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研发体系存五大弊端 建智能化统一信息平台是发展关键

责任编辑:editor004

2013-11-20 17:37:45

摘自:通信信息报

从固有的资源配置看,国有电信运营商客观上拥有网络资源、资本实力、技术聚合能力、市场占有规模、人才储备数量和投融资手段等六大优势。国有企业规模优势的发挥,按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和竞争性业务平台

从固有的资源配置看,国有电信运营商客观上拥有网络资源、资本实力、技术聚合能力、市场占有规模、人才储备数量和投融资手段等六大优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国有电信运营商如果能通过体制创新和企业运营机制的改造,发挥各种优势的直接和潜在竞争优势,是可以在新的市场中获得强势的发展机会,并实现企业业务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型的。但至今,不论与欧美跨国信息服务企业相比,还是与国内方兴未艾的互联网公司、OTT和APP企业相比,国有电信运营商的优势均未充分体现和发挥。

运营商研发体系存五大弊端

目前,国有电信运营商基于信息技术和应用的研究,仍未摆脱传统的大国企的方式,不仅研发费用占收入总额的比例过低,而且研发的组织也受困于国企内部行政化的管理方式,研究的领域在企业垂直一体化运营方式的约束下,难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水平融合式研发趋势,并缺少融合发展的机制,诸多项目管理的定位必须改进。

在未受到互联网公司等的增值业务冲击时,运营商的研发项目和资金投入主要是封闭进行的,项目组的工作主要是“救火”,解决企业比较大的眼前问题。这种传统的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研发体系随着信息市场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所呈现的弊端越来越多,固有的研发优势被五大障碍所束缚。

比如,研发力量分散,无法对一些基础性和前瞻性的课题进行大规模的研发。研发项目中的组织结构;垂直一体和封闭的研发方式,束缚了企业优秀研发人员的创造力、能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的价值难以实现;研发的成果大部分沉淀在企业内部,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被企业性战争化的管理体制所“内耗”;虽然三大运营商均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和研究设计院,但是没有国际级或国家级的实验室,没有一套适应技术竞争和融合发展的研发体系;在国资考评体制方面,运营商频繁斥巨资以提升研发效率,但大部分停留在战术性(现实问题)的网络研发上,为应对国资委的考评,应对上市公司年报的“形象工程”,不愿意或忽略了前瞻性、超前性、竞争性、外延性的技术研发。

建智能化统一信息平台是发展关键

那么,运营商该如何发挥国有信息服务企业的网络资源优势?

首先,要建立智能化、开放融合的信息网络。在信息容量需求呈爆炸性增长的今天,智能通信网络可能凭借其可进行动态分配网络带宽以及高性价比的特点,成为过有信息服务企业挖掘资源优势,创造新的增值服务收入的最核心支撑点,是运营商存在的基础。智能通信网络可以通过网元智能化,将集中式管理升级为分布式管理,将原来网管的大量功能下放到各网元中,从而实现了网络的实时可管理性。使许多原来需要人工参与的工作使得网络本身去完成,这极大地增强了整个网络的服务效率。另外,智能光网络使光网络从传统的“管道网络”向“服务网络”演变。这种演变不是对以前所建网络的抛弃,而是一个无缝融合的革新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原有的投资。通过智能交换光网络,通信服务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方便自由对网络带宽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

其次,建立智能化的统一应用操作平台。所谓智能化的统一操作平台,就是由信息服务提供商利用智能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将各种结构、不同分布方式的数据信息,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应用平台上,使不同类型的用户和终端,均能在连接操作平台的同时,使用平台的数据。这是现代数据信息服务的基本特征。运营商在将全社会“大数据”整合为一个可统一操作的数据系统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是运营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借助对终端服务市场的绝对控制,可以在加大技术开发、合作、融合、创新的同时,直接缩短应用平台开发与用户体验、使用的距离,并可以充分发挥规模优势,缩短投资回收期,优化研发成本。

另外,要整合资源,建立国家级的信息源系统。当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遇到的最大瓶颈之一,是信息服务提供商、信息设备制造商、信息采集和管理部门和信息使用者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特别是从产业链的延伸关系看,四者之间甚至存在大量的脱节情况。运营商要真正成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下一步就必须发挥自身网络无所不在、无所不通的优势,通过网络优化、智能网平台的升级,与国内各类信息库、数据库等主要信息源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通过新的投融资方式,组建数据信息专业公司,利用技术优势,实现国有电信运营商与信息源部门之间的利益共享和资源共享。

优化整合资源发挥规模优势有利增强竞争力

信息服务企业与其他产业最大的不同在于,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直接决定企业的竞争实力,这一点在国内运营商当中尤显突出。要发挥国有电信运营商的规模优势,首先要做好运营商内部的业务分工、服务结构的优化以及前瞻性、中端性以及后备性三者之间规模的有效布局。特别是在基础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结构当中,运营商切忌“去电信化”,要将最具规模优势的基础网络做强做大,做到国际领先水平,只有凭借规模优势,才可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得最大规模的新增用户群体和新业务用户群体,以及通过庞大的网络规模借助于产业链的延伸、衍生、水平融合实现大规模的新业务渗透,特别是向其他产业多元化渗透。

国有企业规模优势的发挥,按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和竞争性业务平台,可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机制,公共服务规模可以依赖于政府“买单”和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而竞争性业务的规模优势,要充分将国有企业资本、人才、市场、多元化产品和多种运营方式有机组合为一体,要打破垂直一体化的行政管理模式,要逐步地由政府干预型的企业规模发展向市场拉动型的企业规模化发展转化。

运营商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市场规模大,技术储备雄厚,与其他产业建立合作契约关系的稳定性强,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的路径、渠道和信用相对丰富,与合作伙伴建立资本、技术、融合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相关的资本扩张性,均优于一般的网络公司。因此,运营商要实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优势,首先要将存量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市场为纽带,将各种资源建立在适合竞争的体系下。通过资源整合,使运营商除了在证券市场融资外,还可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各种资本要素,特别是建立能与其他公司相竞争、更为灵活的融资手段,强化多元化投融资的抗风险能力,使国有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资本的资源和其他资源的配套,为宽带战略的实现,为各种增值业务创新式投入,为人才充分开发,为建立全新的市场营销模式提供有效的资本支持。此外,对于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应对运营商创造专门的产业基金和项目融资政府担保,以确保运营商在“宽带中国”中真正成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力军。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