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电信签约的虚拟运营合作伙伴包括海航、富士康、联想、海信、平安、民生、星美、凤凰、海尔、小米。中国电信已于6月底与上述十家企业签约继中国移动公布17家虚拟运营合作伙伴之后,中国电信近日敲定了第三批虚拟运营合作伙伴。
财新记者独家获悉,与中国电信签约的虚拟运营合作伙伴包括海航、富士康、联想、海信、平安、民生、星美、凤凰、海尔、小米。中国电信已于6月底与上述十家企业签约。
至于百度,知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百度一开始确实有参与虚拟运营的想法,但中途退出。中国电信最终确定的合作伙伴名单里,没有百度。
与前两批中国电信选择的合作伙伴相较,第三批合作伙伴不再是以考虑渠道为主,它们的形态更加多元化。从目前确定的名单来看,包括四家硬件厂商、两家文化传媒公司、两家金融机构、一家航空公司,多数以旗下子公司开展具体的虚拟运营业务,譬如民生银行以旗下民生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申请虚拟运营牌照。
此前,中国电信曾公布过一批与之合作的虚拟运营合作伙伴名单,包括苏宁、国美、迪信通、乐语、天音、爱施德、话机世界、京东、阿里(万网)、用友、连连科技、三五互联、北纬通信、长江时代、分享在线、朗玛信息16家合作伙伴。曾有专业人士评价,虚拟运营合作伙伴的选择几乎成了三大运营商之间的渠道代理商争夺战,“虚拟运营变代理”。
国际咨询机构威普咨询全球副董事侯成芬分析,4G时代到来,如何才能发展更多的用户并留住用户,成为中国电信转型的巨大命题。这一命题同样体现在虚拟运营合作伙伴的选择上。我们看到,中国电信此次选择的合作伙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户基数大且对渠道有一定的控制力。
“中国电信选择的合作伙伴中,海尔、联想、海信、小米都是硬件厂商。硬件厂商做虚拟运营,一是硬件与通信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卖出手机或智能家居等硬件的同时很自然地卖出通信服务;一是借着通信服务,硬件厂商可以更好地向上下游譬如应用、后端服务等方向拓展。”侯成芬分析,“不过,从全球来看,硬件厂商做虚拟运营的模式并不多。基于中国独特的虚拟运营市场环境,硬件厂商可能会有新的发展态势。”
据财新记者了解,鉴于前两批虚拟运营企业的经验,此次与中国电信谈合作的厂商都充分考虑了现实问题,在用户目标、保证金等方面相对理性。“不再是动辄就喊出几百万的用户规模,多数合作伙伴承诺的用户目标都是几十万规模。”
中国电信在某些特定条款上也做出了妥协。据财新记者了解,中国电信在考虑了合作伙伴需求基础上,允许第三批合作伙伴自建BOSS(即Busine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的简称,即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此前中国电信并未放开BOSS的建设。
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向工信部报送了合作伙伴名单,正在等待工信部审批。只有工信部审批结果出来,才算真正的尘埃落定。
所谓“虚拟运营”,即企业从基础电信运营商处购买移动通信服务,重新包装成自有品牌并销售给最终用户。工信部称之为“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意欲开展为期两年的业务试点。
截至目前,工信部已分两批发放了虚拟运营试点牌照,19家企业获得入场券。接下来的七八月,工信部将发放第三批虚拟运营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