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市场定位 管道优势不可替代

责任编辑:editor004

2013-11-25 17:53:08

摘自:通信世界网-通信世界周刊

2G时代,运营商同时控制着用户渠道和交付渠道,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通信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只要能够放下“抗衡”的执念,专注于适应环境变化,为用户创造价值,运营商就一定能够找到迅速融入时代的方法。

2G时代,运营商同时控制着用户渠道和交付渠道,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通信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当时间前进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量OTT服务商的出现让运营商感受到了力量的分化,其传统意义上的核心地位开始动摇,那么运营商是否有能力来抗衡OTT的逆袭?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整个生态圈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不仅仅是OTT的出现,而且是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产业势力的分化。

对抗做法事与愿违

根据GSA的统计,近年来智能手机所产生的数据流量快速增长,几乎达到每年翻一番的速度,GSA预计2010年到2020年10年间,全球数据流量将会出现1000倍的增长。通信网络所承载的业务从语音向数据迁移已是大势所趋,产业链的生态环境随之发生改变,运营商的竞争优势逐渐削弱。

最明显的是用户消费习惯的变化,改变了产业链的主导力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量优秀的APP应用让用户除了传统的语音通信之外还获得了更多的业务体验。用户的消费习惯也从通信导向转移到了应用导向——用户根据不同的消费场景选择不同的应用来满足需要。而应用被用户使用,才能为运营商带来数据业务收入。换言之,先有应用,才有对数据的需求,运营商在生态链中第一次走在了内容供应商的背后,逐渐失去了对互联网企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随着交付方式的变化,运营商的用户规模也失去了意义。互联网企业谙熟OTT业务游戏规则,他们拥有多种应用分发渠道,完全可以绕过运营商来直接接触客户。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一直引以为豪的用户规模,将会因为逐渐失去业务黏性而失去意义。此外随着4G的临近,数据业务正在成为基础服务,通信功能也开始转向数据信号传输,运营商的用户规模已然不能成为运营商对抗互联网企业的筹码了。

在这样的变化下,运营商也曾尝试放下身段,参与到应用市场的竞争中。但三大运营商所浓墨重彩描绘的几个基地蓝图,运行几年后基本没有太大起色,运营商所面临的形势因此非常紧迫。

其实,无论是以专业化公司参与竞争,还是对OTT收费、设置门槛,都是2G时代对抗思维的延续。这种思维令运营商努力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后花园”,并尝试控制“后花园”的一切。这种“园主”的定位,与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移动互联网精神背道而驰,更无法提供用户真正的价值,自然在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

管道优势不可替代

无论是以专业化公司参与竞争,还是对OTT收费、设置门槛,都是2G时代运营商对抗思维的延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需要秉承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精神,用互联网的思维,盘活用户规模和设备渠道的优势,积极融入移动互联网大潮,一起做大产业蛋糕。

在移动互联网的产业运营模式中,运营商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管道。这个词曾经令运营商闻之色变,但其实“沦为”管道并不可怕,因为管道具有两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地位。第一,三大运营商共拥有14.5亿用户;第二,运营商耗费千亿资金、投入大量人力建设起了如今遍布全国的基础网络设施,这些巨大的门槛是其他竞争者难以短期内所跨越的。在这两大优势的支持下,运营商完全可以更好地扮演管道角色,通过将管道“智能化”,更好地在在产业生态中发挥作用,与整个生态系统寻求合作共赢。

以中国移动为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三个环节可以充分发挥中国移动的“管道”优势。

首先,用户管道。通过基础信息、LBS定位、数据流向等对海量用户信息进行分析,找出用户的移动生活场景,包括消费地点、消费时间、应用偏好等,区分出不同消费环境下不同用户群体的偏好。例如,喜爱社交和分享的用户、热爱音乐的用户、偏好购物的用户、尝试最新APP的用户等。这种对用户的分析分类只有运营商才有可能完成,其他任何应用供应商都无法掌握用户的翔实数据。

[page]

其次,应用管道。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运营商为其推荐对应的移动信息工具——应用。例如,为喜爱社交和分享的用户提供微信、微博等应用,为偏好购物的用户推荐淘宝、团购等应用。在这个环节中,运营商就是一个应用分发平台,不仅可以向用户收取套餐费用,还可以轻松地用庞大的用户规模进行置换,对应用提供商实现后向收费。

在日本,KDDI推出了一项名为SmartPass的套餐服务,用户每月只需要交399日元,即可以免费下载由KDDI打包买下的500多个手机APP。虽然运营商在管道化的过程中会逐渐丧失对产业链的控制,但这种分发平台打包出售的形式却可以变“控制”为“吸引”,继续维系其在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当然,推荐的应用可以是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应用,也可以是运营商为某些特定客户,如集团客户量身定制的应用,其中选择的标准应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而不是竞争情况而定。

最后,数据管道。通过智能管道,根据不同的应用组合,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数据服务,包括针对消费环境的数据优化、根据时间的数据优化、根据特定应用的促销优化。

从“抗衡”到合作是关键

近来,微信和联通推出“微信沃卡”,易信联合三大运营商提供免费流量,淘宝也在部分地区试水淘宝应用流量免费,就是一种智能数据管道和应用的结合实践。应用提供商很希望能够进一步包装盘活网络资源,甚至愿意采取付费的方式,运营商为应用和用户提供的智能化“数据管道”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这些观点其实在其他行业已非常常见,例如大型服装集团会为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各种品牌、各种款式的衣服,银行办理信用卡也会根据不同用户提供具有加油优惠、多币种兑换、商场联名积分等特定服务。只要能够放下“抗衡”的执念,专注于适应环境变化,为用户创造价值,运营商就一定能够找到迅速融入时代的方法。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