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呼叫中心/联络中心运营管理 → 正文

呼叫中心与顾客满意度调查

责任编辑:editor03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09-25 17:12:31 本文摘自:51Callcenter.com

放眼全球,许多企业都在使用呼叫中心,将呼叫中心作为一种运营手段会给企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善用呼叫中心能有效、高速地为用户提供多种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并能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实现业务绩效最大化。由于认识到呼叫中心的作用,近几年来,国内许多企业纷纷引入这一技术,试图辅助企业的主营业务,但结果却并非都遂心如愿。

因此,怎样使呼叫中心的投资如愿以偿地带来回报,为企业增加效益,使顾客满意,便成了众多企业关注的问题。笔者虽在呼叫中心工作时间很短,但出于个人兴趣,曾对呼叫中心与顾客满意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希望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客户问题——高效解决、灵活互动

通常客户会通过拨打800免费电话,请求工作人员帮助解决在购买及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笔者工作的部门为例,当顾客在使用中遇到问题时,会请求帮助。问题出现的原因林林总总,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会有些不同,但工作人员都必须用最亲切和蔼的态度来解决客户问题。高效解决,灵活互动,是解决问题思路的灵魂。服务行业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用户满意。满意包括用户的感受以及实际问题解决的程度,态度和技术需要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才能够在成本与质量之间获得双赢。

客户打电话寻求帮助,有时表现得有些急噪,这就要求我们工作时要快速准确地找到问题并予以解决——充分理解顾客的问题,捕捉顾客信息,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熟练掌握数据库中顾客资料与问题解决方法。个人感觉,正确的换位思考,才能敏锐的把握顾客的心理。笔者刚刚购买 ipod时曾多次致电apple客服,前几次csr态度非常和蔼,但给出的解决方案都无法直接解决问题,作为用户,虽然为工程师热诚所感动,但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不由烦躁,人之常情。最后一位工程师不断的讲解,启发,鼓励,朋友一样的督促,合情合理的解决问题。这一次服务对我来说,是种享受。之后长时间的思考,顿悟到:绝对完美的解决方案是没有的,现实生活中最多需要的是“恰到好处”。在工作中我们尽力的去完善自己,发现自身的问题,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去调换自己的位置,感受服务的震撼力。唐朝开国名相魏征要唐太宗“以人为镜”以正己,终究成就盛唐。一国之君能将换位思考用于治国,我们作为与客户接触的一线,以用户为镜,来反射自身的不足,对联想集团来说,会赢得更多用户的信赖,对员工本人来说,收获的应该是受益终生的素质培养。

客户期望——尽量去满足

对于顾客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就可以使客户保有率大幅提升,并且带来业务量的增长,这一切都直接影响着客户终身价值(CLV)。

在客户服务业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人走进一家银行要求给他的停车券盖个章。柜台的出纳看了一眼这个衣衫破旧的老人,然后问他刚才是否在银行里办理了业务。老人回答说没有:”我只是进来给停车券盖个章。”出纳于是告诉他说,银行只给来银行办事的顾客盖章。接着他问老人是否在银行开有户头。老人回答说有。”那你应该知道我们银行的规矩啊!”出纳说。老人要求见银行经理,出纳告诉他经理正在开会。他又要求见助理经理,回答是’和经理一起在开会’。老人于是一屁股坐在大厅的椅子上,说:”那我等着。”半个小时后经理开会回来了,他看到了老人,走过去向他打招呼:”早上好,米勒先生。我们今天能为您做些什么呢?”老人的回答是他想关闭他的银行账户,并且把所有的存款都转移到另外一家银行去,那家银行碰巧是这家的竞争对手。事实上,米勒先生是当地最大的农场主之一,他的账户里有四百多万美元,占这家银行所有存款的近十分之一。就为了区区一美元的停车券,银行却损失了几百万美元的存款。那么银行出纳是否应该打破规矩呢?毕竟,规矩就是规矩。出纳是对的——银行的政策是只能给来银行办事的顾客盖章。按照银行的规矩,顾客的期望值确实有那么点儿离谱。

然而,如果员工们真正理解公司的业务的话——这包括公司的价值承诺、顾客以及运营,那么当某些情况看上去似乎超出了业务规则时,员工应该能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个案例想要说的是,出纳本应认识到那条规则有不足之处,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给停车券盖章。而银行自身本应当更好地理解顾客的期望,并做出相应的客户价值承诺。

顾客总是正确的吗?

