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线企业动态 → 正文

全良臣在城市轨道交通前沿研讨会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zhao_ji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1-02 16:41:36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现在由来我汇报一下云平台在温州铁路AFC的应用。本次汇报有6个部分组成,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AFC的系统。

轨道交通数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FC是由计算机、自动售票、自动检票,以及票管理,财务结算,客流量分析的轨道交通的业务自动化的管理系统。简单点说这个系统主要是解决钱、票和数据三种关系的系统。目前AFC系统的设计工作实施的是参照着国标顶层架构展开的,第一层是轨道交通的ACC,第二层是计算机系统LTS,第三层是车站的SC,第四层是现场的终端设备,第五层是车票的读卡器,其中我们相对于ACC系统和LC系统定义为中央级,车站计算机系统定义为车站级。ACC系统是整个轨道交通线路AFC系统最上层的管理中心,在建设层面上我们用四个中心来概括。其中第一个是系统运营的管理中心,第二个是票务信息的管理中心,第三个是线路之间的协调中心,第四个是运营状态、监控管理中心。ACC系统一般都是设在线网控制中心,属于第一条线网的建设。线路ACF系统是实现了线路内部的交易数据和监控数据的升级、分析并上传给内部中心,也就是ACC,实现在主线路出票和车卡的一个调配,实现对线路运营状态、监控、处治命令的下发,与ACC的对照,接受上级下发的车票准备,票价运营模式等参数给相关火车站,实现线路内部的安全精准的管理。

车站计算机系统主要是针对车站AFC终端设备进行监控,实现对车站AFC系统的运营、收益以及维修的集中管理,终端设备主要是包括了供乘客使用的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以及闸机,以及工作人员操作的自动售票机。

目前这个系统在整个车站均采用了IC卡车票,种类包括了单程票、储值票、乘次票、旅游票、纪念票、出站票、员工票等等,票的种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加。

第二部分介绍一下温州市的服务。温州市轨道交通线路是由6条线路组成,总线路是361.8公里,设站是128个,换乘站是14座,其中市级线路是SE到SC总共有4线,线路组成是25.3公里,市区现在是2条,线路是92.5公里。发改委关于温州市轨道交通规划,延续了2012到年2019年实施S1线一期工程S2一期工程和S3线工程,线路总长是140.7公里。目前正处于建设状态的是温州市S1线一期工程,这条线路的全长是53.51公里,一共车站是19个,其中地面站2个,高架台14座,底架台3座,并预留了两个车站,近期的站间距的是3.13公里,远期大概是13公里,设立控制中心,同时线网工程以及S1一期工程是同期建设的。

S2一期是10月份刚刚拿到了设计的批复,目前正在进行招标,最快是明年上半年开工。S3一期正处于工程的阶段,属于前期的设计阶段。

S1一期系统当时是分成了两个标段,一个是AFC系统,2015年上半年完成了ACC系统和线路AFC系统招标,2015年下半年完成了ACC系统的设计联络,2016年上半年是完成了线路FC系统的联络和AFC系统线网标准的AFC,2016年大概9月份由中国轨道交通协会专业委员会完成了温州AFC系统升级方案,同期完成了温州AFC系统线网化标准,计划今年年底完成终端设备的样机运行,和ACC云平台在温州现场的搭建工作。

第三部分介绍一下温州AFC系统的具体架构。刚才已经介绍了我们现在的AFC的架构是按照5层的架构展开实施的,考虑到温州线路网的特点,我们将第二层线路中央系统ACC取消及部分功能合并到中心系统,将传统的架构给全新的4层架构。4层架构主要体现在,从线网的层面上来看建设的工作较低,由于系统云化升级之后系统的速度更高,数据的多样性更好,符合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大数据的要求。当时的设计是在2013年,受到了技术的限制,主要是过多占领了同时介入线网ACC系统就造成接入压力,容易形成途径,从而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性能。针对此问题,在ACC系统和AFC之间增设了交换机等接入设备,对于一条线路传上来的数据,然后再传给ACC系统,分担了ACC系统的接入压力。其实这个问题从技术上就能解决,因此考虑到S2S3线可能取消接入交换机,让SC系统直接联SC系统。

第四部分是云平台的运用,因为温州AFC系统采用了4层架构,相当于ACC系统功能进一步的扩大,功能更强,因此我们结合了当然计算机的发展水平提出了云平台的方案。在此之前先回顾一下AFC系统的传统的方案。主要是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有一个小机,主要完成的是管理子系统,供他们使用;第二部分是存储设备;第三部分是多台PC服务器,供各类子系统使用,一般的每个子系统对应一台或者多台的体系;第四部分是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和防火墙。而云平台主要是三部分:第一部分采用的是基于X86架构的一体机,能完成各类数据业务。第二部分是多台PC服务器,也是基于X86架构的,给其他各类系统共同设置的,第三个部分的网络设备与传统方案一致。从硬件上来讲,传统方案和云方案的基本差别并不是太大,从软件上来讲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存储的位置,传统方案在制定的一台或者是多台或者是PC的服务机上,而云方案的软件是在虚拟机或者是云平台管理系统,云方案能够很好的解决了设备的单点故障问题,同时还可以很好的解决资源共享、合理分配资源、系统弹性增长一直困扰的传统ACC系统建设时出现的问题。

