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浙江乌镇举办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不仅是因为我国拥有6.4亿庞大规模的互联网网民,更因为我国有市值突破3.95万亿元人民币的互联网企业,其中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4家企业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会议召开之后,众多媒体的聚焦点都一直围绕众多互联网企业,而为互联网企业提供最底层支撑的通信运营企业虽然准备充足,但还是没有那么抢眼。
分析本次互联网大会的演讲实录,互联网企业在展望“互联网能做什么”,而运营商主要是在说“我能为互联网的发展做什么”。明显可以看出,运营商从互联网发展之初的主导者,慢慢地变成了跟随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企业价值体现明显,迅速发展壮大;而运营商价值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发展平缓,甚至传统核心业务出现负增长。
难道,互联网未来的世界里已经没有了运营商的生存空间?运营商无法与互联网相应成长,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运营商要采取哪些举措才能够与互联网企业同步成长呢?
网络中立政策让运营商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网络中立”近期再度成为美国热议话题。奥巴马建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以下简称“FCC”)对互联网实施最严格的“强监管”—网络中立。AT&T公司立即宣布停止目前的宽带投资。在此之前,FCC在2014年4月提出一套全新的互联网访问规定,最终以3∶2的投票结果通过了该规定。新规定指出,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将不能屏蔽或干扰某一特定网站的流量,与此同时,它可以根据服务对象所愿意提供的额外费用来决定是否为其提供更快的网络服务。
那么,什么是网络中立?AT&T为啥停止宽带网络建设投资呢?让我们回顾一下网络的发展历史,分析一下利益纷争,就能明了根源。
目前的运营商网络由最初的电话系统发展而来。最初建立的电话只能在两个人之间进行声音传输,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交换机以及拨号相互呼叫,实现语音通话。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电话没有变化,只能提供语音业务。初期的移动通信业务,情况也是基本相同。换句话说,电话网络和电话语音业务是一体不可分离的,提供语音业务的只能是电话公司,电话公司也只能提供语音业务。在这个时期,不存在服务提供商与网络运营商的利益纷争,也没有人提网络中立。
到20世纪90年代,移动电话系统开始规模运营,各种无线通信技术不断涌现,随着对带宽需求的增加,光纤通信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业务蓬勃发展起来。自此以后,网络不再仅仅具有承载语音的能力,网络能力越来越强大,可以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从最初网络运营商可以自行控制的增值业务,比如短信、彩信、彩铃等业务,逐步发展到网络运营商不可控制的各种互联网业务、移动互联网业务。这个时期有个更重要的趋势:用户通过接入网络运营商产生的消费,网络运营商所占的比重逐步降低,而服务提供商所占比重逐步增大。
这导致的后果是:网络运营商需要单方面建设网络,而且在竞争压力下,建设成本越来越高,但是网络的边际收益越来越低;网络新建或者扩容之后,多方受益,网络运营商只能得到网络带来的增量收入(由于网络带来的各行业收入增长)的一小部分;网络运营商建设新网络的同时传统业务被替代,比如语音、短信被Skype、SNS、IM、微信等替代,收入减少。
综合上面网络发展历史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运营商作为一个企业,随着电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其角色已经从负责只需服务自身业务(语音)的非公共网络运营商,悄悄地转变为服务者提供服务的公共网络的建设者。而最可怕的是,网络运营商自身的业务不断被服务提供者替代。网络运营商建设的网络,其上运行的关键业务不再是网络运营商所有,而是服务提供者所有,本来应该获得的渠道收入也由于技术的进步而无法获得,沦为服务提供者的“打工仔”。网络运营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或明或暗地对网络进行了分级,确保自身业务优先保障的同时,给不同的服务提供者予以不同的优先级,也就是让愿意付更多费用的服务提供商获得更好的网络服务,以减缓天平更快地向服务提供商倾斜。而服务提供者在获得低成本(只付出服务器接入费)的运输渠道以及销售渠道的基础上,仍想持续提高通道的质量,以便于获得更多的利益。
就这样,服务提供者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提出了网络中立的要求。很明显,网络中立无法让网络运营商投入产出成正比,这种局面持续,网络运营商将不再有建设网络的积极性,就像AT&T公司停止宽带投资,而这反过来将影响互联网生态圈的健康发展。
运营商如何才能促使网络价值进一步提升
如何确保网络运营商对网络投资的积极性,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涉及对服务商收费的时候,国家需考虑将一部分费用用于网络建设补贴,以共同提高网络服务水平,而不是完全由网络运营商承担。另外,网络运营商自身必须创新。
运营商如何创新?笔者认为一种可行的模式是,建立类似App Store的互联网网站发布中心,与所有的服务提供商分成。将每个互联网网站视为一个个依附于网络的App,运营商在现网基础上,专门增加互联网网站孵化中心,提供互联网网站孵化服务。比如免费提供服务器、软件、域名、流量,但是网站盈利后,运营商要进行业务分成。从互联网免费为王的现状和趋势来看,可以考虑运营商为网站提供免费环境的同时,占有互联网网站的股权。
借鉴此模式,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方案:将整个运营商的网络看成是Web服务(新业务)的孵化器,一切为Web的整个生命周期服务。运营商网络该如何设计,又该如何运转?分析Web的生命周期(如图):目前,运营商除了提供网络管道,上述每个阶段的处理流程基本不参与。申请阶段,服务提供商主要是与域名、空间等代理商打交道;建设阶段,服务提供商与开发集成商打交道;运营阶段,服务提供商自行解决;扩张阶段,技术主要由开发集成商完成,业务由服务提供商自行完成;关闭阶段,服务提供商直接关闭服务即可。
运营商如果要提供Web服务,则需要针对上述各个阶段提供整合的服务。文中所设想的模式在基础技术层面已经成熟。目前各大互联网公司的云计算以及各大运营商的云计算公司,都已经提供了类似的基础服务,比如阿里云、联通沃云等都提供类似的服务,所差的是所有运营商对互联网运营的整体布局理解不到位,还没有从更高的层面看待互联网的运营。
在业务实践方面,也有很多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合作开展业务的案例。比如北京联通开展的定向应用提速服务:如果您经常使用优酷、迅雷、百度网盘、搜狐等会员服务,可以订购北京联通的定向应用提速,在看视频、下载、上传时提供更高的带宽保障,让用户告别卡顿、等待,畅享高品质应用;定向流量服务:可以针对某款应用、某个视频服务、某个阅读或者某款手机提供定向流量,同时向服务提供商收费。
本文观点不一定正确,希望抛砖引玉,引起我国网络运营商创新业务模式的一些思考以及网络中立政策制定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