度2014年GMV将在2.3万亿人民币左右。

至于体验式消费方面,与微信布局一样,支付宝也在近期宣布了公众平台的开放战略(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另作分析),此外,淘宝推出了淘点点、淘生活、酒店、度假等等业务,而聚划算的生活服务类项目也在不断增加。

另外便是,阿里投资的美团网,其实也是与万达电商擦肩而过。2012年,大众点评与百度公司洽谈并购之际,万达便由CMO率队拜访美团,并豪气地给出市场价格两倍试图收购美团网。未果。

刻意回避“阿里”、“马云”,但万达电商的发布会,却有另外的意味——这场三大首富的Show,背景是:阿里IPO在即,马云也被《福布斯》推到了新首富的位置。王健林在刻意回避“阿里”、“马云”的同时,也在强调,万达电商投资周期会很长,50亿元只是首期投资,未来将要投资200亿,并且还将会留足空间给更多的“战略投资者”。

更有意思的是,王健林也坦言,“我们自己的数据中心、自己的智慧系统、我们的软件都还没有完全研发出来,今年底是试行,明年底正式上线。从今年底算起来,大约两三年时间,也许更快一点,一两年时间,万达电子商务公司是什么样的公司,会产生什么样的价值会逐渐清晰”。

在阿里IPO的背景之下,万达电商三巨头的聚会,空前的高规格发布会,多少有些,扯虎皮,拉大旗,在资本市场狙击阿里的意味。

万达电商的定位,无论是提袋式消费,亦或是体验式消费,其实都是很难回避阿里巴巴。提袋式消费,阿里电商依旧在快速增长,更有菜鸟布局,试图向线下零售釜底抽薪;而体验式消费,除了支付宝的开放平台、淘点点、高德地图等等之外,其实还有支付宝与西溪天堂合作的“未来生活广场”项目——当然,万达豪气之处在于,它的确有遍布全国107生活广场。

在大佬格局与宣讲中,被刻意回避的公司,要么太过弱小不屑一提,要么便是太过强大,不愿提。

好吧,还是回到王健林的演讲,他说,“机会均等”。人人都说O2O,都在布局,提袋式消费也好,体验式消费也罢,其实,预见未来之外,巨头也好,创业公司也罢,更重要的能力,是执行。

关键字:阿里电商马云支付宝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万达电商为何刻意回避阿里与马云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万达电商为何刻意回避阿里与马云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9-02 19:16:26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万达与百度、腾讯的发布会,没有采访,只有三巨头的演讲。宾主顺序很讲究,先是王健林,再是李彦宏,最后是马化腾。王健林与马云的赌局,过去一年有余,依旧是个话题,无论是王健林,亦或是马化腾,都在可以回避“阿里”、“马云”两个词。不过,会议之后,媒体还是将此事挂上了阿里。

这个故事被解读成三任前首富与新晋首富的对决,标题是“三英战吕布”。

王健林与李彦宏、马化腾都希望,百度与万达、腾讯的合作,不被外界解读成“卖货”的电商合作。王健林、李彦宏与马化腾在演讲中,试图告诉大家,这将会是一次新的尝试,面向未来的布局。

商业赛场犹如西西弗斯,轮回不止,挺住,意味着一切。我们不妨对合作三方一一解读,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逸”——你看,即便是巨如百度、万达、腾讯,挥斥方遒,大笔布局之余,亦是小心且谨慎,战战兢兢。

万达:忧患与觉醒

万达公司一直被外界误读,在标签化的速食传媒时代,这家公司被贴上“土豪”的标签。其实万达是家“豪”而不土的优秀民企。

万达公司历史上几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上世纪90年代,从偏安大连迅速发展到全国;第二次转型始于新千年,从住宅房产转向商业地产,成为全球最大的不动产商;第三次转型,滥觞于2006,万达从商业地产向文化旅游转型。“豪而不土”背后,是万达公司对时政、未来趋势的分寸拿捏到位,布局汉倾天下。

