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打造跨界融合力是运营商的一次革命

责任编辑:editor004

2014-12-04 11:29:37

摘自:通信信息报

面对互联网的强烈冲击,运营商踏上了各自不同的救赎之路。流量,现在来看必然被寄予厚望,但在引领数据流量需求的互联网企业的虎视眈眈下,运营商的流量经营创新也绝非易事。

面对互联网的强烈冲击,运营商踏上了各自不同的救赎之路。过分悲观也好,盲目自大也罢,电信业革命性的商业模式重构已经展开,短信、语音业务生命周期超预期地在压缩,“免费短信”呼之欲出,4G时代语音业务免费也无可避免,留给运营商的救赎稻草还有什么?流量,现在来看必然被寄予厚望,但在引领数据流量需求的互联网企业的虎视眈眈下,运营商的流量经营创新也绝非易事。

聪明的运营商不会把矛头对准互联网,更不会夜郎自大地笃信自己永远是赢家。中国电信最大胆地率先扛起“去电信化”的大旗。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直言,过去作为基础运营商的主要责任是直接面向商业客户、商业机构和最终客户提供最基本的通讯,也即语音、短信等基本业务。现在,作为运营商自身除了要向客户提供基础通讯之外,还要向互联网公司提供直接业务。这种转变敦促运营商必须跨界合作互联网。

电信运营商“去电信化”,看似伪命题的概念背后是运营商主动顺应产业发展潮流的必然。电信业商业环境面临彻底改变,运营商所提供的广义产品价值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分化,其趋势表现为传统产品价值衰落,而产品信息价值明显增长,两方面驱动运营商必须实施“去电信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运营商在4G移动互联网时代成败的关键,就是要看谁更能互联网化,或者说去电信化的程度越高,成为真正赢家的机会越大。单纯管道化注定前路坎坷,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标志的相关技术已经显示出了对电信网络强有力的替代效应,SKYPE、微信等即时通信对语音和视频直接替代,城市WiFi建设政府机构的介入也在加深无线网络的被替代趋势。

跨界互联网也许就是运营商的救命稻草。中国电信首先选择聚焦B2I和IIT,明确提出在转型中将加强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按照不同业务属性提供不同网络质量,真正推动和介入互联网公司的成长。不久前互联网还被视为ICT业务,即用各种软硬件资源做一个封闭性的系统为某一个行业、企业提供信息化应用服务。随着技术的成熟,IIT应运而生,开始大量运用互联网的开源技术,同时用开放的技术手段通过云、VPM来为客户提供质量更加稳定、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行业信息化应用。

那么,运营商最终会不会成为互联网公司?这个思考在业界一直争议不断。马云曾经直言,互联网企业进军电信市场不可逆转,但是运营商做互联网,受限机制难以成功,这留给运营商层层叹息。尽管如此,三大运营商对进军互联网的创新尝试不会停止。

从全球来看,运营商顺应互联网崛起的一大特征是媒体化倾向明显,很多运营商正在充分发挥新媒体功能,全力开发信息呈现的全新价值。其中一类表现为跨终端或跨网络的信息呈现,实现客户无缝的信息体验,运营商对于信息价值的上游新闻、音乐、游戏、影音、书籍等内容资源的整合能力都在加强。9月,AT&T斥资485亿美元收购卫星电视运营商DirecTV,借此获得覆盖全美的电视服务。AT&T相信,此举将能更好地与无线网络和有线电视竞争对手对抗。谁能保证今天的电信运营商明天不会成为一个平台全融合的最大媒体呢?

“去电信化”是电信业必须经历的一场阵痛,这不仅是向互联网主动抛出橄榄枝,更是奠定未来成为永远赢家必须完成的内科手术。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