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D1Net(全球IP通信联盟旗下媒体)8月19日讯(上海)
利用云计算,用户能够共享资源,远程执行任务。在IT服务或软件公司的帮助下,用户连接至一个远程数据中心,而本地PC或服务器不再承担工作。这意味着繁重的计算任务转交给了专用数据中心。
从低碳的角度来看,这并非坏事。相比散布的单个服务器,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率要高得多。不过数据中心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许多公司正在努力改善自己的计算设施,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例如,软件和IT服务供应商不遗余力地把自己打造成环保供应商,因为提高能效可以帮企业节约大笔资金。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云计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源排放。据清洁技术市场调研机构Pike Research报道,若采用云计算,到202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能源支出将减少38%。碳排放披露项目(CDP)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迁移至云的美国公司每年就可以节省能源成本123亿,减少碳排放8570万吨,这相当于2亿桶石油所排放出的碳总量,足以为570万汽车持续供能一年。
虽然云计算在环保方面贡献杰出,但却带来了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出于安全考虑,企业往往不愿将数据和计算交付给远程供应商。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也削弱了云计算的吸引力。
来自英国政府办公室的“前瞻计划”对未来20到80年内的重大事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预测。其最新公布的国际气候变化报告指出了云计算的一个重大漏洞。由于数据中心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选址在英国又相对昂贵,所以数据中心逐步迁至境外。于是,数据中心更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
报告指出,数据存储设备屡遭洪水的侵袭。2009年,沃达丰(Vodafone)位于土耳其的数据中心受山洪暴发影响,当地部分网络中断。同年8月,莫拉克台风来袭,大量降雨导致河流暴涨,引发海底土石流。受台风影响,台湾海域9条通信电缆系统相继发生中断。台湾,中国大陆,香港等东南亚地区的通信服务均受影响。
报告进一步指出,超过95%的全球通信流量由长达100万公里的海底光纤电缆控制。海平面上升增加了电缆设施被淹的风险,也影响到了海床的稳定性,使电缆更易受损。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我们一直在努力。然而,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常常无能为力。讽刺的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功臣——云计算,到头来可能沦落为气候变化的受难者。( By Pete Foster,Vicky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