此次万达电商,携百度、腾讯合作,背景是万达公司的第四次转型。这里还是要再提一提马云与王建林的赌约——尽管王健林在演讲中对此只字不提,但文案中却有迹可循。王健林将中国消费分为提袋式消费与体验式消费,提袋式消费即商品买卖,体验式消费,即餐饮、娱乐等。说到底,在王健林看来,提袋式消费或许将被阿里为主的电商所替代,但体验式消费,却是暂时没有电子化,无论是万达电商亦或是阿里巴巴,都是在布局之中,机会均等。

在我看来,万达与百度、腾讯的合作,最大的目的,其实是体验式消费的数字化。简单地说,就是洗用户。

如何理解?——去年万达吸引了15亿人次,体验式消费的确需要在物理世界完成,是互联网无法替代的,但15亿人次的管理,包括信息获取,用户反馈等诸多却是要数字化管理,这是百度的优势,也是腾讯的优势,也是互联网的优势所在。

体验式消费固然不会像提袋式消费那样,被占据风口,居高临下的电商公司吞噬。但万达茂,万达广场要在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化生存,就必须将15亿人次背后可以信息化,数字化的内容彻底数字化触网。譬如,餐饮定位,电影票的买卖,又譬如停车导航,团购促销等等都是需要借助互联网工具的,而这一块,其实也是百度公司的优势所在。

提一句题外话:阿里布局中,天猫、淘宝固然是在流量、营销端的优势,让电子商务有了与线下零售分庭抗争的底气,不过,真正代表电商围剿线下零售的布局,却还是近两年低调且频繁的布局——菜鸟。菜鸟布局,象征着电商势力进一步向全国性的仓储、配送、物流渗透,试图建立起基于电商的新的商业版图。这才是对线下传统零售的釜底抽薪。

BAT三家公司,电商布局中,阿里是全产业链的大开大合,天猫、淘宝做流量与营销生态,支付宝做资金流,现在开始通过菜鸟向物流渗透,也有通过前三者的结合向生产端渗透,做C2B的尝试;至于腾讯,是朝令夕改的Copy阿里布局,无奈囿于时机、体制等诸多因素,最终屡战屡败。

搜索是电商,无论是提袋式消费,亦或是体验式消费的起点,它也是电商模式的起点。这是万达需要百度的原因。

腾讯:机会主义者的朝秦暮楚

万达电商拉上腾讯,多少有些让人意外——腾讯电商屡战屡败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是放弃电商,投资京东,背后却也又在通过微信试图卷土重来。

即便在O2O 一块,企鹅的欲望也是延伸各处,先投资大众点评,又落子58同城,此外微信也在一旁觊觎。腾讯公司美其名曰“链接一切”的背后,其实是欲望膨胀后的战略迷失。

当然,投资京东,入股点评与58同城,并不是说腾讯就不做电商,也不妨碍腾讯与万达电商的合作。这家公司拥有中国互联网最庞大的账户体系,在如此资源与优势面前,难免机会主义,朝秦幕楚。

万达力邀百度之后,又要选择腾讯,一方面为的是实现制衡,而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借助腾讯的账户体系,清洗万达用户——15亿人次的访问,毕竟太多模糊,倘若能将这15亿人次精确到个人,这便是一次飞跃。事实上,万达广场现在开始,在全国各地的广场内均实现了免费WiFi的覆盖,免费WiFi 覆盖是基础服务,万达在提供服务之余,更希望将这15亿人次数字化,标准且清晰的定位,而借助微信或QQ,是“洗用户”的捷径。

腾讯电商的布局,有屡败屡战的执著,也有屡战屡败的经验。屡败屡战的原因,概括起来就一点:电商之于阿里是根基,安身立命之本,但电商对腾讯来说,却永远只是景上添花的装饰。从拍拍到QQ网购,再到2010年后的疯狂收购,最终是入股京东,腾讯ECC的名存实亡,腾讯每一次都是信誓旦旦,却又折戟沉沙。说到底,还是企业基因所决定,这个道理,其实也可以回答腾讯搜搜为何始终做不起来,最终嫁入搜狗。

