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途亲情号、主副卡到中国电信近日新推出的一卡双号业务,三大基础运营商3g/4g全国统一资费,再加上虚拟运营商普遍打出的零漫游招牌,电信行业的行政地域“围墙”正日坍塌。1区域壁垒渐消除
近日,中国电信面向有大量两地通信需求的用户,推出了国内一卡双号业务,在一张手机uim卡包含主虚两个分别归属不同省份的手机号码,用户本地和国内拨打虚号归属地手机及固话,每分钟0.1元。业内分析,这或许是中国电信今年上半年流失客户500万后,为应对考核所采取的短期行为。
实际上,此前三大运营商均推出过类似解决两个不同归属地的业务,如漫游包、长途亲情号、国内流量包等。用户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在两个不同归属地的本地通信,其他用户向其打电话时也能够按本地通话计费。据了解,三大运营商在3g资费时,已大范围地取消了跨省份的地区漫游。记者查阅三大运营商网上营业厅的资费标准显示,无论是3g套餐,还是4g套餐,语音通话不再区分长途和市话,流量也不再区分本地和外地。2零漫游呼声已久
用户对国内零漫游的刚性需求一直都在。今年7月,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的紧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消费者协会共同向有关部门和电信运营商发出呼吁,建议“逐步降低并直至取消京津冀长途及漫游通讯资费”。
早在2007年,全国上下就热炒过取消漫游费,最终实现了漫游期间最高限价“主叫0.6元每分钟,被叫0.4元每分钟”,漫游费并未真正取消。随后三大运营商都推出了商旅套餐,采用了全国一费制的模式,但除了在有限的高端套餐实行全国被叫免费外,运营商各省推出的绝大多数商旅套餐大都采用了“本地被叫免费,异地被叫低资费”的策略。3受得益于3g/4g发展
电信行业行政地域壁垒日渐崩塌主要受益于3g网络普及和4g通信网络的发展。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传统的语音通话、短信业务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数据业务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电信运营商由此也面临着向流量经营转型的任务。另外,作为电信行业新兵的虚拟运营商,多数打出了国内零漫游的旗号。虚拟运营商的“搅局”对电信行业打破地区壁垒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电信业务形式打破传统的地区限制,这是电信业未来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趋势。据了解,国内零漫游业务不存在技术方面人障碍。从目前来看,移动电话实现国内零漫游较为容易,固定电话在长途市话合一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未来随着电信运营商流量经营的转向,打破地区壁垒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本报记者焦小超)
●相关链接
运营商国际漫游费也连破“底线”
中国移动从今年10月1日起大幅下调国际及港澳台业务资费,并同期推出新漫游流量包,部分国家和地区资费降幅超过70%。这次资费调整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移动第12次调整国际及中国港澳台业务资费。
以“广”为主要特点的中国联通已经与全球250个国家的579个运营商开通了gsm国际漫游业务,同时还提供了覆盖55个国家和地区88个运营商的预付费出访漫游业务。
中国电信则通过租用当地运营商的网络,以虚拟运营商的身份提供服务,给自身在资费设计上创造了优势,因而,早在今年6月中国电信便已下调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漫游资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