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综合信息服务能力 助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责任编辑:企业网

2010-08-06 11:44:10

来源:企业网D1Net

原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逐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经济圈三大经济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逐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经济圈三大经济引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长三角区域已经成为国内经济最发达、最活跃、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继续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当前,长三角经济能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继续居于三大经济圈领先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长三角能否真正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准的区域“一体化”联动发展。
   
    在此所说的区域“一体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地区与地区之间各种生产要素的无障碍流动,它包括了金融、贸易、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政策和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一体化。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电信转型
   
    当前,金融已经成为了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合作将有力促进其它各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作为国家战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成将充分发挥集聚与辐射功能,有助于更好地实现长三角一体化,服务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发展。
   
    2007年底在上海签署的《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金融协调发展,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协议》,启动了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大融合的脚步。随后又相继签订了“长三角商业银行战略合作协议”,“信用长三角框架协议”等等。由此可见,长三角一体化正以金融一体化为主导,向着既定的目标有序推进。
   
    199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通信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新经济模式的日新月异,电信运营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当前电信企业正逐步从传统固网运营向多领域、多业务的综合信息服务方向转型。
   
    近些年,为适应发展需要,中国电信逐步确立了“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这是对转型和持续发展的一种主动追求。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未来的信息服务市场必然是围绕差异化需求、个性化应用的深度细分市场的总和。要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价值,我们就必须从传统的基于技术能力和网络资源的服务模式,转到面向用户需求、基于客户理解的新服务模式上去。并以此为出发点,深度耕耘IP通信、IT技术、信息服务交融的“3I”新领域,从信息网络、信息平台、信息服务三个维度服务社会信息化。
   
    近些年,在全集团战略转型大旗的引领下,苏浙沪三地电信公司为全面对接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的需要,有效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围绕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的重点与目标,进行业务合作和资源整合,深入推进长三角信息服务一体化建设。
   
    当前,苏浙沪三地电信公司已经成立了致力于共同推动长三角信息通信业联动发展的合作推进团队,形成了配套的协调和沟通机制。在具体项目上,三地电信公司已经有了实质性推进,特别是在无线漫游、号码百事通等合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07年9月,三地电信公司成功实现无线宽带漫游。随后,又实现了电信号百联动,初步形成了以上海本地的名医导航平台为统一的服务实体,汇聚江浙两省优秀医疗资源的运营模式。在服务方面,三方又合作提供横跨苏浙沪三地的集团客户一站式服务,服务联动长三角。
   
    作为区域信息化建设主力军,苏浙沪三地电信公司将继续在集团公司领导下,着眼大局,整合资源,紧密合作,充分发挥中国电信综合信息服务的整体优势,有效支撑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在金融信息化领域积极探索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在集团的领导下,一贯重视为金融业界提供良好的综合信息服务,当前已经与国内外100余家著名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近些年,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坚持从通信能力、产品应用和客户服务三方面着手,以不断提升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全力支撑广大金融企业发展,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拥有国内最大的本地网、亚洲最大的IP城域网和宽带接入网。在互联网国际出口方面,上海汇集了中美海光缆等6条海缆、亚欧光缆等2条陆缆,使得上海占有全国1/3的互联网国际出口总带宽,承担了全国超过50%的国际电话汇接。
   
    近两年,为更好地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推出了高质量的“国际精品网”业务,大大提高了美国、日本、欧洲等方向的网络通信质量。同时,还推出了基于新一代IP技术的城域网优化平面。
   
    为此,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凭借自身雄厚的实力,以电信级独立机房和网络资源为依托,以高水平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为基础,为各类金融客户提供空间租用、设备托管等数据中心服务。当前,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带容灾的数据中心业务主要集中在信用卡中心业务系统、OA办公系统、报表服务器的托管服务。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五项特点:专业的容灾服务、天然的网络优势、优惠的资费价格、强大的运维保障,以及众多可选的高等级数据中心机房。当前,重点发展的信息园区、外高桥、真如大三IDC基地已经拥有2000多个机架,形成了一定规模效应。在未来的两年中,规模还将翻一番。
   
    当前,金融业呼叫中心已经逐渐演变成立足全局、贯穿从产品销售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一个互动整体。除传统客户服务之外,金融业的呼叫中心还担负着深入挖掘客户需求,激发客户潜在消费的职能。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根据金融行业发展规律,不失时机地向广大金融机构提供呼叫中心集成或外包服务。由于呼叫中心较好地采用分布式技术,从而具有强大的系统处理能力、多种媒体的接入能力、灵活的坐席接入方式、多种路由策略等诸多优势。当前已经为超过150家企业提供了此项服务,其中10%为金融行业的重要客户。
   
    在客户服务方面,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为高端金融客户成立了VIP全程协同服务团队。除客户经理之外,团队主要配备了专业的项目经理、账务经理和维护工程师,以此实现对客户的专业化服务。
   
    在售前阶段,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以网络延伸服务为契机,提供包括网管、灾备在内的ICT整体解决方案。延伸服务中,主动向用户提供VIP精品网络保障服务、开通服务、维护服务等可选的差异化服务。
   
    在售中阶段,针对用户重大项目,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建立了电信前后端联动的项目团队,设定项目经理对项目过程进行全程管控,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施工周期。
   
    在售后阶段,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结合SLA售后服务指标,提供包括主动用户网管、客户网络优化诊断、用户网络代维、用户应急保障等具有本地特色的售后增值服务。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主动式用户网管能够主动监测用户网络和排障,大大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缩短用户故障处理时限。
   
    一直以来,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在服务金融企业信息化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为个人和家庭客户提供各类金融理财信息服务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始终相信,培养、激发和满足民众对于金融理财的需求,将有助于构建一个适应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外部环境。为此,近些年,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积极推动电话支付和IPTV等家庭理财类信息业务的发展。
   
    “电话支付”业务是中国电信、中国银联于2007年7月试点推出的合作产品,是基于中国电信通信网络、中国银联清算平台以及相关SP内容平台开发的金融支付增值业务。它以个人、家庭、企业、中小商户和行业客户为服务对象,提供自助金融、自助缴费等服务。
   
    当前,电话支付的上海用户数已达5.5万,2008年累计交易金额超过6300万。已经实现包括公用事业费账单支付、12家银行的信用卡自助还款、13家银行的银行卡跨行转账、余额查询等功能。“电话支付”业务的推出,可以有效缓解当前日益突出的“银行排长队”、“居民难缴费”的社会热点问题,进一步促进电子支付的发展。
   
    IPTV自从2006年9月开始商用至今,不仅提供了强大的点播、直播、回看等基本视频业务,而且还陆续地推出了餐饮、健康、气象、娱乐、房产等丰富多彩的增值业务应用。
   
    今年6月底,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又将推出IPTV“财富家庭”增值业务。该业务是结合财经视频、股票交易、行情查询、理财咨询等多维一体的IPTV综合理财产品。其中,财经视频是为用户量身定制的股票剧场频道,汇聚了一批专业的股市专家学者,通过视频的方式实时点评个股行情,研判股指趋势,指导用户理性投资。财经咨询将主要包含价值选股、优选基金、投资测评、理财周刊、视华财讯5大信息服务板块。IPTV“财富家庭”向用户提供了全方位的理财咨询,协助用户进行有效的金融投资,充分享受“家庭大户室”的尊贵体验。
   
    这些年,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正是以信息化为手段,全力支撑金融机构持续快速发展,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