对于腾讯而言,与万达的合作,最大的诱惑,便是给微信支付找到一个遍布全国核心城市的支付场景。从财付通穿上微信支付的马甲,重新推出以来,微信支付一直喧闹,却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突破,在支付场景上远远落后于支付宝,无论投资京东,亦或是点评、58同城,给予微信接口的疑惑同时,腾讯公司也顺理成章的给了微信支付以应用空间。

腾讯的机会主义是顺时而为,但这种朝秦暮楚的投资策略,却是将它的另一合作伙伴京东给坑了。对于京东而言,与腾讯的合作,微信接口、手机QQ接口,让它在资本市场上有了更诱人的概念,不过,腾讯先有点评、58同城的合作,又有了入股万达电商的尝试,这也意味着,京东O2O的未来,缺少了一个核心的概念支持。事实上,腾讯与万达合作宣布前夕,京东股价也相应的有所回落。

在我看来,万达电商选择百度是明智的,当然,如果将与腾讯合作视为某种制衡,也是合情合理。只不过,腾讯应该想清楚,它的资源究竟该倾斜给大众点评,微信电商,还是万达电商?乔布斯说,“保持饥饿感”,百度与万达对于电商的饥饿感,我们是知道的,但腾讯公司似乎更倾向于广撒网式的策略。

被刻意回避的阿里

尽管王健林在演讲中,努力试图告诉大家,万达电商的未来,不是卖货卖货,他也在刻意避免“阿里”、“马云”两个词汇。但无论是提袋式消费,亦或是体验式消费,其实都是无法回避“阿里”与”马云“的。

提袋式消费电商领域,阿里的势能依旧难以抵挡——2014年上半年,GMV9310亿人民币,接近去年的一万亿,按照这种速度2014年GMV将在2.3万亿人民币左右。

至于体验式消费方面,与微信布局一样,支付宝也在近期宣布了公众平台的开放战略(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另作分析),此外,淘宝推出了淘点点、淘生活、酒店、度假等等业务,而聚划算的生活服务类项目也在不断增加。

另外便是,阿里投资的美团网,其实也是与万达电商擦肩而过。2012年,大众点评与百度公司洽谈并购之际,万达便由CMO率队拜访美团,并豪气地给出市场价格两倍试图收购美团网。未果。

刻意回避“阿里”、“马云”,但万达电商的发布会,却有另外的意味——这场三大首富的Show,背景是:阿里IPO在即,马云也被《福布斯》推到了新首富的位置。王健林在刻意回避“阿里”、“马云”的同时,也在强调,万达电商投资周期会很长,50亿元只是首期投资,未来将要投资200亿,并且还将会留足空间给更多的“战略投资者”。

更有意思的是,王健林也坦言,“我们自己的数据中心、自己的智慧系统、我们的软件都还没有完全研发出来,今年底是试行,明年底正式上线。从今年底算起来,大约两三年时间,也许更快一点,一两年时间,万达电子商务公司是什么样的公司,会产生什么样的价值会逐渐清晰”。

在阿里IPO的背景之下,万达电商三巨头的聚会,空前的高规格发布会,多少有些,扯虎皮,拉大旗,在资本市场狙击阿里的意味。

万达电商的定位,无论是提袋式消费,亦或是体验式消费,其实都是很难回避阿里巴巴。提袋式消费,阿里电商依旧在快速增长,更有菜鸟布局,试图向线下零售釜底抽薪;而体验式消费,除了支付宝的开放平台、淘点点、高德地图等等之外,其实还有支付宝与西溪天堂合作的“未来生活广场”项目——当然,万达豪气之处在于,它的确有遍布全国107生活广场。

在大佬格局与宣讲中,被刻意回避的公司,要么太过弱小不屑一提,要么便是太过强大,不愿提。

好吧,还是回到王健林的演讲,他说,“机会均等”。人人都说O2O,都在布局,提袋式消费也好,体验式消费也罢,其实,预见未来之外,巨头也好,创业公司也罢,更重要的能力,是执行。

关键字:阿里电商马云支付宝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