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D1Net》10月10日讯
面对OTT掀起的竞争浪潮,中国联通应对方法是以开放式姿态开展OTT服务,这也意味着中国联通将流量经营这一战略落实到了面向用户的实际服务中。
流量经营的落地
对于面向OTT服务运营商后台系统需要做哪些调整,联通研究院的人士称,一方面要建立基于3G移动数据的流量监测智能管道,另一方面要建立基于手机终端互联网浏览界面聚合平台。
据称,建立基于3G移动数据的流量监测智能管道,被视为是开展流量经营的基础和前提。3G移动数据的流量监测智能管道的建设可以从利用DPI技术在IP网络中部署DPI系统,从而实现网络运营中的业务识别、业务控制和业务统计三大功能。其中,智能管道要具备个性化匹配/分发的能力,面向可扩展的商业模式,支持灵活的资源分配和计费策略,能够根据后台设定,对用户所做的业务进行区分,按照付费还是免费区分忙闲时、业务类型、客户类型、终端类型、合作伙伴等维度,灵活提供传输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应用能力、通道能力和支撑能力能并提供不同QoS 优先级。
而对于建立基于手机终端互联网浏览界面聚合平台的关键,上述人士表示,首先要保证能在各类手机终端上安装,二是要在聚合平台上,分免流量费和自付流量费两大类,并能用户进入的每个移动互联网业务标注流量是免费还自付费;再次,应根据用户的登录网站统计,可以动态调整网站的先后次序。
立足初级阶段规划共赢
OTT激发了运营商在智能管道上再次发力,对此,Ovum亚太区咨询总监张智华坦言,LTE时代的全IP网络将可以真正实现流量经营的最初设想,即根据流量来优化经营策略,把流量服务与用户体验真正结合起来。运营商对用户在享受数据服务中的位置、群体特色、业务喜好等都能由网络获得感知,进而反馈给经营系统。
智能管道的目标是用户认知。智能是懂,使网络懂得将不同的用户的特点需求都挖掘出来,并形成建议。而目前国内运营商的网络管道对各类业务还处于初级辨识的水平。同时,国内运营商的用户信息采集也比较初级,反观互联网企业,其采集的用户需求是相对精准的,用户浏览过哪些网页、在网上搜索过什么关键词、网上支付买过什么产品等,看过哪些视频等都有精确跟踪,进而会向用户推送相应广告。
D1Net评论:
当前,为应对OTT竞争,运营商纷纷与互联网企业展开合作,然而,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于向推出创新服务的共同赢利阶段迈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会更加深入,合作水平水平也会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