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又出“提速降费”新举措了。针对国内外漫游市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最近相继在服务、资费等方面作出调整。其中,国际方面,中国电信设立了国际漫游服务热线,提供7×24小时热线服务;中国移动升级了国际漫游“流量随便用”套餐,新增适用国家和地区30余个;中国联通则推出了包天不限量流量套餐,价格低至每天26元。国内方面,三家运营商联手取消了京津冀地区手机漫游费,以后该区域内语音通话将视为本地通话。
三大运营商短时间内在漫游业务上的一连串举措,一方面是感受到用户的强烈需求以及虚拟运营商带来的市场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则是顺应近期社会舆论“提速降费”的呼声。
运营商漫游政策放大招
运营商的国内外漫游业务一直是用户频繁“吐槽”的对象之一,媒体经常借此炒作,不时曝出运营商的负面新闻。近年来,运营商也在降低国内外漫游资费、提升服务等方面颇下功夫,希望获得更多的市场认可。
日前,中国电信设立了7×24小时的国际漫游服务热线,专门负责有关国际业务的咨询、查询和办理工作。同时,中国电信也在加速优化国际漫游数据流量消费的提醒机制,减少消费提醒时延。在资费方面,中国电信已经从7月1日起,面向所有已开通国际、港澳台漫游服务的245个国家和地区,下调数据流量、通话和短信资费,其中国际漫游通话和流量费最大降幅超过90%。当时有媒体分析认为,竞争对手将很快跟进中国电信的降价脚步。
果不其然,中国联通近日宣布于8月1日推出国际及台港澳漫游数据流量包天资费套餐,覆盖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据介绍,套餐分为三档,第一档为26元/天,包含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第二档为56元/天,包含美国、日本、韩国;第三档为86元/天,包含东南亚、欧洲、澳洲、新西兰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实,早在6月,中国移动就已经在国际漫游业务方面发力了。去年,中国移动面向全球143个国家和地区推出“3元/6元/9元流量包”,其中在17个国家和地区可以“30元/60元/90元流量包天随便用”。6月15日后,中国移动用户可享受“流量包天资费”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增至48个。
在国内漫游方面,三家运营商的步调更为一致。8月1日后,三大电信运营商取消了京津冀之间的手机漫游费,区域内语音通话将被视为本地通话。此外,有消息称,江西新余、宜春、萍乡三地也有望尽快取消长途费、漫游费。未来,或许有更多区域将实现通信一体化。
需求和压力促调整
运营商之所以短时间内不约而同地在国内外推出漫游新政,是因为感受到强烈的市场需求,以及近期社会舆论“提速降费”的呼声。
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游人数达36.11亿人次,增长10.67%;出境游人数达1.07亿人次,增长19.49%;今年上半年,国内游人数已达20.24亿人次,出境游人数已达6190万人。旅游市场的强劲势头无疑将带动运营商国内外漫游业务的发展。此外,这几年,媒体不时炒作运营商“天价漫游费”的话题,或多或少增加了消费者旅游出行的担忧。运营商主动降低漫游资费,提升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将打消消费者在这方面的顾虑。
另一方面,社会舆论也在不断呼吁运营商降低漫游资费。4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提出流量资费过高的问题;5月13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李克强总理再度明确促进“提速降费”的五大举措。在此背景下,社会舆论也呼吁运营商落实“提速降费”。之前,三大运营商已经在宽带“提速”、流量“降费”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此次降低国内外漫游资费也是运营商遵照总理要求,响应“民声”的具体实践。
虚商搅局倒逼创新
国内通信市场向民资开放后,虚拟运营商已成为市场重要的竞争主体,并且“鲶鱼”效应逐渐显现。在国内外漫游业务方面,多家虚拟运营商正充当市场“搅局者”。
6月,鹏博士旗下的韩国子公司拿到韩国虚拟运营商牌照,鹏博士随即在国内针对赴韩游客推出“鹏游”手机卡;7月,在上海2015世界移动大会上,虚拟运营商蜗牛移动宣布推出国际免卡,正式进军国际通信领域;二六三网络通信也计划于8月推出“环球通”品牌,新产品瞄准国际漫游和海外市场;不仅于此,包括分享通信、京东通信在内的多家虚商也有意进入漫游市场。
用户的需求、舆论的呼声以及虚拟运营商的搅局,促使三大运营商在漫游业务上做出改变。然而,漫游资费的调整将使运营商本已大幅下滑的语音业务“雪上加霜”。有中国移动内部人士透露,取消京津冀地区手机漫游费后,中国移动将减少30亿的年收入。并不仅于此,未来区域经济一体化速度必将加快,将会有更多地区取消漫游费、长途费,运营商在这方面收入将被进一步拉低。
因此,虽然目前三家运营商已经开始战略转型,如调整公司构架,在业务拓展方面紧盯物联网、大数据等潜力市场,在技术应用方面开始采用VoLTE技术提升语音业务质量,但是唯有加速战略转型、业务创新,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才能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