这两张图就是温州现在的ACC系统的系统服务,主要是三个部分组成的,存储池、计算池和资源池,存储池刚才说了是用一体机组成,计算池是采用了18台新华三的服务器,网络池是存在了新华三交换机和6台兼容交换机,同时整个云平台的燃烧也是采用了新华三的云平台管理软件。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可能在异地设置了一套系统一级系统,大的整体架构是能够和系统保持一致,也是采用了云的方案。

前面讲的基本上是硬件,我们认为的还有一个云平台的管理软件,它有一个好的软件就是必须要有基于集群的集中管理,还有高可用性,动态的资源调度,具有完美的生命周期管理,同时在各种性能的监测,包括了虚拟机的虚拟交换的一系列网卡中的,它能够进行全面的资源调配,并且对动态资源扩展。

第五部分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个系统建设前,首先看为什么要建这个系统,它的需求是什么,主要是基于两点:一个是业务的可用性,第二个就是运维的管理,同时要兼顾的成本节约,也就是最大化投入回报。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做了一个系统性的架构。如果是AFC专业的话基本上都是系统级的容载,虽然在系统上是很好的,但是在后期运营其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这个系统常年不用,因为主系统ACC从这多运营的城市来看很少会出现故障,所以一般像我们投资千万左右,其实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部分设备的使用是我们面临最主要的问题。基于此,我们现在是两种云,初步的设想是将这两种云变成一种云,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

下面后续的展望和主要内容。 我们的想法是采用现在比较流行的双核双中心的方案,让容灾系统也到这个管理中来,主中心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中心,同时应用服务器集群在平时作为资源池的资源参与到日常的ACC系统的业务处理当中来,只有有ACC的主系统出现故障或者是崩溃的情况下,提升为中心级替代整个ACC日常运维的连续性。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AFC系统设备的使用率。

我们想进一步的将云平台的规模扩大,实际上AFC系统简单的划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前端的数据采集,第二个是后端的数据处理。数据采集主要就是由SLE及读卡器、车票量化完成,后台的数据处理主要由服务器存储设备来保障完成。S1系统当时设计的时候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所以前面介绍了所有的网络都是基于前端设计的,如果后期条件允许,或者是各种情况都满足的情况下,我们会做大,像SC系统已经纳入到整个云平台的管理中来,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关键字:的发轨道交通地铁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全良臣在城市轨道交通前沿研讨会上的发言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无线企业动态 → 正文

全良臣在城市轨道交通前沿研讨会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zhao_ji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1-02 16:41:36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现在由来我汇报一下云平台在温州铁路AFC的应用。本次汇报有6个部分组成,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AFC的系统。

轨道交通数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FC是由计算机、自动售票、自动检票,以及票管理,财务结算,客流量分析的轨道交通的业务自动化的管理系统。简单点说这个系统主要是解决钱、票和数据三种关系的系统。目前AFC系统的设计工作实施的是参照着国标顶层架构展开的,第一层是轨道交通的ACC,第二层是计算机系统LTS,第三层是车站的SC,第四层是现场的终端设备,第五层是车票的读卡器,其中我们相对于ACC系统和LC系统定义为中央级,车站计算机系统定义为车站级。ACC系统是整个轨道交通线路AFC系统最上层的管理中心,在建设层面上我们用四个中心来概括。其中第一个是系统运营的管理中心,第二个是票务信息的管理中心,第三个是线路之间的协调中心,第四个是运营状态、监控管理中心。ACC系统一般都是设在线网控制中心,属于第一条线网的建设。线路ACF系统是实现了线路内部的交易数据和监控数据的升级、分析并上传给内部中心,也就是ACC,实现在主线路出票和车卡的一个调配,实现对线路运营状态、监控、处治命令的下发,与ACC的对照,接受上级下发的车票准备,票价运营模式等参数给相关火车站,实现线路内部的安全精准的管理。

车站计算机系统主要是针对车站AFC终端设备进行监控,实现对车站AFC系统的运营、收益以及维修的集中管理,终端设备主要是包括了供乘客使用的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以及闸机,以及工作人员操作的自动售票机。

目前这个系统在整个车站均采用了IC卡车票,种类包括了单程票、储值票、乘次票、旅游票、纪念票、出站票、员工票等等,票的种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加。

第二部分介绍一下温州市的服务。温州市轨道交通线路是由6条线路组成,总线路是361.8公里,设站是128个,换乘站是14座,其中市级线路是SE到SC总共有4线,线路组成是25.3公里,市区现在是2条,线路是92.5公里。发改委关于温州市轨道交通规划,延续了2012到年2019年实施S1线一期工程S2一期工程和S3线工程,线路总长是140.7公里。目前正处于建设状态的是温州市S1线一期工程,这条线路的全长是53.51公里,一共车站是19个,其中地面站2个,高架台14座,底架台3座,并预留了两个车站,近期的站间距的是3.13公里,远期大概是13公里,设立控制中心,同时线网工程以及S1一期工程是同期建设的。

