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凡玉:虚拟运营商发牌一年,谁去谁留

责任编辑:editor005

2014-11-06 18:10:41

摘自:CCTIME飞象网

到2014年12月26日,距离工业和信息化部向第一批11家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商,正式发放营业牌照,就要满一年了。我们看到,随着后续几批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商营业牌照的陆续发放,国内先后获得营业牌照的企业已经达到20多家。

到2014年12月26日,距离工业和信息化部向第一批11家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商,正式发放营业牌照,就要满一年了。一年的时光,对于一个行业,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于进入崭新领域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商,却是波澜起伏,沸沸扬扬的一段关键发展节点。

我们看到,随着后续几批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商营业牌照的陆续发放,国内先后获得营业牌照的企业已经达到20多家。虽然进入通信领域时间有先后,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这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商的市场表现,呈现出迥异的运营风格。有的稳健扎实,夯实了基础工作,从长计议;有的步履维艰,毫无章法乱了阵脚,前景堪忧;有的暗度陈仓,静观事变准备变现筹码,三十六计走为上;最好的效果,有几家在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十万以上,且渐入佳境。客观看,这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商的不同状态,都符合市场规律,也都是不同背景和目的下,出现的运营效果的差异化表现。

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在国内的开放,是通信领域深化混合所有制经济探索的样本,更是通信业多年来持续改革的试验田,被赋予了一系列的期待。从政治意义上看,象征的符号必须饱满,欣欣向荣,但市场规律是自有轨迹,有进入则有退出,符合竞争的本质。如此看待,随着市场风云的变幻,初期获得营业牌照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商,谁去谁留,基本成为一道必选题了。

如果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商的正常退出,成为一种必然,中间这段时间,还有多久。是再过几个月,还是再过几年。按照目前已经获得营业牌照的企业运营状况,有些目前市场表现欠佳的,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半推半就,难有回天之力的,甚至在运营成本投入捉襟见肘,有退出意愿的,都应该给予一个回旋的余地。

从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的牌照放开,对其运营前景呈现不同的看法,无论是左是右,是生是死,都没有从中立的角度,客观的看待在通信领域的新生事物。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商,全部垮掉,血本无归,既不符合市场规律,更不符合自身代表的改革符号的积极作用,是与新一届政府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的。从大环境的要求,不能够出现混合所有制经济半路夭折的负面影响。而已经获得牌照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商,全部存活,更是过于乐观,一厢情愿的不切实际的理想。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用户的选择,才是最终决定这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商是去是留的重要标准。

其实仔细分析目前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商的现状,前景光明,运营效果突出的,无非有几点。一是,在自身主营业务的行业所属占据优势地位,主营业务积累了相当规模的用户群体,对主营业务的品牌认可度比较高;二是,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的团队建设上,选用了一批行业运营的优秀人才,充分放权,责任明确;三是,在运营开始到目前,从成本投入上,能够实现较大的现金流保障,有雄厚的资本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四是,在结合主营业务的市场定位上,能够采取真正的差异化策略,很好的在主营业务基础上,实现了互为补充式的发展之路;五是,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在不同的舞台,展示企业自身最佳的运营成果,并且积极尝试多样化的市场推广活动;六是,在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对行业组织的渗透上,都进行了战略性的布局和积极的参与,从中发现资源,寻找资源,利用资源。反之,那些至今市场表现平平,还在第一阶段拖沓的企业,无疑是最后被淘汰出局的第一批落伍者,至于是名单,我们拭目以待!

可以肯定的是,第一批被淘汰出局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商之后,继续进行运营的企业,也不是一挥而就了。在接下来后续将要获得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营业牌照的企业中,有更强大实力的企业,也会不甘落后,会迅猛的申请和加入,到那时,国内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的市场格局,还要发生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是对传统电信运营商的补充和挑战,也是满足广大用户多个层面需求的崭新尝试,无疑利好用户的多样化选择,也基本达到了在通信领域,持续深化改革的初衷。

至于到最后,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商,在通信市场上发展用户量的占比,是参照国外的15%左右,还是提升到20%左右,都有待于政策的调整,市场的变化,用户的选择,运营的状况。但无论如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通信领域的试验,必将颠覆以往国内通信业的改革经验。这个样板的必然性,也决定了自身发展路径的长短,曲直,规模。这是一场掺杂了政治和经济的行业博弈,许多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