这是一个值得好好反思的问题,是一个企业是否可以持续发展的内在隐患。Csr的岗位时刻与用户接触,一句莫不经心的话语,往往会给用户带来深刻的伤害。上述案例中,出纳说了一句:“那你应该知道我们银行的规矩啊!”,追其根源,是心里将用户划到了界限之外,由此可以证明没有端正服务的心态,虽然失去资深客户带有一定偶然性,然而长此以往,客户的失望与流失也是必然的。

不是所有的无理要求都能够达到满足,不是所有的用户都有一样的修养素质,我们能做的是让用户感受到我们在倾听,在用心的为其做事,细节会显示服务的品质,同时也会督促企业的大方向,去争取更多的用户。

客户抱怨——耐心倾听,妥善解决

绝大多数公司的客户服务部用95%的时间来解决问题,而仅用5%的时间来分析这些问题的起因。如果将客户分成三大类的话,会发现客户保有率变动的一般规律。比如,第一类客户是指那些投诉没有得到认可,因而更谈不上得到解决的客户。通常这类客户的保有率小于10%。第二类是指投诉被登记在案,但没有得到满意解决。通常这类客户的保有率约为20%。第三类是指投诉得到认可,并予以妥善解决。这类客户的保有率通常为54%。

笔者从事工作的第一周,因软件付费的问题遭到投诉。之后多次反思,是当时的出发点已经偏移,形成僵持的局面,没有合理的引导用户,更谈不上换位思考。事后自我反省分析,客户在情绪逐渐激动的过程中,感受很重要,如果他认为没有受到重视,他的情绪就会提升到一个很高的状态。所以引导客户是很重要的,从而对客户服务人员的要求也就更为重要。

英国的戏剧研究人员称:当演员表演的角色盛怒时,演员本身不能发怒,这也是京剧名家俗称的“人在戏外”,此时方能理性的处理相关事宜。当遇到客户抱怨时,首先要让客户感受到,有被照顾的感觉,这样可以预防抱怨进一步升级。正确处理抱怨的一个方法是一站式服务,利用更多资源处理问题。

行业不同,道理相通。Call center服务人员对每一个给出的方案,都是经过细心挖掘信息,准确判断分析,推理而得。过程的把握,思维的培养,也是最需要锤炼的功夫。欠缺的知识可以通过查询资料,培训来弥补,对信息的挖掘,流程的控制却是需要点滴磨练而成。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到了目前这个阶段,企业和个人一样,主要竞争优势越来越多地来自于企业的独创性。不同的企业和个人获得公共知识的能力和途径可能没有差别,但对知识的独特理解所带来的特殊价值才是竞争优势的真正源泉。做为信息支持部门,长期有效的维护知识库,经验技术的沉淀是我们部门的财富;同时经验丰富,服务意识周到的优秀员工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不断充实部门的实力,维护企业创新服务核心,是我们长久的发展趋势。

为所服务的企业严格保密,视用户为自身的朋友,是服务行业的宗旨。所有知名企业的成功都是建立在被服务用户的成功基础之上,反思我们的cc行业,同样,客户对服务的满意是我们存在的最大价值。

关键字:调查呼叫中心顾客满意度

本文摘自:51Callcenter.com

x 呼叫中心与顾客满意度调查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呼叫中心/联络中心运营管理 → 正文

呼叫中心与顾客满意度调查

责任编辑:editor03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09-25 17:12:31 本文摘自:51Callcenter.com

放眼全球,许多企业都在使用呼叫中心,将呼叫中心作为一种运营手段会给企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善用呼叫中心能有效、高速地为用户提供多种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并能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实现业务绩效最大化。由于认识到呼叫中心的作用,近几年来,国内许多企业纷纷引入这一技术,试图辅助企业的主营业务,但结果却并非都遂心如愿。

因此,怎样使呼叫中心的投资如愿以偿地带来回报,为企业增加效益,使顾客满意,便成了众多企业关注的问题。笔者虽在呼叫中心工作时间很短,但出于个人兴趣,曾对呼叫中心与顾客满意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希望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客户问题——高效解决、灵活互动

通常客户会通过拨打800免费电话,请求工作人员帮助解决在购买及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笔者工作的部门为例,当顾客在使用中遇到问题时,会请求帮助。问题出现的原因林林总总,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会有些不同,但工作人员都必须用最亲切和蔼的态度来解决客户问题。高效解决,灵活互动,是解决问题思路的灵魂。服务行业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用户满意。满意包括用户的感受以及实际问题解决的程度,态度和技术需要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才能够在成本与质量之间获得双赢。

客户打电话寻求帮助,有时表现得有些急噪,这就要求我们工作时要快速准确地找到问题并予以解决——充分理解顾客的问题,捕捉顾客信息,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熟练掌握数据库中顾客资料与问题解决方法。个人感觉,正确的换位思考,才能敏锐的把握顾客的心理。笔者刚刚购买 ipod时曾多次致电apple客服,前几次csr态度非常和蔼,但给出的解决方案都无法直接解决问题,作为用户,虽然为工程师热诚所感动,但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不由烦躁,人之常情。最后一位工程师不断的讲解,启发,鼓励,朋友一样的督促,合情合理的解决问题。这一次服务对我来说,是种享受。之后长时间的思考,顿悟到:绝对完美的解决方案是没有的,现实生活中最多需要的是“恰到好处”。在工作中我们尽力的去完善自己,发现自身的问题,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去调换自己的位置,感受服务的震撼力。唐朝开国名相魏征要唐太宗“以人为镜”以正己,终究成就盛唐。一国之君能将换位思考用于治国,我们作为与客户接触的一线,以用户为镜,来反射自身的不足,对联想集团来说,会赢得更多用户的信赖,对员工本人来说,收获的应该是受益终生的素质培养。

