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们不仅为找钱发愁,还为云计算而激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通俗地讲,这种技术可以通过网络和数据来获得各种支持 大概在10年前,这一技术进入中国,此后得到了广泛发展。
但任何事物的发展只要过了度就会变味儿,在中国尤其是这样。如今,云计算在中国得到热炒,不仅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些一些城市广泛引用,甚至也得到一些三、四线城市一把手的追捧。
笔者就曾经亲耳听到一位欠发达地区的地级市的市长说,他对云计算如何如何热衷和感兴趣,但笔者问道如何引入当地时,这位市长满不在乎地说,这种东西在其他地方能搞,在我这里也能搞。
另类圈地
事实上,在这一概念大热的背后,隐忧已浮现。根据摩尔定律,IT产品两年性能翻一倍,价格降一半,这意味着,建成云计算中心如果不能够充分利用,很快就会贬值,而唯一能够利用和升值的空间就剩下当初建的大楼和土地投入
笔者了解,现在很多地方政府的招商局都会发出以云计算在当地已建成 的邀请,但实际上,人们在当地考察后才发现,很多地方的云计算中心只是一个摆设,如何建,建好后如何赚钱 如何运营这些问题在地方政府看来都是模糊的
据公开数据,目前至少已有11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云计算中心的构想。高工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则显示,中国目前拥有58﹒8万个数据中心,2011年新建的数据中心近6800个,其中还不包括各地正在规划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这样看来,云计算在中国又找到了它的价值点,即变成了云圈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曾公开表示,既然云计算应用成熟的商业模式还在摸索中,大家就不应该一窝蜂抢着上。
最先在中国提出云计算概念的微软中国董事长张亚勤对于当下的现状则认为,云计算的核心是数据,软件,服务,而不是IDC。多个地方政府投巨资圈地买伺服器建数据中心,是新版本的房地产商业,云计算要以市场驱动,应用服务为导向,软件为工具。
既然发现问题所在,我们就要清楚地了解到,云计算这种技术是否适合在中国广泛发展,即便发展是否能够找到合适当地的模式,而不能将这种技术转变成地方政府又一个政绩工程。