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电信改革起底与展望(下):进一步向改革要红利

责任编辑:editor006

2014-10-30 16:41:25

摘自:新华信息化

长期以来,电信业与石油、电力等行业被认为是完全垄断行业,三大运营商的经营行为一直饱受诟病,打破行业垄断,规制垄断行为,最大化引入竞争,切实为用户带来实惠成为新一轮电信改革的焦点。

长期以来,电信业与石油、电力等行业被认为是完全垄断行业,三大运营商的经营行为一直饱受诟病,打破行业垄断,规制垄断行为,最大化引入竞争,切实为用户带来实惠成为新一轮电信改革的焦点。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清除市场壁垒,保障公平竞争。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从放宽市场准入、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对促进市场竞争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

两个文件高屋建瓴,充分说明了竞争在全面深化改革、引领市场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方面意义重大。“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规制垄断,充分市场化,才能使市场经济更具活力,市场主体的利益才能实现最大化。

从国外电信市场发展轨迹来看,电信业其实是垄断竞争行业,我国电信市场正在经历从完全垄断向垄断竞争的转变。1994年,中国联通成立,打破了原中国电信一家垄断的市场格局。2000年,随着原中国电信移动资产剥离成立中国移动,市场形成了以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为主体进一步趋于竞争化的市场格局。

2001年,中国电信南北拆分,拆分重组后形成新的5+1格局,包括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以及中国卫星,市场竞争空前激烈。2008年,中国电信业开始了新一轮的重组,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成立现在的中国移动集团;中国联通GSM业务与网通合并,成立现在的中国联通建团;在原中国电信固网业务的基础上并入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及中国联通的CDMA移动通信业务,成立现在的中国电信集团。电信基础运营层面“三分天下”的市场格局延续至今。

从前几次改革重组的轨迹可以看出,我国电信体制改革一直在寻求市场化突破,追求最合理的市场资源配置模式,总体推进速度越来越快。不过之前的改革更多是“内部”的结构调整,针对外部的市场化调整并不多,更何况上一轮改革的红利基本释放殆尽,通信业需要新一轮改革的刺激,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改变行业的生态。

在新形势下,电信业改革不能原地画圈,应该走出去拥抱市场。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虚拟运营商牌照发放、混合所有制的实施到铁塔公司成立,新一轮电信业改革的轨迹图很明显,那就是引进外部民营资本,通过“鲶鱼效应”提升市场竞争,使此轮改革明显区别于前几次。

众所周知,通过资本运营,国有企业原有的许多问题可被巧妙解决。在电信市场,虚拟运营商的成立,民间资本“小快灵”的特性和基因植入基础运营市场,有望缓解当前运营商垄断以及内部过度竞争的局面。一方面可以使业务种类、套餐等增加,选择性更多,发展更为均衡,另一方面可以引入竞争,运营商面临的对手更多,有助于激发自身的创新活力。其次,通过试水混合所有制,对于国有电信企业而言,可以结构性改变激励和约束不相容的现状,而对于民企来说,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则可以变相进入到垄断产业,并可以间接分享针对国企的倾斜性政策。

目前来看,中国电信混合所有制改革先行先试,5月份,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在中国电信开放合作大会上表示,在需要引入能力、资本、创新活力的重点领域,尝试通过多种资本运作方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业务运营格局。中国电信天翼创投计划今年将完成6个新增项目公司化股权投资,引入外来资本和外部项目,与民间资本联合孵化。这被业界看作是中国电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度尝试,开启改革大幕。中国移动不甘落后,有消息称,中国移动正加快五大基地的公司化改造,非常有可能引进外部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模式。

铁塔公司的成立,可以说从根本上解放了运营商网络建设和运营维护的“一只手”,从而使运营商可以更加专注于业务层面的改进和提升,参与到更为激烈的移动互联网竞争大潮中。

规制垄断,再造产业生态是本轮改革的一个核心和着力点,也是电信业敞开胸怀拥抱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新时期电信业必须要有取舍精神,打破行业壁垒,吸纳外部精华,方能走上“春满园”的良性发展轨道。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