客户期望——尽量去满足

对于顾客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就可以使客户保有率大幅提升,并且带来业务量的增长,这一切都直接影响着客户终身价值(CLV)。

在客户服务业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人走进一家银行要求给他的停车券盖个章。柜台的出纳看了一眼这个衣衫破旧的老人,然后问他刚才是否在银行里办理了业务。老人回答说没有:”我只是进来给停车券盖个章。”出纳于是告诉他说,银行只给来银行办事的顾客盖章。接着他问老人是否在银行开有户头。老人回答说有。”那你应该知道我们银行的规矩啊!”出纳说。老人要求见银行经理,出纳告诉他经理正在开会。他又要求见助理经理,回答是’和经理一起在开会’。老人于是一屁股坐在大厅的椅子上,说:”那我等着。”半个小时后经理开会回来了,他看到了老人,走过去向他打招呼:”早上好,米勒先生。我们今天能为您做些什么呢?”老人的回答是他想关闭他的银行账户,并且把所有的存款都转移到另外一家银行去,那家银行碰巧是这家的竞争对手。事实上,米勒先生是当地最大的农场主之一,他的账户里有四百多万美元,占这家银行所有存款的近十分之一。就为了区区一美元的停车券,银行却损失了几百万美元的存款。那么银行出纳是否应该打破规矩呢?毕竟,规矩就是规矩。出纳是对的——银行的政策是只能给来银行办事的顾客盖章。按照银行的规矩,顾客的期望值确实有那么点儿离谱。

然而,如果员工们真正理解公司的业务的话——这包括公司的价值承诺、顾客以及运营,那么当某些情况看上去似乎超出了业务规则时,员工应该能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个案例想要说的是,出纳本应认识到那条规则有不足之处,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给停车券盖章。而银行自身本应当更好地理解顾客的期望,并做出相应的客户价值承诺。

顾客总是正确的吗?

这是一个值得好好反思的问题,是一个企业是否可以持续发展的内在隐患。Csr的岗位时刻与用户接触,一句莫不经心的话语,往往会给用户带来深刻的伤害。上述案例中,出纳说了一句:“那你应该知道我们银行的规矩啊!”,追其根源,是心里将用户划到了界限之外,由此可以证明没有端正服务的心态,虽然失去资深客户带有一定偶然性,然而长此以往,客户的失望与流失也是必然的。

不是所有的无理要求都能够达到满足,不是所有的用户都有一样的修养素质,我们能做的是让用户感受到我们在倾听,在用心的为其做事,细节会显示服务的品质,同时也会督促企业的大方向,去争取更多的用户。

客户抱怨——耐心倾听,妥善解决

绝大多数公司的客户服务部用95%的时间来解决问题,而仅用5%的时间来分析这些问题的起因。如果将客户分成三大类的话,会发现客户保有率变动的一般规律。比如,第一类客户是指那些投诉没有得到认可,因而更谈不上得到解决的客户。通常这类客户的保有率小于10%。第二类是指投诉被登记在案,但没有得到满意解决。通常这类客户的保有率约为20%。第三类是指投诉得到认可,并予以妥善解决。这类客户的保有率通常为54%。

笔者从事工作的第一周,因软件付费的问题遭到投诉。之后多次反思,是当时的出发点已经偏移,形成僵持的局面,没有合理的引导用户,更谈不上换位思考。事后自我反省分析,客户在情绪逐渐激动的过程中,感受很重要,如果他认为没有受到重视,他的情绪就会提升到一个很高的状态。所以引导客户是很重要的,从而对客户服务人员的要求也就更为重要。

英国的戏剧研究人员称:当演员表演的角色盛怒时,演员本身不能发怒,这也是京剧名家俗称的“人在戏外”,此时方能理性的处理相关事宜。当遇到客户抱怨时,首先要让客户感受到,有被照顾的感觉,这样可以预防抱怨进一步升级。正确处理抱怨的一个方法是一站式服务,利用更多资源处理问题。

行业不同,道理相通。Call center服务人员对每一个给出的方案,都是经过细心挖掘信息,准确判断分析,推理而得。过程的把握,思维的培养,也是最需要锤炼的功夫。欠缺的知识可以通过查询资料,培训来弥补,对信息的挖掘,流程的控制却是需要点滴磨练而成。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到了目前这个阶段,企业和个人一样,主要竞争优势越来越多地来自于企业的独创性。不同的企业和个人获得公共知识的能力和途径可能没有差别,但对知识的独特理解所带来的特殊价值才是竞争优势的真正源泉。做为信息支持部门,长期有效的维护知识库,经验技术的沉淀是我们部门的财富;同时经验丰富,服务意识周到的优秀员工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不断充实部门的实力,维护企业创新服务核心,是我们长久的发展趋势。

为所服务的企业严格保密,视用户为自身的朋友,是服务行业的宗旨。所有知名企业的成功都是建立在被服务用户的成功基础之上,反思我们的cc行业,同样,客户对服务的满意是我们存在的最大价值。

关键字:调查呼叫中心顾客满意度

本文摘自:51Callcenter.com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