S2一期是10月份刚刚拿到了设计的批复,目前正在进行招标,最快是明年上半年开工。S3一期正处于工程的阶段,属于前期的设计阶段。

S1一期系统当时是分成了两个标段,一个是AFC系统,2015年上半年完成了ACC系统和线路AFC系统招标,2015年下半年完成了ACC系统的设计联络,2016年上半年是完成了线路FC系统的联络和AFC系统线网标准的AFC,2016年大概9月份由中国轨道交通协会专业委员会完成了温州AFC系统升级方案,同期完成了温州AFC系统线网化标准,计划今年年底完成终端设备的样机运行,和ACC云平台在温州现场的搭建工作。

第三部分介绍一下温州AFC系统的具体架构。刚才已经介绍了我们现在的AFC的架构是按照5层的架构展开实施的,考虑到温州线路网的特点,我们将第二层线路中央系统ACC取消及部分功能合并到中心系统,将传统的架构给全新的4层架构。4层架构主要体现在,从线网的层面上来看建设的工作较低,由于系统云化升级之后系统的速度更高,数据的多样性更好,符合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大数据的要求。当时的设计是在2013年,受到了技术的限制,主要是过多占领了同时介入线网ACC系统就造成接入压力,容易形成途径,从而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性能。针对此问题,在ACC系统和AFC之间增设了交换机等接入设备,对于一条线路传上来的数据,然后再传给ACC系统,分担了ACC系统的接入压力。其实这个问题从技术上就能解决,因此考虑到S2S3线可能取消接入交换机,让SC系统直接联SC系统。

第四部分是云平台的运用,因为温州AFC系统采用了4层架构,相当于ACC系统功能进一步的扩大,功能更强,因此我们结合了当然计算机的发展水平提出了云平台的方案。在此之前先回顾一下AFC系统的传统的方案。主要是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有一个小机,主要完成的是管理子系统,供他们使用;第二部分是存储设备;第三部分是多台PC服务器,供各类子系统使用,一般的每个子系统对应一台或者多台的体系;第四部分是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和防火墙。而云平台主要是三部分:第一部分采用的是基于X86架构的一体机,能完成各类数据业务。第二部分是多台PC服务器,也是基于X86架构的,给其他各类系统共同设置的,第三个部分的网络设备与传统方案一致。从硬件上来讲,传统方案和云方案的基本差别并不是太大,从软件上来讲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存储的位置,传统方案在制定的一台或者是多台或者是PC的服务机上,而云方案的软件是在虚拟机或者是云平台管理系统,云方案能够很好的解决了设备的单点故障问题,同时还可以很好的解决资源共享、合理分配资源、系统弹性增长一直困扰的传统ACC系统建设时出现的问题。

这两张图就是温州现在的ACC系统的系统服务,主要是三个部分组成的,存储池、计算池和资源池,存储池刚才说了是用一体机组成,计算池是采用了18台新华三的服务器,网络池是存在了新华三交换机和6台兼容交换机,同时整个云平台的燃烧也是采用了新华三的云平台管理软件。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可能在异地设置了一套系统一级系统,大的整体架构是能够和系统保持一致,也是采用了云的方案。

前面讲的基本上是硬件,我们认为的还有一个云平台的管理软件,它有一个好的软件就是必须要有基于集群的集中管理,还有高可用性,动态的资源调度,具有完美的生命周期管理,同时在各种性能的监测,包括了虚拟机的虚拟交换的一系列网卡中的,它能够进行全面的资源调配,并且对动态资源扩展。

第五部分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个系统建设前,首先看为什么要建这个系统,它的需求是什么,主要是基于两点:一个是业务的可用性,第二个就是运维的管理,同时要兼顾的成本节约,也就是最大化投入回报。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做了一个系统性的架构。如果是AFC专业的话基本上都是系统级的容载,虽然在系统上是很好的,但是在后期运营其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这个系统常年不用,因为主系统ACC从这多运营的城市来看很少会出现故障,所以一般像我们投资千万左右,其实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部分设备的使用是我们面临最主要的问题。基于此,我们现在是两种云,初步的设想是将这两种云变成一种云,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

下面后续的展望和主要内容。 我们的想法是采用现在比较流行的双核双中心的方案,让容灾系统也到这个管理中来,主中心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中心,同时应用服务器集群在平时作为资源池的资源参与到日常的ACC系统的业务处理当中来,只有有ACC的主系统出现故障或者是崩溃的情况下,提升为中心级替代整个ACC日常运维的连续性。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AFC系统设备的使用率。

我们想进一步的将云平台的规模扩大,实际上AFC系统简单的划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前端的数据采集,第二个是后端的数据处理。数据采集主要就是由SLE及读卡器、车票量化完成,后台的数据处理主要由服务器存储设备来保障完成。S1系统当时设计的时候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所以前面介绍了所有的网络都是基于前端设计的,如果后期条件允许,或者是各种情况都满足的情况下,我们会做大,像SC系统已经纳入到整个云平台的管理中来,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关键字:的发轨道交通地铁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