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参与国际投资银行的工作,当时国际投资者的目光与现在并不一样,对中国市场并不重视,其中有一个让国际投资市场大跌眼镜的行业,就是中国的移动通信产业。
中国电讯业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改革当中重要的环节。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中国极度缺乏电讯固网资源,要找一个电话来打,真不容易。因此,需要一个崭新的平台,以突破性的发展速度来冲破困境。中国的移动通信产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一个完全空白的基础上起家。
1994年,邮电部旗下成立了移动通信局的机构,专门负责管理日益增多的移动通信,这就是日后中国移动的前身。同年10月,广东省开通移动通信网络,成为中国移动通信事业发展的开端。随后数年,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奇迹般飙升,在1997年就突破了1000万用户。
的确,中国移动的发展犹如中国电信业现代化的改革史。邮电部早在1995年就开始酝酿电信业借道香港,并已部署海外上市。在1997年初,正式成立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并将广东、浙江两省的移动业务与资产剥离出来,先行上市。笔者清晰记得在1997年10月23日,现在的中国移动,当时以“中国电信”的名称在香港以红筹股身份上市,首发价格11.68港元,此前一天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两地首发股集资约42亿美元。上市当天,正值亚洲金融风暴疯狂肆虐之际,恒生指数在当天就暴跌过千点,该股当天收盘也跌10%。不过,中资红筹还是较受追捧,大约一个月后,其股价升幅超过20%。公司股票在1998年1月27日成为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目前总市值为16585亿港元,在港股市场排名第三。
不少人问到,为何中国移动没有选择在内地上市?其实,这也是受到当时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所限,当时部署在尚未回归的香港和美国股市上市融资,存在众多客观与主观因素,主要是当时A股市场容量较小,且低迷不振,实在无法承接中国移动的融资规模。17年后,当年的“中国电信”已蜕变为中国移动,而当今的“中国电信”则成为三大电讯商之一,两家企业对市场的影响力依然巨大。
1999年11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正式筹组成立,上市主体开始部署更名为中国移动,随后进行第2次增发新股和全球债务,达26亿美元,并收购了福建、河南、海南三省的移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2000年11月正式成立,上市主体第3次发行新股和可转换债券,金额近76亿美元,并收购了北京、天津、上海、河北、辽宁、山东、广西七省市的移动,同时开始探讨与英国沃达丰的策略联盟关系。在2002年3月,上市主体进行第4次融资,透过向沃达丰配售7.5亿美元新股,完成了对安徽、江西、山西、重庆、四川、湖南、湖北和陕西八省市移动的收购。最后在10年前的2004年7月1日,上市主体收购剩余各省移动,至此,全国移动实现整体上市。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也启动了对外的并购,在2005年10月,华润万众电话被中国移动旗下的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收购私有化,交易于2006年1月12日完成,2006年4月更名为中国移动万众电话有限公司。2008年12月5日,中国移动万众电话有限公司的注册名称改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
面对境外的扩充,内地市场竞争越来越见激烈。中国移动近年来营收增长放缓,用户市场份额下滑。作为内地最大的移动通信服务供应商,正面临竞争对手的蚕食。为求发展及保持优势,4G业务是主要的发展方向。2014年是各大电讯商的4G发展元年,各方将加大手机补贴的力度,中国移动正在进行大布局。
近期,中国移动再次成为投资市场的焦点:三大电讯商合组的铁塔公司股权结构近期正式出台,刺激了企业股价的表现,也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机遇。不少人问,中国移动需要注入最多的铁塔资产,却只能换取铁塔公司四成股份,是否不公平呢?但是,笔者深层次去看,政府其实是希望改善电讯商经营效率及投资回报,对整体行业会有正面的带动作用。而中国移动也将受惠于组建中的铁塔公司,以及政府要求减少推广费用的政策,估计铁塔公司可为公司每年节省不少资本开支。注入资产需时较长,短线影响不大。不过,长远而言,注入电讯资产势必使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获得中国移动的战略铁塔,对中国移动的竞争优势有深远的影响。
那么,中国移动的优势及投资价值能否维持呢? 参考内地最新公布的《财富》2014年中国500强排行榜,三大电讯运营商中,中国移动排名最高,居总榜第4位,中国电信排名第15位,中国联通排名第17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移动不仅在排名中领先,年营收也十分可观,达到了6301.77亿元,约为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年营收的总和。不过,中国的电讯行业正面临急速的改变,中国移动在过去20年里平地一声雷,奇迹般发展壮大,投资市场也不能排除未来将有新的电讯或科技企业,取代中国移动的地位。
因为,投资市场就是如此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